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选择性椎板间开窗潜行式扩大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选择性地行椎板间开窗潜行扩大椎管减压术。结果:优29例,良15例,可8例。结论:有选择性椎板间开窗潜行扩大椎管减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2.
倪峰  李坚 《吉林医学》2012,33(17):3747-3748
<正>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指各种形式的椎管、神经管以及椎间孔的狭窄,引起椎管容积的改变从而导致神经根、马尾以及血管受压而出现临床症状,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近些年来也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3.
腰椎管狭窄症是由先天或继发因素造成的中央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容量减少,导致马尾及神经根受压而产生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对病情严重者手术减压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1998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采用椎管潜行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获随访者16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螺旋CT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手术证实的4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完整CT资料。结果:4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腰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继发椎管狭窄17例,椎体边缘及椎小关节骨质增生致侧隐窝、椎间孔及椎管狭窄10例,黄韧带增厚、钙化引起椎管狭窄11例。其他如椎体滑脱、手术等引起椎管狭窄4例。结论:螺旋CT对椎间盘病变、黄韧带增厚及椎体、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椎管狭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腰椎管狭窄症是由先天或继发因素造成的中央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容量减少,导致马尾及神经根受压而产生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对病情严重者手术减压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1998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采用椎管潜行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获随访者16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Epstein认为[1] ,腰椎管狭窄症可因发育性或退变性所致。并指出神经根嵌压于侧隐窝亦可引起根性神经痛。以后 ,人们逐渐认识到椎管狭窄是指各种形式的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的狭窄 ,包括软组织病变引起的椎管容积改变及硬膜囊的狭窄。为探讨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 ,本文将我院近 5年来手术治疗 34例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本组 34例中 ,男 2 2例 ,女 12例 ,年龄 2 5~ 6 5岁 ,病程 6个月~ 15年 ,有外伤史者 4例 ,伴腰椎间盘突出 14例 ,伴腰椎管 (中央管 )狭窄 6例。1.2 临床表现特点 见附表附表  3 4例患…  相似文献   

7.
腰椎管狭窄包括骨性椎管的绝对狭窄和由于韧带或关节突及椎体后缘增生所引起的相对狭窄。按狭窄部位可分为神经根通道(侧隐窝、椎间孔)与腰椎中央管狭窄[1]。如果再合并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那么临床上既出现腰椎管狭窄的症状和体征,又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神经挤压综合征,老年患者多以退行性椎管狭窄为主。椎间盘、椎体及小关节突的退行性变化、韧带钙化增厚等是该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椎管变窄,椎间孔变小压迫神经可造成以腰腿痛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作者采用腰大肌肌沟神经阻滞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病人20例,并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腰椎管狭窄症分类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 0年Sachs和Fraenkel经椎板切除术首次证实了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 195 4年Verbiest[1] 进一步描述了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症状及发病因素。随着椎管造影、CT、MRI等放射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生理、临床分类及治疗方法的认识明显提高。尤其是对腰椎管狭窄有了明确的分类 ,对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并估计疾病预后具有很高价值。1 临床分类1976年Willis和Mclvor[2 ] 将椎管狭窄症分为三类 :中央管狭窄、神经根管狭窄及椎间孔狭窄。此分类简单明了 ,临床易于应用 ,但…  相似文献   

10.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腰椎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管因退行性变,导致骨性或纤维性狭窄,引起神经根、马尾及血管受压并出现临床症状,为中老年常见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全椎板切除术是过去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主要术式,其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是术后易出现椎管内疤痕粘连、腰椎不稳及滑脱等并发症。为寻求疗效好、并发症少的新的治疗方法,我院对31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了扩大的半椎板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时志松  张宝岑 《中原医刊》2007,34(18):58-58
目的研究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双侧椎板间开窗切除肥厚黄韧带及突出髓核,有钙化并形成骨赘者,予以切除。结果经6~18个月随访,双侧椎板间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7例,优23例,良1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6%。结论双侧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骨赘切除,椎管减压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衡  王克勤  陈鄂 《新疆医学》2004,34(4):71-72
腰椎管狭窄减压手术经历了全椎板切除;部分椎板切除和椎板间开窗阶段。一般认为全椎板切除破坏了后张力带结构,术后腰椎不稳和交界处椎管再狭窄发生率高,手术率明显上升。我科自1998年开始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单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近期和中期临床与影像学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syndrome,LSS) 又称腰椎椎管狭窄综合征,是指腰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变形或狭窄并引起马尾及神经根产生引起的一系列腰腿痛及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以退行性骨性狭窄常见,是中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本病中医属"腰腿痛""痹症"范畴.笔者自2001-2006年采用内服配合手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曾令斌  王宸 《现代医学》2013,(6):367-372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潜式减压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10例诊断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资料,均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CT各项指标,包括L3/4、L4/5间隙潜式减压侧椎管面积、硬膜囊的横截面积、椎管矢状径、潜式减压侧的侧隐窝矢径、侧隐窝角度、椎间孔上下径、椎间孔矢状径及椎间孔面积;同时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手术前后各项CT测量结果及ODI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后各项影像学指标测量显示,术后L3/4间隙椎管面积(潜式减压侧)及硬膜囊面积平均扩大率分别为129%和66.5%,L4/5间隙椎管面积及硬膜囊面积平均扩大率分别为115%和51.3%,可见术后椎管面积、硬膜囊面积、椎管矢状径与术前对比均有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L3/4间隙侧隐窝矢状径平均增加2.40 mm,侧隐窝角度平均增加14.5°;L4/5间隙侧隐窝矢状径平均增加2.48 mm,侧隐窝角度平均增加13.9°;术后L3/4间隙椎间孔矢状径平均增加2.44 mm,椎间孔面积平均加大了60.12 mm2;术后L4/5间隙椎间孔矢状径平均增加1.75 mm,椎间孔面积平均加大了58.91 mm2。结果显示侧隐窝矢状径、侧隐窝角度、椎间孔矢状径及椎间孔面积较术前均有相应增加,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椎间孔上下径测量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ODI评分有明显改变,较术前平均降低了43%,临床腰腿痛症状缓解明显,行走能力得到改善。结论:单侧入路潜式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可行,术后复查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腰椎管狭窄症系腰椎管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移位导致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 ,压迫马尾或神经根。临床表现为 :慢性腰痛史 ,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与发育、创伤、其它骨病、退变性 ,医源性椎管狭窄有关。其中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是腰椎管狭窄最常见的原因。以往对严重的腰椎狭窄症多采取对病变段做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椎管成形术 ,该方法虽然可以对狭窄椎管进行充分、彻底地减压 ,但是它对脊柱后方稳定性结构破坏较大 ,由此可导致脊柱失稳及晚期严重退行性变等一系列并发症[1] 。对严重腰椎管狭窄症行多节段椎板间隙开窗减压术 ,效果良好 ,现将护理…  相似文献   

16.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外科常见病之一,近些年来已逐渐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视,并分别对其概念、病因与分类、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就有关文献做一综述:1 概念 从目前对本症的认识来看,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的观点已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即“除导致椎管狭窄的各种独立的临床疾病以外,任何原因引起的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等的任何形式的狭窄,并引起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的综  相似文献   

17.
[概念] 腰椎管狭窄症中有许多在先天发育期就已经存在骨性椎管狭窄,且随年龄增长,骨性、椎间盘性、韧带性或伴随滑脱等原因,致椎管和神经根孔变窄,导致马尾、神经根受压而发病。它不是单一疾病名称,故包含了导致腰椎管狭窄的诸多致病因素,称之为腰椎管狭窄症。就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CT分型。方法对541例腰椎管狭窄症的术前CT分型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分为4型,Ⅰ型:中心椎管狭窄型,Ⅱ型:侧隐窝狭窄型;Ⅲ型:椎间孔狭窄型;Ⅳ型:混合型。其中Ⅰ型104例(19.22%),Ⅱ型125例(23.11%),Ⅲ型48例(8.87%),Ⅳ型264型(48.80%)。结论CT分型对腰椎管症的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9例,比较不同手术的时间、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腰腿痛基本缓解,可长时间步行,所有29例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26例患者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平均复位丢失率为8.3%,其中3枚螺钉松动、1例螺钉断裂。结论: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狭窄特点及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8月收治3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总结神经根型颈椎病图像表现特征,并分析其椎间孔狭窄特点。结果 C5-C6节段椎间孔狭窄发生率最高,椎间孔狭窄发生率最低为C3-C4节段;1个节段发生椎间孔狭窄比例最高,且在30-50岁人群中,1个节段和2个节段发生椎间孔狭窄最为常见,而60岁以上人群3个节段发生椎间孔狭窄机率较高(P0.05)。MSCT检查38例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诊断符合率和椎间孔狭窄检出率分别为94.74%和97.56%,与手术病理学检查比较无差异(P0.05)。MSCT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表现为前缘和后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且均呈不规则致密影,其中椎体后缘增生骨赘主要可呈现不同程度的正中椎管矢状径狭窄;颈椎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椎体后方局限性软组织密度影;黄韧带肥厚其椎管后方椎板内缘可见明显高密度影。后纵韧带骨化椎体可合并椎管狭窄,以椎体后缘致密影为其主要表现。存在许氏结节形成椎体4个,横突孔变窄椎体2个以及含有空气征椎体1个。结论 C5-C6节段椎间孔狭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C4-C5节段,椎间孔狭窄发生率最低为C3-C4节段。年龄越大患者其椎间孔狭窄机率和范围更大。MSCT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和椎间孔狭窄检出率,更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