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刘云  刘兰云  薛朝霞 《全科护理》2016,(17):1805-1807
[目的]成立中医护理专业小组,负责院内中医培训、考核工作,提高中医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建立中医护理专业小组组织架构,明确中医护理专业小组目标,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中医护理相关知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订培训内容及方法。[结果]设置中医护理专业小组后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中医技能、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均显著提高。[结论]建立中医护理专业小组,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增加护士开展中医护理工作的信心,从而提高中医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吴燕  骆益春  王沪渝 《全科护理》2010,(14):1286-1287
[目的]持续提高和改进护理质量。[方法]根据护理质量指标建立QCI管理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全体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结果]提升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和改进了临床护理质量。[结论]QCI小组质量管理模式能持续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专业护理小组对神经外科专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神经外科临床护理特点及需求,成立专业护理小组。专业护理小组由医院护理部前期培养的专业护士担任组长,配备7名科室护士组成(7名护士中必须包含各能级护士,包括N1级、N2级、N3级护士至少1人),依据医院信息科病区护理工作量数据统计结果,优先成立静脉输液专业小组和糖尿病专业小组。界定小组的职责和任务,强化专业培训及质量督查,解决科室相关专业护理问题。[结果]与小组成立前比较,小组成立后科室静脉输液和糖尿病专项护理质量均有所提高(P0.05)。[结论]通过小组活动,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专业护理小组的整体水平,促进了临床专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确保病人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持续提高和改进护理质量.[方法]根据护理质量指标建立QCI管理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全体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结果]提升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和改进了临床护理质量.[结论]QCI小组质量管理模式能持续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知识和行为的掌握情况,为临床开展吞咽障碍相关知识培训和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行编制的《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知识和行为调查表》对385名神经内科护士进行调查,统计护理知识和行为得分;比较不同特征护士的护理知识和行为得分。结果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知识和行为总得分分别为(54.52±15.51)分和(40.07±6.41)分;不同医院等级、年龄、职称的护士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专科护士和非吞咽专科护士知识和行为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行为较积极,但护理知识欠缺。有关部门应重视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吞咽障碍护理知识水平,重点落实护理措施,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的作用,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方法]2011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685例急性脑卒中病人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法;2012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708例急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组,采用由三级护士构成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为中心的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措施完成时间、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致残率和死亡率,病人、家属及医生对护士配合的满意度。[结果]采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后护理措施完成时间、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致残率、死亡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家属及医生对护士配合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能缩短急性脑卒中病人急诊科救治的时间,提高救治的时效性和成功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饮食护理及有效的康复训练措施。[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6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住院病人,予以饮食护理及康复训练。[结果]68例病人中治愈62例,治愈率为91.18%,有效4例,无效2例。[结论]有效的康复训练及饮食指导可明显改善脑卒中病人的吞咽障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丘艳红  曾科学 《全科护理》2013,(27):2523-2524
[目的]探讨吞咽康复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病人2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康复护理。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康复护理方法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9.
兰柳华  廖明珍  梁声  陈小霞  于程程  曾静芸 《全科护理》2023,(8):1089-1091+1152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吞咽障碍管理小组工作模式,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由护理部牵头成立吞咽障碍专业小组,制定小组职责,对20名吞咽障碍专业小组联络护士实施全面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制定吞咽障碍护理指引、标准、各项流程,评价项目实施效果。结果:项目实施2个月后,吞咽障碍专业小组成员吞咽专业技能和知识显著提升,吞咽筛查、评估准确率显著提高(P<0.01),吞咽障碍病人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病人吞咽功能障碍得到改善。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吞咽障碍专业小组的构建,小组联络护士得到了全面、科学、规范的吞咽专科培训,对吞咽障碍病人进行分级干预管理,构建由吞咽障碍专业小组联络护士-吞咽专科护士-多学科协作专家组的三级质控网络,进行多学科合作等,可提高吞咽小组成员综合素质和促进吞咽专科的发展,改善病人临床预后,体现护士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订和应用脑卒中住院病人口腔护理的最佳循证实践方案,规范护理人员口腔护理实践行为,提高口腔护理效果。[方法]结合最佳证据和情景分析,形成脑卒中住院病人口腔护理的最佳循证实践方案和脑卒中住院病人口腔护理标准护理流程,并将证据应用于神经内科病房脑卒中住院病人。审查小组制定了5条审查指标,对35名护士及30例脑卒中住院病人进行基线审查,经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开展临床实践3个月后进行第2轮审查。[结果]两轮审查显示,35名护士接受系统的口腔护理方案培训,行为依从率从11.43%~57.14%升至100.00%,质量审查前后病人口腔卫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项目可以改善护士应用最佳证据的执行行为,有效提高脑卒中住院病人的口腔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护理教学查房对社区护理质量及社区护士工作能力提升的影响。[方法]介绍社区护理教学查房的形式、结构及查房前的准备、内容。[结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护理教学查房能较好地解决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社区护理的内涵和质量,提高病人对社区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提升社区护士的专业能力,建立社区护士教育训练的长效机制,形成传帮带的管理过程。[结论]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护理教学查房,提高社区护理质量及提升了社区护士专业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广东省护士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1年6月至8月期间,采用自制问卷对广东省655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相关科室的护士进行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知信行现状调查。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616份。入选护士知识、态度及行为维度得分分别为8分、23分和103.5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护士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的知识、态度及行为具有两两相关性(P<0.001)。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最高学历、吞咽障碍护理工作年限、职称、医院级别和是否受过吞咽障碍相关培训对知识维度得分具有影响作用,职称、医院级别、是否受过吞咽障碍相关培训对态度维度得分具有影响作用,所在科室、科室开展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情况、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工作年限对行为维度得分具有影响作用。 结论 广东省护士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的知识水平较好,但态度及行为实践水平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应建立并完善培训体系,强化护士的态度及行为,提高其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水平,改善患者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护理教学查房对社区护理质量及社区护士工作能力提升的影响。[方法]介绍社区护理教学查房的形式、结构及查房前的准备、内容。[结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护理教学查房能较好地解决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社区护理的内涵和质量,提高病人对社区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提升社区护士的专业能力,建立社区护士教育训练的长效机制,形成传帮带的管理过程。[结论]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护理教学查房,提高社区护理质量及提升了社区护士专业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方法]对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护理相关条款,持续改进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护理质量。强化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能,建立与实施骨科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实施检查监督,分析讨论护理质量数据,制定整改措施,追踪效果。以 PDCA 循环方法持续改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现场管理,督导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落实,培养责任护士临床思维;抓住重点,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以品管圈的管理方法改进质量;实施岗位管理,开展护理组长竞聘与绩效考核。[结果]2012年7月—2013年6月,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达标率由90%提高到97%,无非预期压疮、跌倒发生;护士职责审核评分由92分提高到95分;病人满意度由91.82%提高到98.85%;护士满意度由92.50%提高到97.65%。[结论]持续改进骨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工作,能提高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使日常工作更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15.
林凤英  麦志晖  王永飞 《全科护理》2012,(18):1697-1699
[目的]建立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实现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及护理岗位能力培训有机结合,提升ICU护士综合能力,保证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方法]通过对各级护士的职级评定,制订各层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将护士和床位分组,每组护士由不同层级的护士组成,形成上级对下级护士逐级负责制的层级系统化管理模式,并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与2010年1月—2010年12月护理质量、专业技术考核、护理服务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实施纵横双向责任制管理模式后,护理质量、专业技术考核指标、护理服务满意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使各层级岗位职责及各层级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得到有效落实,保证ICU各时段、各环节护理质量,减少护士缺陷。  相似文献   

16.
李潇 《全科护理》2015,(3):269-27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临床护理安全用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对本科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临床安全用药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增强护士们的团队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临床安全用药护理质量,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郭美芹  苗芬  韩桂兰 《全科护理》2013,(29):2693-2694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早期实施咽部冰刺激联合穴位针刺康复护理训练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冰刺激联合穴位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早期实施咽部冰刺激联合穴位针刺康复护理训练能使病人建立良好的吞咽反射,效果优于常规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的作用,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方法]2011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685例急性脑卒中病人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法;2012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708例急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组,采用由三级护士构成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为中心的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措施完成时间、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致残率和死亡率,病人、家属及医生对护士配合的满意度.[结果]采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后护理措施完成时间、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致残率、死亡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家属及医生对护士配合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能缩短急性脑卒中病人急诊科救治的时间,提高救治的时效性和成功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冷热交替式口腔护理对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病人100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冰水刺激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冷热交替冲吸式口腔护理;观察两组吞咽障碍病人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及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恢复有效性、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热交替冲吸式口腔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可有效提高吞咽功能,缩短病人功能恢复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输液治疗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制订细节管理标准、强化护士的细节意识、细化护理工作标准及护理流程进行输液治疗护理细节管理,评价细节管理效果。[结果]实施细节管理后护士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及技能水平、临床科室输液治疗护理专项考核成绩和病人对输液治疗护理的满意度均提高(P<0.05),输液治疗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在输液治疗护理工作中注重细节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