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发生过心肌梗塞的冠心病病人都要常规接受心肌梗塞二级预防治疗,以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血压、改善血脂异常、预防血栓形成。但医生、病人和家属都很容易忽略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抑郁症。抑郁症以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表现为情绪忧郁、悲观失望、自责自卑、自我评价低下,常伴有精神运动性抑制或阵发性激动不宁、人际交往退缩及植物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塞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塞后的康复治疗同济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涂源淑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寿命的延长,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生率正在逐渐上升,虽然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我国已登居首位,但由于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心肌梗塞(简称心梗)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在近10余年来,却有...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综合康复医疗能否改善心肌梗塞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近来,Dr Godon H.Guyatt等设计了一种新的心肌梗塞后生活质量测量工具。心肌梗塞后生活质量问卷”(Quality of Lif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Questionnaire.简称QLMI)。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塞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梗塞后的康复治疗也十分重要, 本文介绍了急怀凡肌梗塞危险度分组,心脏康复治疗及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5.
康复运动有助于心肌梗塞患者的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2年8月到2004年10月在我院循环内科住院并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按自愿原则,分成两组,治疗组早期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实行严格合理的运动疗法,对照组绝对卧床,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不进行康复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对比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期间的平均花费,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生活自理能力,两组患者两年后心肌梗塞的再发率。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花费较对照组减少(P<0.05),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两年后,治疗组心肌梗塞的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运动有助于心肌梗塞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结合运动康复综合治疗老年心肌梗塞23例的方法,说明适当的运动疗法能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提高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心肌梗塞伴情绪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采用Zung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住院心肌梗塞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选出符合条件的61例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1例)和干预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双心医学"模式进行干预,6周后再次测评,将干预组病人干预前后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干预组病人SAS总分[(49.42±6.72)分∶(41.03±6.33)分]、SDS总分[(51.90±6.76)分∶(44.33±6.91)分]均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双心医学"模式在治疗心肌梗塞的同时,化解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达到心血管和心理双健康,有助于病人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在健康的人群中有1O%的人在一生的某一个时期曾被诊断为抑郁症。而在心血管疾病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生率更高,尤其是心脏手术和心肌梗塞后病人。美国国家精神健康协会指出,大约4065%的心肌梗塞后病人出现抑郁症,即使没有出现过心梗的心脏病人,出现抑郁症的比例也高达20%。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过不愉快、情绪抑郁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治疗在我国已较普遍开展,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衰的患采用心脏康复治疗的报告尚步。现结合我院对三例急性再发心肌梗塞合并心衰的患采用四步康复程序治疗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缺血性心脏病,特别是心肌梗塞恢复期患者进行有组织的集团运动疗法,使心脏病患者在身心、社会、经济、生活上得到完全康复,是一条新的治疗途经。目前世界上开展的国家还屈指可数。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医院从十年前开始进行心脏病患者的集团运动疗法,十年来各项研究结果表明,此疗法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全面恢复,防止二次梗塞,消除冠心病危险因素,提高运动及生活能力,确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早期,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为判断病情,检验疗效和估计预后等,及时提供客观指标。常用项目及其正常范围综合列入附表。中心静脉压(CVP) CVP反映右室充盈压。右室心肌梗塞、心肌梗塞休克时,CVP增高。有些心肌梗塞休克由低血容量所致,CVP可不增高,如未能及时认识,可能导致补液不足而坐失治疗良机。纠治休克病人的血容量缺失,正是在临测CVP下谨慎补液。临床证明,凡  相似文献   

12.
影响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预后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CHD)监护病房的普及和各种治疗措施的发展,急性心朋梗塞(AMI)后存活者逐年增多。但是许多研究证实,仍有10~15%的AMI患者死于出院后第一年内。现就影响AMI病人预后的几个有价值的因素综述如下,旨在识别心肌梗塞(MI)的高危人群,制订正确的康复治疗措施。心肌梗塞部位心肌梗塞部位(前壁和下壁)是决定MI预后的重要因素。B0urke等观察756例首次MI患者中,705例(93.3%)为Q波型;51例  相似文献   

13.
从病理解剖结果看,心肌梗塞区要到六周才有疤痕的修补.因此,过去认为心肌梗塞后必须卧床六周。由于卧床少动.带来各种并发症,致使病人生活质量下降。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1968年即推荐心肌梗塞病人应及早进行康复活动。  相似文献   

14.
心肌梗塞后的左室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对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发生发展过程、临床意义、可能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做了较详细的研究.左室重构在心肌梗塞后病人中较常见,是慢性持续进行性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心室容积扩大及心室构型改变。左室重构早期主要是梗塞扩张,远期为非梗塞段室壁增厚及延长.重构后的左室容积准确反映心功能,与病人的远期预后密切相关。梗塞后早期静滴硝酸酯类或卡托普利能减轻梗塞扩张,长期口服卡托普利可能减轻远期的左室重构,但能否改善病人远期存活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心肌梗塞后焦虑症对康复的影响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冠心病(CHD)的发病率正在迅速上升,并且已居城市人口死亡原因之首[1]。它不仅危害人类的生命,而且对患者认知,情感等心理过程也有较大的损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认识到心肌梗塞后患者存在着各种心理障碍,焦虑是心肌梗塞后最常见的情绪变化[2]。有关心肌梗塞后焦虑症对康复的影响和护理报告尚少,现就我们工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象为1994年3月至1998年12月年间因心肌梗塞入院治疗患者,平均年龄59岁,文化程度均为中专以上。以确诊的心肌梗塞患者并有焦虑症的52例为研究组,无焦虑症的患者67例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黄定九心律失常是心肌梗塞(心梗)急性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治疗对病人的死亡率有重大影响。临床上,室颤发生率在心梗开始4个小时内要比以后48小时多得多,有的病人往往还没来得及就医就死亡,如果在...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心电图部分指标与预后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塞是造成死亡的常见原因.对已渡过急性期的病人,如何以心电图指标评估其预后,一直是临床研究探索的课题.作者发现心电图PTFv_1;异常ST段抬高程度、梗塞型Q波多少及心脏电交替现象与心肌梗塞病人预后判断存在着相关性.现报道如下并对产生机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结合运动康复综合治疗老年心肌梗塞23例的方法,说明适当的运动疗法能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提高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9.
按照冠心病人发生心肌梗塞、死亡的危险程度进行分层对于判定预后,指导二级预防、治疗、康复运动有重大意义.例如心肌梗塞低危病人一旦恢复期结束,即可像大多数参加保健锻炼的人一样参与锻炼,毋须监护;而中、高度危险病人的锻炼通常需要严密的监护.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体外反搏治疗陈旧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我院以体外反搏(ECP)治疗40例陈旧性心梗病人,现结合临床及超声心动图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陈旧性心肌梗塞病人40、例均符合WHO标准,系住院病人。心功能≥Ⅵ级及有ECP其它禁忌者除外,随机分为ECP加药物治疗组(A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基本药物为硝酸酯类,钙离子桔抗剂或β-阻滞剂。A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43~65岁,平均57岁。B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46~66岁,平均57.3岁。体外反搏治疗仪器为广州产下肢及臀部气囊二级序贯反搏机,充压至0·4kg/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