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阮建江  何国梁   《放射学实践》2011,26(3):336-338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囊腺瘤CT表现,提高其术前正确诊断水平。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均行16层螺旋CT检查,常规行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所有患者术前CT均未能做出正确诊断,7例均表现为右侧髂窝处边缘光整的椭圆形、类圆形囊性肿块,MPR图像上表现为长椭圆形或类圆形,囊壁均匀薄壁4例,囊壁厚度不均并见乳头状突起及囊内分隔3例;动态增强扫描呈中等程度强化3例,无明显强化4例。阑尾管壁增厚、肿块邻近脂肪模糊1例,伴有腹腔内多发囊性肿块及腹腔积液1例。结论:当CT检查发现右侧髂窝处囊性肿块,囊壁厚度不均伴或不伴有囊内分隔及乳头状突起等CT表现时,影像科医师应考虑到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诊断,从而避免发生医源性腹腔假性黏液瘤。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性,59岁。无意发现右下腹部肿物20天,在我院门诊就诊,查体:右下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10cm×8cm包块,质地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好,有触痛。超声检查:右下腹部可见一个囊实性包块,大小约14.4cm×9.7cm×5.3cm,边界清晰,形态尚规整,呈分叶样,囊性部分透声差,内可见分隔及团絮状回声,CDFI提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该团块可随腹压改变略移动,且该团块与周  相似文献   

3.
正阑尾黏液囊肿(appendiceal mucocele,AM)可由各种非肿瘤性囊肿和肿瘤引起。AM临床上常发生破裂或腹腔种植转移,形成严重的腹膜假黏液瘤。术前MSCT检查对鉴别良恶性黏液囊肿具有重要意义,可提示改变手术方法以避免囊肿破裂、腹膜假黏液瘤的形成。现分析AM的MSCT表现,旨在为术前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男,45岁,5年前无意中触摸到右下腹"鸡蛋样"大小包块,无不适,未行诊治,近半年来触感包块增大,偶伴隐痛,无发热、畏寒,两便正常,于2013年4月就诊。20年前有阑尾炎病史。外科检查:腹软,右下腹触及6cm×5cm大小包块,边界清,活动度好,轻压痛。实验室检查:WBC 7.8×109/L,尿常规检查阴性。腹部超声检查:右下腹探及5.4cm×3.5cm椭圆形混合回声包块,边界清,有包膜,内部透声差,超声诊断:右下腹囊实性混合包块(性质待定)。腹部CT平扫(见图1):阑尾增粗,盲肠左侧旁见一6.5cm×3.4cm椭圆形肿块,壁呈"蛋壳样"钙化,内部密度均匀,CT值约25 HU,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6例中4例阑尾囊状膨胀,4例密度不均匀,3例有曲线状壁的钙化,2例出现小壁结节,2例壁厚度大于3mm,6例瘤体直径大于15mm,5例出现环形壁强化及2例壁结节强化。结论:阑尾黏液性囊腺瘤CT表现为阑尾囊状扩张,密度不均,曲线状钙化壁,小壁结节,增强后瘤体边缘及壁结节强化。  相似文献   

6.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癌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健  王伯胤  王华   《放射学实践》2011,26(3):274-274
病例资料患者,女,61岁,反复右上腹痛2年,B超示胆囊多发结石,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入院。查体偶然发现右下腹包块,边界不清,无触痛。B超示右下腹及盆腔内低回声、混合性包块,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17.61 ng/ml)升高,糖类抗原199(1876.96 U/ml)明显升高。CT平扫示右下腹回盲部囊实性肿块,边界清,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总结归纳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癌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癌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并对两种肿瘤的病变形态、钙化、单发壁结节、强化程度、是否有腹腔转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27例,表现为右下腹多房不规则形或单房类圆形包块,可见不同程度钙化及孤立性壁结节形成。阑尾黏液性囊腺癌18例,表现为右下腹形态不规则囊实性包块,其中2例合并感染,5例出现腹腔种植性转移,亦可见钙化及孤立性壁结节形成。其中病变形态、强化程度以及是否出现腹腔种植转移对二者鉴别诊断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发壁结节及钙化对二者鉴别诊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能清晰显示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癌的特点,对二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临床少见,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阑尾切除标本的0.43%[1-2].本病临床上无特异性症状,或主要表现为慢性非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以及右下腹包块,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为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回盲部肿瘤、卵巢囊肿等疾病.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及普及,薄层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等重建技术能从不同角度整体观察阑尾及其周围情况,做到观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大大提高阑尾疾病术前诊断准确率[3].现对本院经病理诊断的5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对该病CT表现的认识及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不适1月余,为阵发性隐痛,无其他不良反应,大便略稀,无黏液便,大便3~5次1 d,无排便困难及里急后重,纤维结肠镜提示盲肠黏膜隆起原因待查.查体:右下腹可及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右下腹隐约可及肿块,质地硬,有压痛,未及波动感.CT表现:回盲部见一大小约37 mm×82 mm囊性肿块影,平扫壁厚薄不均匀,未见钙化(图1),增强后囊壁明显强化,强化均匀,未见结节性强化(图2,3),考虑阑尾源性肿块(MT可能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MDCT表现特征并与病理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21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CT轴位及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的图像特征,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1例中,CT轴位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13例,长管状3例,空腔形成2例,分叶状1例,不规则形2例;MPR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AMN)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32例阑尾黏液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临床及病理学资料。按照低度恶性、良性分为两组,统计分析两组的CT特征。结果低度恶性组包括25例LAMN,良性组包括3例单纯黏液囊肿和4例黏液性囊腺瘤。两组病变的平均长径、短径、长/短、腔内密度和囊壁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LAMN与良性组比较,联合7种CT征象中的任何3个,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71. 4%;7种CT征象包括:囊壁不均匀增厚,囊壁毛糙,囊壁下"双边征"或"假晶状体征",囊壁钙化,囊壁连续性中断,腹盆腔积液和腹膜假黏液瘤(PMP)。结论 LAMN的CT表现多样,可以显示一定的病理特征,联合应用上述7种征象,有助于提高LAM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6例,黏液性囊腺瘤11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2例,年龄在30~83岁之间,本组27例行CT平扫并增强扫描,分析病变在CT图像上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肿瘤的强化特点。结果 16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中病灶位于胰头部10例,胰体尾部6例,6例见中央瘢痕,3例见钙化,3例见壁结节,其中1例实性部分较多,病理证实为交界性肿瘤,呈小囊型的8例,大囊型的5例,混合型的3例;11例黏液性囊腺瘤中病灶位于胰颈部的2例,胰体尾部的9例,4例囊壁见钙化,6例见壁结节,单囊3例,多囊8例;增强扫描病灶囊壁、纤维间隔及实性部分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结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囊腺癌的 CT 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性囊腺癌的 CT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均表现为右下腹囊性肿块,4例呈不规则分叶状,1例管状。最大横径约27~146 mm,局部侵犯邻近肠管而边界欠清晰。囊壁厚薄不均匀,内壁欠规则并见小结节或乳头状突起;3例囊内见纤维分隔。囊内可见较多黏液,密度欠均匀,平均 CT 值约19.3~34.6 HU。增强显示囊壁及分隔较明显强化4例,中等强化1例。3例肿瘤边缘脂肪间隙较清晰,2例合并急性炎症导致邻近脂肪间隙较模糊。3例囊壁见细微点状钙化,3例邻近淋巴结肿大。结论CT 可以显示阑尾黏液性腺癌的一些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及鉴别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阑尾黏液性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其中阑尾黏液囊肿12例,黏液性囊腺瘤5例,黏液性囊腺癌4例.结果:阑尾黏液囊肿(n=12)表现为右下腹类圆形、管状或分节状囊性肿块,囊内密度均匀,未见明显分隔;囊壁薄,4例见多发钙化,增强后囊壁无或轻...  相似文献   

15.
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主诉:腹部肿物两年余.患者自诉于2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腹部出现一肿物(肿物大小描述不清),无发热、腹痛及腹胀,食欲可,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RI对良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MC)与交界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BM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良性MC和19例BMC患者(良性肿瘤23个、交界性肿瘤20个)的术前MRI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分房、囊液信号、囊壁及分隔和肿瘤赘生物等情况,结果与病理对照.采用x2检验比较MC与BMC肿瘤分房、囊液信号、囊壁或分隔增厚及肿瘤赘生物的差异.结果 T1WI单一低信号和T2WI单一高信号为良性MC的主要信号类型(18/23和17/23),出现率较BMC高(5/20和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1979和5.0553,P值均<0.05).蜂窝状子房、T1WI含高信号囊液、T2WI含低信号囊液、囊壁或分隔不规则增厚(≥5 mm)及结节或乳头状突起(≥5 mm)5个征象在BMC(10/20、9/20、8/20、10/20和14/20)均较良性多见(4/23、3/23、1/23、1/23和1/23)(x2值分别为5.1804、5.4300、8.2163、11.7113和20.2990,P值均<0.05),对BMC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0%和82.6%、45.0%和87.0%、40.0%和95.7%、50.0%和95.7%、70.0%和95.7%.出现T2WI低信号的蜂窝状子房、囊壁或分隔不规则增厚(≥5 mm)、结节或乳头状突起(≥5 mm)3个征象之一时,MRI诊断BM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0.0%、91.3%和90.7%.结论 MRI可很好地显示卵巢BMC的病理特征,可靠地鉴别良性与BMC,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60岁。发现左乳肿物半年、胰尾肿物3d入院。B超示:胰尾正常结构显示不清,相当于胰尾区见混合性回声,大小约9.8cm×8.1cm,外形欠规则,边界较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血流信号较少,肿物后方紧邻腹主动脉。腹腔内未见游离液体影。CT所见:胰腺体尾部可见一约9.5cm×8.5cm大小囊实性病变,以囊性为主,囊壁薄,边缘光滑,其内密度不均,可见多个乳头状软组织密度影,CT值5~35HU,病变周围境界清楚(图1)。增强后可见分格状改变,病变壁、分格及乳头状影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图2)。胰头颈部未见异常。腹膜后未见增大淋巴结。CT诊断:…  相似文献   

18.
王德广  刘光辉  刚宪祯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2):1845-1845,1849
患者女性,48岁。自觉近一年来体重增加,9天前彩超查体发现右肾下极内侧见一囊性肿物,大小约120mm×109mm×126mm,形态规则,边界清,内透声差,见不规则低回声物及多发分隔;肾窦回声未见明显分离。CDFI:内未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方法:随机抽取胰腺囊性肿瘤50例,并根据腺瘤的类型分为观察组(浆液性囊腺瘤)26例和对照组(黏液性囊腺瘤)24例。2组均行CT检查,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2组病灶部位、形态、最大囊腔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CT征象不同,CT可有效鉴别两者。  相似文献   

20.
胰腺黏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是最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几乎仅见于女性,约占胰腺肿瘤的1%~2%[1].随着影像设备的快速发展,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本文收集本院7例病理证实的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CT资料加以分析,希望能提高对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