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星玉 《中外医疗》2014,(8):172-173
目的探讨MRI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肿瘤科收治的65例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行CT及MRI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I表现为肿块信号均匀,边界不清,T1WI与周围肌肉相比表现为等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在增强后呈轻度不均匀强化。32例患者淋巴结内可见中央坏死或周边呈环形强化。CT诊断31例。MRI诊断43例,其中有15例为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平均为(18.2±10.3)mm。MRI的诊断准确性更高,但两种方法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有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不适,未出现迟发不良反应。结论MRI检查图像分辨率较高,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较好,可为后续的调强放疗等治疗方案提供诊断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的多模态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影像表现,以提高该部位疾病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患者20例的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20例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行双时相全身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 PET/CT检查。 结果20例中胸腺癌10例,CT示病灶内均可见多发或大片状囊变坏死区,1例见斑点状钙化,其中2例MRI示病灶呈不均匀长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长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T2WI)信号,3例全身18F-FDG PET/CT示病灶呈明显异常高代谢伴颈部、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1例伴颅内转移,1例伴肝脏转移,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淋巴瘤5例,CT示病灶呈较大不规则软组织影并包绕邻近大血管,2例见小片状囊变坏死区,其中1例全身18F-FDG PET/CT示病灶呈明显异常高代谢伴全身多发淋巴结及骨骼浸润,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神经内分泌癌2例,CT示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及分隔,增强后呈明显环形强化,分隔亦见强化。恶性生殖细胞瘤1例,CT示病灶内见囊变坏死区,MRI示病灶呈不均匀长T1WI长T2WI信号,并见短T1WI长T2WI脂肪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恶性黑色素瘤1例,CT示病灶内见大片状囊变坏死区,MRI显示病灶呈不均匀短T1WI短T2WI信号,增强后呈轻度不均匀强化。滑膜肉瘤1例,CT示肿块包绕周围血管并内见囊变坏死,MRI上呈不均匀长T1WI长T2WI信号,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结论多模态成像对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并有助于指导临床分期、治疗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MRI信号特点,提高对肾细胞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资料及病理证实肾癌46例,均做T1WI、T2WI、TRUFI序列检查,同时加做增强扫描,其中10例做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透明细胞型39例,嫌色细胞型5例,乳头状细胞型2例.T1WI均匀等或低信号35例,混杂信号11例;T2WI均匀高信号17例,等信号5例,混杂信号24例.显示假包膜者10例.肾窦侵犯13例,肾周侵犯14例,肾静脉癌栓2例,腹膜后或肾门淋巴结肿大13例,肝脏转移2例.增强后,7例病灶均匀强化,32例不均匀强化,4例强化环内壁不规则,3例均匀环状强化(假包膜强化).结论仔细分析病灶的信号特点,MRI能够准确诊断肾癌,且能了解肿瘤向周边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尤其对小肾癌诊断,MRI价值独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浅谈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及MRI图像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所选患者均行CT 平扫+ 增强扫描,16例行MR平扫,12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结果 恶性畸胎瘤常为囊实性包块,CT平扫呈低、等密度影,可伴囊变和出血,MRI平扫呈低等高混杂信 号,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卵黄囊瘤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或略高密度,MR平扫T1WI、T2WI信号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胚胎性癌内部信号不均匀,常伴囊变 或坏死,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混合型生殖细胞瘤多无典型信号.结论 熟练掌握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可为临床做出 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胡俊松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3):126-128, 133
目的 探讨增强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对下咽癌甲状软骨受累情况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下咽部不适可疑下咽癌患者137例,增强CT检查所使用仪器为GE 64排CT仪器,统计分析符合纳排标准的59例下咽癌患者的增强CT影像学检查情况,统计增强CT与病理组织活检对诊断下咽癌的价值。 结果 59例下咽癌患者中,38例其病变部位位于梨状窝,21例病变部位位于咽后壁;50例CT扫描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不均团块影,13例存在咽腔壁的广泛增厚。常规CT平扫提示,47例以等密度或低密度影为主,增强CT扫描提示不均匀强化表达,但边界尚清,38例病变部位位于梨状窝者,均存在环形黏膜下浸润影,另外59例患者中存在45例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增强CT扫描提示环形强化影,14例存在颈部弥漫性低密度影。咽部不适可疑下咽癌患者137例,经分析增强CT诊断敏感度为83.6%,特异度为95.7%,误诊率为4.3%,漏诊率为16.4%。 结论 增强CT扫描诊断下咽癌甲状软骨受累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肿瘤的MS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S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MSCT及MRI表现.28例均行MSCT扫描(平扫及增强),19例患者加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及强化特征.结果 28例共31个病灶,肾上腺腺瘤9例,边界清晰,CT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未显示钙化,有轻度强化,MRI表现为信号均匀,无坏死囊变;嗜铬细胞瘤6例,呈混杂密度和信号,CT明显不均匀强化,MRI T1WI类似于肝脏,T2WI呈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皮质癌5例.CT呈不规则大肿块,边缘模糊,不均匀增强,MRI表现为稍长或等T1混杂T2信号;转移瘤2例,源于肺癌及乳腺癌转移,CT呈均匀稍低密度,有轻微强化,MRI为长T1长T2信号;节细胞神经瘤1例,CT为实质性肿块,增强不明显,MRI为长T1长T2信号;髓质脂肪瘤3例,表现规则肿块,边界锐利,呈脂肪性密度强化不明显,MRI短T1长T2信号;囊肿2例,较规则,边界清晰,增强无强化.结论 MSCT、MRI对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S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MSCT及MRI表现.28例均行MSCT扫描(平扫及增强),19例患者加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及强化特征.结果 28例共31个病灶,肾上腺腺瘤9例,边界清晰,CT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未显示钙化,有轻度强化,MRI表现为信号均匀,无坏死囊变;嗜铬细胞瘤6例,呈混杂密度和信号,CT明显不均匀强化,MRI T1WI类似于肝脏,T2WI呈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皮质癌5例.CT呈不规则大肿块,边缘模糊,不均匀增强,MRI表现为稍长或等T1混杂T2信号;转移瘤2例,源于肺癌及乳腺癌转移,CT呈均匀稍低密度,有轻微强化,MRI为长T1长T2信号;节细胞神经瘤1例,CT为实质性肿块,增强不明显,MRI为长T1长T2信号;髓质脂肪瘤3例,表现规则肿块,边界锐利,呈脂肪性密度强化不明显,MRI短T1长T2信号;囊肿2例,较规则,边界清晰,增强无强化.结论 MSCT、MRI对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在鼻咽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72例,MRI扫描采用Marconi eclipse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所有病例行横断位和冠状位T1WI,横断位和矢状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T2WI横断位,24例在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结果72例鼻咽癌MRI均见长T1长T2信号鼻咽部肿块,其中67例可见咽旁间隙侵犯,47例可见颅底骨质信号改变,6例侵犯蝶窦,14例可见海绵窦内软组织影,3例累及后颅窝,61例可见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MRI可以清晰显示鼻咽癌肿块、邻近结构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在鼻咽癌的诊断和分期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和MRI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分析比较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符合率。结果CT显示肿块呈现近似等密度或者略低密度影,12例动脉期边缘明显,45例呈现不均匀分割状强化;MRI显示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48例早期边缘呈现环形强化,延迟后内部呈现不均匀向心性强化。CT联合MRI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96.15%)明显高于单纯CT、MRI诊断符合率(76.92%、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和MRI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肝内周围性胆管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对比超声造影、CT、MRI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卵巢肿瘤患者的超声造影、CT及MRI影像资料,并与病理学结果对比。结果 MRI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略高于超声造影检查,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CT诊断准确率低于MRI、CT(P0.05)。超声造影上,良性肿瘤实性成分为主表现为从瘤体周边向内部灌注,囊性成分为主可见囊壁呈环状不均匀增厚。恶性肿瘤实性成分为主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多数肿瘤体内部向周边病灶强化;囊性成分为主组织囊壁及囊内分隔明显增强。CT表现上,良性肿瘤以囊性多见,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恶性肿瘤有"分叶征",或多房性;以实性成分为主增强扫描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成分肿块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MRI表现上,良性肿瘤囊性成分为主组织信号复杂,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有轻、重度强化;实性成分组织为主可见MRI信号不规则,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为延迟不均匀强化。恶性肿瘤以囊实性病灶或实性病灶为主,囊实性部分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壁多呈结节或乳头状从囊内突出囊外;实性部分T1WI等或低或混杂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中重度明显强化。实性肿块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后信号不均,部分见腹水、淋巴结转移或盆腔受侵。结论超声造影是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IHPCC)的综合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或病理学证实为IHP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64层螺旋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和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诊断符合率。结果:CT平扫结果显示肿块呈较低密度或近似等密度,增强扫描后早期强化明显者仅14例,延迟后内部不均匀强化者45例;MRI平扫结果显示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早期边缘强化44例,延迟后内部不均匀强化者48例;CT、MRI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单独诊断( P<0.05);64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优于MRI检查( P<0.05)。结论:64层螺旋CT和MRI均是诊断IHPCC的有效方法,但前者图像质量更高,临床上结合CT和MRI检查能够提高IHPCC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射性脑病(REP)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对20例鼻咽癌放疗后REP患者的CT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EP的发生以颞叶最常见(占85.0%),其CT主要表现为脑白质区指状、片状低密度影,增强后大部分无强化,少部分呈脑回状或不规则强化.MRI则表现为指状水肿、脑坏死、囊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少部分呈脑回状或不规则强化.囊变区则呈环状强化.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REP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检查能够准确地进行定位诊断,MRI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REP.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CT、MRI的影像学差异,以探讨两者对两种肾细胞癌的鉴别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肾透明细胞癌及乳头状癌患者34例,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两组,肾透明细胞癌组25例,肾乳头状癌组9例,均行CT、MRI扫描,对比其影像学差异。结果肾乳头状癌组平扫CT值明显高于肾透明细胞癌组(P<0.01);肾透明细胞癌组在皮髓期、实质期及排泄期三期增强扫描时的CT值明显高于肾乳头状癌组(P<0.01)。肾透明细胞癌组在皮髓期、实质期及排泄期三期增强扫描时增强相对强度明显高于肾乳头状癌组(P<0.01)。MRI检查显示:肾透明细胞癌组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以边缘强化为主,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其中14例皮质期出现明显强化,8例轻中度强化。肾乳头状癌组T1WI呈低~中等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MRI动态强化特征与CT结果一致。其中6例均匀强化,1例欠均匀强化,2例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CT、MRI对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T增强扫描最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肌肉软组织淋巴瘤的影像表现,探讨CT和MRI对肌肉软组织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软组织淋巴瘤的CT或MRI影像表现,其中MR检查4例,CT检查3例。结果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术前影像诊断肌肉软组织淋巴瘤2例,误诊为肉瘤2例,误诊为转移瘤2例,误诊为纤维瘤1例。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2例、略低信号2例,T2WI呈稍高信号,反转恢复序列均呈稍高信号,肿瘤内信号均匀、坏死及囊变少见;MR增强扫描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1例,1例未行MR增强检查。CT平扫密度均匀,与正常肌肉相仿,增强扫描呈均匀中度强化。结论软组织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肌肉软组织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颅咽管瘤的MRI及CT表现,评价MRI及CT对颅咽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通过MRI和CT检查,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影像学表现。讨论颅咽管瘤的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12例颅咽管瘤中,位于鞍上6例,鞍内1例,鞍上鞍内5例。囊性3例,囊实性8例,实性1例。囊变部分T1WI可表现为低、中、高信号,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CT表现为低、等密度;实性部分MRI多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CT表现为等密度;Gd-DTPA增强扫描,囊壁呈环状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CT增强扫描病灶的强化模式与MRI相同。结论MRI、CT是诊断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MRI具有很好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价值,CT具有定性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MRI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鼻咽癌的MRI表现。结果:鼻咽癌的MRI表现为鼻咽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咽隐窝闭塞,咽鼓管咽口变浅或消失,可伴有咽旁间隙、咽后间隙、头长肌受压或浸润及颈部淋巴结的转移,可见乳突积液,颅底骨质破坏。肿瘤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GdDTPA增强后T1WI呈中等以上强化。结论:MRI成像能多方位清晰显示鼻咽癌瘤灶及侵犯范围,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在鼻咽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5例鼻咽癌患者的MRI和CT影像学资料。结果 MRI对鼻咽癌超腔、咽旁间隙、咽帝间隙、口咽、咽后淋巴结、颅底骨质、海绵窦等侵犯的检岀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对鼻咽癌鼻腔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岀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能够清晰显示鼻咽癌肿块、邻近结构和咽后淋巴结转移等,对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乳腺癌患者的MRI征象特点并探析其与免疫组化Cerb B-2和Ki-67表达之间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检查,用甲醛固定标本并于病理诊断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记录Ki67与cerb B-2阳性率。结果 62例乳腺癌患者中MRI共诊断57例,诊断准确率为91.9%,4例(6.5%)误诊、1例(1.6%)漏诊。MRI表现:肿块影57例(46例肿块呈团块状或分叶状,边界模糊;11例呈小结节状、边界模糊)。T1WI以等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病灶多呈不均匀强化。62例患者中,43例(69.4%)MRI示同侧腋窝淋巴结信号强度均匀、19例(30.6%)示同侧腋窝淋巴结信号强度不均匀,提示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形态多不规则、边缘清楚。结论乳腺癌患者MRI征象以肿块影、边界模糊、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为主,可作为首选检查手段,同时在出现以上MRI征象前提下若发生Ki67或cerb B-2阳性表达,则应警惕淋巴结转移可能,需积极监测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子宫癌肉瘤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10例子宫癌肉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5例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5例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根据临床资料回归性分析CT和MRI的临床表现。结果:5例性CT平扫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宫腔内卵圆形等低密度肿块影,密度较为均匀,没有出现囊变和钙化情况,肉瘤边缘光滑。有2例患者有子宫弥漫性增大情况,呈不规则等密度肿块,内见囊变坏死。5例行MRI平扫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子宫腔出现明显扩大,内可见巨大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2例患者在病灶内可见长T2信号的小囊样坏死区。3例子宫结合带显示清晰。在增强后10例呈不均匀强化,6例可见轻度及明显强化区域,静脉期病灶内动脉期明显强化区域呈渐进性延迟强化,但稍低于周围子宫肌层。2例右侧附件区转移,4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肝转移,2例伴有胸腹盆腔积液。结论:对子宫癌肉瘤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都会表现特征,在增强后其强化特征更能将病理特点反应出来,对诊断和鉴别有较好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旭丹  梁峰  邹建勋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93-893,899,F0004
目的提高对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CT、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MRI表现。其中行CT检查6例,MRI检查2例。结果8例均为血管透明型。6例CT平扫表现为侧形或卵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2例MRI平扫为卵圆形软组织肿块,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增强扫描后8例病灶均呈明显强化改变,其强化程度接近颈动脉,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论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