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免疫功能改变在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此研究结果,从中医理论出发,认为二者功能健全与脾脏密切相关,故通过阐述助脾散精法改善T2DM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理论依据,为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其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已在基因、分子层面进行了揭示。中医典籍无关于"肠道菌群"的记载,其功能的论述散见于脾的相关章节。笔者通过多年临证探索,提出针对糖尿病治疗的助脾散精法,并发现助脾散精与肠道菌群有着密切联系,对于糖尿病治疗有其实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光美  赵伟  张婷 《环球中医药》2022,(8):1415-1417
AhR/ILC3s通路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调节肠道菌群可激活AhR/ILC3s通路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浊毒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解毒化浊法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且其机制与调节肠道菌群,抑制代谢性炎症有关,但是否通过AhR/ILC3s通路起作用尚未可知。笔者通过对胰岛素抵抗、代谢性炎症、AhR/ILC3s信号通路、浊毒理论等相关古今文献进行研究,对解毒化浊法与AhR/ILC3s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理论机制相关性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代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调节轴。肠道有益菌群可激活AhR/ILC3s信号通路,抑制代谢性炎症,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键环节。解毒化浊法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激活AhR/ILC3s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这可能是解毒化浊法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信号通路,也可能是解毒化浊法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311-2313
目的:探讨益气补脾法对脾虚证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K科收治的95例脾虚证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选取40例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二甲双胍片250 mg/次,3次/d,观察组加用降糖丸,1袋3次/d冲服,治疗前后提取粪便菌群基因组DNA,通过构建粪便菌群的细菌通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治疗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观察组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指标(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有明显改善,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数量升高,肠球菌属、肠杆菌、酵母菌数量降低(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糖、胰岛素指标(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肠道菌群数量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补脾法可有效改善脾虚证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血糖、血脂代谢紊乱,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胰岛素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下降伴胰岛素分泌减少为病理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人体肠道存在各种菌群,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目前已意识到肠道菌群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肥胖、GLP-1、GLP-2分泌等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气阴亏虚,热毒为患"是2型糖尿病现阶段重要的中医病机,调理中医"脾胃"、改善肠道菌群,对修复肠道黏膜受损、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等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从中西医方面对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土郁夺之”是基于有形实邪阻滞中焦及中焦气机不利的重要治则之一,其核心思想是除中焦有形实邪,调无形气机升降,复气津输布之常。目前肠道菌群已成为防治2型糖尿病的潜在靶点和重要方向,肠道菌群失调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清化脾胃湿热及调治中焦气机之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进而降低血糖及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思路即源自“土郁夺之”。本文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土郁夺之”核心治法之祛实邪、调升降、资化源在防治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从"胃强"理论论治2型糖尿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而现代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存在密切联系,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改善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等状况,因此,肠道菌群成为从"胃强"论治2型糖尿病新的研究靶点。文章通过结合肠道菌群的角度,对2型糖尿病之中医"胃强"理论进行深入的探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改变生活方式可防治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当前共识,以热量限制、减轻体重为手段的限食疗法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认为胰岛功能是脾主散精的微观机制,而脾失精散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机。限食疗法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功能,刺激胰岛细胞的重编程,分化产生更多能够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减少食物摄取,减轻胃肠负担,可恢复脾的运化功能,减轻浊毒凝聚,在2型糖尿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骋  何金枝  周学东  徐欣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2):2254-2260
胰岛素抵抗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等周围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率下降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黄连素提取自天然植物,安全性高、毒副反应小,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较好疗效。该文对黄连素调控胰岛素抵抗相关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黄连素对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防治的相关机制。黄连素的生物利用度极低,提示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发挥降脂、降糖的作用。肠道微生物可能成为黄连素治疗胰岛素抵抗相关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全身低度慢性炎症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发展中至关重要,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的状态中.以肠道菌群、肠道慢性炎症包括两者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及其在2型糖尿病病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为切入点,总结以改善肠道菌群和(或)抑制肠道慢性炎症为调治靶点的2型糖尿病中医药疗法,探讨肠道慢性炎症机制与中医药作用机理之间的联系,为深入研...  相似文献   

11.
肠道菌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在影响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已有大量实验证实。岳仁宋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结合脾胃"气化"理论针对代谢失常类疾病提出了"挽精逐浊-气化"大法,这一治疗思想与肠道菌群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作为当前常见慢性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参与并影响着人体的物质与能量代谢。目前许多研究提示肠道菌群紊乱与T2DM的发病密切相关,通过中药微生态制剂改变肠道的微环境以及肠促胰岛激素成为糖尿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新突破口,祖国医学对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不断涌现,本文将对近年来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失调和肠促胰岛素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代谢性炎症探讨解毒化浊法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通过分析代谢性炎症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浊毒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解毒化浊法抑制代谢性炎症、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古今文献,对解毒化浊法通过抑制代谢性炎症反应进而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观点进行评析。结果:文献研究表明,代谢性炎症反应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2型糖尿病实质是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浊毒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解毒化浊法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是有效的;解毒化浊法可抑制代谢性炎症反应,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与抑制代谢性炎症反应有关。结论:解毒化浊法可通过抑制代谢性炎症反应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解毒化浊法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助脾散精法治疗2型糖尿病(胃强脾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玉女煎合参芪散精汤(石膏、熟地、麦冬、知母、太子参、黄芪、茯苓、炒白术、鸡内金、陈皮、薏苡仁、荔枝核、苍术、藿香梗、佩兰、炙甘草等)为主方,治疗本病46例,并设立对照组、治疗组,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8%。结论:助脾散精法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胃强脾弱证)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机制。通过探讨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机及“脾主运化-主肌肉“的渊源,认为脾虚是胰岛素抵抗的基本病机,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胰岛素抵抗机制、脾-线粒体和脾-胰的研究,探讨了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提出健脾益气养阴法为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基本治法,同时辨证应兼顾痰湿、湿热、血瘀等。  相似文献   

16.
刘伟  黄菲  陆而立  吴怡 《江苏中医药》2022,54(11):47-49
2型糖尿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脾瘅”“消渴”范畴,其早期以实热证、湿热证为主。中医治疗本病早期可运用叶天士所提出的“清下法”,以清热利湿、通腑导滞。药理学研究表明,“清下法”代表方、药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重塑肠道菌群稳态、抑制代谢性炎症,从而实现2型糖尿病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7.
曹振华  苏润泽 《河南中医》2021,41(4):515-518
从脾的功能角度研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其核心病机为脾不散精,胃热亢盛;从肠道菌群角度研究IR,其病理机制为机体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导致肠道内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值升高、乙酸盐含量增加、益生菌比例降低和丁酸盐含量减少以及肠道屏障受损.中医采用清除胃热和补益健脾的治法可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多从“消渴”出发,以传统的上、中、下三消论治,继而“脾胰同源”理论的提出揭示了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机为脾虚胰病。现代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胰腺、小肠内分泌细胞、肠道菌群等均有密切的联系。葛根芩连汤本为治疗协热下利之方,现代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其健脾升清、调和脾胃、燥湿厚肠之功与其恢复胰岛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分泌、调节肠道菌群之功不谋而合,因此本文通过结合2型糖尿病的病机、葛根芩连汤的方义及现代研究,基于“脾胰-胃-肠”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机制,以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ZPSJ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ZPSJ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其血清抵抗素、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ZPSJ方治疗, 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均明显降低(t=7.14,P<0.01); 组间比较:FPG、F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TCH、HOM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 =2.62,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TNF-a、hs-CRP均下降(f=1,85,P<0.05),对照组TNF-a、hs-CRP 下降(t=2.56,P<0.05),IL-6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抵抗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 燥湿解毒,助脾散精中药复方有调节血糖、血脂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体内胰岛素 敏感性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肠道菌群与腹泻的关系、脾虚与慢性腹泻、脾虚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入手探讨从脾论治肠道菌群失调型慢性腹泻,指出腹泻多以脾虚为病理基础,脾虚与肠道菌群失调关系密切,健脾祛湿类方剂是否是调节肠道菌群的重要靶点中药尚需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