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霉素对大鼠前庭毛细胞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新霉素对大鼠前庭毛细胞的毒性作用,为药物性前庭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的制备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将15只成年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5)、新霉素组(n=5)和人工外淋巴液组(n=5),新霉素组大鼠在右耳通过耳蜗底转鼓阶打孔的方法在耳蜗内注入0.1%(g/100ml)新霉素5μl,人工外淋巴液组按同样方法注入人工外淋巴液5μl.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处理3天后对动物进行颈髓硬膜外短声诱发电位(click-evoked potential on the surface of the cervical dura mater,CDM-CEP)检查和游泳试验以评价前庭功能;然后将动物处死,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3天后新霉素组大鼠的前庭毛细胞即出现严重破坏,并出现严重的前庭功能损伤.正常对照组大鼠的游泳时间为(4.0±0.71)8(3~5s,n=5),新霉素组大鼠的游泳时间为(10.2±1.64)8(8~12s,n=5),人工外淋巴液组大鼠的游泳时间为(4.4±1.14)s(3~6s,n=5);在短音(click)刺激下,正常大鼠引出CDM-CEP的阈值为(85±3.54)dB SPL(80-90 dB SPL,n=5),阈值时的潜伏期为(6.59±0.41)8(6.05~7.05s,12=5);新霉素组大鼠120dB SPL仍无法引出CDM-CEP;人工外淋巴液组大鼠引出CDM-CEP的阈值为(90±5.0)dB SPL(85-95 dB SPL,n=5),阈值时的潜伏期为(6.68±0.31)s(6.35~7.02s,n=5).结论 新霉素对大鼠前庭毛细胞具有极强的破坏作用,新霉素耳蜗内注射的方法可以制备理想的前庭功能障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天麻素促进前庭功能恢复及中枢代偿的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n=9)正常饲养,假手术对照组(n=18)鼓室内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n=18)、模型治疗组(n=54)鼓室内注射氯仿。造模成功后,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模型治疗组再随机分为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n=18),每日分别肌肉注射低、中、高剂量天麻素,连续注射3d。观察绒球中谷氨酸免疫反应物(glutamate immunoreactivity,GLU-IR)、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i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γ-氨基丁酸B2型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 B2,GABA B2)表达。结果 模型对照组、模型治疗组GLU-IR表达明显下调,GFAP、GABA B2表达明显上调。经天麻素治疗后,模型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GLU-IR、GABAB2表达明显上调,GFAP表达明显下调,天麻素高剂量组均最为明显。结论 天麻素能够对中枢进行多靶点调控,加速代偿的进程与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天麻素对单侧迷路破坏(Unilateral labyrinthectomy,UL)后大鼠前庭内侧核(Medial vestibular nucleus,MVN)组胺受体H1、H2、H3亚型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麻素对前庭功能损伤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99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9)、假手术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VM)患者的前庭功能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VM组)及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前庭功能相关检查,包括冷热试验、摇头试验、前庭自旋转试验,并分析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对VM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及预防,并以视觉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VM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VM组患者冷热试验异常15例(37.5%),摇头试验异常13例(32.5%),前庭自旋转异常10例(25%),其中32例(80%)患者至少一项前庭功能试验结果异常;对照组冷热试验异常2例(5%),摇头试验异常1例(2.5%),前庭自旋转异常1例(2.5%);VM组水平半规管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患者用药后头痛、头晕的VAS评均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80%VM患者出现前庭功能异常,前庭外周功能及前庭中枢功能均有损害,前庭低频功能损伤较高频功能受损多见;药物治疗可明显缓解VM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新霉素对大鼠前庭毛细胞的毒性作用并探索前庭基因导入的方法和途径,为药物性前庭功能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和基因治疗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将25只成年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新霉素鼓阶给药组、新霉素前庭阶给药组、腺病毒(缺失E1、E3基因且构建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EGFP)鼓阶导入组、腺病毒(Ad-EGFP)前庭阶导入组,每组各5只动物.新霉素组大鼠在右耳通过耳蜗底回鼓阶(鼓阶组)或前庭阶打孔(前庭组)的方法在耳蜗内注入0.1%新霉素5 μl,Ad-EGFP组则以同法导入物理滴度为2.1×1011vp/ml的Ad-EGFP 5 μl,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处理3天后对动物进行颈髓硬膜外短声诱发电位(click- evoked potentials on the surface of the cervical dura mater,CDM-CEP)检查和游泳试验,评价前庭功能,然后将动物处死,进行组织学和形态学观察.结果 3天后新霉素组大鼠的前庭毛细胞即出现严重破坏,并出现严重的前庭功能损伤.正常对照组、新霉素鼓阶给药组、新霉素前庭阶给药组、Ad-EGFP鼓阶导入组、Ad-EGFP前庭阶导入组的游泳时间分别为4.0±0.71、10.2±1.64、9.8±1.48、4.8±0.84、5.0±0.71 s;正常对照组CDM-CEP的阈值为85±3.54 dB SPL,潜伏期为6.59±0.41 s;新霉素组120 dB SPL未引出CDM-CEP;Ad-EGFP鼓阶导入组CDM-CEP阈值为91±5.48 dB SPL,潜伏期为6.76±0.26 s,Ad-EGFP新霉素前庭阶导入组CDM-CEP的阈值为89±6.52 dB SPL,潜伏期为6.78±0.26 s.3天后,Ad-EGFP前庭阶导入组的前庭终末器官均出现Ad-EGFP的转染;而Ad-EGFP鼓阶导入组未见前庭终末器官的表达.结论 新霉素对前庭毛细胞具有极强的破坏作用,新霉素耳蜗内注射的方法可以制备理想的前庭功能障碍动物模型,耳蜗底回前庭阶打孔可以作为基因导入前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研究前庭神经炎(VN)患者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磁共振成像(3D-FLAIR MRI)特点,探讨VN可能的发病部位,同时与前庭功能结合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山东大学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眩晕疾病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6例V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25~71岁,平均44.1岁;均为单侧发病,患侧为左耳17例,右耳19例。根据内耳3D-FLAIR MRI结果分为强化组及非强化组(健侧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患者前庭功能与内耳3D-FLAIR特点的关系。结果36例中发现3D-FLAIR异常强化31例(86.1%),其中前庭神经及前庭终器同时强化14例,单纯前庭上神经强化8例,单纯前庭终器强化7例,单纯耳蜗强化2例。观察前庭神经异常强化显示:前庭上神经强化21例,前庭上、下神经强化1例。5例内耳3D-FLAIR未见异常。根据前庭功能结果分析显示全前庭神经受累19例(52.8%),单纯前庭上神经受累16例(44.4%),单纯前庭下神经受累1例(2.8%)。内耳3D-FLAIR强化组31例患者半规管轻瘫值60.81±3.49,非强化组5例患者半规管轻瘫值34.1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8,P<0.01)。结论内耳3D-FLAIR MRI可以为临床提供可视的影像证据,考虑VN的病变部位不仅在前庭神经,还包括前庭终器。内耳3D FLAIR异常强化的患者其前庭功能损伤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建立C57BL/6J小鼠急性前庭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其行为学评估。方法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20~30g)共21只,随机分成单侧迷路切除术组(n=15)及假手术组(n=6)两组。单侧迷路切除术组小鼠,在麻醉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其左耳的单侧迷路切除术(UL),行耳前切口,钝性分离组织,勾除鼓膜、锤骨、砧骨,电凝镫骨动脉,勾除镫骨,打开镫骨底板,暴露前庭池,用吸引器吸除流出的内淋巴液,用精细的勾针分离椭圆囊及球囊,并用勾针破坏该区域剩余的前庭神经上皮细胞及半规管,最后往前庭内塞入含有无水乙醇的明胶海绵,缝合皮肤。而假手术组小鼠,通过耳前切口打开其外耳道,缝合皮肤。对所有术后小鼠进行行为学观察,并在术后第10天进行爬杆试验、平衡木试验的行为学检测。结果所有单侧迷路切除术后小鼠在清醒后均开始出现一种特殊的偏斜姿势,头右偏,走路时向右转圈,身体筒状翻滚,提尾时出现以身体为轴线的旋转。以上体征在一周内逐渐缓解。术后第10天,手术组跟假手术组相比,爬杆试验(P=0.000)及平衡术试验(P=0.002)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使用单侧迷路切除术(UL)配合化学切除的方法能建立稳定、有效、造模成功率高的急性前庭损伤小鼠模型。在术后一周时,可观察到小鼠的部分静态症状明显缓解。而行为学检测结果提示在术后第10天,前庭损伤小鼠模型尚未完全完成前庭代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侧迷路切除术后大鼠前庭神经核复合体内GABAA受体α3亚型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分为迷路破坏组(18只)和对照组(6只),前者破坏单侧迷路,对照组手术方式相同但保持迷路完好。单侧迷路切除术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不同存活时间(术后1 d、3 d、7 d)组动物前庭神经复合体内γ-氨基丁酸A受体α3亚型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1 d、3 d、7 d组两侧比较及术后1 d、3 d、7 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前庭代偿的早期,前庭神经复合体内γ-氨基丁酸A受体α3亚型表达的变化极可能没有涉及前庭代偿。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前庭代偿的动物模型,了解在前庭病变的情况下,前庭传出性和传入性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方法 动物模型:A组(16只)为正常大鼠。B组(15只)左侧前庭损毁术后7d。C组(7只)术后3个月。D组(7只)前庭代偿后。检测两侧头长肌静息状态的肌电图。检测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组化。检测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胆硷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AChT)免疫组化。检测传入性前庭神经系统Na-K-ATP酶活性。结果 损伤同侧肌群肌电活动减弱、对侧肌群增强,前庭代偿期恢复对称性。急性期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细胞双侧性增多,活性增高。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损伤同侧AChT阳性反应细胞减少,两侧反应程度增加。前庭代偿期对侧反应程度显著增加。急性期同侧Na-K-ATP酶mRNA表达水平低,对侧前庭信号增强,在前庭代偿期,同侧Na-K-ATP酶mRNA表达水平增强,与对侧一致或略强。结论 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可能抑制对侧前庭传入信息,调整同侧前庭中枢兴奋性,在前庭代偿的复杂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前庭康复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前庭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系统,全面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前庭康复治疗前庭神经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Cochrane Handbook 5.0严格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后纳入5篇文献,均为前庭康复治疗前庭神经炎且以冷热试验中半规管轻瘫为观察指标的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纳入研究按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综合第1、3、6个月亚组结果显示前庭康复与药物治疗相比未能明显改善受损的前庭功能。第12个月亚组显示前庭康复对半规管轻瘫值影响合并后效应量MD=-3.34[95%CI=-6.38, -0.30],合并效应量检验(Z =2.15,P =0.03),结果显示前庭康复组与药物组半规管轻瘫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观察前庭功能变化,前庭康复与药物治疗前庭神经炎相比,经过1年的时间前庭康复可以明显改善受损的前庭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前庭功能特点。方法对43例确诊为VM的患者(VM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冷热水试验(caloric test)、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比较分析两组结果。结果VM组患者中纯音测听、冷热水试验、oVEMP及vHIT中的水平增益、代偿性扫视异常例数分别为10例(23.3%)、14例(32.6%)、18例(41.9%)、14例(32.6%)、13例(30.2%),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例(0%)、3例(10.0%)、5例(16.7%)、1例(3.3%)、0例(0%)](P<0.05),而声导抗、cVEMP及vHIT中的水平不对称性比异常例数分别为3例(7.0%)、10例(23.3%)、3例(7.0%),与对照组[分别为0例(0%)、7例(23.3%)、2例(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VM患者中,oVEMP振幅比(amplitude ratio,AR)及耳间不对称比(interaural asymmetric ratio,IAR)的异常率最高,分别为41.9%及34.9%。结论 VM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前庭功能损害,纯音测听、冷热水试验、oVEMP及vHIT中的水平增益、代偿性扫视结果有助于VM患者的诊断及与其他前庭性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治疗(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herapy,VRT)对平衡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对76例平衡障碍患者根据单、双侧及针对性康复原则随机分为四组,A组(单侧)29例为单纯药物组,B组(单侧)29例为药物联合前庭康复组;C组(双侧)9例为单纯药物组,D组(双侧)9例为药物联合前庭康复组,分别给予药物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疗程4周,采用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主观评估,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功能性伸手试验及Fukuda踏步试验评估平衡功能,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 4组患者治疗后VS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无论单侧或双侧平衡障碍患者,药物联合前庭康复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功能性伸手试验、Fukuda踏步等平衡功能均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均为P<0.01)。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平衡障碍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前庭康复训练可作为前庭功能减退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评估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VM)患者的前庭功能,探寻该疾病的前庭功能特点。方法对37例确诊为前庭性偏头痛的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冷热试验(caloric test)、摇头试验(head-shaking nystagmus,HNS)、速度阶梯试验及颈肌性前庭诱发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cVEMP)检查,对两组冷热试验、摇头试验及速度阶梯试验的异常结果进行分析,对100dB的短音刺激情况下cVEMP不对称性进行分析。结果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水平半规管功能的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VM患者中,有11例(29.7%)出现冷热试验异常,14例(37.8%)出现摇头试验异常,7例(18.9%)出现速度阶梯试验异常。30例健康志愿者中,有2例(6.7%)出现冷热试验异常,1例(3.3%)出现摇头试验异常,无患者出现速度阶梯试验异常。总体而言,28例(76%)VM患者至少在一个水平半规管功能试验中出现异常,异常率最高的是摇头试验,其次是冷热试验和速度阶梯试验。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cVEMP异常率(21.6%)要显著高于对照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6%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被发现存在前庭功能异常,在冷热试验的基础上加用摇头试验和旋转试验,可以提高VM患者前庭功能异常的检出率。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显示的cVEMP结果,反映了球囊功能的异常及VM患者在球囊-颈反射通路上有所损害。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前庭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比较研究伴有前庭损伤的突发性聋和前庭神经炎,探讨两类疾病前庭损伤的差异。方法  2016-02-25~2016-07-20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诊疗中心,突发性聋组55例,其中39例伴眩晕患者;前庭神经炎组46例。前庭双温冷热试验、头脉冲试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评价及比较突发性聋及前庭神经炎两组疾病前庭损伤差异性。结果 前庭双温冷热试验突发性聋组异常率25.45%,前庭神经炎组异常率97.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1,P<0.001)。头脉冲试验:突发性聋组异常率9.09%,前庭神经炎组异常率32.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P =0.003)。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突 发性聋组异常率69.10%,前庭神经炎组异常率43.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P =0.010);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突发性聋组异常率54.55%,前庭神经炎组异常率63.0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5,P =0.388)。结论 突发性聋与前庭神经炎两组患者前庭损伤比较,突发性聋合并眩晕者更有可能为球囊/前庭下神经受累,损伤部位更多靠近神经终末端,损伤是低频段的;前庭神经炎的前庭损伤范围大,损伤是全频段的,高位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5.
前庭神经系统障碍可导致人和动物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的紊乱;前庭是内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与耳蜗相同,发育早于耳蜗,哺乳动物出生时前庭发育基本完成~([1-3]);随着各种前庭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大鼠"异食癖"晕动病模型、水貂呕吐模型等)不断建立,人们对该系统组织结构、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入;系统的动物前庭功能评价方法不仅对动物前庭的基础研究至关重要,而且有助于对临床上前庭疾病的诊疗。评价人前庭功能的方法有很多:对半规管功能进行检测的冷热试验检查、对球囊斑功能进行检测的c VEMP、对椭圆囊斑进行检测的o VEMP等,由于人的实验研究受制于伦理学的限制,只有进行动物实验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前庭的功能和结构,不断提升前庭系统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4])。本综述主要介绍几种用于实验动物的前庭检查方法,并简述其与临床前庭功能检查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内耳前庭损伤后,在静止和角加速度刺激状态下双侧前庭神经核C—FOS阳性表达的改变,初步探讨前庭代偿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5组(12只,组):(1)无手术组;(2)单耳前庭神经切断手术组;(3)单耳前庭神经切断手术对照组;(4)双耳前庭神经切断手术组;(5)双耳前庭神经切断手术对照组,每组一半动物给予角加速度刺激。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C—FOS在前庭神经核、舌下神经前置核的神经元表达的改变。结果在静止状态下,正常鼠和手术对照组鼠的双侧前庭神经核、舌下神经前置核无C—FOS阳性神经元;给予旋转刺激后,双侧前庭神经核、舌下神经前置核皆有C—FOS阳性神经元。单耳手术组术后24小时.同侧前庭神经内核、对侧舌下神经前置核有C—FOS阳性神经元,旋转刺激后双侧前庭神经核、舌下神经前置核皆有C—FOS阳性神经元。双耳手术组24小时,在静止状态和角加速度刺激状态下,双侧前庭神经核、舌下神经前置核皆无C—FOS阳性神经元。结论一侧前庭损伤后,同侧前庭神经内核、对侧舌下神经前置核C—FOS阳性神经元在前庭代偿早期可能起启动突触联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单侧迷路切除术后大鼠前庭神经核复合体内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A受体β1亚型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分为实验组(36只)和对照组(12只),前者破坏单侧迷路,对照组手术方式相同但保持迷路完好。单侧迷路切除术后,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按照上述分组方式,检测不同存活时间(术后1、3、7天)组动物前庭神经复合体内GABAA受体β1亚型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1、3、7夭组大鼠左右两侧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前庭代偿的早期,前庭神经复合体内GABAA受体β1亚型表达无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前庭综合征(CVS)的疗效.方法 慢性前庭综合征(CVS)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平稳跟踪眼动练习,治疗组另加以rTMS治疗4周.以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头晕评价量表(DHI)评分、冷热试验单/双侧半规管反应减退(UW)值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功能特点。方法对38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伴眩晕组,9~80岁)、36例突发性聋不伴眩晕患者(不伴眩晕组,15~69岁)和年龄相匹配的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20~76岁)分别进行纯音听阈、视频头脉冲试验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测试,比较三组结果。结果伴眩晕组、不伴眩晕组、正常对照组患者的前庭功能异常率分别为:92.11%(35/38)、44.44%(16/36)、35%(7/20),伴眩晕组异常率显著高于不伴眩晕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为P<0.001)。伴眩晕组患者的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后半规管、球囊、椭圆囊功能的异常率分别为34.21%(13/38)、23.68%(9/38)、55.26%(21/38)、65.79%(25/38)、60.53%(23/38);不伴眩晕组分别为19.44%(7/36)、13.89%(5/36)、25.00%(9/36)、27.78%(10/36)、22.22%(8/36),其中伴眩晕组的后半规管、球囊、椭圆囊功能的异常率明显高于不伴眩晕组(P=0.008、P=0.001、P=0.001);伴眩晕组三个半规管中后半规管功能异常率最高(55.26%),球囊和椭圆囊功能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4)。结论突聋伴眩晕患者较突聋不伴眩晕患者前庭功能损伤更严重,且以后半规管功能障碍多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前庭温度试验结果与特点,探讨糖尿病对外周前庭器官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51例(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56.1±10.1岁)和对照组43例(男性12例,女性31例;年龄50.4±7.2岁,无耳科疾病史,无糖尿病史者,其中含有高血压病13例、高脂血症8例)。全部受试者接受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温度试验检查。结果 1 51例糖尿病患者中前庭功能损害的有36例,占70.6%;相对于对照组(43例中出现前庭功能损害22例,比率为51.2%)有统计学差异(P=0.043);2 36例前庭功能损害的糖尿病患者中双侧损害16例,比率44.4%,相对于对照组(22例前庭功能损害的对照组成员中双侧损害4例,比率22.2%)有统计学意义(P=0.037);3糖尿病患者病程≥10年组对比病程<10年组,前庭功能损害无明显差异(P>0.05);4糖尿病患者中Hb A1C≥7组对比Hb A1C<7组前庭功能损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糖尿病患者前庭功能损害发生率增高,且糖尿病更容易导致双侧前庭功能损害;2.糖尿病患者病程长短、血糖控制水平可能对前庭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