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振恒  马定财  邵晶  晋玲  李小凤  马毅  崔治家 《中草药》2023,54(23):7832-7840
目的 以完善红芪Hedysari Radix质量评价方法与内容为目的,建立红芪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并在建立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基础上,为其质量标志物的可测性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HPLC法建立36批红芪的指纹图谱,通过对照品比对,对共有峰进行指认,确定并建立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基础之上,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对36批次红芪差异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36批红芪指纹图谱共有16个峰,指认了4个峰,分别是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30批红芪相似度大于0.900,6批红芪的相似度在0.802~0.900;聚类分析将36批红芪分为4类;主成分因子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5批红芪主成分综合得分较低,与其他批次有较大差异,主成分分析依据生长类型将红芪分为2类、依据商品等级分为4类,差异性成分分别为峰7、芒柄花苷、峰10、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判别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一致;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以及4种有效成分的总量与主成分综合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指认的4种有效成分在可测性方面具备成为红芪质量标志物的科学性。结论 建立的HPL...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红芪搓条前后主要次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方法 UPLC-MS/MS法测定芒柄花素、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美迪紫檀素、染料木素、木犀草素、甘草素、异甘草素、香草酸、阿魏酸、γ-氨基丁酸、腺苷、甜菜碱的含量,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化学模式识别以寻找差异性成分。结果 搓条后,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甘草素、γ-氨基丁酸含量升高,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苷、香草酸含量降低。搓条、未搓条药材聚为2类,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γ-氨基丁酸、香草酸、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为差异性成分。结论 本实验阐明红芪搓条前后化学成分差异,可为其他药材搓条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蜜炙黄芪饮片指纹图谱,并测定异黄酮类成分和皂苷类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PCA-主成分分析),比较炙黄芪饮片中4种异黄酮成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和4种皂苷类成分(黄芪甲苷、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II和黄芪皂苷III)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对15批甘肃不同产地炙黄芪饮片8种成分进行测定,运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进行评价,并结合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15批不同产地炙黄芪饮片进行区分与比较。结果建立了炙黄芪饮片异黄酮类成分和皂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达0.90以上,确定了8个共有峰(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甲苷、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II和黄芪皂苷III)构成炙黄芪饮片的特征峰,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黄芪皂苷I和黄芪皂苷III是差异性化合物,可作为鉴别和区分炙黄芪饮片的质量控制指标。结论该法所建立的炙黄芪异黄酮成分和皂苷类成分指纹图谱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结合8种成分含量测定可更好控制其质量,对炙黄芪饮片的鉴定及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硕  俱蓉  杨秀娟  赵林华  仝小林 《中草药》2022,53(16):5020-5025
目的 建立红芪精准煮散饮片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和3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红芪饮片与红芪精准煮散饮片中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色谱柱为Robusta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30℃。结果 建立了红芪精准煮散饮片的特征指纹图谱,并指认出了20个共有峰中的3个主要峰芒柄花苷(峰11)、毛蕊异黄酮(峰13)和芒柄花素(峰16),3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98.08%~99.33%,RSD在1.46%~2.37%。通过加权得分,比较红芪精准煮散饮片与传统饮片中3种成分,得到红芪精准煮散饮片1.00g约相当于传统饮片1.37 g。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可为红芪精准煮散饮片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甘肃一年生、二年生红芪和黄芪指纹图谱,对比研究红芪和黄芪指纹图谱相似度。方法:采用HPLCELSD,选用Agilent ZROBAX-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进样体积15μL,Alltech ELSD 2000蒸发光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10℃,载气流速3.0 L·min-1,分别建立一年生和二年生红芪各24批以及一年生和二年生黄芪各24批药材指纹图谱。结果:一年生、二年生红芪药材共有峰分别为8,7个,相似度分别为0.923,0.825,相同色谱峰6个,分别为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大豆皂苷Ⅰ,芒柄花素,异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Ⅰ;一年生、二年生黄芪药材共有峰分别为25,17个,相似度分别为0.980,0.997,相同色谱峰7个,分别为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Ⅲ,异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Ⅰ;一年生红芪与黄芪相似度为0.032,二年生红芪与黄芪相似度为0.023,共有色谱峰均为4个,分别为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异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Ⅰ。结论:在所确定的色谱条件下,一年生和二年生红芪和黄芪药材指纹图谱差异明显,可有效区分两种药材,二者共有成分少,相似度低,故红芪和黄芪不宜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甘肃红芪中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金雀异黄酮、芒柄花素4种黄酮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法,验证该方法在红芪质量评价中应用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以毛蕊异黄酮为内标,分别建立毛蕊异黄酮与芒柄花苷、金雀异黄酮、芒柄花素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红芪中毛蕊异黄酮、金雀异黄酮、芒柄花素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结果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无显著差异。结论以毛蕊异黄酮为内标,同时测定芒柄花苷、金雀异黄酮、芒柄花素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红芪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蜜炙方法对红芪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的影响,为其蜜炙最佳工艺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传统炒制、烘制、微波制的方法蜜炙红芪;采用Agilent H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12 min,30%~33%乙腈;12~13 min,31%~40%乙腈,13~25 min,40%乙腈),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8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红芪不同蜜炙品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存在差异。红芪烘制炙品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最高,分别为7.911 6、49.699 6μg/g;红芪传统炙品中二者含量最低,分别为4.776 7、37.291 0μg/g;红芪生品和红芪微波炙品中二者含量相当,分别为5.080 2、42.798 9μg/g和3.983 9、42.314 5μg/g。结论不同蜜炙方法对红芪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有一定影响,烘制炙法是红芪蜜炙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甘肃红芪和黄芪药材中4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比较甘肃不同产地一年生、二年生红芪和黄芪中4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方法:以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Agilent Eclipse-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在254 nm处检测。结果:毛蕊异黄酮苷在2.25~0.005 625μg(r=0.999 7),芒柄花苷在2.22~0.111μg(r=0.999 4),毛蕊异黄酮在0.112~0.001 12μg(r=0.999 9),芒柄花素在1.68~0.001 68μg(r=0.999 8)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红芪和黄芪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5%~105%,RSD均3%(n=6)。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红芪和黄芪中4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甘肃地区红芪和黄芪中4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及其对比研究。从4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分析,一年生、二年生红芪质量相当,一年生黄芪优于二年生,且黄芪质量优于红芪。红芪最佳产区为武都,黄芪最佳产区为宕昌。甘肃地区红芪芒柄花素含量高于黄芪,黄芪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含量高于红芪。在开发和利用甘肃红芪和黄芪时,应根据二者异黄酮含量各自优势有所选择,二者不适合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7,(3)
目的:研究甘肃红芪不同产地、不同月份中4种异黄酮成分的含量变化特征。方法:采集不同月份(7、8、9、10月)的红芪样品,采用HPLC测定样品中4种异黄酮成分的含量,并进行了作图、单因素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月份3个产地红芪样品中4种异黄酮的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个产地的红芪样品中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芒柄花苷含量在7、8、9、10月份均为陇西样品宕昌样品武都样品,3个产地红芪样品中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在10月份含量最低,9~10月呈下降趋势;芒柄花素含量9~10月呈上升趋势;武都、宕昌、陇西7、8、9、10月红芪样品的特征性成分为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结论:不同产地红芪中4种异黄酮的含量在不同的月份存在个性差异与相关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9,(2)
目的:建立玉屏风颗粒的U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升麻素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升麻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芒柄花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白术内酯Ⅲ8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15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26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建立了玉屏风颗粒指纹图谱,标示15个共有峰,指认了升麻素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升麻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芒柄花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白术内酯Ⅲ8种成分。上述8种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0%、101.20%、98.20%、96.53%、95.92%、99.11%、96.17%、97.01%。结论:玉屏风颗粒U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和8个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为有效评价玉屏风颗粒质量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芪胶升白胶囊(以下简称芪胶)具有补血益气的功效,临床常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防治肿瘤放化疗所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预测分析芪胶的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首先,采用HPLC建立20批芪胶的指纹图谱,并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结果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相似度大于0.97。同时,通过对照品指认了其中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苷、刺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芒柄花黄素、宝霍苷I和Z-藁本内酯等11个共有峰。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建立芪胶“成分-靶标-通路”网络,并结合文献,分析得出芪胶中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等10个关键成分,可能通过调控EGFR、RAF1、PIK3R1和RELA等10个潜在靶标,参与PI3K-Akt和MAPK等关键信号通路辅助治疗肿瘤、癌症及白细胞减少症。采用AutoDock Vina对关键靶点和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对接结合能均小于-5 kcal·mol-1,表明10个关键成分与各潜在的靶标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综上,该研究建立了芪胶H...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肃不同产区红芪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对产区与指标性成分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色谱柱为TC-C1s(2)柱(250 mm×4.6 mm,5μm),TC-C1s保护柱(1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min-,检测波长为248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经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采自陇南市和定西市的16批样品可分为三大类,其中采自陇南市武都区、宕昌县的9个产地的红芪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较高,芒柄花素含量在111.72~424.92 μg·g-1,毛蕊异黄酮含量在17.20~34.34μg·g-1;而采自定西市岷县、陇西县和宕昌县部分乡镇的红芪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较低,芒柄花素含量在74.35~ 182.88 μg·g-1,毛蕊异黄酮含量在2.27 ~ 13.56 μg·g-1.结论:不同产区红芪药材中指标性成分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武都、宕昌产红芪质量优于岷县、陇西等地所产红芪药材,这与武都、宕昌为红芪道地产区一致,可为红芪GAP种植基地的选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红芪为甘肃的大宗药材,主要含有红芪多糖类、黄酮类、苯丙素类、三萜及甾体类化合物、微量元素、生物碱类、有机酸类等化学成分。其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降糖、调脂、降压等方面。通过文献检索,梳理和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红芪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从传统功效、药性、不同加工、化学成分可测等多方面对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了预测分析,最终预测了红芪多糖、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芒柄花苷、美迪紫檀素、γ氨基丁酸等化学成分,以期为红芪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广东异地引种甘肃道地药材红芪的可行性。方法取同一批红芪种子分别在广东广州和甘肃陇西两地种植栽培。通过土壤营养物质含量测定,比较两地土壤状态对红芪生长的影响。HPLC比较两地种植红芪的指纹图谱,测定其中指标成分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含量。苯酚-硫酸法测红芪含糖量。结果广州和陇西的土壤样本中营养物质含量略有区别。广州红芪样本中芒柄花素含量远高于陇西种植的红芪。指纹图谱比对结果显示,环境改变没有使红芪品质发生明显改变。结论控制好土壤环境可保证广东异地引种红芪品质不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一测多评法测定黄芪中4种异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蔡海霞  陈君  李萍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0):2712-2717
目的:克服中药多组分含量测定时对照品缺乏的问题,建立黄芪中4个主要异黄酮类化合物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芒柄花素为内参物,建立芒柄花素与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和毛蕊异黄酮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进行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和毛蕊异黄酮的含量计算(计算值),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实测值),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结果:34批黄芪药材及饮片中4种异黄酮的含量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以外标法测定芒柄花素,利用相对校正因子实现对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含量测定进行质量评价是准确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新胃乃安片中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等4种异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外标法测定上述4种异黄酮成分的含量,以毛蕊异黄酮苷为内参物,建立毛蕊异黄酮苷与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的相对校正因子,通过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出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的量,计算结果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一测多评同时测定新胃乃安片中4种异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该研究建立的一测多评法简单方便,可同时测定新胃乃安片中4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为建立完善的新胃乃安片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红芪抗骨质疏松药效与HPLC指纹图谱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去卵巢大鼠所致骨质疏松模型,红芪(S1)的不同提取部位ig给药,选择红芪抗骨质疏松活性最强的提取部位。采用HPLC法建立10批不同产地红芪乙醇提取部位指纹图谱,获取相应的药效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将筛选出的活性物质单体作用于成骨细胞,验证其抗骨质疏松活性。结果红芪乙醇提取部位抗骨质疏松药效最强。经过相关性分析,该组分指纹图谱共确定9个共有峰,鉴定出的3种化合物中,腺苷、毛蕊异黄酮与药效呈正相关,芒柄花苷与药效呈负相关。体外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毛蕊异黄酮可以提高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论红芪抗骨质疏松作用是其所含各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腺苷、毛蕊异黄酮对药效有一定的贡献,且毛蕊异黄酮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19,(8)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不同生长年限黄芪药材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以芒柄花素为参照物计算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和毛蕊异黄酮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样品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含量QAMS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2.5%,表明QAMS测定方法可行。黄芪样品中4种黄酮总量及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升高,但是春季和秋季采挖的黄芪样品中各成分含量相似。结论:一测多评法可用于黄芪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和芒柄花素的含量测定,黄芪药材生长年限越长,黄酮类成分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工艺对红芪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的影响,为其最佳干燥工艺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红芪经不同方法干燥后,采用HPLC测定红芪中的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并比较;采用Agilent1260高效液相仪液C_(18)柱;乙腈-0.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洗脱梯度,0~12 min,30%~33%乙腈;12~13 min,33%~40%乙腈,13~25min,40%乙腈;流速为1.0 mL·min~(-1);选用248 nm为检测波长;色谱柱温度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红芪电热鼓风干燥(条件:65℃,2层)组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含量最高,真空干燥组、微波干燥(条件:高温,3层)组、阴干组、真空冷冻干燥组次之,晒干组最低。结论:不同方法干燥红芪对红芪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电热鼓风干燥红芪效率高、方法简单、时间短、成本低,适合药材大批量干燥,可作为红芪干燥的优先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红芪中活性成分含量与生长年限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红芪样品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按药典方法测定红芪中浸出物含量,红芪多糖含量通过苯酚-硫酸法显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红芪活性成分中浸出物的含量受生长年限的影响最显著,且随生长年限的增长而降低,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多糖含量受生长年限的影响变化规律不显著。结论生长年限对红芪进出物含量的影响最大,且其含量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生长1年或2年的红芪质量较佳,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