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继发性后半规管BPPV的内耳疾病6例病历资料,诊断依据为病史及Dix-Hallpike试验诱导出现的眼震结果。结果 6例内耳疾病(分别为突发性聋3例, 梅尼埃病2例, 前庭神经元炎1例)伴有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被确诊,通过Dix-Hallpike试验诱发出垂直扭转型眼震。结论 继发性BPPV临床较少见,常为后半规管受累,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Epley手法复位可以确诊和治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上半规管BPPV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所有患者的诊断及复位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SRM-Ⅳ模拟Dix-Hallpike试验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28例(68.3%),其中眼震伴有向地扭转的成分19例,不伴有扭转成分9例;SRM-Ⅳ上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35例(84.6%),其中眼震伴有向地扭转的成分30例,不伴有扭转成分5例。在所有41例患者中有38例能通过两种诱发试验对受累侧别做出判断,其中因诱发眼震伴有扭转成分而判断侧别30例,单侧诱发诱发出垂直向下眼震且不伴有扭转成分3例,双侧诱发出垂直向下眼震5例,且不伴有扭转成分,但因眩晕及眼震的强度有明显差别而判断出侧别,患者对受累侧别不能判断3例。在能判断出侧别的38例患者中有左侧上半规管受累25例,右侧上半规管受累13例。对41例采用SRM-Ⅳ上半规管BPPV复位法进行治疗,通过一次治疗痊愈28例,有效12例,无效1例。结论 上半规管BPPV 临床上被越来越重视,应用SRM-ⅣBPPV诊疗系统对上半规管BPPV进行诊治效果好,应该在临床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以持续性眩晕为表现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以持续性眩晕为表现的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此2例患者在坐位及平躺位见方向向患侧的水平自发持续性眼震,甩头试验健侧阳性,平卧侧头试验双侧均诱发出水平离地性眼震,平躺后头部向患侧连续转360°时分别出现2个眼震消失点和2个眼震最强点,给予手法复位后患者眩晕症状缓解。结论 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偶可表现为持续性眩晕发作,其病因为壶腹嵴帽耳石症,临床表现与耳石重力因素和水平半规管空间位置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持续性眩晕为表现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以持续性眩晕为表现的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此2例患者在坐位及平躺位见方向向患侧的水平自发持续性眼震,甩头试验健侧阳性,平卧侧头试验双侧均诱发出水平离地性眼震,平躺后头部向患侧连续转360°时分别出现2个眼震消失点和2个眼震最强点,给予手法复位后患者眩晕症状缓解。结论 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偶可表现为持续性眩晕发作,其病因为壶腹嵴帽耳石症,临床表现与耳石重力因素和水平半规管空间位置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半规管短臂侧和长臂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治策略。方法 Dix-Hallpike试验确诊后半规管BPPV患者240例,行低头摆头试验区分和治疗后半规管短臂侧BPPV,对其他可能长臂侧BPPV予以Epley法复位。结果 36%患者行低头摆头试验后复查Dix-Hallpike试验阴性,考虑短臂侧BPPV;其他可能长臂侧BPPV用Epley法复位,78%复位1次成功,9%复位3~5次成功。结论 制定后半规管BPPV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能够将大部分短臂侧和长臂侧BPPV进行区分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总体治愈率接近100%,且短臂侧BPPV患者可以免除低头摆头试验复位过程中的眩晕不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一种新的用于治疗水平背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apogeotropicHSC—BPPV)的手法复位方法。方法:该研究采取改良的SupineRollTest(M-RollTest)方法共诊断出l78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患者,其中37例apogeotropicHSC—BPPV纳入该研究样本,占发病数的20.79%。采用管石重置手法先将37例apogeotropicHSC—BPPV患者水平背地性眼震转变为水平向地性眼震;此后,施行传统barbecue法进行手法复位。管石重置手法如下:①患者取仰卧头垫高30°体位静卧;②10min后头快速向患侧转90°;③2min后头向中线回旋45°;④保持体位2min后患者恢复仰卧头高30°体位;静卧10min后,采用M—RollTest检查验证患者是否出现双侧水平向地性眼震。如管石重置失败,重复以上手法多次,直至出现双侧水平向地性眼震为止。结果:36例双侧水平背地性眼震经水平背地性眼震管石重置手法全部转变为双侧不同强度的水平向地性眼震,其中,18例经1次,11例经2次,4例经3次,3例经4~6次。1例经1次管石重置手法后自觉症状减轻,再次行M—RollTest检查证明水平眼震消失,但Dix-hallpike手法复位检查出现同侧上跳性扭转性眼震,确诊为同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SC-BPPV)。该组管石重置成功率为为97.3%。36例HSC—BPPV患者经barbecue法手法复位全部一次性获得成功,1例PSC—BPPV患者经Eptey管石复位法一次性获得成功。结论:该研究设计的水平背地性管石重置手法是治疗apogeotropicHSC—BPPV的必要手段,简便易学、成功率高,患者舒适度好,相对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239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水平半规管BPPV占同期全部BPPV患者的25.7%(239/931).平卧侧头试验见水平向地性眼震者197例,眼震的平均潜伏期为(0.88±0.72)s,持续时间(26.36±19.71)s;水平离地性眼震者42例,平均潜伏期(2.69±1.83)s,持续时间(53.48±43.12)s;其中39例眼震表现为水平略带扭转向上而非纯水平,占16.3%(39/239).离地组眼震潜伏期明显长于向地组(t=-6.33,P<0.001),眼震持续时间亦明显长于向地组(t=-3.99,P<0.001).水平向地性眼震者予以Barbecue翻滚法治疗,192例经(1.6±0.8)个循环复位成功;水平离地性眼震者经左右侧头训练后,40例眼震转化为向地性,经(1.9±0.8)个循环后复位成功.结论 水平半规管BPPV占同期BPPV的比例较预期高.水平向地性眼震患者可直接给予Barbecue翻滚法治疗,水平离地性眼震患者应先行左右侧头训练,再给予Barbecue翻滚法复位.  相似文献   

8.
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上半规管BPPV患者31例,并对所有患者采用管石复位法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Dix-Hallpike检查中,所有患者均诱发出垂直向下的眼震。22例(70.97%)患者一侧诱发出眼震,其中17例眼震伴有扭转成分,5例眼震不伴扭转成分。其余9例(29.03%)患者双侧诱发出现眼震,眼震伴有扭转成分的7例,其中2例眼震扭转方向指向同一侧,4例眼震的扭转方向不固定,1例患者仅一侧出现扭转成分。另外2例患者眼震不伴扭转成分。受累侧别明确诊断的19例(61.29%),其中11例为左侧上半规管受累,8例为右侧上半规管受累。受累侧别未明确诊断的12例(38.71%)。所有患者中,11例(35.48%)患者同时合并后半规管受累。对所有患者采取管石复位法治疗,21例(67.74%)痊愈,29例(93.55%)有效、2例(6.45%)无效。其中首次治愈14例(45.16%),平均治愈次数为1.71次。随访期间5例复发。结论上半规管BPPV临床中少见。在变位检查中,眼震的扭转成分较弱,临床中不易观察。在部分单侧上半规管BPPV患者中,双侧检查均能诱发眼震。管石复位法是治疗上半规管BPPV简单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眼震电图特征,通过体位试验确诊BPPV后,水平向地性眼震者以Barbecue翻滚法复位治疗,水平背地性眼震者经左右侧头训练后再同法复位,并限制体位.结果 56例患者中,平卧侧头试验见水平向地性眼震者41例,潜伏期为2.5±1.3s,其中5例患者无明显潜伏期,眼震持续时间22.9±16.4s,2例持续时间≥60 s;诱发出水平背地性眼震者15例,潜伏期为3.7±3.1s,眼震持续时间67.2±17.7s,其中2例持续时间≤60 s.41例水平向地性眼震者中39例1次复位成功,首次复位治疗成功率为95.12%(39/41),其中2例眼震持续时间>60 s的患者均一次复位成功;有2例复位不成功.15例水平背地性眼震患者中,2例在首次左右侧头训练时即见眼震转化为水平向地,3例在2~4次随访时转化为水平向地;眼震转化后再行平卧侧头试验表现为,转向起初眼震为水平背地较弱侧时,其水平向地性眼震更明显,且眼震速度明显增快、潜伏期明显缩短.结论 在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复位治疗过程中,翻滚复位法结合左右侧头训练及体位限制有助于复位成功.  相似文献   

10.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的诊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mal positional vertigo ,HC- BPPV)的诊治 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7月-2000年3年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9例H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全面采集病史,行纯音听阈测试和耳神经学检查,常规施行仰卧侧头位试验和Dix-Hallpike试验,并按Barbecue翻滚法行耳石复位治疗。结果 本病以头位改变所诱发的短暂旋转性眩晕为特征,常见诱发体位为床上翻身(9/9例)和转头(5/9例)。仰卧侧头位可诱发水平向地性眼震, 无潜伏期和疲劳性。采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后全部患者症状立刻消失,随访4-15个月无复发。结论 根据典型表现和体位试验结果,可明确区分水平半规管性和后半规管性BPPV以 春他原因引起的 眩晕。Barbecue翻滚是治疗HC-BPPV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4年4月-2006年3月就诊的BPPV病人131例.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分析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结果(1)后半规管BPPV94例(71.8%),随机分组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和Semont管石解脱法各47例。(2)水平半规管BPPV29例(22.1%),水平向地性眼震者16例,另13例为水平背地性眼震者,自行或采用Gufoni疗法后转换为水平向地性9例,方向不能转换4例。采用barbecue翻滚和/或强迫侧卧体位疗法。(3)前半规管BPPV6例(4.6%),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4)混合型BPPV2例(1.5%),行上述相应半规管的疗法。1周后随访总有效率85.5%(112/131),3个月后92.4%(121/131)。结论BPPV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不同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判别不同半规管及不同发病机理类型,并选择合适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眼震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频眼震图(VNG)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126例BPPV患者的VNG资料,分析总结各型BPPV在Dix-Hallpike和滚转试验中VNG上的眼震特点。结果:126例BPPV患者中,后半规管BPPV(PSC-BPPV)98例(77.8%),水平半规管BPPV(HSC-BPPV)17例(13.5%),前半规管BPPV(ASC-BPPV)5例(3.9%),混合型BPPV6例(4.8%);28例PSC-BPPV记录到反转相眼震。VNG上显示PSC和ASC管石症Dix-Hallpike悬头位垂直相眼震分别向上、向下,水平相眼震均向对侧,回到坐位时眼震反向。HSC-BPPV滚转试验向两侧转头均可诱发出眼震,眼震与转头方向相同时,可判断为HSC管石症,以能够诱发较强眼震的转头侧为患侧;眼震与转头方向相反时,则为HSC嵴顶结石症,以能够诱发较弱眼震的转头侧为患侧。结论:VNG能够客观地记录BPPV患者的眼震情况,准确判断耳石所在的半规管,并且保存了眼震数据资料,可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canal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HC-BPPV)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7月~2000年3月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9例H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全面采集病史,行纯音听阈测试和耳神经学检查,常规施行仰卧侧头位试验和Dix-Hallpike试验,并按Barbecue翻滚法行耳石复位治疗。结果本病以头位改变所诱发的短暂旋转性眩晕为特征,常见诱发体位为床上翻身(9/9例)和转头(5/9例)。仰卧侧头位试验可诱发水平向地性眼震,无潜伏期和疲劳性。采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后全部患者症状立刻消失,随访4~15个月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表现和体位试验结果,可明确区分水平半规管性和后半规管性BPPV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Barbecue翻滚是治疗HC-BPPV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Dix-Hallpike诱发试验(DHM)阴性的非典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SC-BPPV)的诊断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DHM阴性的非典型PSC-BPPV的诊断过程,对55例存在Dix-Hallpike诱发试验阴性的非典型PSC-BPPV患者,进行双侧Epley复位治疗及疗效观察,对比按照阳性DHM诊断和根据Epley复位治疗结合疗效进行诊断间的早期确诊率。 结果 双侧进行DHM和双侧Epley复位治疗法治疗效果的确诊率分别为35.6%、100.0%。 结论 与按照阳性DHM诊断PSC-BPPV对比,Epley复位治疗结合疗效观察能够显著提高PSC-BPPV的早期确诊率,且能避免漏诊双侧PSC-BPPV。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诱发检查法在诊断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眩晕门诊2008年4月1日到5月29日根据经典或者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法诊断为后半规管BPPV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均首先进行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诱发试验,如结果为阴性后继续行经典Dix-Hallpike检测证实为后半规管性BPPV。比较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相对于经典Dix-Hallpike的阳性率。结果28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中,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诱发试验相对于经典Dix-Hallpike诱发实验的阳性率为78.57%(22/28)。结论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法诊断BPPV可以有效地简化诊治程序,并减轻部分患者诱发的眩晕及眼震强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由于其阳性率低于经典方法,故在临床上不能完全代替经典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垂直悬头位试验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然后行垂直悬头位试验,并研究垂直悬头位试验诱发眩晕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324例BPPV患者中,经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确诊为多半规管受累的BPPV 53例(16.36%,53/324)中合并垂直悬头位试验诱发眩晕的BPPV患者27例;单半规管BPPV271例(83.64%,271/324)中,通过Dix-Hallpike试验诱发眩晕及眼震或仅诱发眩晕的患者85例(26.23%,85/324),通过滚转试验诱发眩晕及眼震或仅诱发眩晕的患者120例(37.04%,120/324),而前两项试验阴性,通过垂直悬头位试验诱发眩晕及眼震或仅诱发眩晕的患者66例(20.37%,66/324),该66例患者沿矢状位快速翻转复位后随访1周和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86.36%(57/66)和83.33%(55/66)。结论垂直悬头位试验使本组BPPV患者的检出率提高了20.37%(66/324),其对上半规管BPPV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对于Dix-Hallpike和滚转试验阴性但疑为BPPV的患者,应行垂直悬头位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累及多个半规管的老年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和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诊治的48例多管受累的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手法复位的疗效。结果多管受累的老年性BPPV患者占同期全部老年BPPV患者的21.7%(48/221)。Dix-Hallpike和(或)Roll试验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头位可诱发出相同或不同的眼震。对称性双侧半规管同时受累的BPPV患者17例(35.42%),其中16例患者双侧后半规管同时受累,1例患者双侧前半规管同时受累,3例(6.25%)患者诊断为后半规管并同侧前半规管BPPV,25例(52.08%)患者诊断为后半规管并同侧或对侧水平半规管BPPV,1例(2.08%)患者诊断为一侧前半规管合并同侧水平半规管BPPV,2例(4.17%)患者诊断为多个半规管同时受累。根据患者眼震持续时间其中43例(89.58%)诊断为管结石症,5例(10.42%)诊断为嵴顶结石症。全部患者根据受累半规管及耳石类型采用相应手法复位治疗,首次手法复位后有效率为68.75%,多次复位后总有效率为87.50%。结论多管受累的老年BPPV患者临床中比较常见,尤其以后半规管合并水平半规管的管结石症较为多见,手法复位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准确判断受累半规管及耳石类型是复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患者管结石复位过程中耳石移位误入其他半规管的发生率、识别方法和治疗策略。方法对98例HSC-BPPV患者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仪分析其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法治疗,分析复位过程中出现耳石移位误入其他半规管的情况。结果 63例水平向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复位过程中转变为后半规管BPPV患者5例;35例水平背地性眼震患者(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在Gufoni法复位后变为管结石4例;总发生率为9.18%(9/98)。结论 HSC-BPPV患者在复位过程中可能发生耳石移位至其他半规管,可通过仔细观察并正确识别眼震方向发现;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在转化为管结石后可以进行管结石复位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运用自主研制的SRM- 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 ional ver t igo,BPPV)诊疗系统在上半规管BPPV的诱发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中将367例高度怀疑BPPV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181例依序进行Dix-Hallpike试验及SRM-IV BPPV诊疗系统采用后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和上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检查,有20例被确诊为上半规管BPPV;另一组186例检查顺序相反,共有21例被确诊为上半规管BPPV,观察并记录该41例确诊为上半规管BPPV的每位患者每种体位下的特异性眼震,计算每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并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i x-Hal lpike试验中有26(63.4%)例患者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SRM-IV后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中有28例(68.3%)患者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SRM-IV上半规管BPPV中有35例(85.4%)患者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Dix-Hallpike试验与SRM-IV后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RM-IV上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对上半规管BPPV检出率高于其余两种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RM-IV上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对上半规管可产生有效的刺激,对诊断上半规管BPPV敏感性高,此方法应该在临床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20.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本眩晕中心共确诊为水平半规管BPPV(HSC BPPV)患者46例。诊断依据为典型的病史及用红外视频眼震电图仪记录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中的眼震结果,并排除其他疾病。研究HSC BPPV的眼震特点。结果441例诊断为BPPV患者中,46例(10.43%)为水平半规管BPPV。其中38例(82.61%)为单侧病变,5例(10.87%)患者合并同侧后半规管病变,3例(6.52%)为双侧病变。35例患者通过两种试验诱发出水平眼震,11例患者仅通过滚转试验诱发出水平眼震。25例患者眼震方向向地,13例患者眼震方向背地,3例患者眼震方向不固定,5例患者各种手法诱发出同一方向的眼震。29例患者在双侧手法中出现眼震,17例患者在一侧手法中出现眼震。结论HSC BPPV眼震为完全水平性且多为快相向地。通常受累耳在双侧手法中均可出现眼震,以向患侧为重。一侧水平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可同时受累。滚转试验在HSC BPPV检查中比Dix—Hallpike试验更加敏感。Dix—Hallpike试验结合滚转试验可使更多的HSCBPPV患者得到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