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那不勒斯预后评分(NPS)联合乳酸脱氢酶(LDH)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1年8月收治的SCLC 16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NPS将患者分为0组(NPS=0)28例、1组(NPS=1~2)73例和2组(NPS=3~4)66例。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NPS联合LDH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影响。结果 167例中位PFS和OS分别为8个月和15.2个月。NPS 0组、1组和2组的中位PFS分别为23.7、9.0和4.9个月,中位OS分别为29.3、14.6和10.9个月。生存分析显示,NPS和LDH水平与SCLC患者PFS和OS有显著相关性(P<0.05,P<0.01)。NPS及LDH水平是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NPS和LDH是SCL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NPS低分组和低水平LDH可能预示着更长的PFS和OS,因此,NPS联合LDH对SCLC患者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 cm以下的周围型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表现与CT形态学特征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搜集本院2011年5月至2019年9月CT发现肺部周围型结节,经病理证实为SCLC 43例,共43个病灶,另搜集77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共77个病灶作为对照组,所有病灶直径均≤3 em,分析其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对高强度训练后下肢训练伤的防护效果。方法 2019-06至2019-07从某部集训战士中选取51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肌内效贴组(KT组)、安慰剂贴组(PT组)和静态拉伸组(SC组),每组17名。10 km武装奔袭后即刻、24 h、48 h、72 h,比较三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功能(ROM)、Lysholm评分、大腿周径等。结果 在训练后即刻、24 h、48 h、72 h, KT组的VAS值均低于SC组和PT组(P<0.05);KT组在训练后48 h、72 h对ROM的改善明显优于PT组和SC组(P<0.05),训练后48 h的Lysholm评分高于PT组及SC组(P<0.01);SC组在训练后72 h的VAS值低于PT组,对ROM的改善优于PT组(P<0.05)。三组不同时间的大腿周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肌内效贴有利于高强度训练后缓解下肢肌肉疼痛,增强膝关节稳定性,且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可用于下肢军事训练伤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癌约46%是小细胞肺癌(SCLC),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约75%,淋巴瘤伴SVCS为10%~15%。普遍认为SCLC伴SVCS的预后不良。作者旨在分析一组408例SCLC伴与不伴SVCS的预后。其中大多数体力状态≥70%,360例无SVCS,43例(11%)有SVCS,5例无足够临床资料诊断SVCS。SVCS组中女性较无SVCS组多(42%比24%)。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临床及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SCLC)与肺腺癌(ADC)诊断模型,并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周围型肺癌患者临床及CT影像资料,选取治疗前2周内有薄层CT影像的病例分为SCLC组和ADC组,以SCLC组为实验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按1∶2匹配ADC对照组,两组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依据训练集病例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有意义的变量,建立临床、影像组学及临床组学联合预测周围型SCLC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诊断效能,建立个体化诊断列线图。结果 周围型SCLC和ADC两组间NSE和13个组学特征有显著性差异。训练集和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临床诊断模型分别为0.793和0.750,影像组学模型分别为0.857和0.838,联合模型分别为0.905和0.882。结论 基于临床及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周围型SCLC与ADC诊断模型可鉴别诊断周围型SCLC及ADC。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骨转移患者化疗后骨硬化改变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搜集32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SCLC并随访证实存在骨转移患者化疗前后的CT资料,32例患者均为首次接受铂类联合化疗,将肺癌患者分为化疗有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化疗无效组(稳定+进展)。结合化疗前后的CT资料将化疗后SCLC骨转移患者分为骨硬化组和无骨硬化组,分析骨硬化改变与SCLC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32例SCLC患者经过两个化疗周期后,26例化疗有效(有效组),6例化疗无效(无效组);22例出现骨质硬化(硬化组),10例未出现骨质硬化(无硬化组)。22例骨硬化患者中21例(21/22)化疗有效,1例化疗无效;而10例无骨硬化患者中化疗无效和有效者各5例。两个化疗周期后骨转移瘤骨硬化组的化疗有效率(95.5% )明显高于无硬化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SCLC骨转移瘤患者化疗后的骨硬化改变有可能作为评估化疗疗效的一个影像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河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NCP)早期、进展期及转归期不同影像表现,旨在为NCP的诊断及病情监测提供重要的筛查及影像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7例2019-nCoV核酸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影像学资料,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5~8...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2D-STI)识别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室心尖各段透壁程度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对连续4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行2D-STI及磁共振延迟强化成像(DE-MRI)随机同步盲法临床试验,各段分为透壁心肌梗死(TMI)组及非透壁(NTMI)组.结果 与NTMI组相比,TMI组前壁舒张末厚度、收缩末径向应变[SR(ES)]、收缩末圆周应变[SC(ES)]、正向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SR Peak P),收缩末纵向应变[SL (ES)]、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SC Peak)、最大负向纵向峰值应变(SL Peak G)、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 SL Peak)及最大负向圆周峰值应变(SC Peak G)(均P<0.05);侧壁SC(ES)、SC PeakG、SC Peak及SL (ES)(均P<0.05);前间隔SL Peak、SL PeakG、SC Peak、SL (ES)、SC (ES)及SR (ES)(均P< 0.05);后壁SR PeakP、SR (ES)及SL (ES)(均P< 0.05);下壁SC PeakG、SC Peak及SC (ES)(均P<0.01);后间隔舒张末厚度(P<0.01)绝对值均降低,甚至反向.ROC曲线分析舒张末厚度为判断前壁及后间隔透壁心梗最佳指标;SC (ES)为侧壁、SL Peak为前间隔、SR PeakP为后壁最佳指标;SC PeakG及SC Peak为下壁最佳指标.结论 左室心尖段节段水平,多种应变指标可检出不同节段的透壁心肌梗死,但识别能力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患者行常规MR 序列及多 b 值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经 AW4.5工作站后处理得到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low-ADC)、快速表观扩散系数(Fast-ADC)及快速扩散所占比率(ffast ),并分析其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间的统计学差异以及与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TM)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45例肺癌患者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27例(鳞癌13例、腺癌14例),小细胞肺癌(SCLC)18例。SCLC 组 Slow-ADC 值与 NSCLC 组(P =0.00)、腺癌组(P =0.03)、鳞癌组(P =0.01)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各组间 Fast-ADC 及 ffast 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low-ADC 值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鳞癌组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与 Slow-ADC 值之间存在负相关(r=-0.730)。结论IVIM-DWI 参数中 Slow-ADC 值对 NSCLC与 SCLC 的鉴别诊断有显著意义,诊断效能最大。SCC-Ag 与 Slow-ADC 间存在相关性,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SPECT脑显像的影像特征及其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SC)患者99mTcECD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例正常对照组和24例SC组进行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断层显像。结果:10例正常对照组rCBF均未见异常。SC组rCBF异常者10例,阳性率为41.7%(10/24)。异常主要表现为脑灰质小范围的局限性放射性分布轻度减低,累及16处脑叶,包括颞叶、额叶、顶叶、基底节、枕叶和小脑。结论:SC患者rCBF可出现异常,SPECT对该病的诊断及脑功能异常的定位研究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串珠征的形成机制,评价其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SCLC)、周围型肺腺癌及周围型肺鳞癌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收集病理证实的周围型 SCLC 78例、周围型肺腺癌69例、周围型肺鳞癌33例,分别统计串珠征的阳性率、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率及纵隔淋巴结大于肺原发灶的比例,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例周围型 SCLC中10例串珠征阳性(12.8%),且纵隔淋巴结均大于肺原发灶;78例中63例纵隔淋巴结转移(80.8%),42例纵隔淋巴结大于肺原发灶(53.8%)。69例周围型实性肺腺癌中,无1例出现串珠征,25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6.2%),2例纵隔淋巴结大于原发灶(2.9%)。33例周围型肺鳞癌中1例串珠征阳性(2.8%),该例肺门淋巴结明显小于肺原发灶,33例中13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9.4%),6例纵隔淋巴结大于原发灶(16.7%)。经统计分析,串珠征在周围型 SCLC与周围型肺鳞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周围型 SCLC与周围型肺腺癌、肺鳞癌在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及纵隔淋巴结大于肺原发灶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串珠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SCLC 的生物学特性,在周围型SCLC与周围型肺腺癌、肺鳞癌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应结合纵隔淋巴结大小。  相似文献   

12.
早期中央型肺癌CT诊断与支气管镜及病理组织学对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中央型肺癌早期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并评价CT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17例病理证实的早期中央型肺癌及10例类似中央型肺癌的良性病变进行分析,CT采用SR 700及(或)Lightspeed Plus扫描机,3.0或1.5mm层厚薄层扫描,将CT表现与支气管镜及手术病理组织学表现对照。结果 17例病变CT均显示,3例显示为局部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内壁不规则,支气管镜显示黏膜表面粗糙、红肿。14例显示管腔狭窄、闭塞,其中4例合并亚段支气管黏液栓,10例合并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支气管镜表现为腔内息肉样病灶。病理组织学显示1例累及黏膜,5例累及黏膜下,11例侵犯支气管软骨层。10例良性病变中,CT检查怀疑6例恶性病变,4例不排除恶性,支气管镜检查5例显示内壁不均匀增厚、粗糙,2例管腔内凝血块,1例管腔内结节,2例未见异常。结论 薄层CT扫描能可靠地显示支气管细微病变,是诊断早期中央型肺癌非常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的 HRCT 征象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提高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111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肺腺癌69例,肺鳞癌30例,小细胞肺癌12例。进行 HRCT 扫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及 NSE)检测,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 HRCT 征象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111例肺癌中分叶征102例,毛刺征59例,胸膜凹陷征49例,血管集束征26例,空泡征55例。CEA 在肺腺癌中的浓度最高[(13.43±24.81)ng/mL],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浓度最高[(17.81±31.21)ng/mL],NSE 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浓度值最高[(47.48±57.32)ng/mL]。不同 HRCT 征象的肺癌 CEA 浓度和 CY-FRA21-1浓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 CEA 浓度没有统计学差异。肺鳞癌的 CYFRA21-1浓度高于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P <0.05)。小细胞肺癌 NSE 浓度显著高于肺鳞癌和肺腺癌(P <0.05)。结论:CEA、CYFRA21-1和NSE 平均浓度值最的依次是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CYFRA21-1浓度、NSE 浓度的显著升高分别提示肺鳞癌、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性较大。有胸膜凹陷征的小细胞肺癌 NSE 的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肺部空洞形成的周围型鳞癌及腺癌的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肺部空洞形成并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鳞癌(21例)及腺癌(22例)的临床一般资料、肿瘤T分期及CT征象,两组间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鳞癌空洞组在有吸烟史比例、T分期高于腺癌组(P<0.05),而两组在性别构成、发病年龄、肿瘤肺叶分布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鳞癌组肿瘤最大径(57.93±16.43)mm vs(35.55±12.59)mm、空洞最大径(35.52±15.04)mm vs(20.73±11.15)mm及洞壁厚度(21.65±6.72)mm vs(15.36±5.98)mm均高于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空洞内血管及间隔、边缘磨玻璃密度出现的比例高于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空洞形成的周围型鳞癌及腺癌在吸烟史、T分期及空洞内征象有差异,有助于两者之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MMSET)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125例肺癌组织和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MMSET的表达。结果 MMSET在肺良性病变组织中表达阴性;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6.4%(58/125),其中在小细胞肺癌、肺鳞癌、肺腺癌中分别为85.7%、9.7%、3.2%;,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肺鳞癌及肺腺癌(P〈0.05);此外,MMSET在小细胞肺癌(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间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T在低+未分化组肺癌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在Ⅲ+Ⅳ期肺癌的表达高于Ⅰ+Ⅱ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MMSET基因可能是肺癌的一种癌基因,MMSET的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也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有助于肺癌诊断和治疗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联合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不同病理类型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164例早期肺癌患者(肺癌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同期参加体检的78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肺癌组男性94例、女性70例,年龄(52.4±3.6)岁;其中,腺癌90例、鳞癌62例、小细胞癌12例。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比较2组间和不同病理类型患者间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确诊肺癌的“金标准”,分别计算HRCT、5种肿瘤标志物、HRCT+5种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肺癌组的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07~30.460,均P<0.001)。腺癌患者的血清CEA、CA125水平均高于鳞癌和小细胞癌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12~4.326,均P<0.001)。鳞癌患者的血清CEA、CA125水平与小细胞癌患者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42、1.256,均P>0.05)。腺癌与鳞癌患者的NSE和CYFRA21-1水平均低于小细胞癌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42~11.534,均P<0.001)。HRCT+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5.62%,特异度为96.43%,准确率为98.65%,均高于任意一种单独诊断(χ2=55.823、48.652、62.718,均P<0.001)。 结论 HRCT联合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提高对早期肺癌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对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肺肉瘤样癌的影像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肺肉瘤样癌的影像和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肺部肉瘤样癌,行影像与病理对照分析。5例均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其中3例行胸部增强前后CT扫描。结果:5例肺肉瘤样癌X线平片表现为边界模糊、密度不均之分叶状肿块。3例CT平扫表现为分叶及毛刺征3例、空洞1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3例、胸膜侵犯2例、阻塞性肺不张1例,阻塞性肺炎1例,肺内转移1例。3例CT增强扫描显示肺肉瘤样癌具肉瘤的强化特征,即肿块周缘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而肿块中央强化不明显或不均匀低强化。病理显示5例患者肉瘤样组织均超过50%。结论:肺肉瘤样癌的常规X线及CT平扫具有典型肺癌表现,而增强CT扫描所示肿块强化方式类似肉瘤表现。故胸部CT增强扫描对肺肉瘤样癌的初步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央型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SCLC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中央型小细胞肺癌CT表现为:(1)肺门区椭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缘清楚、光滑,相应支气管改变轻,肿块包绕支气管形成"包绕征";(2)纵隔淋巴结肿大早而明显;(3)阻塞性改变少而轻。结论肿块包绕支气管征合并广泛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是中央型SCLC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结合临床,对本病作出及时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9例肺癌疑似骨转移患者行99m Tc-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以随访结果或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阳性预测值,并分析肺癌骨转移影像学表现。结果1)59例肺癌患者疑似骨转移病灶146处,经随访确诊肺癌骨转移病灶115处,其中发生于脊椎51处,占44.35%,胸廓30处,26.09%,骨盆16处,占13.91%,四肢11处,占9.56%,颅骨7处,占6.09%;2)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9.13%、93.55%、98.28%、93.55%、97.95%,均高于SPECT全身显像的97.39%、67.74%、91.80%、87.5%、91.10%,其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10.144、5.688、7.101,P<0.05);3)鳞癌:脊椎、胸廓、骨盆、四肢、颅骨转移率分别为42.86%、28.57%、14.29%、7.14%、7.14%;溶骨性、成骨性骨破坏分别为75.00%、25.00%;腺癌:脊椎、胸廓、骨盆、四肢、颅骨转移率分别为46.34%、26.83%、13.41%、7.32%、6.10%;溶骨性、成骨性骨破坏分别为68.29%、30.49%,鳞癌、腺癌骨转移部位及骨破坏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在鉴别诊断肺癌骨转移方面具有良好临床价值,肺腺癌骨转移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