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简称前门控)低剂量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行DSCT前门控低剂量技术扫描的22例先心病患儿,记录其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ED).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诊断并用5分法对图像进行质量评估,对图像质量的评价符合程度采用Kappa检验.以手术或DSA结果为标准,比较DSCT前门控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结果的符合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2例患儿DSCT前门控低剂量技术扫描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是(0.37±0.10)mSv,最低0.195 mSv,最高0.594 mSv.图像质量评分为4.4±0.6,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2名放射科医师的图像质量评价一致性极强(Kw=0.838,P<0.05).DSCT前门控与TTE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7%、9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8,P>0.05 ).结论 DSCT前门控低剂量技术在保证图像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受检患儿的辐射剂量,减少了辐射危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低剂量大螺距技术在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TAPVC婴幼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术前行前瞻性心电门控下DSCT大螺距血管成像,均经手术治疗证实。由两位放射科医师按4分法对CT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同时记录辐射剂量。定量数据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分类数据表示为比例和百分比。观察者之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通过使用Kappa检验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儿的CT图像均为可诊断图像,主观评分为2.7±0.7(2~4分),两位医师的评价一致性好(k=0.79)。10例TAPVC诊断及分型均和手术结果一致,包括心上型6例、心内型2例、心下型2例。平均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0.8±4.3)mGy·cm和(0.26±0.08)mSv。结论 DSCT低剂量大螺距技术是一种可靠的诊断婴幼儿TAPVC的检查方法,能为术前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小儿肺动脉发育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拟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畸形的43例患儿,采用DSCT前门控扫描,根据患儿体重调节管电压和管电流。记录患儿受检的辐射剂量。以手术和(或)X线心血管造影(CAG)结果作为标准,计算DSCT前门控和TTE对肺动脉发育畸形的诊断准确率,利用X~2检验比较两者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DSCT前门控对肺动脉发育异常的诊断准确率为97.96%(48/49),TTE的准确率为73.47%(36/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1.24,P<0.05)。DSCT前门控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为4.20±0.80,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0.38±0.08)mSv。结论:DSCT前门控可有效减低辐射剂量,是诊断小儿肺动脉发育异常合理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DSCT检查并经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46例,按照CT扫描方法的不同,分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组(A组)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组(B组)。由两名有经验的医师原始图像进行重建,并对图像进行诊断。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不同扫描方式对于婴幼儿心内畸形、心脏大血管连接畸形、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收集所有患儿辐射剂量参数CTDI、DLP和ED,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46例先心病患儿,经手术证实存在心血管畸形225处,其中心内部分畸形96处、心脏大血管连接畸形34处、心外大血管畸形107处。在不同扫描方式下,心内畸形、心脏大血管连接、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准确率分别为:A组72.1%(31/43)、93.8%(15/16)、93.5%(43/46),B组69.8%(37/53)、83.3%(15/18)、95.1(58/61),两组同一解剖部位畸形诊断准确率χ~2值分别为0.060、0.123、0.03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TDI、DLP、ED分别为:A组(2.97±0.85)mGY、(32.95±12.28)mGy/cm、(0.46±0.17)mSv,B组(3.95±1.09)mGY、(54.12±16.07)mGy/cm、(0.75±0.22)mSv,两组间比较A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降低患儿辐射剂量的同时能够满足图像质量与临床诊断的需求,可广泛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评价双源CT(DSCT)、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磁共振成像(MRI)及心血管造影(ACG)检查在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证实60例患有先天主动脉缩窄的患者,术前均做过DSCT、TTE检查,其中17例做过选择性造影检查,7例做过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归纳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DSCT及ACG显示弓部缩窄手术符合率为100%,TTE手术符合率仅为46.6%,MRI手术符合率为57%,DSCT诊断的手术符合率等同于ACG.合并畸形DSCT诊断的手术符合率为89.6%,TTE诊断的手术符合率为85.9%,MRI诊断手术符合率为100%,ACG诊断的手术符合率为100%.TTE诊断心室内畸形手术符合率明显高于DSCT检查,诊断心外大血管畸形手术符合率低于DSCT及ACG.结论 在主动脉缩窄及合并心室内畸形诊断上,TTE检查结合DSCT检查手术符合率达100%,可取代有创的ACG检查.MRI虽优越性明显,但由于扫描时间长,小儿难以配合等因素,在主动脉缩窄及合并心室内畸形诊断上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图像质量评价和诊断评价,探讨低剂量CT心脏大血管造影(CCTA)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CCHD)诊断的价值。方法 143位CCHD阳性患者和7位CCHD阴性患者采用MSCT进行低剂量CCTA检查。计算有效辐射剂量。对成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以经胸超声(TTE)为对照,进行诊断评价。结果平均有效剂量为(5.95±0.28)mSv。图像信噪比(SNR)为11.31±2.92。CTA和TTE诊断心内畸形的准确度分别为90.4%,96.8%(P=0.152);诊断心外大血管连接畸形的准确度分别为94.1%,80.4%(P=0.022);诊断心外大血畸形的准确度分别为100%,68.7%(P=0.000)。结论低剂量心脏大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CCHD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 CT(DSCT)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HD)的价值。方法对46例 CCHD 患者、共107处畸形的DSCT血管图像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手术证实心内畸形49处,心外畸形58处;DSCT与TTE诊断心内畸形准确率为81.63%(40/49)、93.88%(46/49),心外畸形准确率为94.83%(55/58)、58.62%(34/58),心内、外畸形总准确率为88.79%(95/107)和74.77%(80/1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SCT与TTE结合对心内、外畸形诊断准确率达到94.39%(101/107),高于单一DSCT、TT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SCT联合TTE提高CCHD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使用0.04m Sv极低剂量CT联用自适应性迭代重建的(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算法成像技术,实现3岁以内婴幼儿胸部及气道疾病的诊断筛查。方法选取三岁以下的临床怀疑气道畸形,气道狭窄,血管环等大气道病变行增强CT检查的患儿共22例。平扫运用80k V,4m As极低剂量扫描作为实验组。实质期使用常规辐射剂量100k V,噪声指数为12的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扫描图像作为对照组。将实验组原始图像分别重建为层厚5mm的滤波反投影(FBP)、40%权重的ASIR、100%权重的ASIR共六组图像,对照组重建为层厚5mm的40%权重的ASIR图像。比较同一患者平扫与静脉期放射剂量及主观、客观图像质量,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由两位医师应用1~4分制评价(4分最好,3分合格)图像总体噪声、大气道显示情况及肺内病变显示情况。客观噪声测量左心室最大层面内的左心室内、背部均匀的肌肉、脂肪、降主动脉及肺野,并计算优化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使用秩和检验评价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的差异,配对方差分析评价客观图像质量及放射剂量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有效剂量为(0.04±0.01)m Sv,对照组辐射有效剂量(0.55±0.13)m Sv。层厚5mm的FBP、40%ASIR、100%ASIR及对照组主观图像评分分别为1.71±0.68,2.01±0.76,2.59±0.99,3.59±0.50;大气道的主观评分分别为2.32±0.56,2.89±0.39,3.82±0.39,3.89±0.32。左心室噪声值分别为38.72±7.36,31.55±7.15,21.00±5.15,7.83±1.20。运用100%权重的ASIR,图像噪声降低明显,主观评分上升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客观评分、主观评分依然差异明显(P0.05),图像不能满足胸部病变的诊断要求,但完全能显示肺部病变的位置、范围、边缘,以及纵隔的形态异常情况,达到定位定量的诊断要求。而对于大气道的显示主观评分均可满足诊断要求,100%ASIR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达到了常规CT的诊断水平。放射剂量方面和常规胸部正侧位胸片剂量相仿。结论婴幼儿胸部CT使用极低剂量(0.04m Sv)扫描方案,有效降低了辐射剂量,可做为气道疾病的低剂量筛查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评价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情况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拟诊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同期行DSCT和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cardiography,UCG)检查,检查前均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取年龄<1岁、经手术证实有肺动脉发育异常的患儿19例为观察对象,以手术结果为标准,从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左右肺动脉汇合、肺动脉狭窄、未闭动脉导管及主肺侧支血管等方面回顾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显示能力,并评价其主要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DSCT原始图像及三维重组图像清晰,并可多角度、任意层面地进行观察,对肺动脉发育和血供来源的显示优于UCG(DSCT总体性能参数:敏感性93%,特异性97%,阳性预测值99%,阴性预测值83%;UCG总体性能参数:敏感性79%,特异性80%,阳性预测值92%,阴性预测值57%),两者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主肺动脉0.97,左肺动脉0.96,右肺动脉0.92).结论 不对心率进行干预,评价婴幼儿肺动脉及分支的变异和发育情况,DSCT优于UCG.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外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117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外畸形的术前DSCT和超声心动图(Echo)的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全部检查均符合诊断要求,发现心外结构异常304处,DSCT可清晰显示先心病心外畸形特点及侧枝循环情况,DSCT、Echo及二者联合对心外结构异常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7%(294/304)、78.9%(240/304)9、7.7%(297/304),DSCT对心外畸形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Echo,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DSCT与二者联合对心外结构异常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项重要无创检查技术,各种重建图像能够实时、全面、直观地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各种心外结构异常,检出优于Echo,对先心病特别是复杂型先心病的手术方案制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评估儿童肺动脉发育异常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心脏超声拟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发育畸形及临床怀疑有肺动脉发育异常的36例患儿,行DS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所得图像全部传入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以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形态及密度,并与手术及X线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6例患儿术前DSCT血管造影均获得满意图像,运用5点法评价所得平均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为(4.3±0.6)分;准确诊断肺动脉发育异常41处,漏诊1处为两肺动脉分叉处远端周围肺动脉狭窄,准确率为97.6%;所得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1.78±0.31)mSv。结论 DSCT在肺动脉发育异常的诊断中可以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结直肠癌患者双源CT扫描和T分期评估中应用个体化剂量调节方案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随机分配40例于术前行双源CT低剂量扫描,应用电流自动调制装置(CareDose 4D)并依据身体质量指数(BMI)分级制定个体化剂量调节方案;另40例术前行常规MSCT扫描作为对照组。以术后病理分期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普通CT扫描组和低剂量扫描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然后比较两组诊断正确率有无统计学差异。扫描时测定每位患者的辐射剂量,并计算其有效剂量,比较普通CT扫描组和低剂量扫描组患者有效剂量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与术后病理学T分期比较,普通MSCT扫描组的准确度为93.75%,DSCT低剂量扫描组的准确度为92.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0.81,P>0.05)。DSCT低剂量扫描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12mSv,常规MSCT扫描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6.44mSv,前者显著低于后者(t=2.566,P<0.05)。结论应用个体化剂量调节方案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双源CT低剂量扫描可在不影响T分期评估准确率的情况下显著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扫描在小儿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诊断为KD冠状动脉损害,同时行经胸多普勒超声(TTE)和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扫描的患儿资料;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独立阅片,以5分法评价整体图像质量,Kappa检验评价诊断的一致性;记录所有患儿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及动脉瘤的位置、数量并测量其大小;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DSCT成像和TTE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计算所有患儿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19例患儿均成功完成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可评价冠状动脉节段比率为91.5%(226/247),其中,15例患儿被诊断为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或动脉瘤形成,DSCT成像上共发现28个动脉瘤、15支血管瘤样扩张.其中,9个动脉瘤(2个位于右冠状动脉远段、2个位于左心室后支、1个位于前降支中段、1个位于回旋支中段、2个位于回旋支远段、1个位于钝缘支)及2支瘤样扩张(1支对角支、1支钝缘支)TTE未显示.DSCT成像与TTE对比显示冠状动脉瘤及瘤样扩张最大直径的平均测量值分别为(0.63 ±0.20)和(0.58 ±0.20) cm,相关性较好(r=0.989,P<0.05);对瘤体及瘤样扩张最大长径的平均测量值分别为(1.49±0.83)和(1.22±0.66)cm,相关性较好(r=0.965,P<0.05).2名影像科医师对所有患儿的CTA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好(Kappa=0.87).19例患儿的ED为(0.24±0.08) mSv.结论 相比TTE,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对小儿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远段的动脉瘤及瘤样扩张的显示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MSCTC)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不影响结肠癌T分期准确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结肠镜病理确诊为结肠癌的病人,术前行低剂量MSCTC扫描的73例作为低剂量组,其中男41例,女32例,平均(60.8±11.0)岁;术前行常规剂量MSCTC扫描的65例作为常规剂量组,其中男29例,女36例,平均(64.6±11.6)岁。所有病人均进行术前CT T分期评估。记录总剂量长度乘积(DLP)、总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计算有效剂量(ED)。以手术病理T分期为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分析CT的T分期与手术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并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2组CT T分期评估的诊断效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的辐射剂量。结果 2组的术前CT T分期与手术病理T分期一致性均为中等,常规剂量组的CT T分期与病理T分期一致性略高于低剂量组。2组≤T_2期、T_3期及T_4期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常规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T_2期、T_3期的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略低,而T_4期的这3项指标略高;低剂量组≤T_2期、T_4期的敏感度略低,而T_3期的略高;低剂量组≤T_2期、T_3期的阴性预测值略高,而T_4期的略低。低剂量组总DLP、CTDIvol及ED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均P0.05),分别下降约67%、69%及67%。结论低剂量MSCTC联合i DOSE4迭代重建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对CT T分期的评估影响不大,可作为结肠癌术前分期的有效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及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双源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新生儿及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8例新生儿及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年龄7d~20个月,采用DSCT心电门控下对比增强完成心脏检查,舒张末期重建原始图像,并在图形图像工作站完成多平面、最大密度投影和三维容积漫游处理.同期所有病例均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1例进行心导管检查,8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8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DSCT共检出90处心内外结构异常,超声心动图检出65处.9例经手术、血管造影证实的心内外结构异常共50处,DSCT检出其中的心内畸形14/16处、心室大血管连接异常3/3处、心外血管异常30/31处,超声心动图分别检出16/16处,3/3处和17/31处,DSCT与超声心动图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为98%.结论:DSCT是新生儿及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的一种良好无创影像技术,对血管病变诊断优于超声心动图,对心脏本身以及心脏大血管连接的诊断与超声心动图相当,两者联合应用可在绝大多数病例中避免创伤性的心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心血管成像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0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心病患者,术前均行DSCT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男61例,女79例,平均年龄(6.7±5.5)岁.使用西门子公司的双源CT扫描机扫描,将术前DSCT及Echo的检查结果对照并分别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DSCT、Echo及两者联合的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 140例患者共发现心血管异常675处,其中心内结构异常371处, DSCT、Echo及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2.2%、86.5%、90.3%,DSCT与Echo、Echo与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准确率高于DSCT(χ2=10.230,P<0.05);心外结构异常304处,DSCT、Echo及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6.7%、78.9%、97.7%,DS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Echo (χ2=22.321,P<0.05),而DSCT与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861,P>0.05).DSCT、Echo及两者联合诊断对先心病心、内外结构异常诊断的总准确率分别为88.7%、83.1%、93.9%,DSCT、Echo两者总准确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2.347,P>0.05),而两者联合诊断总准确率明显高于DSCT或Echo(P<0.001).结论 DSCT对先心病特别是复杂型先心病的手术方案制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次前门控大螺距(Double-Flash)扫描行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5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行DSCT Double-Flash扫描;以相同标准选取同期行前门控序列扫描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ED)及诊断准确性。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用于诊断的血管段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图像质量优的血管段所占比例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ED分别为(2.08±0.39)m Sv、(3.67±1.11)m 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分别为97.91%、98.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率相对平稳且≤75bpm的患者,DSCT Double-Flash CTCA扫描具有临床可行性,能在保证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率的前提下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双源CT(DSCT)检查中的护理特点。方法收集行DSCT心脏大血管成像检查的30例先心病患儿资料,记录其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护理过程,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3分:好;2分:中;1分:差)。结果 30例患儿均成功完成DSCT心脏大血管成像检查,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获得的图像质量好(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为2.39±0.33),无不能诊断图像。30例患者共发现畸形85处,与手术结果或DSA对比,诊断准确率约98.8%(85/86)。结论耐心、仔细、科学有效的做好护理工作,是协助医师顺利完成小儿先心病DSCT心脏大血管成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双源CT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异常的术前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外大血管异常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存在心外大血管异常的先心病患者138例,男性60例,女性78例,平均年龄6.5±5.4岁,术前均行DSCT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将二者检查结果对照并分别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DSCT、Echo及两者联合的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138例患者共发现心外大血管结构异常304处,DSCT、Echo及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6.7%、78.9%、97.7%,DS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Echo(χ2=22.321,P0.05),而DSCT与联合诊断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861,P0.05)。结论:DSCT对先心病心外大血管异常的诊断优于Echo,在术前评估、术式选择上具有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一站式”低剂量扫描方案在低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及左心室功能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3例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周内同时行冠状动脉DSCT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入组条件:心律规则且心率≤70次/分.DSCT采用管电流调制,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扫描窗宽为30%~ 80% R-R间期,全电流采集时相为70% R-R间期,其余时相使用全电流的20%.冠状动脉依据美国心脏学会冠状动脉16分段法,图像质量用4级法进行评估,1~3级图像为可评估,能用于影像诊断,4级为不可评估.采用手动矫正Simpson法计算DSCT所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以超声心动图测得的LVEF值为对照进行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30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及左心室功能分析,1例心脏扫描失败,2例左心室功能分析失败.平均辐射剂量为(3.08±0.40) mSv.共评价冠状动脉409段,其中可用于诊断的节段占96.82%.双侧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DSCT与超声心动图测得的LVEF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4),且有很高的相关性(r=0.74).结论 DS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低剂量“一站式”心脏检查方法可以用于低心率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和左心室功能分析.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较好,左心室功能分析结果可靠,平均辐射剂量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