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维君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07,(3):34-34
每当我听到“泉水叮咚”这句歌词时,就会联想到济南著名的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和重庆的旅游胜地——东泉、西泉、南泉、北泉。大自然如此,人体也有养生保健、疗疾抗衰、充满生命 相似文献
2.
3.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应的“投影”,两脚是人体的保健“特区”之一,充分开发这个“特区”的保健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冬季天气渐冷,当你增添衣服御寒的同时,是否想到怎样保健自己的脚呢? 相似文献
4.
传统医学理论在老年养生保健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望显得越来越强烈,老年人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祖国医学对于老年保健问题论述颇多,但都散见于历代医学的著作中,概括起来关键是一个如何摄身的问题。如《素问》就提到“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些养生之道,在祖国医学史上,对于人们却老全形、延年益寿,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当今老年人的发病情况及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5.
《内经》中的肾气,主要指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气或天地之精气,随着日月运转,肾气由盛到衰,人体亦出现"生长壮老已"五个阶段。根据《内经》中关于"肾气盛衰"所具有的时限性,及其外部表现的论述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出人的4个生理阶段:第一阶段先天养后天,第二阶段后天养先天,第三阶段先后天失济,第四阶段先后天损极俱虚。对各年龄段所具有的不同的生理特点予以阐述,并与《内经》"治未病"理论进行了联系和互补,以达到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养生观,使人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7.
8.
经常对人体五大保健区进行刺激,能有效地防治疾病,健身强体,益寿延年。1,腋窝保健区:腋窝是血管、淋巴、神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它的健身奥秘之处,在于受刺激后会使人大笑:笑时使各器官都能得到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使各器官充分得到养分和氧气的交换,使大脑、心脏以及肺都受益匪浅。有专家们称之为“腋窝运动”。 相似文献
9.
10.
养生保健是传统中医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土家族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阐述了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探讨饮食起居,精神调养,形体锻炼等在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较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12.
有报道说,一些献身科学的人们,不带钟表,自愿居住在与世隔绝的山洞里几个月.他们记录了自己的体温、脉搏、血压、脑电以及生活作息情况,结果显示,虽然洞内的居民对于时间的识别已经模糊,但是,他们身体的生理节律,却依然顽强地保持在大约24小时的昼夜周期之内.所有的测量数据都呈现出规律的升降。 相似文献
13.
14.
15.
从中医学"和于阴阳、移精变气、恬愉为务、形与神俱"论述书法的养生保健作用.中医学阴阳学说反映了自然界普通规律,人如此,字亦如此,书法技艺中无论运笔、用墨、结字、布白,以及凝神意静、臂腕运动等,无不蕴涵阴阳学说的变化规律,体现了"和于阴阳"的养生大法.书法可调节人的情志,移易不良精神情绪,改变情志导致人体气血紊乱的病理状态,说明书法有"移精变气"的保健作用.书体真草隶篆,尽管风格不同,但佳作无不具备结构造型完美、章法布局巧妙、用笔线条流畅、传神表达情感的特点,以"恬愉为务"练习、创作,欣赏书法作品,使人得到美的享受,愉悦身心.动以养形,书法中指腕相应,五指齐力,反映了书法适度动的养生旨趣.静以养神,习书全神贯注,物我两忘,心神不被外界事物扰动.练习书法使书家形神共养,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作为东方特色保健与治疗的学问,对个人而言也是一种调病之术、长寿之术、养生之术。中医学尤其讲究心理卫生,养生首养心,调形先调神。静是养心调神重要的形式、载体和条件,可以说中医养生的第一道功夫在“静”,集中表现为以静养为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视养生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人都不懂生活中要如何做才能达到养生、健康长寿的效果。本期“养生保健”专栏为您推荐几个中医日常养生的秘诀。 相似文献
19.
浅析中医经络理论与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经络理论与养生保健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探讨。1 中医对经络的认识 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医学著作《皇帝内经》中就已有经络的记载,《黄帝内经·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营卫生会》篇也说:“人受气于谷,谷人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里有许多延年益寿的养生保健措施,灸法就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正如《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益可得百年寿。"我国灸法的起源,可上溯至远古人类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