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付晴 《华夏医学》2022,35(1):79-83
目的:观察泼尼松、头孢拉定、溴己新鼻内镜下咽鼓管插管输注治疗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80例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联合组及基础组,各40例.基础组给予头孢拉定+溴己新鼻内镜下咽鼓管插管输注治疗,联合组在基础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泼尼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咽鼓管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效果及对骨导阈值、水通道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107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54例给予内镜下经咽鼓管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骨导阈值水平,水通道蛋白表达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1kHz、2kHz、4kHz、8kHz骨导阈值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4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中TNF-α、CRP、IL-6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咽鼓管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能显著改善患者各频率的骨导阈值及水通道蛋白表达水平,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经咽鼓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生  李红霞 《医学综述》2009,15(21):3355-3356
目的观察鼻内镜电视监视下咽鼓管注射药物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并探讨分析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82例(89耳)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经欧氏管吹张咽鼓管并经咽鼓管注入药液。结果鼻内镜电视监视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率为90%。结论鼻内镜电视监视下经欧氏管咽鼓管吹张结合咽鼓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肯定,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咽鼓管置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40例(40耳),均为单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0耳),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经咽鼓管置管灌药治疗,对照组给予显微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经咽鼓管置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交的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无严重并发症,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与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34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6%显然高于对照组82.3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34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8%显然低于对照组29.4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治疗,其疗效显然优于鼓膜切开置管术,且患者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薛侦 《甘肃医药》2012,(3):203-20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则行鼓室穿刺治疗;而治疗组在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咽鼓管置管术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可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咽鼓管吹张术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上的优劣及改进方法.方法 将9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视监视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联合注药)48例及对照组(波氏球法咽鼓管吹张)44例,治疗后3个月后复查比较.结果 3个月后复查治疗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8例,治疗组复发1病例改为鼓膜置管,对照组复发8例中,5例先后改为电视监视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联合注药后好转,3例改为鼓膜置管.两组4例因鼻咽咽口黏膜瘢痕而改为鼓膜置管.结论 电视监视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联合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视野清楚,操作简便,创伤小的特点,避免了盲目性,是传统方法无法做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58耳)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者行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逆行插管并注药治疗。结果45例(58耳)接受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治疗,治愈42耳(72.42%),好转13耳(22.41%),无效3耳(5.17%),总有效率94.83%。结论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鼻内镜下咽鼓管逆行插管术对成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78例(89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行鼻内镜下咽鼓管逆行插管术,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主观感觉、纯音听力测试、声阻抗测试等,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78例患者中有70例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89只耳中71只耳的纯音听力测试有不同程度的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应用鼻内镜下曲安奈德冲洗咽鼓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这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入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传统组的45例患者给予传统治疗,在鼓室内注射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另外的45例患者给予鼻内镜下应用曲安奈德冲洗咽鼓管,命名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鼻内镜下曲安奈德冲洗咽鼓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内镜下咽鼓管注入激素和鼓膜穿刺注入激素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近期疗效、气导听阈及复发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萧山第一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治疗的88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咽鼓管注入组和鼓膜穿刺注入组,每组各44例。鼓膜穿刺注入组局麻后于监视器监控下进行鼓膜穿刺,吸净积液并注入激素;咽鼓管注入组在鼻内镜下做咽鼓管吹张,局麻后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布地奈德给药,雾气经咽鼓管入鼓室,2组患者治疗时间为15 d。于2组患者治疗前1~2 d、治疗后15 d测听力水平,测试250、500、1 000、2 000、4 000 Hz气导听阈,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气导听阈及复发率。 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症状体征、纯音测、声阻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与9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咽鼓管注入组在治愈与有效两方面均较鼓膜穿刺注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复发率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250、500、1 000、2 000、4 000 Hz气导听阈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但2组患者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内镜下咽鼓管注入激素和鼓膜穿刺注入激素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疗效明显,咽鼓管注入激素治愈率更高,两者复发率相当,均能降低患者的气导听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建立分泌性中耳炎豚鼠动物模型的方法,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一种有用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制备豚鼠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了解分泌性中耳炎听阈、中耳粘膜及咽鼓管粘膜的病理改变。结果听阈升高25耳,以低频为主,鼓膜呈内陷状,病理改变主要在中耳腔、咽鼓管;中耳腔有不同程度的渗出,以浆液性为主。结论PAF可导致中耳粘膜的炎症反应及中耳腔渗出,可为进一步研究分泌性中耳炎提供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简便有效的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动物模型.方法 经大鼠鼓膜注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后的第1、3、7日,分别采集中耳腔黏膜,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中耳黏膜的病理变化及扫描电镜观察咽鼓管鼓口处中耳黏膜黏液纤毛运输系统的超微结构改变,以评估LPS诱导的大鼠OME组织病理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造模后第1日,试验耳均可见积液,积液在第7日基本消退;光镜下可见中耳黏膜在造模后第1日达到炎症的高峰期,第7日基本恢复正常;电镜下可见咽鼓管鼓口处听泡黏膜黏液造模第1日倒伏、脱落最重,第7日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鼓室内注入LPS可致中耳黏膜的炎症反应及中耳腔渗出,可为研究OME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简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姜鸿彦  黄维国 《医学争鸣》1996,17(5):326-329
目的:探讨P物质(SP),神经肽Y(NPY)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阻塞咽鼓管建立分泌性中耳炎模型。用免疫组化ABC-GDN及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中耳粘膜SP,NPY的分布及含量的变化。结果:中耳粘膜SP免疫反应(SP-IR)阳性纤维定位分布多与血管无关,NPY免疫反应(NPY-IR)阳性纤维多伴中小动脉走行。咽鼓管阻塞8h后,中耳即有明确渗出,中耳粘膜SP-IR阳性纤维24h开始增粗、  相似文献   

15.
负压型鼓室压图与中耳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娟  罗志强 《医学综述》2008,14(4):607-609
负压型鼓室压图是由于咽鼓管障碍导致中耳负压引起,临床该图形多见于分泌性中耳炎。目前,国内学者对负压型鼓室压图与鼓室积液的临床联系仍存有分歧。本文综合近年来有关负压型鼓室压图的鼓室峰压、镫骨肌声反射、鼓室图宽度及多频率鼓室导抗测试等多项声阻抗指标,试图探讨负压型鼓室压图与中耳积液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对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方法 选取112 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2013 年7 月至2015 年 8 月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分为 3 组,A组38例(68耳)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B组37例(60耳)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穿刺术,C组37例(59耳)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加鼓膜切开置管术.观察并比较3组患儿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中耳积液时间、术后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均较术后1周有所提高(P<0.05),B、C两组在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其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P<0.05),而C组在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B组(P<0.05).3组患儿术后1年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及ABRⅠ波潜伏期均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B、C组术后1周及术后1年ABR 变化均低于A组(P<0.05).术后C组中耳积液时间与复发率均小于A、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C组(P<0.05).结论 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能有效提高患儿听力,不但能缩短中耳积液时间,还能有效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血清及耳积液内炎性因子和转化因子水平变化,并分析指标水平与SOM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SOM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急性组、亚急性组和慢性组,每组各抽取患者30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耳积液内的炎性因子和转化因子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SOM的相关性,其中多组间指标水平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 结果 SOM患者与对照组血清及SOM患者中耳积液内的炎性因子与转化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SOM患者血清TNF-α、IL-5、IL-8、TGF-β1和TGF-β2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急性组相比,亚急性组及慢性组的血清及中耳积液内的TNF-α、IL-5、IL-8、TGF-β1和TGF-β2水平均显著升高,且慢性组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亚急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OM患者血清及中耳积液内的TNF-α、IL-5、IL-8、TGF-β1和TGF-β2水平与SOM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SOM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水平异常,血清及耳积液内炎性因子、转化生长因子水平与SOM的病情严重程度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免疫状态及耳积液一氧化氮(NO)、人γ干扰素(IFN-γ)、人白介素2(IL-2)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1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6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后将两组人员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耳积液NO、IFN-γ、IL-2水平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8+、免疫球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3+、CD4+及CD4/CD8则均低于对照组,耳积液NO、IFN-γ、IL-2均高于对照组,且慢性患者差异幅度更大(均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免疫状态及耳积液NO、IFN-γ、IL-2的变化规律对于了解疾病情况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谢华 《医学综述》2013,19(9):1610-1612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以鼓室积液和传导性聋为主要特征,属于中耳非化脓性炎。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SOM的形成是咽鼓管功能障碍、乳突气化不良、感染、变态反应、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与鼻咽癌及放疗有关的SOM的发病机制更为复杂,预后欠佳。在此,对近年来SOM及与鼻咽癌和放疗有关的主要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张应龙  刘维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814-1816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免疫状态及耳积液一氧化氮(NO)、人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1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观察组中不同分期患者和对照组的红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及耳积液NO、IFN-γ、IL-2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CD3+、CD4+、CD4/CD8及NK均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红细胞C3bR、FEER、CD44s及CD58均低于对照组,ICR及FEIR均高于对照组,IL-2及NO低于对照组,IFN-γ高于对照组,而胶耳期的波动幅度大于其他分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免疫状态处于相对较差的状态,而耳积液NO、IFN-γ、IL-2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