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大肠癌作为世界上发病率第三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而肠道菌群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辅助治疗大肠癌,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从手术、放化疗、中药单体和复方对大肠癌肠道...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疾病作为人类第一大杀手,对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中药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突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肠道菌群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潜在靶点,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而中药如何通过肠道菌群对心血管疾病起到治疗作用也是目前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此文就目前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方面非常重要,中医药对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脓毒症的关系,以及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脓毒症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中医药在脓毒症防治上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徐驲  刘言薇  何桂莲  刘中勇 《光明中医》2023,(17):3467-347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上也称为冠心病,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类型,且年轻化趋势明显。从以往的临床实践结果来看,冠心病的常见影响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也是近年来研究证实的一种冠心病影响因素。TMAO可以提升人体的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水平,进而增强血浆胆固醇以及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这也是导致细胞热休克蛋白含量升高的原因,直接增加人体的冠心病发生风险,并持续诱发疾病的恶化。针对这一情况,医学领域更加倾向于结合TMAO检查结果开展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不同的肠道菌群结构,对三甲胺(TMA)与相应的转化途径加以调节,有利于TMAO水平的抑制,最终起到抑制冠心病的作用。笔者从中医和西医2个维度,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TMAO与冠心病的关系及相关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7,(6)
<正>常情况下,肠道内存在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肠道菌群,其动态平衡状态对于宿主的健康至关重要,已知肠道菌群失调可引起包括糖尿病、肥胖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目前大量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有助于调节、恢复紊乱的肠道菌群。本研究从中医证候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中医药治疗对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等两方面就近年来中医药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系统明确阐明中医证候与肠道菌群关系、探讨中医药治疗肠道菌群紊乱的可能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生态系统存在于人体的不同区域,而超过70%的微生物群生活在胃肠道中,与宿主存在着互惠互利的关系¨],我们将这些与人类消化道相关的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2].肠道菌群可参与糖脂平衡、饱腹感、能量的调节,并有抗炎、抗癌等作用,因此肠道菌群的紊乱会引起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1,3].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糖尿病治疗成本将在全球范围内大幅度增加[4].因此,关注糖尿病、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至关重要,而调节肠道菌群则是防治糖尿病治疗成本的一种新途径.目前关于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进行疾病干预的研究越来越多,如通过益生菌[5]、粪便移植[6]、Roux-en-Y胃旁路术(RYGB)[7]等重塑肠道菌群.中医药不论是单味、复方中药,还是针灸及拔罐等特色疗法在防治代谢性疾病及调节肠道菌群方面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8].现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姜文成  蹇强  马天  李斌 《中医药学刊》2014,(9):2079-2081
银屑病具有的慢性、复发性、全身炎症反应的特点,并与遗传相关。从肠道菌群微生态角度,介绍研究人类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关系的元基因组学技术方法,探讨肠道菌群微生态与银屑病的遗传表型的关系,并阐述应激反应所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的相关性;进而从"健脾"和"安神"两个方面,探讨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银屑病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对中药皂苷类成分的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皂苷类成分主要有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保肝、抗病毒、抗炎抗过敏等药理作用,特别是抗肿瘤作用,有巨大的开发前景。由于皂苷类成分在肠道内难以吸收,生物利用度低,使其在肠道内与肠道菌群作用滞留时间长,在体内以原形物显示药理活性的可能性较小,需经肠道菌代谢后被水解,生成苷元而发挥其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糖尿病患者存在菌群失调,T2DM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在肠道菌群的组成、种类方面存在差异,并且与血糖有一定的关系~([1])。研究~([2-4])表明,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可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群的数量,改善肠道内环境,因此,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T2DM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降糖药物可能通过调节肠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如何提高老龄化人群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肠道微生物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影响着机体的衰老状态。肠道微生物群被称为"第二基因组",大量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的重要性。在老年人中,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降低。肠道生理功能、饮食结构随年龄增长发生变化,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肠道菌群也发生相应改变,肠道菌群与免疫、促炎和抗炎因子平衡等相关,肠道菌群失调与衰老相关的慢性疾病相关。而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也可能引发衰老型相关疾病,本文从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研究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反应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其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医脾胃和肠道菌群不仅有着理论的相似点,从脾论治能调整肠道菌群,修复肠道屏障,恢复正常的免疫应答,由此可见二者在功能上的相通之处。本文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探讨中医从脾论治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肠道是口服药物在体内代谢的重要场所,肠道内寄居的大量细菌对药物的生物转化起到了不可避免的作用,因而近年来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生物转化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作者综述了近年来肠道菌群对中药单一有效成分以及复方成分的代谢转化研究,探索总结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代谢转化的一般规律。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生物学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中医药在线、Pub Med、数据库中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代谢转化的相关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中有效信息。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苷类化合物水解后生成苷元而发挥药理作用;生物碱类化合物易发生水解和脱水,双酯型生物碱可转化为相对应的单酯型和脂类生物碱,从而降低毒性;内酯类化合物可能引起内酯结构断裂或脱甲基等反应。肠道菌群在中药复方的代谢中也起到证实配伍合理性以及增效减毒的重要作用。多类中药有效成分均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在体内发生了生物转化,引起结构的改变而形成新的活性成分。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的代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的菌群丰富度、益生菌数量、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改变和肠道屏障功能等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和血压水平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明显低于正常成人,且血压指数与肠道菌群中的某些细菌(主要是厚壁菌门)的数量呈正相关.②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逐渐形成了高脂饮食、运动量减少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糖尿病患者与日俱增,成为全球性不断升级的公共卫生问题,探究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措施迫在眉睫.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潜在靶点.健康的肠道环境是人体生理代谢活动重要的内在环境,肠道菌群稳态失...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治疗以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为主,但患者依从性差,目前西医学尚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肠道微生态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NAFLD,特别是有些药物以及自拟中药复方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临床上也发挥了较好的疗效,但是缺乏深入而广泛的随机、双盲、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和将动物实验与临床试验相结合的研究。今后,应更深入探讨NAFLD的发病机制,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为不同的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措施,为科研指导临床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制定更加安全有效且规范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白矾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白矾对正常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影响。方法:用白矾0.25,1g/kg两个剂量喂饲小鼠0.5,2和3个月,分别对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动物口服白矾后,其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表现在肠道中与机体生理活动关系密切的生理性细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菌量明显下降,致病菌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上升,而且服用白矾时间越长,对肠道微生态平衡影响越大。结论:白矾能引起小鼠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稳态在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免疫以及拮抗病原微生物定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肠道菌群与中医理论中"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和中医脾失健运互为因果。本文从脾虚证与肠道菌群失调的联系、中医健脾方剂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2个方面进行综述,阐明从脾论治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稳态,以期为进一步从微生态学角度研究中医健脾方剂作用机制提供借鉴。关于中药方剂对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应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充分体现疾病或是证候的临床特点,在建立成熟的证候模型或病证结合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宏基因组学、高通量测序等微生态生物学检测方法研究中药制剂对肠道微生态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明确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某一疾病优势肠道细菌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中药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有效物质基础、揭示其作用本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中医、中西医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进展,重点在于治疗手段和药物的使用上,银屑病是皮科的一大疾病,国内达400万患者之多,该病发病原因不明、疗程长、反复性大,甚或要终生治疗,属于难治性疾病。中、西方均在努力提高疗效达到临床研究治愈,减少毒副作用,减少复发机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独具创造性和挑战性,但目前仍是初级阶段,上升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层面上,尚待时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