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血管周围间隙好发部位及MRI表现,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材料与方法:随机选择MRI检查发现有血管周围间隙的病例110例,均行常规MRI检查,回顾分析其发生部位、形态及MR信号特点。结果:110例血管周围间隙均为多发,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点状、条状,边缘光滑锐利,其中有1例呈簇集状出现;发生部位包括:前联合附近92.7%(102/110)、近大脑半球凸面的半卵圆中心77.2%(85/110)、脑干14.0%(15/110)、外囊9.0%(10/110);其信号在所有MR系列与脑脊液一致。结论:脑血管周围间隙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根据其好发部位及MR信号特点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髋关节周围滑囊炎的MR表现,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髋关节周围滑囊炎MR资料,患者包括男性8例和女性7例,年龄为43~70岁,平均58岁,所有病例都进行了MR平扫和增强扫描.MRI资料由2名放射科医师阅片并取得一致性意见,对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内在特征作出评价.结果 15例病灶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性占位.囊内信号特点:在T1加权像,与邻近肌肉相比,表现为低信号;所有15例在T2加权像上都呈极高信号,10例信号均匀.5例信号不均匀:囊壁信号特点:在T1加权及T2加极像上囊壁均显示不清;其中4例有分隔,11例无分隔.DWI图信号很低,ADC图明显高信号,ADC值极高,平均ADC值为2.98×10-3mm2/s;增强扫描示囊内无强化,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且厚薄不均.结论 髋关节周围滑囊炎MR表现有特征性,包括特定部位、在T2WI呈明显高信号等,依据典型MR表现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腔隙性脑梗塞MRI与临床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腔隙性脑梗塞的MR表现与临床体征的对照研究,进一步提高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认识。材料与方法:采用MR常规轴位自旋回波(SE)序列,T1,T2加权像及快速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扫描的病例,回顾性分析198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的MR及临床表现,把有明确卒中病史的128例归为第一组;未发现有神经学体征的70例归为第二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塞分布在大脑深部的位置,包括放射冠、基底节、内囊、丘脑区及脑干等。较多病例为多发性病灶,病灶发生在脑内重要的功能位置,可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和FLAIR呈高信号。结论:MRI是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最有效方法,FLAIR成像能获得比SE T2WI更重的T2加权图像,还抑制了脑脊液信号,提高对脑室周围病灶的检出率。同时认为,弥漫性脑血流减少是产生腔隙性脑梗塞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非典型脑膜瘤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非典型脑膜瘤MRI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搜集11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脑膜瘤,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4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肿瘤部位、大小、形态与边缘、增强前后信号特点、肿瘤周围水肿、硬膜尾征以及肿瘤内血管流空表现和DWI信号进行分析。结果:病变多见于大脑凸面,平均径线多>5cm,形态多不规则,部分瘤脑界面不清,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肿瘤内多见流空血管影,病变于DWI上多呈高及稍高信号。病变周围水肿及硬膜尾征并无特异性。其中2例病变分别出现上矢状窦和邻近硬膜、颅骨及头皮软组织侵犯。结论:当发生在常见部位脑膜瘤体积较大,并同时表现出包括形态不规则、瘤脑界面不清、增强前后信号不均等多种不典型征象和/或肿瘤内多发流空血管、侵犯周围结构时应考虑非典型脑膜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男,38岁。主因间断右上肢抽搐伴无力1个月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语言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颅脑CT示:左额顶区有3·5 cm×3·0 cm×3·0 cm大小等高混杂密度占位,内有囊性变。MR I平扫示:T1加权像以低信号为主,T2加权像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和囊壁呈明显强化,病变周围有轻度水肿。诊断为脑膜瘤,在全麻下行左额顶开颅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大脑凸面,呈黄白色,质韧,边界清楚,和周围脑组织容易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MR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NMOSD的认识。方法收集10例经临床表现及血清学检查确诊为血清AQP4-IgG阳性NMOSD的病例资料,临床均以急性视神经炎、急性脊髓炎及最后区综合征三大核心症状的一种或多种就诊;每例患者均于治疗前行颅脑、全脊髓及眼眶MR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血清AQP4-IgG阳性NMOSD的MRI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 10例血清AQP4-IgG阳性NMOSD患者,眼眶MR扫描5例表现出长节段视神经肿胀,T_2WI信号增高,病变累及长度均大于视神经全长的1/2,其中4例累及双侧视神经,1例累及视交叉,增强扫描4例明显强化;脊髓MR扫描9例表现为长节段脊髓T_2WI高信号病变,其中颈胸髓累及6例,胸髓累及2例,颈髓累及1例,病变累及长度均大于3个连续椎体节段,增强扫描4例轻度强化,5例无强化;颅脑MR扫描3例出现脑干病变,7例出现间脑、大脑半球病变,以大脑半球白质、侧脑室、第三及第四脑室室管膜周围、丘脑、扣带回或胼胝体分布为主,病变T_1WI呈低或等信号,T_2WI及T_2WI-FLAIR呈高信号,增强扫描1例出现"云雾状"强化,1例出现室管膜线状强化,其他颅内病变无强化。结论血清AQP4-IgG阳性NMOSD的MR主要表现为双侧长节段视神经炎、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以及脑干、间脑及大脑半球病变。结合典型临床核心症状与MR影像学特征,需考虑到NMOSD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60例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MR资料.总结其MR特点为:1.常发生于邻近鼻咽腔部位,如脑干、颞叶、小脑与颈髓.2.脑干病灶多呈斑片状,而颞叶病灶多为大片状指状水肿.3.T:加权像显示病灶最敏感,为明亮高信号,T_1加权像为低或等信号,Gd—DTPA增强扫描部分病灶可见强化。4.占位征象较轻与病灶大小不成比例。5.多并发副鼻窦、乳突炎症.对于放射性脑病病灶的检出,MR明显优于CT,并且易于显示CT所不易显示的后颅窝(脑干、小脑)病灶.此外,顺磁性造影剂Cd—DTPA增强扫描,可鉴别放射性脑损伤与脑坏死.脑干的放射性脑病需与脑干脑质瘤鉴别,而单侧颞叶放射性脑病又与单发脑内转移瘤或胶质瘤表现相似,因此强调仔细询问病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颅内肿瘤手术后经脑脊液播散的MRI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颅内肿瘤手术后经脑脊液播散的MRI特征,讨论影响脑脊液播散的主要因素。方法经手术、病理和MRI证实的13例颅内肿瘤手术后经脑脊液转移患者,常规SE序列T1WI,T2WI,FLAIR和增强后T1WI脂肪抑制序列检查。结果脑脊液播散的肿瘤呈大小不等的结节型或线状增厚型,主要分布在脑池、脑沟、脑室壁、脑干周围以及脑池段脑神经周围,其信号强度与脑内原发肿瘤信号基本一致。平扫线状增厚型,T1WI显示阳性5例(38.5%),T2WI显示阳性5例(38.5%),FLAIR显示阳性8例(61.5%)。结节型平扫T1WI有9例呈等信号多发结节(69.2%),T2WI有10例多发结节均呈略高信号(76.9%),FLAIR11例呈多发略高信号(84.6%)。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发现线状增厚或结节状强化。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积水征象。结论颅内良、恶性肿瘤均可发生脑脊液转移,手术中瘤细胞遗漏、脱落是脑脊液转移的主要因素,MRI增强扫描是诊断脑脊液转移的可靠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4例CV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平扫,3例行MRI增强扫描,5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2例行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观察CVST累及区域范围及周围情况、平扫密度或信号特征及颅内伴发病变等。 结果全部患者均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7例患者CT平扫见受累静脉窦明显高密度,MR平扫10例患者可见受累静脉窦T1WI明显高信号或混杂信号,T2WI及FLAIR均可见受累静脉窦高信号。3例行MRI增强扫描患者中,受累及静脉窦呈完全强化2例,部分性强化1例。CT及MRI提示左颞叶出血性梗死1例,矢状窦旁占位2例,丘脑出血性梗死1例,皮层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MRV均可见受累静脉窦显影不规则、狭窄或完全不显影及侧支代偿血管形成。 结论MRI平扫可显示CVST的特征,CT平扫部分患者显示CVST的特征,CT及MRI平扫均可显示CVST的颅内伴发病变。识别CVST的静脉窦CT及MRI平扫特征及可能的颅内继发病变影像学表现,并结合MRV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诊断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100例可能存在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常规行T1WI、T2WI及T2WI-FLAIR序列扫描,部分再注入对比剂行增强扫描,对其MRI图像进行观察,分析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MRI表现,作出诊断,分析MRI对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诊断准确性。结果:100例患者中,共有43例患者的脑血管周围间隙直径超过3mm,被确诊为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MRI对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诊断准确性为100%。43例确诊患者的脑血管周围间隙均位于脑半球,以基底节区及放射冠区为主,在MRI图像中,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呈圆形、椭圆形、蛛网状,无占位效应,其T1WI序列和T2WI序列均可见扩大间隙信号,T2WI-FLAIR序列等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结论: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在MRI图像中具有典型表现,MRI可对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予以准确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认知障碍组别脑内扩张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的差异,分析EPVS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纳入48例主观认知下降者(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43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者(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 MCI),44例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者以及43例认知功能正常(normal control,NC)的中老年人,行多项神经心理学测试及3.0 T多模态磁共振检查,在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层面对EPVS计数并进行4级评分。用Kruskal-Wallis检验、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分析整体及组间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AD组半卵圆中心评分(3.18±0.58)明显高于SCD组评分(2.60±0.64)(P<0.01)、aMCI组评分(2.77±0.81)(P<0.05)、NC组评分(2.56±0.77)(P<0.01)。控制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后,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半卵圆中心EPVS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basic,MoCA-B)评分显著负相关(r=-0.30、-0.37,P=0.000),与华山版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 Huashan version,AVLT-H)延迟回忆及再认得分显著负相关(r=-0.241,P=0.002;r=-0.275,P=0.000),与波士顿命名测试(boston namingtest,BNT)评分显著负相关(r=-0.257,P=0.001)。基底节区EPVS与各项神经心理测试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AD患者脑内半卵圆中心EPVS增多,半卵圆中心EPVS与整体认知功能、记忆、语言功能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SL)及DTI技术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常规扫描表现正常白质(NAWM)区脑灌注及白质微结构变化。方法 对23例cSVD患者(cSVD组)及13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ASL及DTI检查,测量双侧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常规扫描NAWM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脑血流量(CBF)值,比较cSVD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cSVD组FA值及ADC值与CBF值的相关性。结果 cSVD组双侧额叶、顶叶FA值较对照组减低,ADC值升高(P均<0.05);双侧半卵圆中心FA值及右侧半卵圆中心CBF值均较对照组减低(P均<0.05)。双侧额叶、顶叶白质及右侧半卵圆中心的FA值与CBF呈正相关(r=0.51、0.46、0.22、0.27、0.33,P均<0.05),双侧额叶ADC与CBF值呈负相关(r=-0.50、-0.38,P均<0.05)。结论 DTI能反映cSVD患者早期隐匿性脑白质损伤,以双侧额叶FA值改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特征表现。材料与方法:搜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资料,分析其MRI表现,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2~26岁,平均17岁。均行轴位T1WI成像,矢状位T1WI、T2WI成像。结果:4例位于颈胸交界处,1例位于颈段,1例位于胸段,6例囊肿均位于椎管中线部位,与脑脊液相比T1WI,囊内容物等信号4例,稍高信号2例,T2WI等信号。结论:MR可以清楚地显示肠源性囊肿,根据其信号特点和位置,可提示肠源性囊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脑白质完整性、脑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选取52例CSVD伴MCI患者为MCI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采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测定脑血流量(CBF)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技术(DTI)测定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系数(ADC)等。结果:MCI组MoCA量表总分、视空间/执行、命名、注意/计算力、语言、抽象思维及延迟记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MCI组双侧半卵圆中心、额叶、顶叶FA值、CBF均降低(P<0.05),双侧额叶、顶叶的ADC值高于对照组(P<0.05);右侧半卵圆中心、双侧额叶、顶叶的FA值与CBF呈正相关(P<0.05),双侧额叶和顶叶的ADC值与CBF呈负相关(P<0.05);右侧半卵圆中心、双侧额叶的FA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双侧额叶的ADC值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双侧额叶、顶叶的CBF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白质完整性损伤尤其是颞叶损伤是CSVD患者伴发MCI的重要标志,且与脑血流灌注有关。  相似文献   

15.
MRI诊断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于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进行了CT和MRI检查。18例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灶中,位于压部者9例,位于体部者4例,位于体-压部者5例。CT扫描胼胝体区均未见异常密度灶。MRI上均表现为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呈点状、斑点状、卵圆形及条带状。结论:MRI是诊断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手段,其对正确诊断本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三维准连续脉冲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 CASL)技术研究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S)患者看似正常的脑白质区(normal appearing white matter,NAWM)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变化,并分析其临床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9例RRMS患者及年龄性别完全匹配的17名健康志愿者。所有受试者通过GE公司的3.0 T MR采集了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e,T2WI)、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imensional fast spoiled gradient echo,3D-FSPGR)及3D p CASL。将3D p CASL标准化配准后在半卵圆中心NAWM、侧脑室旁NAWM手绘感兴趣区,得到两个区域的平均CBF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RRMS和健康志愿者的NAWM CBF值的差异,并将CBF值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志愿者比较,RRMS患者半卵圆中心NAWM及侧脑室旁NAWM的CBF值明显降低(半卵圆中心NAWM:32.5452±4.5848 vs 35.4865±5.7968,P=0.036;侧脑室旁NAWM:30.7788±4.1746 vs 34.0530±4.4821,P=0.006)。RRMS患者半卵圆中心NAWM及侧脑室旁NAWM的CBF值与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发病次数、病程、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采用3D p CASL技术定量分析RRMS患者微循环的脑血流灌注情况发现,在常规MRI没有明显病变的NAWM的CBF值明显降低。该研究表明RRMS患者NAWM存在潜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进一步提示血流动力学因素在RRMS患者的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多反转时间动脉自旋标记(mTI-ASL)技术定量分析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采集55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颅脑常规MRI及mTI-ASL图像。将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1级(n=20)、高血压2级(n=20)及高血压3级(n=15)共3个亚组,分析mTI-ASL图像中各亚组及对照组灰质(额叶、颞叶、枕叶)、脑白质(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前角及后角旁白质、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基底核、丘脑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动脉通过时间(ATT),比较rCBF及ATT值差异。结果高血压1级亚组除脑灰质外各脑区rCBF、ATT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2级亚组与高血压1级亚组间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rCBF和半卵圆中心AT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脑区rCBF、AT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侧脑室前、后角旁白质外,高血压3级亚组与高血压2级亚组间各脑区rCBF、AT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组间不同脑区rCBF值及AT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8.
泪腺腺样囊性癌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和MRI对泪腺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泪腺腺样囊性癌的影像学资料,9例行CT检查,11例行MRI检查。结果肿瘤发生在泪腺眶部,呈不规则扁长形9例,椭圆形3例;沿肌锥外间隙向眶尖浸润生长,与外直肌分界不清9例;8例边缘不规则。9例CT表现为不均匀等密度或略高密度,伴眶壁骨质“虫蚀样”或广泛破坏6例,眶壁受压凹陷变形2例,骨质增生硬化4例。MR检查11例,T1WI呈等信号8例,低信号3例,信号不均匀,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肿瘤侵及颅内、颞窝和海绵窦6例。结论泪腺腺样囊性癌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和MRI结合可以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足部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的MR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2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病理证实为手足部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10例患者资料,男、女各5例,中位年龄26.5岁,均行术前MR检查、术后病理学检查。由2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阅读MR图像,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特点、累及范围、强化特点及骨质改变等,并分析其病理学基础。结果  10例患者,肿物发生于手部、足部者分别为6例、4例。肿块呈分叶状、条状、梭形等,边缘清晰,轴位最大径约24 mm、延伸最长径约26 mm,在T1WI上均呈低或等信号,在T2WI上呈低或等信号为主,在PDWI以高信号者为主,大部分病灶(n=8)在各序列上均见条、片状低信号,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邻近骨质受压改变3例,骨质侵蚀1例。病理学检查提示肿块质地硬实,主要由单核细胞组成,间见含铁血黄素等。结论  手足部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具有相对特异的MR表现,反映其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