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551年,法国外科军医Pare首先报告幻肢现象:一肢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 (如乳房,外生殖器等) 被截除后,已丧失的那一部分似乎仍与躯体联系着。而且有实际肢体的所有空间特征。当幻肢感伴有疼痛时,叫做幻肢痛。本文着重介绍幻肢痛的发生率、临床表现与治疗。一、发生率所报道的幻肢及肢痛的发生率差异较大,可能是由于判定标准不同。Ewalt观察了2200例截肢患者,幻肢痛占8%。Jouy在2700例截肢患者中发现无痛性幻肢占67%。幻肢痛为13%。Gillis指出:幻肢85%手术后立即出现,7%术后1个月发生,8%术后1年中发生。Sherman指出。实际上所有截肢患者都有数月幻肢痛。幻痛超过6个月转变为慢性,其发生率为0.4~50%。以后他们信访了1200名截肢的美国退伍军人,至少85%有持久而严重的疼痛。二、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
氯胺酮治疗幻肢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肢病人术后往往仍有幻肢感觉并持续数月。文献报道幻肢痛的发生率最少2%,最高可达98%,而且治疗这种疼痛极其困难。其机理可能是由于患肢疼痛的躯体感觉输入的强度和时间过氏可造成中枢神经结构的变化。所以即使截肢,仍遗有痕迹作用而形成幻肢痛。作者报告3例经用氯胺酮治疗证明对幻肢痛有效。例1,男,31岁,交通事故后小腿多处骨折,因肿胀感染近两年而行右小腿膝上截肢术,术后残端触痛,并  相似文献   

3.
幻肢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截肢后幻肢痛的危害逐渐受到重视.幻肢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仍很困难.该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近年研究进展,总结出一些常用、最新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心理治疗等.药物治疗中以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镇痛药等最为常用,已证实它们对神经性疼痛有很好的疗效,但对幻肢痛的疗效仍存在争议,尚需作大样本研究.物理治疗似有较好的研究前景,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等优点,其中假肢使用及生物反馈疗法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一些特定病变引起的幻肢痛,手术治疗可能有效,但幻肢痛易复发、创伤大,其应用受到限制.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仍有较好的疗效,可能与逆转了大脑皮质功能重组有关.  相似文献   

4.
幻肢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NMDA受体拮抗剂、镇痛药、阿片类药物等,虽然以往研究证实上述药物对神经性疼痛有很好的疗效,但对幻肢痛的疗效仍存在争议,尚需更大样本研究。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疗效不确定,可能与逆转大脑皮质功能重组有关。外科手术由于损伤大、效果不明确及治疗过程复杂,患者不易接受。物理治疗似有较好的研究前景,但其疗效还需进一步验证。电休克治疗幻痛疗效明确且创伤小,有可能将成为幻肢痛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2例因下肢严重创伤后并发难治性幻肢痛(PLP)大剂量阿片类药物和辅助镇痛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2例患者均接受大剂量口服美沙酮、静脉PCA二氢吗啡酮和辅助性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非甾体抗炎药和抗癫痫类药物)的治疗,幻肢痛未得到控制。而口服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后,幻肢痛得到缓解,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外科手术治疗幻肢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u YS  Li YJ  Zhang XH  Zhang YQ  Ma K  Yu T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4):1668-1671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脑内靶点毁损术和脊髓后根入髓区(DREZ)毁损术治疗幻肢痛的临床应用。方法共15例幻肢痛患者,男性14例,女性1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4例,为同期联合毁损对侧中脑脊髓丘脑束加双侧扣带回前部,B组11例,采用患侧对应脊髓节段的DREZ毁损术,包括颈5~胸1 10例,腰2~骶1 1例。采用直观模拟疼痛量表(VAS)和McGill疼痛问卷量表(MPQ)分别在术前和术后进行疼痛状况评分,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将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15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消失,A组3个月之内止痛效果稳定,VAS评分和MPQ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长期随访患者分别在术后4、6、12和18个月疼痛复发。B组1例术后2个月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另10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4.5个月,止痛效果稳定,VAS评分和MPQ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一侧中脑加双侧扣带回前部联合毁损术和脊髓DREZ毁损术均能有效消除幻肢痛,近期疗效确切,DREZ毁损术的长期疗效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7.
随着交通事故、恶性疾病、自然灾害的不断增多,行截肢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有资料显示,目前幻肢痛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加,但发生机制还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法虽然不断更新但仍无重大突破。现就幻肢痛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神经阻滞法治疗幻肢痛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471002)康定坤,许建波,仝平欣作者自1989年元月以来,对较严重的幻肢痛患者14例应用单纯神经阻滞法进行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4例中,男9例,女5例;年龄15~75岁;上肢4例,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交通事故、恶性疾病、自然灾害的不断增多,行截肢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有资料显示,目前幻肢痛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加,但发生机制还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法虽然不断更新但仍无重大突破.现就幻肢痛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区域麻醉预防幻肢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肢后幻觉肢体痛的发生率可超过70%。幻肢痛的出现率高的原因尚未阐明,从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推断,伤害性输入信号从周围神经进入脊髓并诱发中枢神经的长期致敏性从而增强随后的输入信号。有三项因素可能在不同时期诱导与手术有关的中枢致敏而造成截肢后持续性疼痛,即①截肢前的疼痛;②手术中切割皮肤、肌肉、神经和骨骼引起的伤害性输入信号;③急性术  相似文献   

11.
12.
幻肢痛是截肢后病人感到已失去的肢体依然存在,且某一部分仍有疼痛。幻肢痛的发病率为50~90%、有2%的病人幻肢发生剧烈的疼痛,性质呈闪电样,烧灼样。常在情绪激动或精神异常时发生。目前对幻肢痛的发生机制有多种学说,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各异。国内杂志报道也较少,现将我们治疗的1例患者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53岁,1991年因车祸致左臂丛神经损伤,在上海长征医院行右腓神经移植左臂丛神经修复术,术后出现左上肢疼痛,并向前臂手指放射,伴有上肢功能障碍及前臂轻度肌肉萎缩。由于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于2001年行左上肢截肢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和突触数量的变化.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11只,雄雌不拘,体重290~300 g,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组,n=5)和单侧坐骨神经横断组(P组,n=6).术后持续观察P组大鼠自噬情况,并进行自噬评分.术后28 d时,取L3~6节段脊髓组织,分别进行尼氏染色(显示神经元)和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突触数量),计数手术侧和非手术侧脊髓背角神经元和突触的数量.结果 P组自术后2 d开始陆续发生自噬,自噬评分9~11分.与S组比较,P组各节段双侧脊髓背角神经元数量及L3.6节段脊髓背角突触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侧L4.5节段脊髓背角突触数量增加(P<0.05).结论 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数量增加,神经元数量未发生变化;突触数量增加可诱发幻肢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探讨针刺复合神经阻滞治疗上肢截肢术后幻肢痛(phantom limb pain,PLP)的疗效. 方法 80例上肢PL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0例):基本治疗组(A组)、针刺+基本治疗组(B组)、神经阻滞+基本治疗组(C组)、神经阻滞+针刺+基本治疗组(D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y,SF-36)和综合疗效评估,并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 结果 4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SF-36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降低,SF-36评分明显升高;与A组(52±6)比较,B组(42±8)、C组(42±8)、D组(32±6)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精神评分(58±9),身体评分(36±5)]比较,B组[(精神评分(67±9),身体评分(43±4)]、C组[(精神评分(66±6),身体评分(43±5)]、D组[(精神评分(77±10),身体评分(50±6)]治疗后SF-36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C组比较,D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SF-36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治疗5周后,与A组(70%)比较,B组(85%)、C组(85%)、D组(100%)的综合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组、C组、D组疗效优于A组,D组疗效优于B组和C组. 结论 采用基本药物和心理治疗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针刺治疗的中西结合治疗方案能明显提高上肢截肢术后的PLP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末梢血管功能性疾病 ,以肢端红、肿、痛、热为主要特征 ,临床上相对少见。我科自1995年— 2 0 0 2年共收治 2 4例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 ,4 4条肢体 ,全部为下肢。其中男 10例 ,18条肢体 ,女 14例 ,2 6条肢体 ;年龄 10~ 6 8岁 ,平均 38 6岁。病程 3d~ 1年 ,平均 93d。伴发糖尿病 5例 ,肢体动脉硬化闭塞 3例 ,真红细胞增多症 2例 ,高血压 2例。全部为足部 ,大多为双侧对称性 ,少部分呈单侧发病 ,急性或慢性过程。持续性或间断性双足灼热、胀痛、喜…  相似文献   

16.
17.
脊髓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肢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 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治疗肢体缺血性疼痛,通过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痛觉传递等改善慢性缺血性静息痛、溃疡、坏疽等,但其扩张血管及镇痛的作用机制目前并不完全清楚. 目的 综述SCS治疗肢体缺血性疼痛的扩张血管及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内容 阐述其诱导血管扩张及镇痛机制,包括通过交感神经系统调节机制、逆向激活感觉神经调节机制、抑制痛觉传递系统和激活镇痛物质的释放等,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适应证、疗效和并发症. 趋向 对不适合开放手术或血管介入手术的慢性肢体缺血疼痛患者,SCS治疗可作为一种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跟痛症300例治疗体会山东省济南监狱医院(山东250116)杨希亭,王平1987年至今,笔者对300例480足跟痛症患者进行了针刀与中药熏洗配合治疗和局封与按摩配合治疗,两种治疗方法进行疗效比较,发现前者优于后者。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病人随机分为治...  相似文献   

19.
跟痛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当足之肌力衰弱,或不能适应的长久行走和站立时通过(足庶)腱膜牵拉引起跟骨结节处的慢性炎症、损伤、骨质增生而致跟癌症。我院自1976年应用跟骨部侧旁注药和内服骨质增生杨治疗6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肛门直肠(AnorectalNeurosis)是指病人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肛门直肠神经失调而发生的一组症候群。本症是以肛门直肠异常感觉为主诉的神经系统机能性疾病。多见于平时精神较紧张多疑、情志不畅、心情急躁或性格内向的人群。主诉症状常随情绪波动而进退,意志转移或暗示治疗症状可缓解。然而,有些患者,如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患者,肛门直肠病术后半年以上的患者,甚至未做过任何肛门直肠手术,主观感觉肛门、肛周疼痛、灼痛、坠胀痛、放射痛等以疼痛不适为主的症候,我们不能简单的归结为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