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母亲在养育和照料患儿过程中亲职压力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孤独症诊断标准的78名儿童及其母亲(n=78),研究基线时使用0~6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评估儿童的发育商、适应行为、疾病严重程度、行为问题;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焦虑自评量表(SAS)、亲职压力指标简表(PSI-SF)评估孤独症儿童母亲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及亲职压力水平.分别在研究3个月和研究6个月时再次使用亲职压力指标简表(PSI-SF)对母亲亲职压力进行评估.结果:3个月与6个月时,母亲的亲职压力指标简表中亲职压力总分[(101.9±17.9),(99.9±17.6) vs.(103.1±18.6)]、亲职愁苦得分[(35.3±9.4),(33.7±8.5)vs.(36.9±8.3)]均低于基线(P<0.05);3个月时困难儿童得分高于6个月时得分[(34.6±8.1)vs.(32.5±7.2),P<0.05],但与研究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显示,6个月中母亲亲职压力指标简表得分呈下降趋势(P<0.001),与基线相比,3个月、6个月时母亲亲职压力指标简表的得分每隔3个月分值降低1.19.基线时,孤独症儿童的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得分与母亲的PSI-SF得分呈负相关(β=-0.20,P<0.01),儿童的CARS(β=0.92,P<0.01)及母亲的CES-D(β=0.69,P<0.01)、SAS (β=0.89,P<0.01)均与母亲的PSI-SF得分呈正相关.儿童的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得分(β=-0.02,P<0.05)及母亲的SAS得分(β=0.1,P<0.01)与6个月时的母亲亲职压力指标简表得分仍然相关.结论:孤独症儿童母亲存在较高的亲职压力,母亲焦虑程度越高、儿童适应行为能力越低时母亲亲职压力可能越高.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后靠移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三峡后靠移民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应用自编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19名三峡后靠移民和327名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后靠移民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和偏执因子分均高于当地居民[(123.5±37.0)vs.(117.4±26.O),(1.8±0.7)vs.(1.7±0.7),(1.3±0.4)vs.(1.2±0.3),(1.4±0.6)vs.(1.3±0.4),(1.3±0.4)vs.(1.2±0.3),(1.2±0.4)vs.(1.1±0.3);P=0.016,0.038,0.028,0.024,0.001,0.012];(2)移民的应激总分、生活事件得分、消极情绪体验得分和消极应对得分均高于当地居民[(36.3±19.2)vs.(29.9±17.1),(2.9±2.O)vs.(2.4±1.8),(2.7±2.6)vs.(2.0±2.2),(2.4 2.2)vs.(1.9 2.0);均P<0.01];(3)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进入模型的变量包括应激总分、主观经济状况、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总分和健康状况,后靠移民心理健康的主要相关因素是应激总分、主观经济状况、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总分和健康状况(B=0.198,0.152,0.256,-0.151,0.117).结论:三峡后靠移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当地居民差,应针对影响后靠移民心理健康的因素,如应激总分、主观经济状况、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总分和健康状况等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移民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军嫂婚姻质量与自我和谐、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以网络问卷调查和纸质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军嫂的有效问卷334份.采用Locke-Wallace婚姻调适测定(MAT)、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已生育子女的军嫂MAT得分低于未生育子女的军嫂[(104.7±30.3) vs.(117.1±20.4),P<0.01],而SCCS和SSRS得分高于未生育子女军嫂[(91.7±13.5) vs.(83.4±15.9),(40.4±7.3) vs.(38.5±6.7); P<0.01或0.05];两地分居的军嫂MAT和SSRS得分均低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军嫂[(104.5±30.0) vs.(119.4±18.7),(38.3±6.6)Vs.(41.2±7.4);Ps<0.01];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军嫂的SCCS得分低于专科及以下军嫂[(83.3±15.4) vs.(91.7±14.4),P<0.01].军嫂的MAT得分与SSRS得分呈正相关(r=0.34,P<0.01),SCCS得分与SSRS、MAT得分均呈负相关(r=-0.23、-0.46,P<0.01).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自我和谐、社会支持可以预测婚姻质量(β=0.25、-0.40,P<0.01),解释总变异的27%.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社会支持在军嫂的自我和谐和婚姻质量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12.5%.结论:军嫂的自我和谐水平越高其婚姻质量也越高,且社会支持在两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母亲教养方式(专制教养和权威教养)在母亲亲职压力和学前儿童社会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两所公办幼儿园205名学前儿童及其母亲进行间隔一年的纵向调查,在两个时间点由母亲分别完成亲职压力量表、教养方式量表以及儿童社会能力和行为量表。结果:①亲职压力与专制教养正相关(r=0.36,P0.001),与权威教养负相关(r=-0.32,P0.001),与儿童社会能力负相关(r=-0.46,P0.001);专制教养与社会能力负相关(r=-0.31,P0.001);权威教养与社会能力正相关(r=0.42,P0.001);②亲职压力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的社会能力(B=-0.49,P0.001);③专制教养(B=-0.08,P0.05)和权威教养(B=-0.14,P0.01)分别在亲职压力和儿童社会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母亲亲职压力既可以直接影响儿童社会能力,也可以通过教养方式(权威和专制)间接影响儿童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5.
医生工作家庭冲突与社会支持、制度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生工作家庭冲突的现状及社会支持、制度支持对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山东、湖北、河北和内蒙占自治区的公立医院医生.用自编工作家庭冲突-支持量表进行调查.发放量表6070份,回收有效量表5677份,有效回收率为95.6%.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路径分析.结果:5677名医生的工作-家庭冲突得分高于家庭-工作冲突[(3.4±1.0)vs.(2.8±1.0),P<0.001];男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和冲突压力得分均高于女性[(3.5±1.0)vs.(3.3±1.0),(2.9±1.0)vs.(2.6±1.0),(3.3±1.0)vs.(3.2±1.0);均P<0.001].工作政策、休班安排负向预测工作-家庭冲突(β=-0.230,-0.151;P<0.01),亲友支持和同事支持正向预测工作-家庭冲突(β=0.107,0.060;P<0.01);亲友支持、同事支持和值班安排负向预测家庭-工作冲突(β=-0.086,-0.041,-0.054,P<0.05),领导支持和工作政策支持正向预测家庭-工作冲突(β=0.037,0.103,P<0.05);工作-家庭冲突比家庭-工作冲突对冲突压力有更好的预测作用(β=0.635,0.166,P<0.01).结论:公立医院医生工作和家庭角色的冲突较为严重,工作-家庭冲突比家庭-工作冲突更严重,男性比女性医生报告更高的冲突;私人领域的支持可以缓解家庭-工作冲突,组织提供的制度支持能缓解工作-家庭冲突,跨越边界的支持反而加重了医生的冲突感;两种冲突都能导致更高的角色冲突压力,但工作-家庭冲突的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与父子冲突、父子依恋的关系,以及父子依恋在父子冲突对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63位8~15岁的儿童,用父子冲突问卷(CBQ)、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与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分别评估父子冲突、父子依恋和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结果:儿童的CBQ、IPPA得分和SDQ困难总分均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父亲受教育程度初中组的CBQ得分高于高中组和大学组[(5.8±5.4) vs.(4.0±4.2),(3.9±4.3);P<0.05],IPPA得分低于高中组和大学组[(63.3±16.0) vs.(67.6±12.8),(69.7±13.0);P<0.05];父子每周互动<3h组的CBQ得分显著高于3~7h组和>7h组[(5.5±5.0)vs.(3.8±4.1),(2.8±3.6);P<0.05],IPPA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63.1±14.6) vs.(70.0±11.7),(73.8±11.6);P<0.05],SDQ困难得分高于>7h组[(12.0±5.0)vs.(9.9±5.3),P <0.05].父子冲突对儿童的情绪症状(β=0.28,P<0.01)和品行问题(β =0.18,P<0.01)有正向预测作用,父子依恋能正向预测儿童的亲社会行为(β=0.39,P<0.01),负向预测儿童的多动注意不能(β=-0.28,P<0.01)和同伴交往问题(β=-0.14,P<0.05);父子冲突对儿童情绪症状(β=0.17,P<0.01)、品行问题(β=0.12,P<0.05)、多动注意不能(β=0.13,P<0.05)与亲社会行为(β=-0.21,P<0.01)的预测作用均受到了父子依恋的调节.结论: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可能与父子冲突、父子依恋有关,父子依恋在父子冲突对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中可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不同治疗阶段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幸福感指数和社会支持情况,分析社会支持与情绪状况的关系.方法:收集术前组、术后组与康复组的乳腺癌患者各105例为病例组,以及年龄与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105例,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8分为可疑焦虑)、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8分为可疑抑郁)、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有关测评.结果:病例组的可疑焦虑、抑郁发生率均高于健康对照(42.9%,61.9%,59.0% vs.9.5%;33.3%,60.0%,46.7% vs.5.7%;均P<0.01),病例组的HAMA、HAMD得分均高于健康对照[(7.2±4.3),(9.4±5.1),(9.2±5.6)vs.(3.9±3.1);(6.2±3.8),(9.2±4.8),(7.9±4.6) vs.(3.1±2.4),均P<0.01];术前组与术后组的幸福感指数低于健康对照[(10.6±2.3),(10.5±2.6) vs.(11.5±2.2),均P<0.01].病例组中,有可疑焦虑患者的幸福感指数、PSSS得分均低于无焦虑组[如,术后组PSSS得分(63.0±10.1)vs.(70.4±9.1),P<0.01];有可疑抑郁患者的幸福感指数、PSSS得分低于无抑郁组[如,康复组PSSS得分(63.8±10.6) vs.(70.1±8.4),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不同治疗阶段的乳腺癌患者的可疑焦虑、抑郁发生率和焦虑、抑郁得分均高于健康人群;有可疑焦虑、抑郁患者的幸福感指数和社会支持相对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汶川震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孤儿进行心理干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汶川地震11个月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儿12例,均为孤儿(年龄11 ~ 15岁),其中1例脱落,5例完成了每周1次共8次的团体心理治疗,6例完成了每周1~2次共8次的个体心理治疗.采用事件影响量表(IES)、心理治疗效果评定量表(FEP)、UCLA孤独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尊量表(SES)在治疗前、治疗后及3年后随访时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11例患儿的PTSD症状均明显缓解,随访时症状无反复,IES总分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逐次降低[(31.6±10.2) vs.(18.2±10.3)vs.(9.0±2.8),均P<0.001];FEP量表总分、SAS焦虑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得分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45.7±16.4) vs.(67.1±23.2),(40.3±9.2) vs.(50.1±10.3),(44.2±8.2) vs.(51.4±10.5);均P<0.05],随访时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逐次升高[(24.6±3.3) vs.(27.9±4.1) vs.(31.8±2.8),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认知行为治疗适用于地震灾后应激障碍儿童少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行为与认知的改善作用。方法:将确诊为ADHD的儿童52名设为实验组,52名健康儿童志愿者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于训练前和训练60次后用Conners父母用量表(Conners Parents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瑞文联合型测验(Combined Raven's Test,CR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进行测试,比较实验组训练前后的测试结果,并将训练后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果:①实验组PSQ的品行障碍、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训练后均低于训练前[(0.60±0.34)vs.(0.68±0.35),(0.92±0.57)vs.(1.25±0.70),(0.82±0.29)vs.(1.08±0.44);均P0.05];②实验组训练后的瑞文IQ值和WCST完成分类数、概念化水平得分均高于训练前[如,IQ值(105.37±22.76)vs.(97.37±24.15),P0.001],而WCST错误应答数、选择错误率、第一分类数、持续错误百分数得分均低于训练前[如,错误应答数(39.40±22.22)vs.(46.60±23.44),P0.001];③实验组训练后完成第一个分类应答数及持续性错误百分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2.03±5.08)vs.(10.65±0.84),(50.75±18.35)vs.(39.95±15.34);均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能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异常行为,提高其认知水平,但临床症状缓解后部分执行功能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一般信任倾向及其与同伴关系的关系,以理解信任在同伴关系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岁、10岁、12岁小学生共436名,采用儿童一般信任倾向问卷(CGTB)、同伴接纳测试及友谊质量问卷(FQQ)进行测查.并按受试在CGTB上的得分,将其分成高中低三组信任倾向水平.结果:3个年龄组学生的CGTB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8岁组得分最低,12岁组得分最高[(3.1±0.6)vs.(3.5±0.4)vs.(3.8±0.5),均P<0.001].3个年龄组中,CGTB得分均与同伴接纳水平呈正相关(r =0.19 ~0.30,均P<0.05);在10岁和12岁组,CGTB得分与FQQ得分呈正相关(r=0.25~0.37,均P<0.01).方差分析表明,3个年龄组中,高信任倾向学生的同伴接纳得分高于中、低信任倾向学生[如,10岁组:(3.6±0.8)vs.(3.1±0.8),(2.7±0.8);均P<0.05];在10岁、12岁年龄组中,高信任倾向学生的积极友谊质量得分高于中、低信任倾向学生[10岁组:(4.0±0.7)vs.(3.6±0.7),(3.2±0.9);12岁组:(4.3±0.5)vs.(3.8±0.7),(3.6±0.7);均P<0.05].结论:小学生的一般信任倾向存在年龄上的差异,年龄越大,一般信任倾向越高.在各年龄组内,一般信任倾向高的学生其同伴接纳水平也高,但只在中高年龄段才表现出一般信任倾向与积极友谊质量正相关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