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索冠心病血瘀证形成过程中大鼠心肌组织代谢特征,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为基于代谢组学的心肌保护相关治疗措施寻找有意义的靶点。方法取27只SD大鼠作为模型组制备冠心病血瘀证模型,另设空白组8只。模型组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维生素D3灌胃+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方法分3个阶段进行冠心病血瘀证模型的逐步制备。通过UPLC-TOF/MS技术获取大鼠心肌组织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利用SIMCA 14.1软件和MetaboAnalyst5.0软件进行组间差异性代谢物筛选及相关代谢通路分析,使用SPSS21.0对组间差异性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特征代谢物临床诊断效能。结果筛选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1-酰基-sn-甘油-3-磷酸胆碱、L-苯丙氨酸、牛磺酸共5种差异最为显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甘油磷脂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4条主要差异代谢通路。ROC曲线分析显示,特征代谢物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结论冠心病血瘀证不同进展阶段大鼠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2.
采用冰水浴游泳和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法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采用UPLC-Q-TOF/MS方法分析正常大鼠、急性血瘀大鼠和给药佛手散干预急性血瘀大鼠尿液之间的内源性代谢物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选取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合质谱信息和数据库检索对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鉴定,将鉴定到的生物标志物输入MetPA数据库中构建代谢通路。研究急性血瘀大鼠给药佛手散后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变化,寻找可能的生物标志物,探讨佛手散的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结果在急性血瘀大鼠尿液中发现并鉴定了11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主要和苯丙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和鞘脂类代谢3条代谢通路相关。而佛手散可调节急性血瘀模型大鼠体内紊乱的代谢通路并使其向正常状态转归。该研究结果表明代谢组学在中药整体性药效评价、作用机制的阐明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考察脾气虚证大鼠尿液小分子代谢组成分,寻找脾气虚证的标记物,阐明其与代谢通路之间的联系。采用劳倦伤脾加限制饮食的方法构建大鼠脾气虚证动物模型,分别进行D-木糖吸收实验及血常规检测。收集的尿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分析,尿液代谢指纹图谱数据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判别分析(OPLSDA)等统计学分析,筛选脾气虚证的生物标记物。D-木糖和血常规测定结果表明脾气虚证大鼠造模成功。正、负离子模式下的PCA,OPLS-DA得分图显著区分模型组和空白组。根据OPLS-DA分析的S-plot图、VIP值、t检验及受试者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AUC),筛选并鉴定出苯丙氨酸、琥珀酸、乌头酸、异柠檬酸、甜菜碱、犬尿酸、吲哚、肌酸、肌酸酐、乳清酸、黄嘌呤、黄嘌呤酸等24个脾气虚证相关的生物标记物,主要涉及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嘌呤代谢、嘧啶代谢。尿液代谢组学方法结合在线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解析代谢通路,可为脾气虚证及其他中医证候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雷公藤配伍甘草减毒大鼠体内尿液中的小分子代谢物以及相应生物代谢通路。方法:选取30只SD大鼠正常饲养5 d,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雷公藤组、雷公藤配伍甘草组,每组10只。应用HPLC-MS/MS-IT-TOF检测各组大鼠的尿液样本,并且按照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多元统计学方法以筛选并鉴定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在此基础上推测其可能影响到的生物代谢通路。结果:大鼠尿液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雷公藤配伍甘草组、雷公藤组和空百对照组分别聚集在不同的象限区域内;共鉴定出14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且推测出嘌呤代谢和硒氨基酸代谢最具显著影响。结论:雷公藤配伍甘草减毒的机制复杂,其中可能通过调控嘌呤代谢和硒氨基酸代谢通路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血瘀证患者的尿液代谢组学特征,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研究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患者和12例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氢核磁共振(1H-NMR)检测。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方法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患者与血瘀证患者之间尿液代谢产物谱的差异。结果:2组尿液核磁共振氢谱的PLS-DA结果显示,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患者与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能够被区分,2组尿液样本之间的代谢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组尿液中柠檬酸、α-酮戊二酸、顺式-乌头酸、葡萄糖、3-羟基丁酸、丙酮、酪氨酸、肌酐、氧化三甲胺、二甲胺、马尿酸的含量高于血瘀证组,而胆汁酸、组氨酸的含量低于血瘀证组。结论:2组尿液样本的1H-NMR代谢谱存在差异,能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特异的标志性代谢产物。尿液代谢物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冠心病心绞痛的不同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的分析方法探索葛根芩连汤方剂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的效果,包括模式轮廓比较、生物标志物筛查与代谢通路推断等。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3组,依次为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和葛根芩连汤(8. 2 g/kg)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予高脂饲料并联合链脲佐菌素以确立2型糖尿病疾病模型。随后连续灌胃给药3周,并于末次给药后12小时内收集大鼠尿液样本;运用HPLC/MS-IT-TOF手段进行高分辨质谱检测,同时应用OPLS-DA多元模式手段以比较各组大鼠尿液的代谢轮廓差异以及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推断其可能影响到的代谢通路。结果本研究共筛查出15个生物标志物,包括多肽氨基酸类物质、磷酯类物质、核苷酸类物质以及其它类物质;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为嘌呤代谢。结论 2型糖尿病的疾病发生与嘌呤代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核苷酸类物质作为其中的关键作用靶点;葛根芩连汤通过多靶点调节嘌呤代谢异常以至于整个机体内部的疾病紊乱状态,从而促使其转归为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冠心病痰湿证、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3种证候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20例冠心病稳定期患者(痰湿证38例,血瘀证18例,痰瘀互结证64例)及51名健康人的血液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样品进行检测,利用Progenesis QI和Simca-P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及内源性生物标志物的筛查,通过Metabo Analyst数据库分析代谢通路。结果 共得到10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其中N-乙酰鸟氨酸和月桂酸是冠心病血瘀证潜在的生物标志物,1,1-二氯乙烯环氧化物是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其余6个为冠心病共性差异代谢物,涉及视黄醇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9条代谢通路。结论 冠心病痰湿证、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3种证候之间有共性代谢物及差异性代谢物,对于冠心病中医证候辨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本宏  陈鹏  涂杰  吴玥  刘刚 《中草药》2017,48(10):2072-2080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方法,考察石榴皮鞣质对肾小球硬化大鼠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代谢途径,为研究石榴皮鞣质对肾小球硬化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石榴皮鞣质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单侧肾切除结合2次尾iv盐酸多柔比星的方法制备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ig给药8周,每周收集大鼠24 h尿液,用HPLC-MS对其检测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对各组大鼠尿液代谢物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构建相应的代谢通路。结果代谢组学分析发现给药后第8周各组大鼠尿液有明显的聚类现象,通过对重要变量的分析鉴定,筛选出10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涉及的代谢通路包括色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的代谢通路。结论石榴皮鞣质干预下的肾小球硬化大鼠内源性代谢物聚类性趋近正常水平,为进一步阐明石榴皮鞣质对肾小球硬化大鼠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不同证型的客观化规律。方法:选取健康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证和气虚血瘀痰浊证,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方法,检测健康组和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清、尿液的内源性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方法分析其代谢谱。结果:在PCA分析中,健康组和气虚血瘀组、气虚血瘀痰浊组之间可以明显的区分开来;气虚血瘀证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天冬氨酰蛋氨酸、半胱氨酸亚磺酸;气虚血瘀痰浊证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马尿酸、氨基葡萄糖、果糖胺、甘油三酯;气虚证型客观化的表现为缺少生物素、赖氨酰酪氨酸、磷脂酰甘油、甘氨胆酸。结论:通过代谢组学这项新技术,探讨出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型、气虚血瘀痰浊证型的不同内源性代谢产物,为临床不同中医证型的预防、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是证候客观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代谢组学技术通过对机体代谢组的识别和量化研究,系统探索机体正常生理下或病理刺激下的动态变化规律,有助于揭示病证结合的生物学基础。本文综述了冠心病代谢组学研究概况,分析了冠心病血瘀证血液与尿液差异代谢产物谱,总结了冠心病血瘀证潜在的诊断代谢标志物,探讨了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未来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与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寒凝血瘀状态下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粪便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并考察与寒凝血瘀证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代谢物、代谢通路。方法:采用冰水浴诱导的大鼠寒凝血瘀证模型,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联合UPLC-TOFMS的粪便代谢组学技术,将扰动的肠道菌群与内源性生物标记物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基于Illumina Mi Seq平台,发现与空白组大鼠相比,寒凝血瘀证模型组大鼠中Firmicutes显著上调(P0.05),Bacteroidetes显著下调(P0.01),显著差异的属有23个。确定了7个与寒凝血瘀证相关的粪便代谢物,涉及到的3个相关性最强的代谢通路,分别为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组氨酸代谢。另外,肠道菌群的属与粪便代谢物有强相关性。结论:16S rRNA的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与代谢组学技术的联用可用于评价寒凝血瘀证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养心通脉方(YXTM)对冠心病血瘀证大鼠心肌组织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探讨养心通脉方治疗心血瘀阻证的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联合维生素D3灌胃、异丙肾上腺素(ISO)皮下注射的方法制备慢性心肌缺血心血瘀阻证模型,同时采用养心通脉方干预模型。运用超高效液相串联高分辨质谱仪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养心通脉方组3组大鼠心肌组织代谢产物,每组8只,利用SIMCA 14.1软件对高通量代谢组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并通过MetaboAnalyst软件分析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 3组大鼠的心肌样本点均位于椭圆置信区间的不同区域内,正常组和模型组完全分离,养心通脉方组与正常组存在部分交叉和重叠,从代谢谱的角度证明心血瘀阻证模型复制成功,且养心通脉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使机体恢复到正常状态趋势的潜力。经养心通脉方干预后6个差异性代谢物具有显著的变化,其代谢通路涉及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泛酸和辅酶A(CoA)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降解,氨酰基转运RNA的生物合成,嘌呤代谢。结论 养心通脉方对心血瘀阻证大鼠的治疗作用与改善心肌内源性代谢物水平有关,其机制涉及磷脂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炎症反应以及血小板活化聚集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代谢组学产物的相互作用及生物学通路。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Embase、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研究。对纳入研究代谢产物进行汇总。信号通路分析采用KEGG,代谢产物分子注释、相关的酶或转运蛋白及其相关性质分析采用HMDB,代谢产物路径可视化采用met PA网络软件。结果:共有3篇文献纳入本研究,22个代谢产物主要参与了34条代谢路径。通过通路拓扑分析选出了7条P值小于0.05的代谢通路作为冠心病血瘀证的代谢通路,分别是:氨酰tRNA生物合成、丁酸代谢、柠檬酸循环(TCA循环)、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糖酵解和糖异生作用、丙酸代谢、酮体的合成和降解。结论:冠心病血瘀证代谢组生物信息分析显示其作用机制涉及到糖蛋白质最终共同通路的三羧酸循环、糖酵解和糖异生、氨基酸合成、转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发掘急性血瘀证大鼠动物模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索该中医证候模型的发病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应用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仪的代谢组学方法检测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清中代谢物的变化,通过PLS-DA等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脂肪酸代谢、磷脂酰胆碱代谢、神经鞘磷脂代谢出现异常。结论:急性血瘀证模型中磷脂酰胆碱、脂肪酸、神经鞘磷脂等成分的代谢都受到了干扰,这些代谢途径的变化可能导致能量代谢的异常,影响血小板功能,进而导致血瘀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内源性代谢标志物,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方法:收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及健康人的血液样品,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MS)联用及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组、冠心病心绞痛非血瘀证组、健康组能够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式识别图上被明显区分,且模型可靠性高。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柠檬酸含量减少,肉毒碱、组氨酸、黄嘌呤含量增多(VIP1且P0.01)。结论:找到4种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内源性代谢标志物,依次为柠檬酸、肉毒碱、组氨酸、黄嘌呤。能量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嘌呤分解代谢的改变构成了其代谢特征,为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UH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四逆散抗抑郁作用机制,并探讨炮制与配伍对四逆散抗抑郁作用的贡献。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模型组、柴胡组、白芍组、柴胡-白芍药对组、四逆散组、含醋炙柴胡和醋炙白芍的四逆散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期温和应激的方法诱导抑郁模型。造模后以9.6 g·kg~(-1)的剂量持续灌胃给药8 d(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同时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收集各组大鼠血浆样本,鉴定差异性代谢物并分析代谢通路。该研究共筛查出16种生物标志物。这些发生显著变化的代谢物涉及氨基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甘油磷脂代谢、鞘脂类代谢、嘌呤代谢等生物代谢通路。大鼠灌胃给药后,一些标志物的水平向正常状态回调。基于炮制与配伍的进一步比较,发现含醋炙柴胡和醋炙白芍的四逆散组在总代谢通路的调节数量上最多。与柴胡和白芍的单味药相比,柴胡和白芍配伍形成的药对显著增加了磷酸戊糖途径及嘌呤代谢的回调;与四逆散相比,含醋炙柴胡和醋炙白芍的四逆散增加了精氨酸的生物合成、嘧啶代谢及磷酸戊糖途径的回调。结果表明四逆散可能是通过调节脂代谢和核苷酸代谢来干预抑郁症。炮制与配伍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节核苷酸代谢、能量代谢及氨基酸代谢来增强对抑郁症状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和血浆代谢物与冠心病血瘀证的关联性,及养心通脉方干预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18只SPF级雄性SD大鼠建立冠心病血瘀证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养心通脉方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组,每组各6只,灌胃干预2周。另取6只一直正常饮食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大鼠冠状动脉病理变化及检测心电图、血流变和血脂生化指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技术分析大鼠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16S r RNA测序技术分析回肠黏膜菌群以及对两者代谢组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总胆固醇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均显著升高(P <0.05);模型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增生破坏,内皮下有大量空泡状改变,药物组冠状动脉内皮病变程度减轻。LCMS/MS结果共筛选鉴定出血清33种潜在内源性代谢物,其中1-甲基组氨酸、N-乙酰组胺、黄体酮和脱氧皮质酮可能成为冠心病血瘀证疾病模型的差异性代谢物,16S r RNA结果显示养心通脉方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有所改善,通过相关性分析,与冠心病血瘀证高度相关的变形杆菌门Hydrogenoph...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的血清代谢组学方法寻 找与湿困脾胃证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讨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的干预机制。方法采用综合物理 造模方法建立湿困脾胃证大鼠模型。观测大鼠体质量、体长、尾长、腹围指数与自主活动次数;利用UPLCQTOF- MS 方法对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分析,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藿香正气口 服液治疗湿困脾胃证大鼠后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及其相关代谢通路。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 的体质量、体长、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01),腹围指数明显升高(P<0.001);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 分别鉴定了与湿困脾胃证相关的15、10 个血清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磷脂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 9 条代谢通路。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模型大鼠的血清代谢表型能产生有效的干预,并使14 个潜在生 物标志物产生显著回调(P<0.05)。结论藿香正气口服液对大鼠湿困脾胃证的干预作用可能与调节磷脂代 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利用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男仕胶囊治疗肾阳虚证大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索与肾阳虚证密切相关的代谢物、代谢通路,鉴定男仕胶囊治疗肾阳虚证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检测大鼠血清常规生化指标以及观察组织形态,基于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技术平台,对大鼠血液和尿液进行多变量模式识别分析,研究肾阳虚证生物标记物及男仕胶囊的治疗作用;在男仕胶囊治疗肾阳虚证有效基础上分析其入血成分与肾阳虚证生物标记物群的相关性,确定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结果确定了11个与肾阳虚证大鼠模型相关的代谢标记物,涉及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和酪氨酸代谢等途径。发现男仕胶囊具有调节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和酪氨酸代谢的作用;PCMS相关分析发现咖啡酸、2-羟基-1-甲氧基蒽醌、1-羟基,2-甲氧基蒽醌、阿魏酸葡萄糖醛酸、木犀草苷、甜菜碱、伞形花内酯和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为男仕胶囊治疗肾阳虚证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发现男仕胶囊中的木犀草苷、甜菜碱、伞形花内酯等成分通过改善激素合成途径、酪氨酸代谢中激素合成与释放途径以及亚油酸代谢中亚油酸合成途径等,从整体上纠正扰动的代谢轮廓,体现了男仕胶囊治疗肾阳虚证的多途径、多靶点、整体调节的特点。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技术为解决基于临床有效性的中药创新药物发现提供方法学支撑。  相似文献   

20.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牛血清白蛋白诱导过敏反应大鼠与正常生理状态大鼠尿液中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变化,筛选出与过敏反应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而分析其代谢通路,探讨过敏反应的代谢机制。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诱导大鼠发生过敏反应为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中组胺和类胰蛋白酶的含量,对大鼠肺和气管的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通过UPLC-Q-TOF-MS技术对过敏反应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尿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辨别分析(PLS-DA)的方法,观察2组大鼠尿液的代谢轮廓差异,筛选出差异代谢物。模型组和对照组的代谢谱图存在明显差异,并筛选出与过敏反应相关的14个差异代谢物,4条主要代谢通路。该文建立了基于UPLC-Q-TOF-MS技术进行牛血清白蛋白诱导过敏反应的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研究方法,推测牛血清白蛋白诱导过敏反应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异黄酮、叶酸的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等过程,为进一步探索代谢组学在药物过敏反应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