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背景: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ISPED)每年对成员单位的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监测中国儿童感染性病原学变迁和耐药情况。 目的:对我国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进行监测汇总,以期指导儿童抗生素合理应用。 设计:横断面调查。 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13所三级甲等儿童教学医院,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E test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21年标准。各成员单位统一细菌培养、鉴定方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条件和方法,每年以统一格式上报分离到的有效菌株和细菌耐药资料,进行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 主要结局指标:儿科菌群分布特征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变化。 结果:2021年ISPED单位共分离到63 508株临床有效菌株,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比例分别为39.9%和60.1%。前10位分离株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2.7%、肺炎链球菌12.3%、金黄色葡萄球菌11.6%、流感嗜血杆菌11.4%、卡他莫拉菌6.5%、肺炎克雷伯菌 5.2%、铜绿假单胞菌4.0%、表皮葡萄球菌3.7%、鲍曼不动杆菌 2.4%和化脓性链球菌2.1%。不同年龄组的主要分离菌分布不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新生儿中分离率最高(18.7%),肺炎链球菌是>28 d至5岁儿童主要分离菌(13.6%~20.8%),大肠埃希菌是>5岁儿童最主要分离菌(22.4%)。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为9.6%。多重耐药菌(MDROs)对临床多种抗生素呈现高水平耐药,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CR PA)和鲍曼不动杆菌(CR AB)检出率分别为4.6%、14.8%、6.7%和30.7%,CR PA在新生儿组检出率较高,CR AB在非新生儿组检出率较高,CR PA和CR AB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在非新生儿组中均明显高于新生儿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3.2%。 结论:2021年MDROs在ISPED中总体检出率较往年降低,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有所降低,应警惕新生儿群体中CR PA的感染与定植。  相似文献   

2.
背景: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ISPED)2015年成立后,每年对成员单位的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代表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情况。 目的:对我国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进行监测汇总,以期指导儿童抗生素合理应用。 设计:横断面调查,ISPED要求成员单位统一细菌培养、鉴定方法以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条件和方法,要求以统一格式上报分离到的有效菌株和细菌耐药资料,汇总数据后统计中国大陆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 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11所三级甲等儿童教学医院,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E test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20)判断标准。 主要结局指标:儿科菌群分布特征及细菌耐药性变化,重点为多重耐药菌(MDROs)在儿科群体中的检出情况。 结果:共对42 786临床分离株进行监测,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比例分别为38.5%和61.5%。前5位分离株依次是:大肠埃希菌(16.4%)、金黄色葡萄球菌(12.6%)、肺炎链球菌(9.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3%)和肺炎克雷伯菌(7.0%)。新生儿组前3位主要致病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9.3%)、大肠埃希菌(18.6%)和肺炎克雷伯菌(13.2%),非新生儿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6.2%)、金黄色葡萄球菌(11.7%)和肺炎链球菌(11.2%)。呼吸道标本的比例由2019年的53.9%降至2020年的45.2%。MDROs对临床多种抗生素呈现高水平耐药,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铜绿假单胞菌(CR PA)和鲍曼不动杆菌(CR AB)检出率分别为4.9%、9.5%和33.5%,其中CR PA在新生儿组检出率高于非新生儿组(19.4% vs 9.2%),CR AB在新生儿组的检出率低于非新生儿组(14.8% vs 37.1%);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31.5%和75.9%。 结论:2020年MDROs在儿童患者中的总体检出率较2019年降低,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目前中国大陆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方法 菌株资料来源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国大陆11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药物敏感试验采用E-test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7年判断标准。结果 共对62 212临床分离株进行监测,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比例分别为42.2%和57.8%。前5位分离株分别是:肺炎链球菌(12.9%)、大肠埃希菌(12.4%)、流感嗜血杆菌(11.8%)、金黄色葡萄球菌(10.3%)和卡他莫拉菌(7.2%)。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新生儿最主要的致病菌(17.0%)。57.0%的标本来源于呼吸道,其中下呼吸道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上呼吸道主要致病菌为化脓性链球菌。肠杆菌科细菌中耐碳青霉烯类药物(CRE)的比例为8.7%,其中新生儿组CRE检出率远高于非新生儿组(16.8% vs 7.2%)。CRE总体耐药率较高,对Ⅰ~Ⅳ类头孢类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率均>85%。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比例为63.2%,非新生儿组中检出率(69.7%)高于新生儿组(35.2%)。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比例为27.2%,在新生儿组和非新生儿组检出率分别为25.0%和27.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比例分别为34.9%和77.3%。化脓性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率0.1%,非脑脊液来源的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菌株(PNSP)比例为21.3%。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为61.1%。结论 呼吸道感染占儿童细菌性感染的首位。碳青霉烯类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高水平耐药,新生儿组CRE比例高于非新生儿组,CR-ab比例低于非新生儿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目前中国大陆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方法 菌株资料来源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国大陆11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药物敏感试验采用E-test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7年判断标准。结果 共对62 212临床分离株进行监测,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比例分别为42.2%和57.8%。前5位分离株分别是:肺炎链球菌(12.9%)、大肠埃希菌(12.4%)、流感嗜血杆菌(11.8%)、金黄色葡萄球菌(10.3%)和卡他莫拉菌(7.2%)。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新生儿最主要的致病菌(17.0%)。57.0%的标本来源于呼吸道,其中下呼吸道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上呼吸道主要致病菌为化脓性链球菌。肠杆菌科细菌中耐碳青霉烯类药物(CRE)的比例为8.7%,其中新生儿组CRE检出率远高于非新生儿组(16.8% vs 7.2%)。CRE总体耐药率较高,对Ⅰ~Ⅳ类头孢类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率均>85%。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比例为63.2%,非新生儿组中检出率(69.7%)高于新生儿组(35.2%)。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比例为27.2%,在新生儿组和非新生儿组检出率分别为25.0%和27.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比例分别为34.9%和77.3%。化脓性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率0.1%,非脑脊液来源的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菌株(PNSP)比例为21.3%。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为61.1%。结论 呼吸道感染占儿童细菌性感染的首位。碳青霉烯类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高水平耐药,新生儿组CRE比例高于非新生儿组,CR-ab比例低于非新生儿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医学科中感染菌株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各类送检标本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感染病例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0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5株,占42.5%;革兰阳性球菌55株,占27.5%;真菌60株,占30%.革兰阴性杆菌对第2、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性较好,亚胺培南总耐药率最低.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总耐药率低,未发现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耐唑胺耐药.结论 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所占比例有逐年升高趋势,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有上升趋势,且耐药性不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儿童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对2000年8月至2002年12月我院住院患儿血标本分离得到的革兰阳性菌菌株进行鉴定和作药敏试验,现将55例葡萄球菌株耐药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016至2020年儿童细菌感染及耐药监测的特点、变迁情况。方法菌株来源于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按照CHINET统一监测方案进行, 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KB纸片扩散法, 结果判读按照2020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读。结果 (1)菌株分布:2016至2020年本中心共监测细菌2 551株, 分布前3位均为革兰阴性菌, 其中洋葱霍尔德菌呈现曲折下降趋势(13.45%降至1.18%), 而肺炎克雷伯菌呈现上升趋势(6.05%升至10.61%)。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常见, 但分布菌株数量逐年递减, 血液系统分布菌株数量逐年递增。呼吸系统感染以鲍曼不动杆菌;血液系统感染2016及2017年最常见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 2018至2020年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最为常见;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细菌为屎肠球菌。(2)耐药情况: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具有较高耐药率, 历年变化不明显, 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逐步降低, 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  相似文献   

8.
儿童支气管肺炎革兰阴性菌耐药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监测儿童支气管肺炎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分离于支气管肺炎患儿痰液的272株革兰阴性致病菌分布及药敏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菌株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占52.9%。除美罗培南及阿米卡星以外,产ESBLs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的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s的革兰阴性菌株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仅为0.7%,其次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应高度重视儿科较高的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及耐药率,根据耐药监测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制定与推广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 控制细菌耐药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问题已经成为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的热点问题 ,越来越得到世界范围内有识之士的关注 ,也受到各国政府高层的重视 ,2 0 0 1年已作为专题报告被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提出。我国临床不合理使用药物情况非常严重 ,尤其是抗生素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滥用抗生素关系密切。近来发现 ,动物使用抗生素也是导致病原菌耐药的原因 ,但受到的重视不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还可以加重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 ,院内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 ,社区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各有其特点。进行耐药机制研究是控制耐药的途径之一。为此 ,本期我们特邀国内儿科和其他学科专家 ,就不合理使用药物、细菌耐药状况与耐药的机制三方面从较深和较高的层面上进行讨论 ,并发表有关论著和讲座。下两期将就某些重要致病菌的耐药问题继续连载有关文章  相似文献   

10.
儿童肺炎链球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耐药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中肺炎链球菌的发病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2696例行痰培养,并用纸片扩散法行药敏试验.结果 经痰培养确诊281例肺炎链球菌感染,总检出率为10.42%,以婴幼儿感染多见.冬季检出率14.15%,较其他季节高.检出的肺炎链球菌株对红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敏感性很低,均低于2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99.28%.100%的菌株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以婴幼儿感染为主,冬季感染率高.耐药形势严峻,应重视肺炎链球菌的监测,动态了解细菌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大陆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方法菌株资料来源2017年1至12月国内10所三级甲等儿童教学医院,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7年标准。结果共监测到67 774临床分离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42.1%,革兰阴性菌占57.9%,前5位分离株分别为:大肠埃希菌8 904株,肺炎链球菌8 35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 976株,流感嗜血杆菌6 51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 618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孢菌在新生儿组及非新生儿组分别占17.9%和9.5%、42.9%和55.4%、39.5%和24.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两组检出率为35.8%和39.5%。非脑膜炎来源肺炎链球菌分离株中,青霉素不敏感株在新生儿组和非新生儿组分别为23.2%和21.7%,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在两组分别为54.8%和59.9%。结论我国儿童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检出比例逐年升高,新生儿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2.
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体及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回顾分析我院 1 997~ 2 0 0 3年儿童细菌性脑膜炎 (菌脑 )的病原体及其抗生素敏感性。方法 分析符合菌脑临床诊断患儿脑脊液或血培养分离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菌脑 40 1例患儿中 97例细菌培养阳性 ,诊断阳性率 2 4 % ,最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2 8% ) ,其次是肺炎链球菌 (1 9% )与大肠杆菌 (1 3 % ) ,并出现条件致病菌如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青霉素不敏感 ,其中 1株对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耐药 ;大肠杆菌、肠杆菌和假单胞菌均有对泰能的耐药株。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菌脑主要病原菌 ,临床用药须考虑当地的病原菌及其耐药问题。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variation of pathogens of bacterial diarrhea in children during recent 10 years?? and to analyze drug resistance of these bacterial strains. Methods??A total of 859 case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 due to bacterial diarrhea from 1998 to 2007??with positive stool culture?? were included in our study.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also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Statistics was analyzed by SPSS13.0. Results????1??Among 859 bacterial trains of positive stool culture?? there were 585 Shigella??89 Salmonella??56 E coli??92 Proteus?? and 37 Staphylococcus aureus. ??2??The ratio of Shigella decreased from 82.5% of 1998 to 52.9% of 2007.Detec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 coli were began at 2001 and 2002?? respectively?? and their ratios gradually increased to 9.4% and 14.1% in 2007?? respectively. ??3??The peak onset??73.9%?? of bacterial diarrhea was in summer and autumn. Salmonella?? E coli?? and conditional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found with high detection ratio in younger-aged group. ??4??The drug resistance ratio of enteric pathogenic bacteria to penicillin and sulfamethoxazole were both above 50%. Except E coli?? the enteric pathogens showed low drug resistance to quinolones??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and imipenem?? with ratios of 13.0????24.2%??5.9????62.5% and 0??respectively. The resistance ratios of E coli to amikacin and imipenem were 7.5% and 0%??respectively?? and its ratios to other antibiotics were all above 50%. Conclusion??The structure of pathogens of bacterial diarrhea in children and their drug resistance pattern are changing continuously.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o monitor pathogens and drug resistance in order to select antibiotics reasonabl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1997年1月至2008年9月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及纸片扩散法(K-B法)对2 733株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在2 73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59.4%,革兰阳性菌占36.4%,真菌占4.2%.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菌、铜绿假单胞菌高度敏感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多粘菌素.革兰阳性菌中占前三位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是儿童急性感染的主要菌群.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比例逐年升高,2005年至2006年、2007年至2008年与2001年至2002年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3或P=0.024).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为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对青霉素、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产生耐药性,且耐药率近年有普遍增高趋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率逐年增高趋势尤其明显.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诺氟沙星、罗红霉素等高度耐药.结论 对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在用药前应尽快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有利于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1997年1月至2008年9月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及纸片扩散法(K-B法)对2 733株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在2 73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59.4%,革兰阳性菌占36.4%,真菌占4.2%.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菌、铜绿假单胞菌高度敏感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多粘菌素.革兰阳性菌中占前三位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是儿童急性感染的主要菌群.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比例逐年升高,2005年至2006年、2007年至2008年与2001年至2002年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3或P=0.024).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为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对青霉素、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产生耐药性,且耐药率近年有普遍增高趋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率逐年增高趋势尤其明显.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诺氟沙星、罗红霉素等高度耐药.结论 对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在用药前应尽快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有利于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儿科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用Bio Merieum Vitek 2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为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共86例患儿纳入试验,分为医院内感染/定植株组(n=68)和医院外感染株组(n=18),记录患儿的临床信息,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 儿童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多发生于婴儿,且多有基础疾病,与普通肺炎临床表现区别不大.肺炎克雷白杆菌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很高(76.7%),医院内感染/定植株组共64例(94.1%,64/68)检出ESBLs阳性株,医院外感染株组共检出2株(11.1%,2/18),两组间ESBLs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内感染/定植株组耐药性显著高于医院外感染株组,前者仅对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敏感,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氨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医院内感染/定植株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5.0±7.1)d,医院外感染株组为(8.2±3.8)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患儿多有基础疾病,且多见于婴儿,临床表现不典型.ESBLs阳性肺炎克雷白杆菌的多重耐药问题相当严重,尤其是对四代头孢菌素耐药性的增加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于医院内感染和医院外感染患儿在抗生素的选择上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