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疸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使皮肤、粘膜、巩膜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正常人血清中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umol/L。如果血清总胆红素在34.2umol/L以上,临床上即表现为有黄疸,如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而无肉眼可见的黄疸时,则称为隐性黄疽,此时血清胆红素浓度常小于34.2umol/L。  相似文献   

2.
高胆红素血症(高胆)在新生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高胆对神经系统的毒害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在临床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及诊断标准本组76例,男44例,女32例;早产儿34例,足月儿42例。选择对象为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或每日上升85.5umol/L(5mg/dl)以上,生理性黄疽消退后又复现或进行性加重或迟迟不退。住院无数一般为1周,最长2周,平均住院天数为10天左右,其中总胆红素最高值为694.2umol/L,最低为160umol/L,平均为206umol/L,有2例为ABO溶血患儿因来院已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儿黄疸血清胆红素与心肌酶CK、CK-MB水平的关系。方法:黄疸早产儿165例为研究对象,按血清总胆红素的浓度水平分为甲(血清总胆红素103~205umol/L)、乙(血清总胆红素205~257umol/L)、丙(血清总胆红素257umol/L)3组,比较各组患儿心肌酶CK、CK-MB的水平。结果:甲、乙、丙3组患儿心肌酶CK、CK-MB水平随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结论:黄疸早产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越高则心肌酶CK、CK-MB水平也越高,提示心肌损伤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抚触对预防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抚触对预防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母乳喂养的正常足月儿37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9例,观察组184例,两组均口服丽珠肠乐,按需哺乳,观察组加以新生儿抚触,观察黄疸发生、发展情况。结果:两组高胆红素发生率分别为13.2%、5.3%,黄疸达高峰时血清胆红素浓度分别为(189.30±2.20)umol/L、(170.29±1.68)umol/L,对照组高于观察组。结论:新生儿早期按需哺乳,口服丽珠肠乐,并结合新生儿抚触对预防早发型母乳性黄疸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付晓晖 《河南中医》2004,24(6):69-70
新生儿黄疸是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的病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下列情况具备任一项者均可考虑为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过早(2 4h内) ;重症黄疸,血清胆红素>2 0 5umol L(1 2mg dl) ;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2 6umol L(1 .5mg dl)。血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在新生儿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1 ] 。我科2 0 0 1年1月~2 0 0 3年6月对收治的3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运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按照《中医儿科学》新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妈咪爱干预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母乳性黄疽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妈咪爱治疗组22例,对照组12例.两组均采用继续母乳喂养基础上,治疗组给妈咪爱每次0.5g,一日三次,连服5天;对照组仅作一般治疗,观察母乳性黄疸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值从141.05~18.06umol/L 下降到59.30~18.06umol/L(P〈0.05),而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值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妈咪爱该微生态调节剂能显著降低母乳性黄疽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索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抚触和喂养频率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52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于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按需喂养基础上增加喂养频率及腹部抚触,对照组按需喂养。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喂养次数分别为(9.2±1.8)次/d与(5.8±1.6)次/d;排便次数分别为(5.1±1.5)次/d与(2.7±1.4)次/d;黄疸消失所需光疗时间分别为(35±8)h与(44±9)h;胆红素每天下降值分别为(31.3±9.4)umol/L与(23.5±8.0)umol/L,以上结果比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按需喂养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喂养频率及腹部抚触,可促进黄疸患儿胆红素的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作为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治疗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9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每次3ml,每日3次,5天为一疗程,并进行疗效判定,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5.1±1.8d,短子对照纽7.5±2.2d,胆红素下降值149.18±38.32umol/L,高于对照组95.35±36.42u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疽中,具有加速胆红素分解和排泄,缩短病程的作用。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杨佼  吕文良 《河北中医》2011,33(2):220-222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胆红素生成增多或肝脏处理障碍均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当血中总胆红素浓度〉34μmol/L时就会出现黄疸。黄疸作为疾病状态的一种表现具有很大的临床和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比较中药配合ENB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梗阻性黄疸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5.4%),肝功能值接近正常值时间缩短3.95~7.64天,术后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7.68±4.53)u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39.51±5.10)umol/L。结论:在ENBD+常规护肝退黄治疗上配伍中医药治疗梗阻性黄疸,明显优于单纯ENBD+常规护肝退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62岁,因为发现血清甘油三酯增高,在其他医院就诊时给予非诺贝特(法国利博福尼亚制药公司生产)200mg,每日1次口服,14天后出现腰痛加重,伴有下肢活动障碍,未重视,后因活动障碍进行加重,遂来我院就诊”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22.29μmol/L,直接胆红素9.85μmol/L,谷丙转氨酶980U/L,谷草转氨酶3445u/l,血肌酐209umol/1,肌红蛋白大于10000ng/ml、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症状 ,尤其是早期 (一周内 )或早产儿更为多见。自 1999年 4月 ,我院自己配制的新生儿退黄 号 ,经临床观察使用疗效好、见效快、易口服、无毒副作用 ,值得推广使用。现将其治疗方法及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新生儿生理性、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正常血清胆红素浓度 3.42~ 13.6 8μmol/ L,一般血清胆红素浓度足月儿不超过 2 0 5μmol/ L ;早产儿不超过2 5 6μmol/ L ,(15 mg/ d L )称为生理性黄疸 ;胆红素浓度超过 2 0 5~ 2 5 6 μmol/ L,称为病理黄疸 ,如足月儿超过30 8~ 34 2 μmol/ L (18~ …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90年以来,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瘀胆型肝炎3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2例均符合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18~62岁,平均36.9岁。急性瘀胆型12例,慢性瘀胆型20例。就诊时黄疸出现最长半年,最短20天,平均52.7天。总胆红素异常范围:47.5~250.8umol/L,平均113.5umol/L;尿三胆均为阳性。肝功能(ALT)46~15OU/L者8例,大于150U/L者16例;胆固醇升高者15例,碱性磷酸酶升高者24例,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者20例,HAV—M阳性者4例,HCV一M阳性者2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检测和尿酸检测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0年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滴注硝酸甘油2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别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检测结果。结果:通过t检验统计分析,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和直接胆红素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5.37±2.04)μmol/L和(5.09±1.23)μmol/L,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浓度(P均〈0.05);治疗后男性尿酸(SUV)浓度和女性尿酸(SUV)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79.12±61.37)μmol/L和(237.77±49.05)μmol/L,显著低于治疗前浓度(P均〈0.05)。结论: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检测可以反映老年冠心病的治愈状态,可广泛应用于评价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答: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升高,常反映肝细胞损害。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2~18μmol/L(0.1~1.0mg/dl),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上升至19.25~34.2μmol/L(1.1~2.0mg/dl),该时巩膜及皮肤尚无黄疸表现,称为“隐性黄疸”。如不引起重视,若肝细胞进一步损害,会出现黄疸体征。因此,必须及时确切治疗。对于肝硬化“隐性黄疸”治疗,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全面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海  黄费波 《湖南中医杂志》2002,18(4):12-12,43
目的 :观察茵陈退黄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茵陈退黄汤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 .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5 %,X2 =4.70 ,P <0 .0 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差值分别为 2 43± 45 .2umol/L ,2 0 1± 48.6umol/L ,t=4.783,P <0 .0 1。两组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 5 .30± 2 .4天 ,7.70± 3.5 0天 ,t=4.2 1,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出生后,胎盘循环中断,大量红细胞破坏,体内胆红素生成增多,而新生儿摄入不足,肠道正常菌群未建立,肠蠕动差,肝脏对胆红素结合或摄取减少,肠肝循环增加,导致新生儿胆红素排泄差,从而导致黄疸发生,这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但大多数于生后2~3日开始出现,4~6日最明显,10~14日内自然消退,而且大多数足月新生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12μg/dl,未成熟儿〈15μg/dl,无不良反应,称生理性黄疸,但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每日增加5μg/dl以上或出生后24h内即出现黄疸,且持续超过2周,即属病理性黄疸,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减轻皮肤巩膜黄染,降低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症的换血治疗效果及换血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4年4月间的22例新生儿溶血症患儿,开放一条周围动脉为输出通道和两条外周静脉为输入通道进行换血治疗,进行相应的护理配合,观察比较患儿换血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指标变化。结果:所有患儿的换血治疗均顺利完成,换血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分别为(584.5±203.2)umol/L、(103.4±62.8)umol/L和(507.5±198.8)umol/L;换血后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分别为(242.7±134.5)umol/L、(46.3±32.7)umol/L和(198.2±122.5)umol/L,换血后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新生儿溶血症的换血治疗以及良好的护理配合对于病情的缓解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黄疽是一临床常见病,治疗多以中药为首选,《实用儿科学》中就将中药治疗列为本病治疗之首。但经本组病例治疗观察发现,针药合用效果比单纯中药为佳,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64例,男38例,女26例,均在出生后5天之内出现程度不同的皮肤及巩膜黄染,就诊后均取股静脉血查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均在185umol/L以上。其中伴有发热史16例,伴有脐炎史21例,兼有肝脾肿大11例,肝功能受损18例,伴有吐奶21例,腹胀37例,大便灰白7例,既往有原因不明的新生儿重度黄疸史的产妇所生患儿2例。6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 使用日立 70 6 0型自动分析仪测定 34例日龄 3~ 5dHIE患儿 (轻度 19例 ,中重度 15例 )的血清总胆红素 ,并与胆红素代谢无病理影响的 2 0例新生儿作对照。结果 轻度HIE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16 4 .2 9± 4 5 .34) 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 [(2 0 3.5 2± 4 1.17) μmol/L],两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t=2 .831,P <0 .0 1) ,中重度HIE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112 .80± 4 6 .91) μmol/L]又明显低于轻度HIE组 (t=3.2 38,P0 .0 0 5 )。结论 HIE患儿黄疸多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黄疸越轻 ,病情越重 ,这有助于初步判断HIE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