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总结枕下乙状窦后小骨窗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经验.方法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小骨窗入路对62例听神经瘤进行手术切除.距乙状窦后缘内侧1.5 cm作直切口,骨窗直径2.5~3.0 cm,暴露横窦与乙状窦交汇处.对小于3 cm的肿瘤先磨开内听道,切除内听道内肿瘤并分离出内听道端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后,逐步切除颅内肿瘤;对超过3 cm的肿瘤先分块切除颅内肿瘤,找到脑桥端面神经后再逐步将面神经从肿瘤上分离,最后磨开内听道,切除其内肿瘤.术毕骨瓣复位固定.结果 本组听神经瘤全切48例,次全切14例;46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0例听力保留;脑脊液漏2例,无死亡病例.术中无一例输血,无皮下积液.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小骨窗入路可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进行听神经瘤切除,明显减少了医源性损伤,具备微创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经验和技巧,以提高肿瘤全切率和面神经的保留率,预防并发症。方法对32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的手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的全切率为93.3%(30),面神经解剖保留为90.7%(29),无死亡病例。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切除听神经瘤的安全有效入路;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局部显微解剖学基础知识是术中面神经保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并面听神经功能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并面听神经功能保护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2005年20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均使用显微外科技术保留面听神经功能。结果听神经瘤手术全切除19例(95%),次全切除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7例(85%),手术后4个月面神经功能保留16例(80%);耳蜗神经解剖保留17例(85%),手术后4周有效听力保留10例(占术前存在有效听力患者的50%),有效听力丧失但可测听力保留10例;无1例死亡。结论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的听神经显微手术,能够取得较好的肿瘤全切除率和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率,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术中神经功能的保护技术。方法:对22例听神经瘤采用显微技术条件下神经内窥镜辅助、配合术中脑干诱发电位实时监测技术,避免脑干不可逆性损伤,对患者面、听神及其血供经行解剖保留,进行肿瘤切除。结果:手术全切除率59,次全切41,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17例(77.2),耳蜗神经解剖保留14例(63.6),术后12周面神经功能保留15例(68.2),仅3例患者术后2周保持听力。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鞘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入路;显微外科手术配合神经内镜辅助及脑干诱发电位实时监测技术,能最大限度安全地全切肿瘤,保留面听神经解剖结构,并最大程度保留面听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经验和技巧 ,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及面神经的保留率 ,预防并发症。方法 对我院自 1997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 4 2例大型听神经瘤 ,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 38例 (90 .4 % ) ,近全切除 4例 (9.6 % ) ,面神经解剖保留 31例(73.8% )。结论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大型听神经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入路 ,熟悉桥小脑角区解剖和熟练手术技巧是术中保留面神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经验和技巧,以提高肿瘤全切率和面神经的保留率,预防并发症.方法对32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的手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的全切率为93.3%(30),面神经解剖保留为90.7%(29),无死亡病例.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切除听神经瘤的安全有效入路;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局部显微解剖学基础知识是术中面神经保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探讨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及面听神经高保留率的方法.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4月对32例听神经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全切肿瘤并保留面听神经.结果 肿瘤全切除31例,全切率为96.88%.面神经解剖保留30例,保留率为93.75%,手术3个月面神经保留29例;耳蜗神经解剖保留31例,保留率为96.88%,手术后1个月可测听力保留14例,有效听力保留5例,占术前有效听力的55.56%.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肿瘤全切率高,面听神经保留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大型听神经瘤行显微手术切除的经验,探讨其手术操作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31例大型听神经瘤均经CT和MRI扫描确诊,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大型听神经瘤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面神经和听神经的功能评估。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74.19%),次全切除8例(25.81%)。面神经解剖保留24例(77.42%),术后2周功能保留21例。听神经解剖保留6例,术后2周功能保留2例。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较好方法,对面神经、听神经可获得解剖与功能的保护,明显降低并发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衣志刚  周志武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7):824-825,828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面神经保留技术。方法: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内耳道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1例大型听神经瘤,对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面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以及显微手术技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肿瘤手术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4例,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不仅能全切肿瘤,而且可以使面神经得到解剖与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通过对2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25例(89%),次全切除3例(11%).面神经解剖保留23例(82%),听神经解剖保留7例(25%),死亡1例.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芬太尼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手术麻醉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3~13岁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维库溴铵+异氟烷吸入;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30 μg·kg-1·h-1+维库溴铵+异氟烷吸入。两组分别于切皮前(T)、体外循环后5 min (T0)、主动脉开放前(T1)、关胸后(T2)各时点观察血液动力学、动脉血气、肺顺应性的变化。在T、T1、T2点测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对照组T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较T、T0显著增高(P<0.05和P<0.01);HR、CVP于T2时对照组显著高于芬太尼组(P<0.01);对照组T1、T2点血糖显著高于T;芬太尼组T1、T2点血糖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 <0.01)。两组TNF-α在T1、T2点比T点明显增高(P<0.01),芬太尼组TNF-αT2与T1比较明显降低(P<0.01),两组肺顺应性在T0后均降低,芬太尼组T1肺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芬太尼能较好的调控术中的心血管反应在适度水平,从而更好调控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麻醉,但也有可能抑制术中的保护性心血管应激机制。  相似文献   

12.
葡萄糖筛查试验异常孕妇的进一步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50g葡萄糖筛查试验(50g glucose challenge test,50g GCT)异常孕妇的进一步诊断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2月行50g GCT1 055例孕妇的资料及50g GCT阳性孕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结果: 50g GCT的结果越高孕妇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DM)或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IGT)的比例越高,当50g GCT≥10.6 mmol/L时,异常检出率明显增加(P<0.005),且诊断为GDM的平均空腹血糖仅为5.2 mmol/L;50g GCT≥12.8 mmol/L时,诊为GDM的孕妇为100%。结论: 葡萄糖筛查试验对诊断GDM十分必要,但不能用于确诊;孕期空腹血糖敏感度低,不能使用国外的诊断标准;当50g GCT≥12.8 mmol/L时可不行OGTT试验,直接诊断为GDM。  相似文献   

13.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人体药物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健康人体的药物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2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两种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时数值,以DAS1.0软件拟合其药动学参数,用方差分析和双侧t检验法检验其等效性。结果: 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5.24±1.58) h和(5.50±2.05) h,Cmax(2.75±0.61) mg/L和(2.55±0.61) mg/L,Tmax(0.99±0.56) h和(1.05±0.54) h,AUC0-24(21.53±3.36) mg·L-1·h-1和(20.61±3.67) mg·L-1·h-1,AUC0-∞(23.87±3.92) mg·L-1·h-1和AUC0-∞(23.05±4.45) mg·L-1·h-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8.82±30.75)%。结论: 两种不同厂家的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行剖宫产手术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29岁,因孕38周入院.8年前在我院血液科确诊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长期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盆腔囊性肿块的声像图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86例行阴道超声检查,均诊断盆腔囊性肿块,并分析盆腔囊性肿块声像图表现及特征。结果: 超声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7例,卵巢囊性畸胎瘤31例,卵巢血肿14例,均被超声追踪或手术病理结果证实。1例输卵管卵巢脓肿和1例卵巢囊性畸胎瘤误诊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输卵管积水误诊为卵巢囊肿。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8%。结论: 超声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卵巢囊性畸胎瘤诊断率高,但仍需与其它囊性肿块相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is,LASIK)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对行LASIK治疗的2 259例4 451眼的相关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 4 451眼术中未出现角膜切穿、洗衣板现象及球结膜严重水肿。出现小角膜瓣和大角膜瓣各1例,游离瓣4例,不全瓣4例,早期球结膜下出血1 335例,眼睑皮肤划伤1 089眼。术后未出现角膜瓣丢失。欠矫的36眼,其中补矫21眼,过矫28眼,回退32眼,眩光667例,夜间驾驶困难111例,激素性高眼压11例,视物有雾状物5例,角膜上皮内生5例,角膜瓣移位3例,中央岛1例,1年后出视网膜脱离1例,感染1例。结论: 应用LASIK治疗近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及时识别和处理各种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脂酶对鉴别肝硬化失代偿及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及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病例110例,分析其入院时的血清胆碱脂酶值。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胆碱脂酶为(98.96+43.15)u/L,消化性溃疡组血清胆碱脂酶为(238.86 ±51.8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血清胆碱脂酶可作为鉴别肝硬化及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一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膀胱穿刺造瘘术治疗下尿路梗阻急性尿潴留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膀胱穿刺造瘘术治疗下尿路梗阻急性尿潴留疗效。方法: 将16例下尿路梗阻急性尿潴留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膀胱穿刺造瘘术,对照组行开放性膀胱造瘘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瘘口愈合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瘘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膀胱穿刺造瘘术操作简便、瘘口愈合好、并发症少,是治疗下尿路梗阻急性尿潴留合并心、肺、脑等基础疾病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活髓隐裂牙预防性全冠修复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活髓牙隐裂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74例活髓牙隐裂患者分组按综合性治疗或预防性全冠修复治疗,并追踪2年,所得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预防性全冠修复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综合性治疗组(P<0.01)。结论: 预防性全冠修复是治疗活髓牙隐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微创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4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骨瓣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 41例均在全麻下进行,依影像学定位,于血肿最厚处取一长5~8 cm的直切口;若血肿最厚处有伤口,应尽量利用;环钻或铣刀取一直径3~4 cm的骨瓣;4周清除血肿后悬吊硬膜;骨瓣复位并用连接片固定。结果: 41例均于次日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清除完全,41例愈后均较佳。结论: 微创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手术损伤小,进入病灶时间短,血肿清除及止血彻底,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