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肥胖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是遗传、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主要涉及促进能量吸收、激活炎症反应、调节肠道通透性等多个方面,因此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有效改善肥胖。中医认为肥胖的根本在于脾胃功能失调,临床从脾论治行之有效。脾主运化水谷,肠道菌群影响消化吸收,二者生理功能相似,肠道菌群的研究为中医从脾论治肥胖提供了新思路,故从肠道菌群入手阐述中医从脾论治肥胖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的正常是机体健康的保障,肠道菌群及其代谢功能是验证中医学"脾"的客观存在以及揭示中医学"脾"功能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认为,脾气虚则"五脏不安"体现了脾虚影响五脏而产生多种疾病;同时,脾虚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机体肠道菌群的失调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都有关。中医学的健脾益气既有助于恢复五脏功能,又能调节肠道菌群达到平衡状态,从而发挥对多种疾病的治疗作用。以肠道菌群为契机探讨多种疾病从脾论治的机理将为今后临床诊治疾病奠定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属于难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的平衡可对抑郁症起到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在志为思,通过健脾助运之法可以对抑郁症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且实验观察到脾虚会导致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由此认为肠道菌群是脾的一个“象”的表现,并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象思维提出了脾-肠道菌群藏象学说,以此加强肠道菌群与脾之间理论联系。从肠道菌群、脾对抑郁症进行了分析,以期中医学治疗抑郁提供新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生理功能、病因病机、临床论治等方面论述脾虚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键,探讨脾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为临床上从脾论治支气管哮喘提供理论依据。中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责之于痰,哮喘急性发作期以外邪引动伏痰、痰瘀互结致气机升降失常为主要病机,治疗上当标本兼顾,以治标为主,不忘补虚,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的同时补脾固本;缓解期病机则以脾虚痰饮伏肺、脾虚及肺、肺肾俱虚为要,治从运脾化痰、培土生金、温补脾肾。纵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脾虚才是贯穿哮喘的核心病机,因此,从脾论治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代谢障碍性疾病,中医学对此病多从肾、脾、肝三脏论治,但现代研究从肝、脾、肾三脏论治痛风的研究较少,缺乏现代科学依据进行解释。随着国内外的探索,肠道菌群与痛风的关联早已成为研究热门。故而本文基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中医“脾”在痛风的作用,为痛风的论治提供分子生物学的靶向依据,拓宽临床诊治痛风的思路,以期为中医学从“脾”论治痛风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肥胖症的发病率日趋升高,诸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是肥胖症的一大发病机制,肠道菌群成为防治肥胖症的新靶点。中医学认为肥胖症的病机关键是脾肾两虚,而脾肾两脏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健脾补肾类中药对肠道菌群有一定调节作用,这为从脾肾论治单纯性肥胖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目前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医药在艾滋病的防治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任务。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艾滋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脾在艾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艾滋病的治疗多从脾论治,且益气健脾类中药有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稳态平衡的作用,为艾滋病从脾论治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文章就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中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发作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则危及生命。中医在治疗哮喘方面不良作用少、安全性高且长期疗效优越,值得进一步推广。文章从支气管哮喘的病位关系、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论述,认为从脾肾论治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关键。故临床用药中应重视脾肾,以期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赵文慧  刘静君 《光明中医》2021,36(10):1616-1618
现代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发病机制,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成为治疗PCOS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中医学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键病机为脾肾亏虚、痰湿阻滞,多从脾肾论治,补肾健脾类中药可促进益生菌增殖,抑制有害菌过度繁殖,起到调节肠道菌群失衡的作用,这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从脾肾论治提供了依据.此文就三者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浅析从肺脾论治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凌晨发生,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本病属祖国医学“哮病”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宿痰内伏,屡感外邪,引动伏饮,以致痰气交阻,壅塞气道,肺失宣降,喘促痰鸣,发为哮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哮喘缓解期从脾论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0年3月选取处于缓解期的哮喘患者76例,按照自愿的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一般状况无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应用口服氨茶碱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治疗.14天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治愈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处于哮喘缓解期的患者,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从脾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认为哮喘缓解期病位在肺、脾、肾 ,治疗上多以扶助正气为主。本文从脾为脏腑之本 ,全身气机升降枢纽的理论出发 ,探讨哮喘缓解期从脾论治的机理。认为脾虚是导致哮喘宿根———痰浊、气滞、血瘀的根本原因 ,脾虚而致气虚 ,卫外失固 ,易感外邪而诱发哮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哮喘缓解期从脾论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0年3月选取处于缓解期的哮喘患者76例,按照自愿的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一般状况无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应用口服氨茶碱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治疗.14天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治愈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处于哮喘缓解期的患者,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从脾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哮喘缓解期从脾论治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永良王彩霞  李德新 《中医药学刊》2003,21(7):1194-1194,1196,1199
中医学认为哮喘缓解期病位在肺、脾、肾,治疗上多以扶助正气为主。本文从脾为脏腑之本,全身气机升降枢纽的理论出发,探讨哮喘缓解期从脾论治的机理。认为脾虚是导致哮喘宿根——痰浊、气滞、血瘀的根本原因.脾虚而致气虚。卫外失固,易感外邪而诱发哮喘。  相似文献   

15.
从瘀血论治哮喘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黎明  张俐 《国医论坛》1999,14(2):17-17
中医学认为哮喘是由于宿痰伏肺,肺的宣降功能失调,痰浊与瘀血阻滞的结果。现代医学通过对哮喘病变机理的研究,认为在气道变应性炎症的病变过程中,血小板激活因子、凝血功能先进等因素与中医的“痰瘀血”概念有一致性,提示以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哮喘能提高疗效,拼探讨了活血化瘀药物在治疗哮喘中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激活、抗过敏、抗血管炎症作用,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三个途径来发挥作用,故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哮喘发答的不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可通过免疫系统、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多种途径参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起病过程。中医学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位在脾,以脾胃亏虚为基本病机,治疗宜健脾益胃,肠道菌群与脾土相通,肠道菌群是健脾类药物的重要作用靶点。健脾类药物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紊乱状态,进而调和脾胃,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本文着眼于探究脾与肠道菌群、慢性疲劳综合征三者的联系,以期通过肠道微生物来诠释从脾胃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生物机制,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机理,发现肠道菌群可影响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和进展,肠道菌群协助消化功能与脾主运化相应、辅助参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与脾为之卫相应、调节精神心理的功能合乎脾意、与脾胃功能失和症状相似,运用健脾类药物治疗脾胃失调为代表的调和脾胃法能有效改善肠道菌群的生态,对CFS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临证时应注意健脾和胃以助运化、调畅升降以助气机。  相似文献   

17.
章浩展  于征淼 《新中医》2023,55(13):197-20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稳态失调与A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阿尔茨海默病属中医呆病范畴,“痰势最盛,呆气最深”,痰邪正是AD的关键病因。通过梳理肠道菌群、痰邪与AD在病因、发病机制等方面的关联性,阐释肠道菌群失调与痰邪致病理论的相似之处,并总结出健脾疏肝化痰、补肾活血化痰、温阳化痰的主要治法,最后阐述治痰方剂洗心汤、涤痰汤的组方特点及其治疗作用,为中医从痰论治AD提供具有现代科学涵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参与女性生殖障碍性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发展。笔者拟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从脾胃论治女性生殖障碍性疾病,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新陈代谢,维持人体整体平衡,从而达到防病却疾的目的,为女性生殖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渐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老年人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中医药在防治AMD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中,基于陈达夫教授创立的“眼科六经辨证”学说,从脾论治AMD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研究表明,AMD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而中医学认为,脾脏在维持肠道菌群的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脾脏与肠腑关系密切,二者协调共用。故本文基于肠道菌群理论,结合现有研究成果,阐述脾脏与AMD之间的联系,探讨从脾论治AMD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其进一步的推广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反应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其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医脾胃和肠道菌群不仅有着理论的相似点,从脾论治能调整肠道菌群,修复肠道屏障,恢复正常的免疫应答,由此可见二者在功能上的相通之处。本文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探讨中医从脾论治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