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1月45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23)与对照组(n=22),对照组MM患者予以VAD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MM患者予以硼替佐米联合VAD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MM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8.26%,18/23)高于对照组(63.64%,1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VAD化疗方案联合硼替佐米对MM治疗有效性较优。  相似文献   

2.
何东  牛挺 《华西医学》2012,(2):197-202
多发性骨髓瘤(MM)作为中老年常见的血液肿瘤之一,预后相对较差,常规化学疗法(化疗)疗效欠理想。硼替佐米作为一种新药,属于蛋白酶体抑制剂,通过全新的机制达到抗骨髓瘤的作用。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硼替佐米单药以及同常规化疗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对初始治疗,以及复发难治的MM患者均有良好疗效。因此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已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协作网推荐作为MM患者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现将硼替佐米在MM治疗上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B细胞成熟抗原(sBCMA)、髓样细胞白血病蛋白-1(MCL-1)与以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方案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3例初治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按照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对比两组sBCMA及MCL-1水平及各项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治MM患者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无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BCMA及MCL-1预测初治MM患者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无效的效能。结果 有效60例,无效组23例。有效组sBCMA及MCL-1水平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Ⅲ期比例[33.33%(20/60)]低于无效组[78.26%(1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BCMA及MCL-1水平升高、ISS分期Ⅲ期均是初治MM患者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sBCMA...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系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肾功能损害是其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20%~50%患者确诊时已存在肾功能衰竭[1].这种严重并发症常常影响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硼替佐米是一种新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近年来用于治疗难治性复发性MM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2];国外有研究报道硼替佐米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性MM患者合并肾功能衰竭安全、有效[3].但是国内有关硼替佐米治疗MM并发肾功能衰竭的报道较少,我科自2008年1月以来应用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了部分合并肾功能衰竭的MM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住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疗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102例住院AL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化疗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02例患者共完成化疗疗程386个,其中201个疗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52. 07%。明确感染部位215例次,其中肛周感染占13. 95%(30/215),口腔感染占13. 49%(29/215),血流感染占17. 21%(37/215),下呼吸道感染感染占37. 21%(80/215),泌尿系统感染占3. 26%(7/215),皮肤感染占3. 72%(8/215),消化系统与腹腔感染占9. 30%(20/215),其它感染占1. 86%(4/215)。共检出病原菌8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9株(32. 95%),革兰阴性菌52株(59. 09%),真菌7株(7. 95%)。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溶血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敏感;真菌以念珠菌属为主。住普通病房ALL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超过7 d、未达完全缓解均是住院ALL患者诱导化疗期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住院时间与住院ALL患者诱导化疗期相关感染存在密切关系(P 0. 05);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超过7 d是住院ALL患者巩固化疗期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住院ALL患者容易出现化疗相关感染,且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超过7 d、未达完全缓解者更容易出现感染,而住层流病房和减少住院时间有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分析伴有肾脏损害和无肾脏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点,探讨硼替佐米在治疗伴有肾脏损害MM患者中的作用。对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血液科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39例MM患者(15例伴有肾脏损害,24例不伴肾脏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对硼替佐米治疗前后的临床特点、疗效、肾脏损害的转归以及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在疾病类型、肌酐、尿酸、血钙及β2微球蛋白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贫血、球蛋白等无显著差异;②2组均接受了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在治疗效果上,伴有肾脏损害的MM患者组和不伴有肾脏损害的MM患者组在总有效率及总生存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后者中位生存时间略长于前者;③伴有肾脏损害的治疗组经硼替佐米治疗后肾脏损害可以逆转,且以第1个疗程效果最为明显,有20.0%的患者肌酐水平下降到正常范围,第2个疗程后此比例达到38.4%。第2个疗程后肌酐水平下降幅度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④2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选用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伴有和不伴有肾脏损害的MM患者,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且肾脏功能异常者多在2个疗程后得到明显逆转。  相似文献   

7.
硼替佐米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的抗多发性骨髓瘤(MM)效应[1].国外研究提示,硼替佐米能有效治疗复发、难治性MM,并已于2003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我们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17例经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MM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使用硼替佐米维持治疗的MM患者23例和使用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的MM患者68例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和不良反应。结果:硼替佐米比沙利度胺更能提高患者的PFS率(硼替佐米12、24个月的PFS率为100%、88. 89%;沙利度胺为72. 31%、47. 54%)和OS率(硼替佐米18、24、30个月的OS率为100. 00%、88. 89%、80. 00%;沙利度胺为91. 52%、83. 63%和72. 90%)。此外,硼替佐米对于年龄≥65岁、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存在遗传学改变、髓外病变、肾功能异常、低血清游离轻链比、高β2-微球蛋白、贫血、LDH升高、诱导治疗疗效在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以上的患者的PFS时间比沙利度胺长。就2年OS率而言,若患者存在高龄、肾功能异常和髓外病变,硼替佐米2年OS率高于沙利度胺且有统计学意义。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均可以引起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炎等不良反应。结论:硼替佐米在维持治疗中的效果优于沙利度胺,对于有条件的患者来说,建议使用硼替佐米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维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2011年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累计接受188个疗程化疗,医院感染率为32.9%。常见感染病种依次为肺炎30.6%、急性咽炎24.2%、血流感染11.3%、口腔感染11.3%和肠道感染8.1%。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常见的病原菌。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年龄、糖尿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和白血病疾病状态显著相关。结论年龄、糖尿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和疾病病情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针对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重点监护以降低感染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NH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NH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感染患者的治疗和转归情况,再比较发生感染和未发生感染者之间中性粒细胞缺乏期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73例患者中发生感染23例,感染发生率为31.5%,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多见。23例发生感染的患者中,死亡1例(4.3%),因感染而死亡,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治愈22例,感染治疗有效率为95.7%。发生感染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显著长于未发生感染者(t=2.058,P=0.043)。结论NHL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当严密观察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及时监测相关感染指标,尽可能在早期发现感染征兆,并施以合理的抗感染治疗,以预防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内毒素(LSP)、钙结合蛋白(S100A9)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肺结核患者216例,根据有无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分析肺结核患者肺部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对比感染组与未感染组LSP、S100A9蛋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2.
王慧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6):759-762,767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病原学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该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830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发生CRI的患者为观察组,750例未发生CRI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I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查引起CRI的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穿刺次数≥3次和置管时间>2周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引起CRI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61.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占38.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均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头孢呋辛等的耐药率较高,溶血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头孢呋辛、庆大霉素等的耐药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苯唑西林等的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对头孢菌素类、复方磺胺甲噁唑、氨曲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多次穿刺和长期置管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I的独立危险因素。引起CRI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作为经验性治疗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医护人员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0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5例出现肺部感染,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吸烟史、体力状况评分≥3分、C反应蛋白>10 mg/L、DS分期Ⅲ级、ISS分期Ⅲ级是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及时发现并开展对症治疗,争取减轻患者的病痛,同时要增强其免疫力,减少发生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观察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16例初治、11例复发难治性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与沙利度胺(VDT方案)化疗,7例初治、4例复发难治性患者采用VD方案化疗,2例初治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美法仑与沙利度胺(VPT方案)化疗,28天或35天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接受2-8疗程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总有效率为72.5%,其中16例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周围神经病变、血小板减少、呼吸道感染、带状疱疹及尿潴留等,经对症治疗和减低剂量后均缓解。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初治或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确切,患者对其不良反应一般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5.
老年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菌群分布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岩  宋晓东  朱红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511-2512
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住院患者下呼吸道菌群分布特点,细菌耐药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老年肺结核住院患者行痰一般菌及真菌培养,确定菌种后进行药物体外敏感检测。结果 检出致病菌209株,其中G-杆菌74.2%,真菌16.7%,G+球菌9.1%。药敏试验显示:丁胺卡那敏感性最高72.3%,头孢唑啉最低21.6%。结论 老年肺结核住院患者下呼吸道致病菌以G-杆菌分布最高,真菌次之。丁胺卡那药物的敏感性最高,可以作为老年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姜堰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VDT)方案治疗的MM患者14例作为VDT组(观察组),并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VAD方案治疗的16例MM患者作为VAD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VDT组完全缓解率为42.86%(6/14),部分缓解率为35.71%(5/14),微小缓解率为14.29%(2/14),无效率为7.14%(1/14),总有效率为92.86%;VAD组完全缓解(CR)率12.50%(2/16),部分缓解(PR)率50.00%(8/16),微小缓解率为12.50%(2/16),无效率为25.00%(4/16),总有效率为7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T组在降低M蛋白,使骨髓瘤细胞下降方面与VA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具有耐受性好、疗效明显的优点,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深圳、龙岗、光明和龙华新区四家三级区属医院ICU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现状,为临床诊断和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在三家区属医院ICU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并发下呼吸感染患者593例的痰标本病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93例ICU继发性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617株病原菌,其中真菌占49.6%(306/617),革兰阴性杆菌占40.4%(249/617),革兰阳性球菌占10.0%(62/617); 真菌感染主要病原体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44.2%(273/617)和4.5%(28/617),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分别占16.7%(103/617),12.0%(74/617)及7.3%(45/617),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分别占4.5%(28/617),3.2%(20/617)及0.9%(5/617); 分离出的病原菌为多药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ICU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多见,最常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且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AL)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N)骨髓中EBV—DNA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8例急性白血病与43倒多发性骨髓瘤患者EBV感染情况,同时检测了32例对照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骨髓EBV—DNA含量。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EBV感染率为58.1%,急性白血病组EBV感染率为8.0%,对照组EBV感染率6.2%。AL组与对照组EBV—DNA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MM组与对照EBV—DNA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MM组与AL组EBV—DNA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L患者的发病与EB病毒感染关系不大,MM患者的发病与EB病毒感染有关;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MM患者骨髓中,EBV—DNA舍量进行检测,对于揭示MM的发病与EB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敏感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Bortezomib treatment for multiple myelom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pharmacology, pharmacokinetics, and place of bortezomib in the therapy of multiple myeloma (MM).DATA SOURCES: A MEDLINE search was conducted (1985-May 2003). Meeting abstracts, bibliographies from identified articles, and the package insert were also used. Search terms were bortezomib, multiple myeloma, Velcade, PS-341, LDP-341, MLNM341, and proteasome inhibitor.STUDY SELECTION AND DATA EXTRACTION: All published information relevant to the clinical activity of bortezomib in MM was considered. All human clinical studies, with an emphasis on Phase II trials, were selected.DATA SYNTHESIS: Current therapy for MM yields significant, although temporary, responses. Bortezomib is a novel anticancer agent with significant activity in relapsed and refractory MM.CONCLUSIONS: Although the clinical trial data are incomplete, bortezomib offers a novel therapeutic modality for patients with MM who would otherwise have few options.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儿大叶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与肺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对所有患儿的肺部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病原菌分布与肺功能分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为18.75%,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为81.25%。随着肺功能等级的增高,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增高,而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降低(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ERY、CFZ、CRO耐药性分别为66.67%、75.00%、83.33%,鲍曼不动杆菌对AMP、ERY、CFZ耐药性分别为86.36%、68.18%、95.45%;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对AMP、GEN的耐药性≥45%。肺功能3、4级患儿的SP-A与AP1水平均显著低于1、2级患儿,且肺功能4级患儿显著低于3级患儿(P<0.05)。结论大叶性肺炎患儿的肺功能等级与病原菌分布以及血清SP-A与AP1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