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当我听到“泉水叮咚”这句歌词时,就会联想到济南著名的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和重庆的旅游胜地——东泉、西泉、南泉、北泉。大自然如此,人体也有养生保健、疗疾抗衰、充满生命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就有腹宜常摩,可去百病之说,如此看来,腹部按摩,在养生保健方面必有其效。中医学认为,人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揉腹可通和上下,去旧生新,充实五脏。  相似文献   

3.
邹新元 《科学养生》2008,(12):18-19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应的“投影”,两脚是人体的保健“特区”之一,充分开发这个“特区”的保健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冬季天气渐冷,当你增添衣服御寒的同时,是否想到怎样保健自己的脚呢?  相似文献   

4.
传统医学理论在老年养生保健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望显得越来越强烈,老年人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祖国医学对于老年保健问题论述颇多,但都散见于历代医学的著作中,概括起来关键是一个如何摄身的问题。如《素问》就提到“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些养生之道,在祖国医学史上,对于人们却老全形、延年益寿,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当今老年人的发病情况及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5.
康波  周宜 《湖南中医杂志》2015,31(2):113-115
《内经》中的肾气,主要指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气或天地之精气,随着日月运转,肾气由盛到衰,人体亦出现"生长壮老已"五个阶段。根据《内经》中关于"肾气盛衰"所具有的时限性,及其外部表现的论述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出人的4个生理阶段:第一阶段先天养后天,第二阶段后天养先天,第三阶段先后天失济,第四阶段先后天损极俱虚。对各年龄段所具有的不同的生理特点予以阐述,并与《内经》"治未病"理论进行了联系和互补,以达到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养生观,使人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养生保健的方法永远是多种多样的,养生经验都是因人而异的“养生之术”,它们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自己,没必要照搬照学。我们要找出它们背后的“法”或“道”,再摸索和拟定出属于自己的养生之路。  相似文献   

7.
对于每个人来说,身体上每天关注最多的是面部,尤其是女性朋友,每天都喜欢照镜子,对于自己的面部关注的比较多,自然也就注意保养,当然面子问题我们自然直该关注,但是对于我们的双脚我们应该也要注意保护,脚是人的“第二心脏”,中医认为人老脚先老,由此可了解到脚也应该是我们养生保健关注的重点,那么平常应该如何保养呢?  相似文献   

8.
经常对人体五大保健区进行刺激,能有效地防治疾病,健身强体,益寿延年。1,腋窝保健区:腋窝是血管、淋巴、神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它的健身奥秘之处,在于受刺激后会使人大笑:笑时使各器官都能得到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使各器官充分得到养分和氧气的交换,使大脑、心脏以及肺都受益匪浅。有专家们称之为“腋窝运动”。  相似文献   

9.
倪合一 《养生月刊》2009,30(9):816-817
有报道说,一些献身科学的人们,不带钟表,自愿居住在与世隔绝的山洞里几个月.他们记录了自己的体温、脉搏、血压、脑电以及生活作息情况,结果显示,虽然洞内的居民对于时间的识别已经模糊,但是,他们身体的生理节律,却依然顽强地保持在大约24小时的昼夜周期之内.所有的测量数据都呈现出规律的升降。  相似文献   

10.
养生保健是传统中医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土家族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阐述了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探讨饮食起居,精神调养,形体锻炼等在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较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古人很注重头部的养生。《黄帝内经》载:\"头者,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面\"。嵇康在《养生论》中指出:\"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这是因为头部穴位丰富,头皮是大脑的保护层,上面分布着许多经络、穴位,手、足三阳经均起经头面部,所以头部又被称为是\"诸阳之会\"。从现代医学来看,勤梳头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抵御外邪的重要作用;不但有助于驱散头部的风湿病邪,促进头部气血循  相似文献   

12.
倪合一 《气功》2009,(9):816-817
有报道说,一些献身科学的人们,不带钟表,自愿居住在与世隔绝的山洞里几个月.他们记录了自己的体温、脉搏、血压、脑电以及生活作息情况,结果显示,虽然洞内的居民对于时间的识别已经模糊,但是,他们身体的生理节律,却依然顽强地保持在大约24小时的昼夜周期之内.所有的测量数据都呈现出规律的升降。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认为,"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药王孙思邈曾经说过: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适当"春捂",能起到很好的养生防病效果,但该怎么"捂"呢?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循序渐进"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这都是说的春天捂的大致概念。但对于养生保健来说,这却是远远不够的。当冬季向春季转换时,人体防卫体系处于"冬眠"初醒之际,因此这一阶段不能急于一下子脱掉衣物,而应一件一件地脱,并根据不同体质,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4.
15.
章进 《中医研究》2013,(11):12-14
从中医学"和于阴阳、移精变气、恬愉为务、形与神俱"论述书法的养生保健作用.中医学阴阳学说反映了自然界普通规律,人如此,字亦如此,书法技艺中无论运笔、用墨、结字、布白,以及凝神意静、臂腕运动等,无不蕴涵阴阳学说的变化规律,体现了"和于阴阳"的养生大法.书法可调节人的情志,移易不良精神情绪,改变情志导致人体气血紊乱的病理状态,说明书法有"移精变气"的保健作用.书体真草隶篆,尽管风格不同,但佳作无不具备结构造型完美、章法布局巧妙、用笔线条流畅、传神表达情感的特点,以"恬愉为务"练习、创作,欣赏书法作品,使人得到美的享受,愉悦身心.动以养形,书法中指腕相应,五指齐力,反映了书法适度动的养生旨趣.静以养神,习书全神贯注,物我两忘,心神不被外界事物扰动.练习书法使书家形神共养,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作为东方特色保健与治疗的学问,对个人而言也是一种调病之术、长寿之术、养生之术。中医学尤其讲究心理卫生,养生首养心,调形先调神。静是养心调神重要的形式、载体和条件,可以说中医养生的第一道功夫在“静”,集中表现为以静养为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高宗达 《气功》2014,(1):22-23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脚背、脚底、脚趾问汇集了很多穴位;有的科学家还认为脚是人体第二心脏,脚掌上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连.是人体的保健“特区”,充分开发这个“特区”的保健潜能,对预防某些疾病有一定益处。脚部保健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视养生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人都不懂生活中要如何做才能达到养生、健康长寿的效果。本期“养生保健”专栏为您推荐几个中医日常养生的秘诀。  相似文献   

19.
浅析中医经络理论与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君芳 《陕西中医》2009,30(7):934-935
我国传统经络理论与养生保健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探讨。1 中医对经络的认识 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医学著作《皇帝内经》中就已有经络的记载,《黄帝内经·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营卫生会》篇也说:“人受气于谷,谷人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  相似文献   

20.
孙川 《家庭中医药》2008,15(11):20-21
中医学里有许多延年益寿的养生保健措施,灸法就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正如《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益可得百年寿。"我国灸法的起源,可上溯至远古人类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