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解决应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疑难交叉配血问题。方法针对1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应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导致交叉配血困难的问题,分别对药物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做不规则抗体筛查,使用抗球蛋白介质和聚凝胺介质分别为患者做主侧交叉配血。结果抗球蛋白介质的交叉配血受达雷妥尤单抗干扰,主侧出现凝集(3+~4+),将供者红细胞经二巯苏糖醇(DTT)处理后,抗人球介质下无凝集(-),消除了达雷妥尤单抗对抗球介质法交叉配血的影响,且达雷妥尤单抗对聚凝胺法的交叉配血未有影响。结论 MM患者应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前,应做抗体筛查和鉴定,并以DTT处理红细胞后或用聚凝胺法做交叉配血,可消除干扰完成交叉配血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处理抗筛细胞和/或供者红细胞来消除达雷木单抗(Daratumumab,DARA)对输血前检测的干扰,为使用抗CD38单抗治疗的患者的安全有效用血提供保障。方法使用微柱凝胶卡对DARA治疗的患者进行抗体筛查、直接抗人球蛋白(DAT)检测及交叉配血。采用0.2 M的DTT破坏抗筛细胞和供者红细胞表面的CD38抗原的完整性后进行输血前检测。向患者血浆中加入已知类型的不规则抗体(抗D-IgG),检测0.2 M DTT处理前后的抗体筛查结果。结果使用DARA治疗患者的抗体筛查均为阳性、DAT均为阴性且交叉配血不合。采用0.2 M DTT处理后抗体筛查均为阴性,交叉配血相合。DTT方法不影响加入的抗D抗体的检出。结论 DTT处理的方法可以为使用DARA治疗的患者提供安全的血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了解CD38单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后产生抗体的血清学特征,解决其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输血策略。方法本院5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过CD38单抗化疗后,观察其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首次出现阳性的时间,凝集强度及效价,与新生儿红细胞是否反应,用0.2 mol/L DDT处理抗筛细胞、谱细胞和供血者红细胞,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结果 5名患者经过daratumumab化疗后,抗体鉴定试验首次出现阳性的时间平均在24.8 d,抗体强度处于2+~3+,抗体的效价在1 024~4 096之间,且与多个新生儿红细胞均不反应。用DDT处理红细胞后,抗体筛查、抗体鉴定和主侧交叉配血变为阴性,配血相合后输血,复查血红蛋白显示输血有效。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过CD38单抗治疗后,微柱凝胶法出现多凝集现象,可以用0.2mol/L DDT处理红细胞,用微柱凝胶法复查患者抗体筛查结果并且进行交叉配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较低浓度二硫苏糖醇(DTT)处理红细胞,消除抗CD38单抗对输血前相容性试验(包括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交叉配血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的干扰,同时保留其他红细胞系统抗原,确保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输血前相容性试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报告如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MM患者,对使用抗CD38单抗的MM患者进行常规输血前相容性试验,包括ABO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交叉配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在发现抗体筛查阳性、交叉配血不合、抗体无法鉴定时,进一步采用木瓜酶二步法进行抗体筛查;采用不同浓度DTT处理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直至找到可消除抗CD38单抗干扰的最低浓度;使用此浓度DTT处理不规则抗体筛选细胞和献血员红细胞,用处理后的红细胞分别进行抗体筛查试验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2例患者的血浆与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献血员红细胞全部呈现阳性反应,说明抗CD38单抗可干扰输血前相容性试验结果。当使用不同浓度DTT对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献血员红细胞进行处理后,2例患者的血浆与红细胞反应结果均为阴性,采用浓度为0.005 mol/L与0.200 mol/L的DTT处理所得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达雷木单抗(Daratumumab,DARA)治疗后合理有效的配血方法,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DARA治疗前后进行ABO血型、Rh血型鉴定、红细胞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用0.2 mol/L二硫苏糖醇(DL-Dithiothreitol,DTT)灭活处理红细胞抗体筛查细胞及献血者红细胞后重复试验,排除DARA的干扰。结果 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DARA治疗前后ABO、Rh血型鉴定结果无差异,治疗前红细胞抗体筛查均阴性,治疗后均阳性,且谱细胞抗体鉴定未显示抗体特异性,患者与献血者红细胞交叉配血主次侧均凝集,配血不相合。用0.2 mol/L DTT灭活处理红细胞抗体筛查细胞及献血者红细胞后重复试验显示红细胞抗体筛查及鉴定均阴性,交叉配血主侧均阴性,次侧与灭活前患者自身对照一致,交叉配血相合,给予患者输注后复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增量有效。结论 0.2 mol/L DTT灭活红细胞可有效消除DARA对于配血的干扰,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患者DARA治疗后常规配血方法,可进行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脏病患者多次反复输血对交叉配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对49例肾脏病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抗球蛋白(DAT)试验.结果 (1)输血2~5次的肾脏病患者交叉配血试验相合率显著高于输血6次以上的患者、抗体产生率显著低于输血6次以上的患者(P<0.05).(2)输血2~5次的21例肾脏病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2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1例不相合,两法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输血6次以上的28例肾脏病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10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5例不相合,两法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脏病患者配血相合率与输血次数呈负相关,与抗体产生率呈正相关;采用微柱凝胶法做交叉配血试验,可提高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骨髓内恶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多因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而要输注红细胞[1].目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相关药物有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CD38 单抗等,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作为靶向作用于 CD38 药物,已在我国上市,现报道 1 例达雷妥尤单抗致交叉配血困难的处理及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解决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非AIHA)患者微柱凝集技术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配血不合时的临床输血问题。方法建立流程,通过复查患者和供血者标本信息、ABO及Rh血型复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对比DAT和次侧凝集强度、抗体筛查试验等措施,分析次侧配血不合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处理。结果应用该流程处理3 014例非AIHA患者次侧配血不合问题,发现次侧配血不合主要原因为患者DAT阳性(占98.6%),该类患者输注次侧配血不合的悬浮红细胞,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1%)和输血有效性(87.4%),与同期主、次侧配血均相合悬浮红细胞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48%)和有效性(8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导致次侧配血不合的原因分别为标本或血型错误(占0.8%)、供血者不规则抗体(占0.6%),此类情况可换血重配,输注主、次侧均相合的悬浮红细胞。结论该流程可快速、安全地解决非AIHA患者次侧配血不合的临床输血问题,适用于采用微柱凝集技术交叉配血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交叉配血方法。方法 采用DAT法筛查红细胞表面的不规则抗体,微柱凝胶法进行血型鉴定,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结果 共计5例DAT阳性的疑难配血患者,其血型分别为A-DCcEe,O-DCCee,O-DCcee,A-DCCee和A-DCcee。选择相应血型抗原阴性的供者血样进行交叉配血,凝集强度均弱于自身对照,建议观察输注洗涤红细胞,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DAT阳性的患者,可配合性输注相应血型抗原阴性的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抗-CD47单抗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1名具有抗-CD47单抗用药史的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分析抗-CD47单抗效价,鉴定巯基试剂对抗-CD47单抗的洗脱效果,利用中和抗体及抗球蛋白筛选与患者相配合的血液成分。结果 患者血型鉴定为A型,RhD(+),不规则抗体筛查、DAT试验、交叉配血均为3+或4+。利用中和抗体或Gamma-clone抗球蛋白均可为患者筛选到主侧配血相合的红细胞。患者输注后无不良反应,贫血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利用中和抗体或Gamma-clone抗球蛋白处理患者血液标本,可以消除抗-CD47单抗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微柱凝胶法对有妊娠史、输血史、短期内需要多次输血的600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检测结果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再选择相应抗原为阴性的供血者标本进行交叉配血检测。同时与凝聚胺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检出12例主侧或次侧凝集标本,凝聚胺法检出30例主侧或次侧凝集标本;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不完全抗体检出率分别为98.00%和9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20例交叉配血不合的标本中,微柱凝胶法及凝聚胺法直接抗人球蛋白分别检出12例(60.00%)、10例(50.00%)阳性标本,两者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可准确检测输血相容性,对保障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价值。交叉配血之前有必要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尤其是有妊娠史、输血史、短期内多次输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CD38单克隆抗体对输血前检测实验的干扰及其处理措施。方法收集2名接受抗-CD38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样,分别进行ABO和Rh血型抗原定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实验;将不规则抗体筛选用试剂红细胞、抗体鉴定谱细胞、交叉配血用的献血者红细胞、平行对照用的O型K(+)E(+)红细胞与0.2 mol/L的DTT按照红细胞:DTT为1∶4的比例进行混合后,放入37℃水浴箱水浴30 min;再用上述DTT处理后的红细胞分别对患者血浆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实验、抗体鉴定实验和交叉配血实验。结果 2名患者的ABO和Rh血型均为O,CCDee;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分别为阴性和阳性;未经DTT处理的抗体筛选红细胞、抗体鉴定细胞和献血者红细胞与患者血浆反应均呈阳性;DTT处理后的抗体筛选红细胞、抗体鉴定细胞和献血者红细胞与患者血浆反应均呈阴性;平行对照用的O型K(+)E(+)红细胞经DTT处理后转变为O型K(-)E(+)。结论抗-CD38单克隆抗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干扰患者的血型血清学实验,用0.2 mol/L的DTT灭活红细胞表面的CD38抗原后,可以较好的去除这种干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达雷妥尤单抗对凝聚胺技术检出IgG类抗D抗体的影响。方法 选取10份AB型RhD阳性、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的血浆样本,将每份标本各分装2mL于3个试管中,分为3组,抗筛阴性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加入IgG类抗D抗体的作为抗筛阳性对照组;加入达雷妥尤单抗(400mg/20mL)和IgG抗D试剂作为实验组。使用微柱凝胶卡法和凝聚胺法分别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观察IgG抗D抗体的检出。结果 微柱凝胶卡法的抗体筛查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23.80±1.40)与阳性对照组(18.80±1.40)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凝聚胺法的抗体筛查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14.80±2.53)与阳性对照组(14.80±2.53)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倍比稀释后实验组凝聚胺法对IgG抗D的检出下限同阳性对照组一致(1∶64)。结论 达雷妥尤单抗对凝聚胺法检出IgG类抗D抗体无影响,达雷妥尤单抗对微柱凝胶卡法检出IgG类抗D抗体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血病和肾脏病患者多次输血对交叉配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对白血病患者及肾性贫血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微柱凝胶法输血2~4次患者不符合率为10.43%明显低于输血5次以上的患者的2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5次以上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17.57%,明显高于输血2~4次检出率为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及肾性贫血患者交叉配血不相合率、不规则抗体产生率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采用微柱凝胶法做交叉配血试验较凝聚胺法准确性更高,更能够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sing enterocolitis,NEC)患儿发生T抗原暴露导致红细胞多凝集现象的鉴定方法,为其制定输血策略,为指导临床为患儿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本中心进行疑难交叉配血的2例NEC患儿,采用试管法对其进行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antiglobulintest,DAT)、抗体筛查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3例ABO同型献血者血浆,3例AB型献血者血浆,3例同型脐血血浆等方法发现其出现红细胞多凝集现象,并用花生凝集素、MN血型抗体鉴定试剂及凝聚胺方法鉴定其多凝集现象。结果 两例患儿红细胞抗体筛查实验阴性;DAT实验阴性;交叉配血实验主侧阴性;次侧盐水法阳性,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患儿红细胞与献血者同型血浆、AB型血浆呈阳性反应,与同型脐血血浆呈阴性反应;与花生凝集素均呈阳性反应患儿MN血型抗原均为阴性,患儿红细胞加入凝聚胺试剂不出现预期凝集现象。结论 NEC患儿出现多凝集红细胞现象表现为DAT实验阴性,但是次侧交叉配血不相合现象。此时应采用多种方法鉴定其红细胞发生多凝集现象,准确识别患儿红细胞多凝...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凝聚胺法去除CD38单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血型血清学干扰及同种抗体检测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采用凝聚胺法和增强凝聚胺法对CD38单抗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凝聚胺法可去除CD38单抗类药物对血型血清学的干扰;2种凝聚胺法均可有效去除CD38单抗干扰检出抗-E、抗-D、抗-Fya和抗-S抗体,且增强凝聚胺法测定抗-D、抗-E、抗-Fya和抗-S同种抗体效价均高于凝聚胺法;7例患者给予K抗原阴性血液输注均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凝聚胺法可快速、有效去除经CD38单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血型血清学干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使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Coombs试验,确定导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自身抗体类型,从而在临床输血过程中注意此种情况,减少输血反应。方法用微柱凝胶卡式法检测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分别用微柱凝胶检测卡法和凝聚胺法对患者进行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以明确该类患者在交叉配血时所需采用的试验方法。结果患者DAT试验结果为阳性,具体抗体分型为IgA型;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患者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凝聚胺法主、次侧交叉配血结果均为阳性。结论单独型IgA抗体的AIHA患者,除微柱凝胶检测卡交叉配血外,还需用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来共同参考配血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能检测出IgG抗体的敏感的交叉配血方法,保证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配血,观察输血后是否发生因红细胞抗原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结果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交叉配血可发现凝集较弱的配血不合,受血者经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交叉配血相合,输血后均未发生因红细胞抗原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结论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交叉配血方法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微柱凝胶法直抗(DAT)阳性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合,DAT阳性的25例输血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挑选100例同类型疾病但配血主次侧均相合且DAT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以及输血前后的胆红素(TBIL、DBIL、IBIL)、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并评估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输血前后的Hb、Hct、RBC显著性升高(P0.05),TBIL、DBIL、IBIL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GLB显著性升高(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TBIL、DBIL、IBIL、ALB以及输血前后血象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无效输血率16%,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输注对于DAT阳性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达拉木单抗对抗体筛查、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的干扰和处理方法。方法对3例应用达拉木单抗(CD38单抗类药物)患者的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鉴定的反应格局及交叉配血结果与患者输血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最优的处理方法。结果达拉木单抗的使用未影响本研究中3例患者ABO及RhD血型鉴定结果,可导致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转为阳性(1-2+凝集),十六系抗体鉴定均阳性(1-2+凝集)且无特异性。交叉配血采用抗球蛋白法均不合,盐水法1例不合,凝聚胺方法均相合。结论达拉木单抗影响输血前相容性检测结果,最好在用药前完成相关检测。对于用药前抗体筛查阴性的患者可以使用凝聚胺配血等方法,尽量去除药物对试验的干扰,避免血液发放延迟,及时输血缓解患者贫血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