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并探讨其适应证、并发症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病例,其中术前及术后病理确诊的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5例,窦内病变镜下检出菌丝或孢子的真菌性上颌窦炎8例,上颌窦囊肿12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6例,上颌窦异物2例。所有病例手术前均行鼻窦冠状位或水平位CT扫描。患者在局麻下以下鼻甲前缘为中心切口,解剖内移鼻泪管-下鼻甲瓣经泪前隐窝进入上颌窦腔处理上颌窦内病变,复位鼻泪管-下鼻甲瓣,缝合手术切口并行下鼻道开窗。结果 43例患者术中均完全清除窦内病变,术后随访6~24个月,下鼻甲形态愈合良好,术腔上皮化,无溢泪、面部麻木等并发症。2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原手术入路切除,随访1 8个月无复发。3例术后鼻腔粘连,局部分离,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进入上颌窦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处理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方式,可作为鼻内镜下经中鼻道行上颌窦自然口开窗无法彻底切除窦内病变组织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适应证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行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联合入路的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 患者均完整彻底清除病变,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半以上,均无复发。 结论 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泪前隐窝入路视野清晰,对上颌窦暴露充分,上颌窦霉菌清除彻底,创伤小,疗效确切,可作为鼻内镜下经中鼻道行上颌窦扩大或辅助下鼻道开窗仍无法彻底清除窦内霉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在上颌窦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1月31例上颌窦病变行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径路手术的病例资料,其中乳头状瘤19例(3例术后病理提示癌变),出血坏死性息肉5例,真菌性鼻窦炎3例,炎性息肉4例.手术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全身麻醉,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切开鼻腔外侧壁进入上颌窦,清除上颌窦内病灶.结果 本组31例手术均顺利清除病灶,无任何并发症.3例乳头状瘤癌变病例术后转放疗科放疗,其余均于术后5~8 d痊愈出院.术后随访5~33个月, 仅1例乳头状瘤癌变者复发.结论 经鼻内镜泪前隐窝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该术式解剖并保证鼻泪管完整,可明视下清理上颌窦各壁及隐窝内病变,有利于更好地清除病变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发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5月12例我科收住的复发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起源、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11~54岁,平均36.25,复发前手术方式均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平均复发时间为3.8年,上颌窦内囊肿来源于后外侧壁6例及内侧壁3例采取鼻内镜下上颌窦中鼻道扩大开窗术,囊肿起源于前壁1例及底壁2例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囊肿起源部位与上颌窦壁粘连。随访17月~4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对于复发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可以根据上颌窦内囊肿起源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鼻内镜下中鼻道扩大开窗术及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是治疗复发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上颌窦囊肿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好发于上颌窦的下壁及内壁,传统的治疗方法为上颌窦根治术。随着微创外科及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开展,传统的柯-陆手术已逐步被鼻内镜手术所替代。我们采用鼻内镜下4种不同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①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径路,②下鼻道开窗径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上颌窦良性病变鼻内镜手术的有效方法.方法 上颌窦良性病变29例均在鼻内镜下手术,采用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下鼻道开窗,中下鼻道联合贯通径路,鼻腔外侧壁切开或切除四种径路.结果 上颌窦真菌病14例中13例患者术后头痛、涕血症状消失,1例复发;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4例,患者术后鼻腔通气畅;上颌窦囊肿5例患者术后头痛消失;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患者术后鼻塞、面部胀痛消退.随访至今除1例上颌窦真菌病复发再手术外其余病例均未见复发,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具有手术安全、彻底,术后反应轻,面部无瘢痕等特点,关键是选择合理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联合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下鼻道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27例单侧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或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排除恶性肿瘤。随访12~24个月,所有患者术腔上皮化,下鼻甲形态良好,均无溢泪发生。仅1例乳头状瘤术后2个月复发,局部处理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经鼻内镜下鼻道扩大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创伤小,手术视野广阔清晰,能够准确完整地清除病变,术腔符合鼻腔的生理结构和功能需要,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颌骨囊肿的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囊肿的大小、累及上颌窦范围和离上颌窦自然开口距离,采用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中鼻道开窗3例、下鼻道开窗或鼻底开窗4例、泪前隐窝入路+下鼻道开窗9例,手术切除完全囊肿囊壁或部分切除,囊肿与上颌窦有间隔的将间隔完全去除,使囊肿与上颌窦融合为一个腔,保证囊肿腔与上颌窦、鼻腔引流通畅。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15例面部胀感消失,未出现面部隆起,定期复查鼻内镜及鼻窦CT,囊肿术腔黏膜均于术后2~3个月上皮化,囊肿均无复发,术腔、鼻窦腔引流通畅。1例因开窗口小致开窗口闭合,但囊肿较前明显缩小,半年后再次开窗后囊肿未见复发。结论经鼻内镜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简便、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术后便于观察术腔情况,尤其适合侵犯鼻腔底或上颌窦的上颌骨囊肿。  相似文献   

9.
上颌窦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口内切口经犬齿窝进路行上颌窦根治手术,该手术方法损伤大,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鼻-上颌窦进路切除上颌骨囊肿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上颌骨囊肿患者21例,均为囊壁突入上颌窦内者,根据影像学检查明确囊肿的大小、范围以及与上颌窦各壁的位置关系,内镜下经鼻腔行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或联合泪前隐窝进路并下鼻道开窗引流,尽可能切除突入上颌窦腔的囊肿囊壁,使囊肿壁与上颌窦壁融合成共腔,建立囊肿-上颌窦-鼻腔相通的引流通道。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术腔黏膜均上皮化良好,鼻面部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囊腔与上颌窦引流通畅,无复发病例。 结论 经鼻-上颌窦进路切除或开放上颌骨囊肿联合下鼻道开窗引流,可以彻底切除病变或建立充分的引流通道。相对于传统手术进路刮除或开放囊肿,该进路损伤轻微、恢复快、复发率低,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上颌窦囊肿传统手术多采用上颌窦根治术,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现多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其径路包括经窦口径路、下鼻道径路及唇龈沟径路。笔者采用唇龈沟径路鼻内镜手术加微波热凝治疗上颌窦囊肿31例(38侧),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0年1月~2004年年12月收治上颌窦囊肿病人31例,男18例(23侧),女13例(15侧);年龄19~68岁,平均36.8岁。术前常规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明确囊肿的部位与大小。1.2方法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采用1%利多卡因加少量肾上腺素行眶下神经翼腭窝阻滞麻醉、唇龈沟黏膜切口处浸润麻醉。作病侧唇龈沟切…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下鼻泪管前径路和后径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入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径路及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3年6月至2010年8月,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腔鼻泪管前径路和鼻泪管后径路的多种方式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139例,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43例、真菌性上颌窦炎63例、上颌窦囊肿28例、出血坏死性息肉3例、骨瘤2例.所有病例术前行CT检查,可疑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同步行MRI检查.鼻泪管前方径路采取3种方式:梨状孔入路、泪前隐窝入路(包括解剖鼻泪管和不解剖鼻泪管2种方式)、梨状孔鼻泪管人路,共治疗97例;鼻泪管后方径路也采取3种方式:下鼻甲翻转、双蒂下鼻甲、单蒂下鼻甲,共治疗42例.观察患者术后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在鼻内镜下经鼻彻底清除病变,保护了鼻泪管,保留了下鼻甲,无一例发生鼻泪管损伤和下鼻甲坏死.术后鼻塞、头痛、闷胀不适、异味、牙疼和麻木感等症状逐步消失.9例感觉鼻腔干燥,经鼻腔冲洗等处理后1个月左右逐渐消失.随访6 ~79个月,骨瘤和出血坏死性息肉未见复发.所有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术中均可见窦腔黏膜明显水肿、增厚,术后3个月左右逐渐消失,无一例复发.2例上颌窦囊肿患者术后10个月和18个月在上颌窦其他部位再发,但囊肿小且无临床症状未作处理.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有3例复发,1例术后17个月上颌窦口上方局限性肿物突出,病理示乳头状瘤复发,门诊予以清理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1例于术后15个月前筛处复发,行筛窦广泛切除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1例术后26个月上颌窦后外侧壁局部复发,二次行蒂在前方单蒂下鼻甲方式手术,术后1年再次复发,行鼻内镜下Denker手术,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征象.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上颌窦创面上皮、瘢痕覆盖,下鼻甲形态良好,下鼻道开窗者较术中明显瘢痕变小,且引流通畅无闭锁.结论鼻内镜下鼻泪管前、后径路上颌窦手术可以减小创伤,充分暴露窦腔视野,并为术后内镜复查和复发后的处理提供了视窗;保留下鼻甲避免了鼻腔外侧壁去除过多而导致的术后干燥、结痂、头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评价"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组(治疗组)"和"鼻内镜下经鼻内入路手术组(对照组)"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收集"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组(治疗组)"和"鼻内镜下经鼻内入路手术组(对照组)"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及经鼻内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术后鼻部疼痛、术后溢泪、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情况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无发生术后面部肿胀麻木、眶周瘀紫、视物模糊,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组的手术时间较经鼻内入路手术组短,术后随访半年以上,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组无复发病例,鼻内镜下经鼻内入路手术组术后复发1例。结论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人路和经鼻腔入路手术均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有效方法,两者的术后鼻部疼痛、术后溢泪、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情况相当,前者手术时间较短,手术野更清晰,清除病变组织更彻底,而且不破坏鼻腔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需要,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41例上颌窦息肉、囊肿、曲菌病、内翻性乳头状瘤等良性病变,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清除病灶,其中30例经扩大的上颌窭自然开121径路;4例经鼻内中、下鼻道双径路;7例经扩大的上颌窦自然开口及鼻腔外侧壁切除双径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39例,2例复发,治愈率95.1%.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采用3种不同的手术径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肯定,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上颌窦黏膜下囊肿的手术进路包括:自然开口进路,下鼻道进路,上颌窦根治术等。随着鼻内镜理论技术的进展,手术方法逐渐趋于保守。我科2002年11月-2003年12月在鼻内镜下应用电切割器切除上颌窦黏膜下囊肿26例(36侧),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鼻内镜下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两种入路作围手术期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64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患者,按手术入路分为32例观察组和32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改良泪前隐窝入路,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83.7±6.7)min,术中出血量为(93.5±3.9)ml,术后并发症为面部肿胀1例,术后复发1例。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99.4±5.5)min,术中出血量为(101.7±5.0)ml,术后并发症为鼻泪管损伤3例,面部肿胀4例,术后复发3例。和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改良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优于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  相似文献   

17.
自鼻内镜微创手术开展以来,对于上颌窦囊肿等良性病变的治疗,有很多关于鼻内镜下经上颌窦自然口清除上颌窦囊肿或真菌性病变的报道,临床收到一定疗效。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观察,发现鼻内镜下单纯经上颌窦自然口手术存在一些问题,如复发、清除不彻底以及上颌窦自然口损伤影响上颌窦引流等问题。2005年开始笔者采用鼻内镜下犬齿窝手术径路,治疗上颌窦囊肿或真菌性鼻窦炎等,临床随访1年,效果良好,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开窗术治疗巨大上颌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术前穿刺并且经鼻窦CT及MRI检查诊断为上颌骨囊肿的患者5例,囊肿均大于3.5 cm,所有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内开窗术,根据囊肿与鼻腔、鼻窦的毗邻关系,分别选择鼻底开窗术、下鼻道开窗术,必要时行泪前隐窝开窗术,手术切除囊壁,其中2例患者因囊肿局限、主要靠近鼻底而选择单纯鼻底开窗术;2例患者因囊肿波及上颌窦内而选择下鼻道开窗术,其中1例术前因牙痛就诊,术后建议拔除患牙;1例患者因囊肿位置特殊,靠近上颌窦前壁因而行下鼻道开窗术联合泪前隐窝开窗术,对位缝合切口,术后予以碘仿纱条压迫及盐水冲洗,清理术腔,保证开窗口通畅引流。结果5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左右囊腔上皮化,术后随访半年,窗口引流通畅,未见复发。结论鼻内开窗术是一种简单并且常用的手术方式,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保证开窗口通畅引流是减少上颌骨囊肿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7月间在我科住院的复发性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0例,分为2组:A组10例,行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治疗;B组10例,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2~24个月,A组10例,治愈8例,复发2例;B组10例,治愈9例,复发1例,两种方式的治愈率和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复发性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瘤效果满意,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和讨论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经上颌窦后外侧壁切除累及翼腭窝及颢下窝神经鞘瘤手术结果,探讨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病例资料来自2004年至2011年住院接受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翼腭窝和颞下窝神经鞘瘤切除手术患者6例,其中男性和女性各3例,年龄29 ~ 59岁.手术前主要接受鼻窦CT扫描和MRI检查.采用全身麻醉下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进入翼腭窝和颞下窝.手术后组织病理学确认为神经鞘瘤.术后定期CT或MRI检查随访观察.结果 6例患者实现手术完整切除.平均随访19.3个月无复发,有3例在术后第1~2周出现面部上颌神经分布区域较明显麻木感,随后逐渐减轻,仅1例随访终期遗留术侧口角轻度麻木.结论 内镜下经鼻开放泪前隐窝入路切除翼腭窝和颞下窝神经鞘瘤,完整保留鼻腔外侧壁,损伤小,并发症少,为经鼻进入翼腭窝和颞下窝的创新微创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