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峰 《临床儿科杂志》2022,40(4):247-251
肺炎支原体(MP)通过对呼吸道组织造成直接损害和免疫损伤导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目前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及MPP并发症如支气管黏液栓、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明显增多.因此,把握RMPP以及MPP相关并发症的预测及诊断的临床指标对于儿童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黏液栓堵塞气道与临床指标的关系,为判断预后和综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并于急性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纤维支气管镜下黏膜损害情况分为黏液栓堵塞组(122例)和对照组(146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热程、是否合并胸腔积液,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D-二聚体、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的差异.结果 黏液栓堵塞组的年龄、总热程、CRP、LDH、D-二聚体和血沉的水平及合并胸腔积液比例均高于普通型组(P均<0.05),年龄、总热程均高于普通型组(P均<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年龄较大、热程长、合并胸腔积液以及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和血沉水平较高,提示黏液栓堵塞气道可能性越大,应及早给于行纤支镜灌洗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气道黏液栓形成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吸收缓慢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不足, 为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7例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为气道黏液栓形成的MPP患儿的病例资料, 根据复查影像学是否恢复正常, 分为肺炎吸收缓慢组(n=30)和对照组(n=37)。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结果及治疗的差异, 对有显著差异的指标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 肺炎吸收缓慢组外周血中性细胞比例(N)、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纤维蛋白原(FIB)、IgM水平及胸腔积液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P结论 黏液栓形成的MPP患儿总热程、N、CRP、FIB及首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时间对提示肺炎吸收时间超过2个月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116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纤维支气管镜下黏膜损害情况分为黏液栓组(67例)和对照组(49例),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热程、有无胸腔积液、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发病后开始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时间、首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时间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黏液栓组的年龄、总热程、CRP和LDH水平、合并胸腔积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OR=7.45,95%CI:1.52~36.71),热程≥10 d(OR=4.01,95%CI:1.58~10.20), CRP≥40 mg/L(OR=5.41,95%CI:1.87~15.67)和LDH≥350 U/L(OR=3.63,95%CI:1.35~9.75)是MPP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95%CI:0.773~0.919,P=0.000).结论 当MPP患儿年龄≥3岁、热程≥10 d、CRP≥40 mg/L、LDH≥350 U/L时,有气道内黏液栓形成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的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的MPP住院患儿31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单纯MPP患儿241例(未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MPP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患儿69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及治疗转归。结果 与单纯MPP组比较,MPP合并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组的热程和住院时间均较长,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拷贝数值均显著升高(P < 0.05)。MPP合并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组肺实变、肺外并发症、支气管镜下严重病变(糜烂/痰栓)及重症MPP病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纯MPP组(P < 0.05)。结论 MPP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患儿存在更严重的免疫损伤;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MPP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国内外关于难治性MPP的病例报道也明显增多,MPP的治疗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热点.本文就MPP的抗生素治疗、免疫治疗及其他辅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pneumonia,MP)感染可引起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临床疾病.学龄期前后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因此,有效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包括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支原体血症及重症、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对儿童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MPP的治疗宜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合理、联合、足量、足疗程使用抗肺炎支原体的有效抗生素.同时,根据患儿不同的病情进展情况采取相应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等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继发性肾病综合征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肾病综合征(NS)以肾损害表现者报道甚少,现将我院收治的MPP合并NS 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除肺部炎症表现外,MPP的肺内、外并发症被广泛报道,其中MPP合并肺内、外脏器及肢体血栓形成的报道虽然少见,但血栓栓塞一旦出现,病情凶险,危及生命,临床医师须高度重视并提高早期识别和诊治能力。文章综述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血栓形成的机制、早期识别和早期诊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肺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为5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中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文献报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占儿童社区获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术(纤支镜)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行纤支镜术的MP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4例患儿中共进行了286例次纤支镜术。血清MP-IgM抗体阳性患儿121例(59.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FQ-MP-DNA阳性,BALF细菌培养阳性菌株25株(12.3%)。纤支镜镜下所见病变部位黏膜充血水肿,支气管开口痰堵54例(26.5%),形成痰栓29例(14.2%),炎性狭窄21例(10.3%),小结节样突起13例(6.4%);20例支气管黏膜组织电镜检查纤毛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纤毛柱状上皮损害。全部病例均进行肺泡灌洗治疗,合并肺不张的109例患儿经1~4次灌洗治疗,1个月后复查106例(97.2%)完全或部分复张。结论对于难治性MPP、合并肺不张者,早期应用纤支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能促进肺复张,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蕈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发现儿童中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且还发现难治性MPP病例越来越多,它们中有的表现为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敏感,有的患儿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甚至迁延不愈,有的病情重伴有多脏器功能损伤,甚至危及患儿生命.该文就难治性MPP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识别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指标,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1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RMPP患儿 32例,普通型MPP患儿110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RMPP患儿发病年龄及学龄期儿童所占比例均高于普通型MPP患儿(PPPP40 mg/L、血沉(ESR)>30 mm/h联合乳酸脱氢酶(LDH)>300 IU/L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普通型MPP患儿(P结论 RMPP患儿以学龄期儿童为主,影像学表现为肺实变的大叶性肺炎、有胸腔积液肺内并发症、CRP升高及ESR联合LDH同时增高对儿童RMPP的早期识别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免疫复合物(Ic)和补体(C)成分含量变化及在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87例均选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儿,符合MPP诊断标准,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检测体液免疫功能(IgG、IgA、IgM、C3、C4、IC),同时选择8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gG、IgM、IC、C3、C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MPP患儿体液免疫活性变化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调节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对MPP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尽管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MP)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强,但婴幼儿和年长儿的MMP仍有着各自的特点,年长儿容易出现顽固性刺激性干咳、肺部体征不明显、肺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段或肺叶的实变影,且以单侧受累为主;婴幼儿出现咳嗽、喘息,影像学更多表现为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或间质性肺炎改变,双肺均可受累。部分患儿可发生肺外器官损害,常受累的系统包括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和血液系统。随着MMP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重症MPP、难治性MPP及耐药性MPP的病例数也随之增多,造成部分病例遗留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肺不张等后遗症。热程10 d、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右上肺病变、肺部大片状阴影、肺外多系统损害为MPP发生后遗症的临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合并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单纯MPP患儿228例,MPP合并ADV患儿28例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的差异。 结果 与单纯MPP组相比,MPP合并ADV组的热程和住院时间均较长,支气管镜下气道黏膜严重病变(糜烂、剥脱)比例、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及需要氧疗比例均较高(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以及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PP合并ADV感染儿童临床表现及气道黏膜病变程度比单纯MPP患儿更严重,更易需要氧疗,但实验室指标大多无明显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肺不张的临床特点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和肺泡灌洗的诊治效果及介入时机.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住院的MPP合并肺不张行纤支镜和肺泡灌洗检查的患儿53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住院MPP未合并肺不张患儿35例为对照组,根据平均介入时间将试验组患儿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总结分析临床、实验室及支气管镜检查特点.结果 试验组患儿平均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肺不张部位多集中在右肺中叶(18例,33.9%),支气管镜下均可见黏膜充血肿胀及分泌物附着,部分可见黏膜滤泡样增生(9例,17.0%)、黏膜糜烂(3例,5.7%)、黏液栓形成(7例,13.2%)、段支气管通气不良(4例,7.5%),其肺泡灌洗液可见中性粒细胞升高(43例,81.1%)、吞噬细胞减少(31例,58.5%).经过治疗,l例(1.8%)经纤支镜治疗1次无效自动出院,52例(98.1%)患儿经治疗后均复张;支气管镜介入早期组热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晚期组(P<0.05).结论 MPP合并肺不张患儿平均发热时间长,CRP升高明显,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能够促进肺不张的恢复,早期行纤支镜介入治疗能有效缩短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小非活性生长的微生物.MP没有细胞壁,有膜及胞浆抗原,主要的膜抗原是糖脂质.MP是目前支气管炎、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并且可导致血液、神经、消化、泌尿、循环等多系统及皮肤的病变.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小儿肺炎的常见类型之一.近年来,随着病原学变迁,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并已成为学龄期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病原体.迄今MPP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倾向于MP的黏附、MP的侵入、MP直接造成细胞损伤及免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转归、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时机及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期间1166例住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117例合并肺不张,出院后1.0~1.4年复查胸部高分辨CT(HRCT)及肺功能,接受随访者共36例。结果 (1)住院患儿中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的发病率为10.03%。(2)随访时,36例肺不张患儿胸部HRCT检测仍异常者23例,占随访患儿总数的63.89%。其中马赛克征9例次、支气管扩张12例次、支气管壁增厚11例次、血管细少2例次、小结节或树芽征3例次、黏液栓1例次、单侧透明肺1例次、条索状不张10例次。(3)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在病程 < 20 d与病程≥20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随访27例患儿肺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6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以阻塞为主1例。(5)在随访的36例肺不张患儿中,临床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9例,占25%(9/36)。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合并肺不张的发病率10.03%;远期随访发现肺炎支原体肺炎后肺部后遗症主要为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可能会减少肺部后遗症的发生;肺功能随访,提示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后部分患儿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情况,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9年3月本院收治的MPP患儿325例,观察合并CNS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对有CNS损害的患儿进一步检测其血清和脑脊液中IL-8、IL-18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以同期住院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25例MPP患儿中,22例(6.8%)出现CNS损害,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头痛和惊厥。MPP并CNS损害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IL-8、IL-18和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特别是脑脊液中IL-18和sIL-2R水平(Pa<0.01)。MPP并CNS损害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IL-18与sIL-2R均呈正相关(Pa<0.01)。结论MPP合并CNS损害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IL-18和sIL-2R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肺炎支原体导致CNS损害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