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观察徐章,杨福珍,楚天舒血压与冠心病是以中小血管病变为主的常见心血管病,同时也影响到微循环,我们选择了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各50例,观察其甲襞微循环表现,并与正常组对照,发现该二种疾病甲襞微循环有明显的改变。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2.
216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甲襞微循环文/郄丽娜,乔中本文对216例已确认的高血压病患者做了12项甲襞微循环的观察与统计,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216例高血压病患者均为我院1989~1990年门诊住院病人,符合1974年全国心血管病防治会议高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例为高血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训练,检测有氧运动前后血压、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高血压组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襻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氧运动3个月后,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襻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值均降低(P〈0.05)。结论有氧运动能有效降低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其微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4.
78例高血压病Ⅱ期患者甲襞微循环观察韦瑞焕,陈小燕,郑碧辉我们对78例高血压病Ⅱ期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测。观察其微循环变化情况,并探讨它与高血压病关系。1临床资料1.1观察对象患者来自本院高血压病专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78人。其中男41人,女37人。...  相似文献   

5.
观察24例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在口服复方莲子心制剂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并与正常健康组比较。结果表明:该制剂能从各个方面改善患者的甲襞微循环,然而各疾病组在治疗后的微循环综合积分值仍显著高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高血压患者与健康人外周微循环状态。方法用 WZD 多部位微循环显微镜观察 100例高血压患者和 60例健康人的甲襞微循环及球结膜微循环状态、结果高血压病人的甲襞微循环及球结膜微循环的积分值比健康人高(P<0.05P<0.05),甲襞微循环的形态积分值及流态积分值山比健康人高(P<0.05,P<0.05)。其变化与中医肝气郁结、瘀血阻络的病理改变相似。结论高血压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外周微循环功能障碍,可以用疏肝解郁。活血通络的方法治疗高血压。  相似文献   

7.
脉络宁治疗脑梗塞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络宁治疗脑梗塞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观察文/金跃,焉鹏我们于1992年4月起应用脉络宁治疗脑梗塞3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同时对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进行了观察。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0例病人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脑梗塞住院患者。男19...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的外周微循环改变,了解球结膜出血程度与高血压病分期的关系及甲襞微出血的差异。方法 按全国统一诊断标准,60例高血压患者Ⅰ期17例,Ⅱ期33例,Ⅲ期1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40-71岁,平均54.7岁。健康对照组25例,年龄39-62岁,平均50.5岁。采用微循环显微电视仪观察甲襞和球结膜微出血,同时记录形态、流态和渗出等各项指标。结果 高血压患者伴微出血,球结膜出血达91%。且与高血压分期有一定的关系,随着病情进展微出血明显加重,与健康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眼球结膜出血是高血压病患者微循环障碍的重要表现,本组发生率为91%。其原因可能与微血管退行性变、血管硬化及血液流变性障碍有关。因为微出血程度与高血压的分期紧密相关,并随病情加重而加剧,所以治疗时不能单纯降压,还要结合活血化瘀或活血止血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患者的甲襞微循环改变文/张维颖,惠保定,马富忠探讨偏头痛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特点,1989年以来我们观察了286例偏头痛患者的甲襞微循环。1资料与方法286例偏头痛患者之诊断完全符合偏头痛之标准[1],均为普通型。男113例,女173例,年龄7...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变化特点。方法对35例 SLE患者及30例健康者进行甲襞微循环观察。结果SLE组甲襞微循环的形态、流态、襻周状态的综合积分值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基于SLE患者在微血管功能和形态方面的特征性变化,认为临床微循环检测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机观察应用依那普利治疗38例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甲襞微循环(NMC)的变化,依那普利每日5~30mg,分二次口服,与口服尼群地平36例比较。治疗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NMC异常。依那普利治疗12周NMC总改善率94.7%。糖尿病与高血压病程愈长,NMC总改善率愈低。观察同时发现,依那普利治疗优于尼群地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AH)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为对51例LVH组,45例非LVH组的高血压病人和20例正常人组进行了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对LVH组采用培哚普利或培哚普利+肝素治疗24W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进行观察。结果为LVH组与非LVH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未合并高血压者的甲襞微循环改变。方法采用WX—6型多部位微循环显微仪及黑白显示系统;用第一军医大学研制的YJD临床微循环图像分析仪进行图像分析。观察25例合并高血压的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及25例未合并高血压(未合并高血压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甲襞微循环改变。结果两组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均有明显异常,合并高血压者血管畸形更为明显,未合并高血压者血液流态方面异常却更为显著。结论老年人、单纯糖尿病患者、单纯高血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微循环障碍。当三者集于一身时,其血流速度却较不伴高血压者快.可能与高血压可使甲襞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而糖尿病可使微血管壁受损,两者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压平滴鼻剂的降压效果和对高血压患者外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用血压平滴鼻剂治疗30例高血压病人,每次每鼻腔滴2滴(每滴食生药0.25g),每日3次,2周为1疗程。对照组30例用复方罗布麻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1片,2周为1疗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测病人血压、球结膜和甲襞微循环。结果降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为6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外周微循环在治疗前后积分有显著差异(6.13±0.41→2.14±0.30,P<0.001),对照组积分也有降低(6.10±0.42→4.30±0.40,P<0.05)。两组积分降低值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草药制剂血压平滴鼻治疗高血压有明显疗效,在降血压同时,改善了外周微循环状态。因此治疗高血压病时.改善微循环状态是重要治疗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甲亢患者的甲襞微循环文/吴君茹,江亦民,徐爱华我们通过微循环观察仪对90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和综合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经我院内分泌专科门诊及住院病人,检查血清T3、T4值测定,甲状腺及131I率检查确诊甲亢症诊断标准者90例,...  相似文献   

16.
40例头晕患者的甲襞微循环障碍田华层,刘瑕为了观察头晕患者微循环的变化,指导治疗,选择用药,提高疗效,我院对40例不明原因的头晕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给以针对性用药,收到了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41例恶性肿瘤患者与98例健康老年人及98例老年常见病患者的甲襞微循环观察分析,表明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着明显的甲襞微循环障碍,这种障碍较之增龄及老年常见病所致的甲襞微循环改变更为突出,提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微循环功能状态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甲襞微循环异常徐俊峰1张雅琴1滕宇新1王铁良1何文智2焦志琴3姜淑英4曹小秋1小儿支气管哮喘在北方多见,易导致心衰、呼衰,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为探讨其发病机理,我们对30例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1资料与方法对象:受...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的甲襞微循环文/王一平,陈洪敏,建新本文对确诊的3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各期甲襞微循环变化的观察,现将其报导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观察对象所有38例患者均为临床和/或实验室检查(出血热抗体阳性)确认为流行性出血热者。其中男23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疗效与甲襞微循环变化的关系,对37例中、重度妊高征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48、72h,5、7天及产后3天的甲襞微循环进行连续动态观察。结果提示:中、重度妊高征的羊水污染程度、新生儿并发症与妊高征治疗期间甲襞微循环障碍的改善明显相关。不论何种方法治疗,甲襞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者羊水污染程度均减轻,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因而认为甲襞微循环障碍的改善可作为判断妊高征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