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对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2月至2016年9月在天津市肿瘤医院血液科诊断并接受auto-HSCT治疗的5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均顺利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56例患者在诱导治疗后和auto-HSCT后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23.2%(13/56)和78.6%(44/56)(P 0.01)。诱导治疗后和auto-HSCT后的CR+VGPR率分别为53.6%(30/56)和94.6%(53/56)(P 0.0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71个月。采用含硼替佐米方案诱导化疗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37个月,中位OS时间未达到;而采用未含硼替佐米方案诱导化疗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27个月(P 0.01),中位OS时间为51个月(P0.01)。相关预后因素分析发现,auto-HSCT后CR+VGPR患者及诱导化疗周期数小于6次的患者与PFS密切相关(P 0.01)。结论:auto-HSCT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CR率,延长PFS和OS时间。含硼替佐米化疗方案诱导后序贯移植是适合移植的MM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维持治疗使持续CR+VGPR的患者明显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1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40例auto-HSCT治疗M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移植疗效的因素。结果:40例患者移植前完全缓解(CR) 9例(22. 5%)、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 5例(12. 5%),部分缓解(PR) 26例(65%),其中1例为3次复发后PR;移植后CR 22例(55%),其中2例为双次移植后CR,VGPR 12例(30%),PR 6例(15%)。中位随访时间28. 4(3. 1-88)个月,疾病进展15例,死亡7例,预期3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45. 1%和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OS的因素有ISS分期(P 0. 05)、移植后达CR和VGPR(P 0. 05);影响PFS的因素有ISS分期(P 0. 05)、移植前诱导治疗方案(含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27例)(P 0. 05)、疾病危险度分层(高危组6例)(P 0. 05)、移植前疗效达CR和VGPR(P 0. 05)、移植后达CR和VGPR(P 0. 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SS分期以及移植后达CR和VGPR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移植后达CR和VGPR、ISS分期、移植前的诱导治疗方案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auto-HSCT可以提高MM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率,ISS分期及移植后达CR和VGPR是影响OS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移植前诱导治疗方案也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中位生存期约为30个月,大剂量化疗联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MM显示较好的完全缓解率(CR)、无病生存(EFS)及总体生存率(OS),但移植后复发仍倍受关注.移植物中分选CD34+造血干细胞能有效地清除骨髓瘤细胞,且对造血恢复影响不大.但由于分选过程使得淋巴细胞也被清除,故移植后的免疫功能重建较造血恢复延迟.本文就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M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化疗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能够使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和生存率明显提高,目前已逐渐成为65岁以下初治MM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复发率较高。高危组年轻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有可能治愈MM,由于移植相关死亡率高,尚不能作为MM患者常规治疗手段。非清髓及减低剂量的预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保留移植物抗骨髓瘤(GVM)效应,与AHSCT联合应用,可能进一步改善MM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药时代早期复发对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和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根据无病生存期(PFS)是否超过12个月将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分析两组患者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贫血、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髓外病变、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修订版国际分期系统(R-ISS)分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及疗效,筛选出有意义的临床指标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探讨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170例NDMM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早期复发者25例(14.7%),晚期复发者145例(85.3%)。早期复发组中位OS时间为20个月,晚期复发组中位OS时间为140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早期复发组最佳疗效≥VGPR为14例(56%),晚期复发组为113例(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对于不同的缓解程度,早期复发患者均预后不良。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危遗传学异常和髓外病变是NDMM患者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6例行A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在移植后进行维持治疗。结果:36例AHSCT患者均重建造血,无移植相关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18(1~38)个月,存活29例(80.6%),复发7例(19.4%),患者3年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分别是76%和62%。AH-SCT后维持治疗者未见复发。结论:A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移植前患者的疾病状态是影响移植后复发的主要因素,移植后的维持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中位生存期约为30个月,大剂量化疗联作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MM显示较好的完全缓解率(CR)、无病生存(EFS)及总体生存率(OS),但移植后复发仍倍受关注。移植物中分选CD34^+造血干细胞能有效地清除骨髓瘤细胞,且对造血恢复影响不大。但由于分选过程使得淋巴细胞也被清除,故移植后的免疫功能重建较造血恢复延迟。本文就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M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在过去20年间从3年延长至8~10年, 这得益于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药物等的广泛应用。即使在新药时代,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仍可显著提高移植后反应率, 增加微小残留病变阴性率, 延长无进展生存期。ASCT对OS的影响在不同研究中结果并不一致, 这主要与进展后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有关。随着更多新药的出现, ASCT后复发患者会有更多选择。故新药时代, ASCT仍是MM患者诱导治疗后的一线巩固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MM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分析主要治疗方法的长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214例MM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对9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主要治疗方法(VAD样方案和BD方案)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14例MM患者发病中位年龄为59.7岁,初诊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骨痛(77.1%)、贫血(70%)、肾功能损害(24.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髓瘤细胞比例、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Scr)、Ⅲ期为影响总生存期(OS)的预后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髓瘤细胞比例、β2-MG为影响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应用BD方案的中位生存期明显高于VAD样方案,分别为56个月和39个月,生存曲线比较,P=0.028。结论 M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高龄、高β2-MG、高骨髓瘤细胞比例的患者预后差;与传统VAD方案相比,应用新药硼替佐米的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骨髓瘤(muhiple myeloma,MM)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的恶性浆细胞肿瘤,约占所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联合化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提高了多发性骨髓瘤的缓解率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最终均复发并对化疗产生耐药;而且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预后越差心。  相似文献   

11.
Wang L  Tang W  Wang Y  Xu L  Zhao WL  Wu W  Chen YB  Shen ZX  Hu 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5):308-312
目的 探讨年龄<65岁[适合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及其疗效反应的预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年龄<65岁的初发MM患者71例,其中一线接受ASCT治疗者21例(ASCT组),非移植组50例[接受常规化疔者30例(常规化疗组),接受硼替佐米为主新药方案治疗者20例(硼替佐米组)].根据各组患者治疗结果,分析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疾病进展及生存率之间关系.结果 7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1~58)个月,预期3年总生存(OS)率为(79.8±6.3)%,无进展生存(PFS)率(54.8±9.0)%.诱导治疗后34例获得完全缓解(CR)或良好部分缓解(VGPR),硼替佐米组CR+VGPR率为80%(20例中有16例),明显高于常规化疗组的33.3%(30例中有10例)和ASCT组的38.1%(21例中有8例)(P<0.01).ASCT组移植后16例(76.1%)获得CR或VGPR,明显高于常规化疗组(P<0.01).常规化疗组、硼替佐米治疗组和ASCT组预期3年PFS率分别为(26.3±13.8)%(中位PFS期为21个月)、(40.5±20.1)%(中位PFS期为25个月)和(93.8±6.1)%(未达中位PFS期)(P=0.025).单因素分析发现诱导治疗获CR或VGPR(P=0.020)、最大疗效达CR及VGPR(P<0.01)、ASCT(P=0.002)和获最大疗效后维持治疗(P=0.0005)与患者PFS密切相关.诱导治疗方案和维持治疗与PFS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提示仅ASCT治疗(P=0.039)和最大疗效达CR及VGPR(P=0.009)为PFS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常规化疗组、硼替佐米组和ASCT组3年预期OS率分别为(62.4±13.7)%、(94.1±5.7)%和(87.9±8.3)%,均未达中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单因素分析提示诱导治疗获CR及VGPR(P=0.009)、最大疗效达CR及VGPR(P<0.01)、维持治疗(P=0.035)及获最大疗效后维持治疗(P=0.031)与0S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仅最大疗效达CR及VGPR是OS独立预后影响冈素(P=0.005).结论 <65岁的初治MM患者最大疗效达CR及VGPR是OS和PFS独立预后影响因素,ASCT是PFS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硼替佐米为主的新药诱导治疗可迅速取得最佳疗效反应,ASCT后巩固治疗可提高患者最大疗效反应,并且获CR及VGPR后进行维持治疗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option on the response and outecomes in multiple myeloma ( MM) patients suitable for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 autoHSCT). Methods A total of 71 newly-diagnosed MM patients less than 65 years admitted to Ruijin Hospital from June 2005 to December 200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mong them, 21 receieved auto-HSCT (HSCT group) with standard conditioning of melphalan 200 mg/m2, 30 received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conventional group) and 20 received Bortezomib-based therapy (Bortezomib group). The responses and outcome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edian follow-up duration for all patients was 18 (1 -58) months with estimated 3-year overall survival (3-yr OS ) of (79. 8 ± 6.3 ) % 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3-yr PFS) of (54.8 ±9.0)%. Thirty-four patients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 (CR) or very good partial remission (VGPR) on induction therapy, which were 80% for the Bortezomib group, 33.3% for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38. 3% for the HSCT group. After auto-HSCT the CR + VGPR rate was increased to 76.1 % for the HSCT group. Overall, the 3-yr PFS was (26. 3 ± 13. 8) % ( median 21 months), (40. 5 ±20.1)% (median 25 months) and (93. 8 ± 6. 1)% ( median not reached, P = 0. 025 ) for conventional,Bortezomib and HSCT groups respectively. Univariat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CR/VGPR after induction ( P = 0.020), best response of CR/VGPR (P < 0.01), autoHSCT (P = 0.002) and maitenance therapy after CR/VGPR (P =0.0005) were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PFS and that CR/VGPR after induction (P =0.009), best response with CR/VGPR (P < 0.01),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any patients (P = 0.035)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R/VGPR (P =0.031 ) were associated with OS.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only auto-HSCT (P =0.039) and best response of CR/VGPR (P =0.009)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PFS and the best response of CR/VGPR was the only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OS (P =0.005). The estimated 3-yr OS was (62.4 ± 13. 7) % , ( 94. 1 ± 5. 7) % and (87. 9 ± 8. 3) % respectively for 3 groups. Conclusions For newly-diagnosed MM younger than 65 are suitable for auto-HSCT, the best response of CR/VGPR was associated with OS and PFS. Auto-HSCT is also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PFS. Induction therapy with Bortezomib can achieve rapid CR/VGPR while auto-HSCT as a crucial consolidation therapy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maybe also important for improvement of long-term outcome.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在初诊时或诊治病程中并发髓外病变(EM)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至2006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18例MM患者中并发EM的临床特征、生存率以及预后因素。结果418例MM患者中,40例(9.6%)并发EM,常见受累部位前三位依次为软组织、胸(腹)膜和中枢神经系统;中位随访30个月,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为28个月,初诊时25例(6%)合并EM,初诊合并EM组(A组)中位OS时间仅为16个月,病程中有15例(3.6%)合并EM,病程中合并EM组(B组)估计中位OS时间为72个月,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5);与A组相比较,B组患者初诊时骨髓浆细胞(P=0.022)及骨髓幼稚浆细胞比例(原始、幼稚浆细胞占所有浆细胞比例)(P=0.029)更高,ISS分期较早(P=0.027)。单因素分析MM并发EM患者初诊时C反应蛋白(CRP)水平增高,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ISS分期为Ⅱ、Ⅲ期,Hb〈110g/L。初诊时合并EM的MM预后不良,但COX多因素分析未显示统计学差异。结论MM合并EM并不少见,最常见受累部位为软组织。CRP增高、LDH升高、ISS分期晚、贫血及EM是MM不良预后指标,MM患者并发EM后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评估IgD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2013年6月间15例新发IgD MM临床资料。15例诱导治疗中传统化疗9例、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6例。诊断及疗效采用IMWG的标准评估,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男女比例2∶1,中位年龄57(40-72)岁;15例均为Durie-SalmonⅢ期,轻链为λ型占80%(12/15),有骨损害者占了86.7%(13/15),髓外侵犯者33.3%(5/15),胸腔积液26.7%(4/15),肾功能损害86.7%(13/15),贫血占93.3%(14/15),血清白蛋白〈35 g/L占26.7%(4/15),平均肌酐清除率为23.1(6-44)ml/min,诊断时中位血红蛋白82(43-131)g/L。结果表明,可随访11例中,8例死亡,3例存活;平均随访20(0.5-138)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PFS)7(95%置信区间CI 4.6-9.4)个月,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15(95%CI 6.6-27.4)个月;用传统化疗诱导治疗者的中位生存期17(95%CI 6.0-28.0)个月,用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者的中位生存期15(95%CI 0.0-33.3)个月(P=0.90)。15例中可评价疗效14例,完全缓解者(CR)33.3%(5/15);非常好的部分缓解者(VGPR)13.3%(2/15);部分缓解(PR)20%(3/15);疾病稳定者(SD)20%(3/15);疾病进展者(PD)6.7%(1/15)。结论:IgD MM是一种少见的MM类型,预后差。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方案对伴髓外浸润的患者有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可能改善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g D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Ig D型MM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分析预后因素及生存。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预后因素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中P<0.1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Ig D型MM患者占同期全部MM患者的4.3%,其中男性多见(占80%),中位发病年龄57.5(35-77)岁,以λ轻链型为主,占90%。DS-Ⅲ期18例(90%),ISS-Ⅲ期10例(50%),首发临床表现主要有乏力、骨痛、肾功能损害,贫血(血红蛋白<100 g/L)14例(70%),溶骨性骨质破坏≥3处者12例(60%),合并肾功能损害者8例(40%),血钙升高者11例(51.4%)。仅5例患者白球比例倒置,低白蛋白血症占40%,球蛋白升高者仅占15%。FISH结果显示,1q21扩增阳性发生率最高,占50%,且易与其他细胞遗传学异常同时出现。发生髓外浸润者4例(20%)。预后因素分析显示,仅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是Ig D型MM患者独立预后不良因素。2例原发耐药患者均存在髓外浸润及多种细胞遗传学异常,提示髓外浸润及多种细胞遗传学异常可能为预后不良因素,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20例患者均使用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可评价疗效的有19例,17例(89.4%)患者治疗有效,其中CR+VGPR占52.6%、PR患者6例(31.5%)、MR患者1例(5.3%),2例患者原发耐药。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分别为9.5和20.5个月。结论:Ig D型MM是一种少见且侵袭性较强的疾病,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是这类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含硼替佐米方案可改善Ig D型MM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伴髓外病变(EMD)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伴髓外病变的4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初次住院时原发性EMD组和复发EMD组MM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存预后的差异.分类基线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国际分期体系(ISS)在我国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适用性,并与Durie-Salmon(DS)分期、法国骨髓瘤工作组(IFM)分期进行比较.方法 对112例具有ISS分期资料的MM初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预后因素: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1≥3.5 mg/L是患者总体生存(OS)时间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血清白蛋白(ALB)<35g/L是患者疾病进展时间(TTP)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在有核型检测结果 的58例患者中,13号染色体异常(△13)是OS时间的唯一独立预后不良因素;②临床指标相关性:与血清β2-MG显著相关的因素有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体重指数(BMI)、体能分级(PS);与血清ALB显著相关的因素有血红蛋白浓度、骨髓浆细胞比例、乳酸脱氢酶(LDH)、发热、PS、M蛋白类型、血清磷、BMI;⑧ISS分期临床特征:除血清β2-MG和肌酐外,其他传统预后指标在Ⅱ、Ⅲ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例△13阳性患者中5例划入ISSⅡ期;④预后效能比较:ISS分期中Ⅰ、Ⅱ、Ⅲ期患者的中位OS时间分别为69、23和26个月,其中Ⅱ、Ⅲ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S分期中89.5%的患者被归人Ⅲ期,Ⅰ、Ⅱ期与Ⅲ期间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M分期中低、中、高危三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依次为69、40和8个月,其中低、中危组与高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SS分期体系Ⅱ、Ⅲ期的划分似乎并不适用于中国MM患者;ISS、DS、IFM三个分期体系比较后发现纳入遗传学指标△13的IFM体系区分预后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硼替佐米对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进行维持治疗的疗效、生存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5年11月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收治的25例初治/复发MM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方案维持治疗,其用法为硼替佐米1.3 mg/m2,地塞米松20 mg,每程d 1、8、15、...  相似文献   

18.
沙利度胺治疗10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al)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Thal单药及联合其他化疗方案治疗102例MM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①102例患者共接受Thal治疗139例次,中位用药剂量200 mg/d.②52例次患者诱导治疗的有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为65.4%,66例次患者挽救治疗有效率为45.5%.其中Thal单药治疗13例次,联合化疗105例次;联合组的有效率优于单药组(分别为58.1%和23.1%,P=0.017),无反应和疾病进展(NR)率低于单药组(分别为15.2%和46.2%,P=0.015).联合组中,50例次初治患者NR率低于55例次复发和难治患者(分别为6.0%和23.6%,P=0.012);72例次Thal联合VAD(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和地塞米松)或M2[长春新碱、苯丙氨酸氮芥(马法兰)、卡氮芥、环磷酰胺和泼尼松]等静脉用药方案的患者与33例次联合MP(苯丙氨酸氮芥和泼尼松)等非静脉用药方案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62.5%和4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采用Thal维持治疗的患者用药至疾病进展的中位时间为15.5(1~58)个月.④在可随访的97例患者中,患者使用Thal的中位用药时间为8(1~46)个月.中位随访20(1~67)个月,预计中位总体生存(OS)期为4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累计用药时间长于6个月(P=0.0014),治疗前骨髓涂片巨核细胞多于20个/片(P=0.0101),血红蛋白浓度大于100 g/L(P=0.019)的患者OS期较长.⑤多因素分析显示累计用药时间长于6个月[P=0.006,相对危险度(RR)0.430],骨髓涂片巨核细胞多于20个/片(P=0.036,RR 0.502)是OS期的预后良好因素.⑥患者对Thal治疗的不良反应多可耐受,血栓性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国外文献报道.结论 Thal单药或联合化疗对MM患者有疗效.累计用药时间达6个月者可以显著提高OS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在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的地位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0月至2007年2月接受ASCT治疗的28例MM患者(A组)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并与同期未行ASCT的MM患者,包括接近完全缓解(nCR)或以上缓解的23例(B组)和仅获得部分缓解(PR)的25例(C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ASCT对缓解程度的影响并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3组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DOR)、疾病进展时间(TTP)和生存(OS)时间.结果 移植前未达到nCR的8例患者[7例PR和1例轻微缓解(MR)]移植后均达到nCR或以上缓解(3例CR,5例nCR),A组完全缓解(CR)率由移植前的10.7%(3例)提高到42.9%(12例).A组中位DOR(33个月)较B组(17个月)和C组(18个月)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中位TTP(45个月)较C组(28个月)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B组(43个月)无明显差异;中位随访时间为30(4~79)个月,A组和B组OS时间较C组长,但随访结束时未显示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SCT可进一步增强患者的缓解程度,延长患者的DOR和TTP,并可能延长OS时间,改善生存质量;ASCT对TTP的延长得益于更好程度的缓解,因此对其他治疗不能达到很好缓解的MM患者可以通过ASCT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