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对糖尿病患病者应用蝮蛇抗栓酶进行对比观察。其中107例做了血液流变性检查。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存在高粘血症。62例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者,观察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提示该药有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特别是纤维蛋白原下降更为明显(P<0.01)。故该药可能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使用蝮蛇抗栓酶、藻酸双酯钠的高粘血症患者各90例进行用药前后的血液流变检测。结果发现:二组患者用药后,血液流变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1)。蝮蛇抗栓酶降低血浆比粘度及纤维蛋白原的能力优于藻酸双酯钠。提示:在作用相近的情况下,蝮蛇抗栓酶对纤维蛋白原及血浆粘度偏高的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蝮蛇抗栓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大剂量蝮蛇抗栓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和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大剂量蝮蛇抗栓酶治疗42例,另设36例用常规扩血管药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指标和肝肾功能,血脂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50例心脑血管疾病伴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的患者,用丹参、蛇毒(蝮蛇抗栓酶)的单独和联合疗法治疗,观察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丹参对降低血液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有显效,蝮蛇抗栓酶对降低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蛋有显效,两者联合使用可使红细胞压积、血液粘度、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蝮蛇抗栓酶治疗高粘滞血症939例血液流变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粘滞血症939例使用蝮蛇抗栓酶0.5U/天、静滴15天一疗程。一般2疗程。治疗后除血小板不下降外(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降低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电泳时间作用最明显;其他依次为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血沉方程K值、血沉、红细胞比积。对高血脂患者,蝮蛇抗栓酶也能降低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治疗前后比较二者有显著性差异(0.05>P>0.01)。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对40例糖尿病人采用蝮蛇抗栓酶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 学指标监测,以探讨该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选择符合WHO糖尿病标准的40例住院患者,其中男25例、女15例,用蝮蛇抗栓酶治疗,治疗前后应用玻管粘度计观察血液流变的改变。1.2给药方法 应用吉林省化学制药厂生产的精制蝮蛇抗栓酶。 用法:按常规作皮试通过后,将蝮蛇抗栓酶0.75U溶于250ml盐水中静脉点滴,30滴/min,1次/日,21天/疗程。2结果(见附表)3讨论 糖尿病患者在经过静脉点滴蝮蛇抗栓酶一个疗程后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蚓激酶对血液流变性异常及甲襞微循环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90例冠心病人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8例(蚓激酶组),对照组42例(精制蝮蛇抗栓酶组)。另健康老年人40例,作正常对照。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疗效显著(P<0.01)。两组之间疗效比较,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蚓激酶治疗老年冠心病伴血液流变性异常及甲襞微循环障碍,效果与蝮蛇抗栓酶组相当,疗效确切、安全,口服简便,更适用于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8.
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脑血栓52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表明,脑血栓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高于健康组;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后,随症状、体征的好转血液流变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下降(P<0.01)。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近年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老年性脑动脉硬化并高粘血症 47例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变化进行了监测,现报导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本组全部为住院患者。经眼底及心、脑电图检测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等有关方面证实有脑动脉硬化、全血比粘度增高并伴有脑供血不全的患者,男38例、女9例,年龄50~76岁。1.2方法 治疗用蝮蛇抗栓酶均为中国医科大学研制,剂量0.25 U/支。经度试后1.0~2.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约45min~ 1h滴完,1次/日,14日/疗程。疗程结束后症状、血液流变学指…  相似文献   

10.
为 验证蛇毒类抗栓药物的作用机制、提高心血管病的治疗效果 ,我院自 1992年以来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并观察其用药前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病例均我院住院患者 ,共 35例 ,男 30例、女 5例 ,年龄 5 0~ 79岁 ,平均 6 4.5岁 ,诊断标准依据WHO/ICH1979年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2 6例、变异性心绞痛1例。1.2 治疗方法用蝮蛇抗栓酶 (辽宁省沈阳市康复医学研究所实验药厂生产 ,批号 92 10 0 2 ) ,皮试阴性后 ,将蝮蛇抗栓酶 0 .7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变情况,以及血液的宏观、微观流变特性的改变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治疗方案对疾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液流变学检测仪检测Ⅱ型糖尿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组进行比较,观察疾病发生及治疗过程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经过治疗后,Ⅱ型糖尿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脑血栓患者的血液黏度降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包括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等均得到改善。结论:Ⅱ型糖尿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脑血栓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是导致出现微循环障碍及多种合并症的重要原因。血液粘度的增高、红细胞变形性的恶化,都提示我们在体内肯定存在着诱发病灶,促使我们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一步确定疾病的诱因,改善异常的血液粘度学指标有助于临床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检测15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人群上述指标的差异及高血压病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参数的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高血压病组除红细胞变形系数明显低于健康组外,其它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老年高血压病组经使用降粘药物和方法后,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血液粘稠度和红细胞聚集性下降。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液呈高粘状态;降粘药物和方法对其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昌地区正常孕产妇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昌地区正常孕产妇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1黄维新2郭丹2刘淮2徐晓兰2习斌蓉2过去血液流变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在产科方面的研究较少,但孕妇的机体为适应妊娠的需要而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因而其血液流变性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为了探明正常...  相似文献   

14.
董颀  沈羡云  孟京瑞  张淑静  汪德生  杨光华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3):41-43,F0006,F0009
目的:观察中药在对抗失重或模拟失重导致的血液循环状态紊乱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头低位30°尾吊模型模拟失重对机体的影响,用四组(丹黄刺组、参川熟组、参山杜组、参银生组)复方中药对抗模拟失重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单纯尾吊导致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0.01),中、低切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异形红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1);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积分变形指数和血细胞压积明显降低(P<0.01)。中药组与单纯尾吊组相比,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复方中药可有效改善尾吊导致的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藻酸双酯钠 (PSS)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临床观察单用激素组与并用PSS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 ,以LG R 80 (A)型血液流变仪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单用激素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轻度升高 ,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 ;并用PSS组治疗后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均显著降低。结论 :PSS能明显改善SLE患者的高血凝状态 ,并可减轻激素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探明妊高征血液流变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12 5例妊高征患者的 13项血流变参数进行检测。结果 :(1)妊高征晚期与中期妊娠比较 ,纤维蛋白原、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血小板粘附率明显升高 (P <0 .0 5 ) ;(2 )重度妊高征较轻度妊高征血球压积明显降低 ,而血小板粘附率明显升高 (P <0 .0 5 ) ;(3)治疗后血球压积和血沉方程K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发生改变 ,与不同孕期、不同程度及是否治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中医分型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偏头痛中医分型的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 :99例偏头痛患者分为风寒型、肝旺型、痰湿型、瘀血型。观察不同中医分型血液流变性的变化。结果 :不同中医分型的血液流变性的变化似有明显不同。结论 :偏头痛不同中医分型的血液流变性变化的侧重、轻重似有不同 ,究其病因 ,辨证施治 ,配合降粘、抗凝等治疗 ,可望收到良效  相似文献   

18.
血液流变性变化在老年人心绞痛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检验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防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1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查,并做心绞痛发作前后的比较。结果:心绞痛发作后全血粘度显著升高(P<0.05),尤以低切变率下更为突出(P<0.01);红细胞压积明显增高(P<9.05);血沉加快(P<0.05);血浆粘度发作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健康人群正常值比较,已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刚性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尤以前者明显(P<0.01);变形指数显著隆低(P<0.01)。结论: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及进一步加重,是冠心病心绞痛的始动因素或中间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的微循环改变及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TPA)对PT微循环异常的影响。方法:39例PT患者分为血红蛋白(HGB)降低组(dHGB组)及HGB正常组(nHGB组),进行TPA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PT患者均有甲襞微循环异常,积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HGB组各项积分均高于nHGB组(P<0.05)。dHGB组全血粘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其它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nHGB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TPA后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dHGB组各项指标仍高于对照组(P<0.05),nHGB组与对照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T患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学异常,与异常增高的PLT及部分病例并发的血红蛋白减少有关。而TPA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微循环异常的纠正作用主要与清除异常增多的PLT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对1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VBI组)和1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其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VBI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数量下降,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全血呈高粘滞状态。结论:血小板功能亢进及血液的高粘滞状态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该疾病诊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