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期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环状卡片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TP)等已作为常规试验检查梅毒患者。由于梅毒患者感染时间和就诊时间的差别及其他因素影响试验,使结果的敏感性不同。我们根据临床诊断,对TPPA、RPR和TP3项试验检测一期梅毒硬下疳患者血清和梅毒螺旋体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荧光PCR在早期梅毒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荧光PCR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L-PCR方法检测40例一、二期梅毒患者皮损中梅毒螺旋体DNA,与传统的血清学TRUST和TPPA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一期梅毒硬下疳损害中梅毒螺旋体DNA的检出率100.00%,血清TRUST阳性率为59.09%,TPPA阳性率为81.82%;二期梅毒扁平湿疣损害中梅毒螺旋体DNA的检出率100.00%,以斑疹和丘疹表现的二期梅毒疹中梅毒螺旋体DNA的检出率为60.00%,TRUST和TPPA法检测阳性率均为100.00%。结论荧光PCR法在一期梅毒诊断中有极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一期梅毒早期诊断的依据,二期梅毒诊断血清学方法优于荧光定量PCR法。  相似文献   

3.
梅毒硬下疳实验室检查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几种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在硬下疳患者中的梅毒检出率,分析各检测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每个患者同时进行暗视野检测(DF)、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抗体。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检验。结果456例患者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DF72.8%,TPPA83.6%,RPR62.7%(配对χ2检验,P<0.001)。结论为了提高一期梅毒的检出率,对疑似梅毒硬下疳的患者,应同时进行3种方法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形态学角度研究一期梅毒的发生和发展。方法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梅毒硬下疳组织细胞超微病理变化。结果 真皮内血管基膜局部薄或溶解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部分胶原纤维变粗,螺旋体(TP)周围的纤维丝出现断裂。末梢神经轴突结构破坏,有髓神经纤维髓鞘排列不整、板层分离,并有TP吸附。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胞浆内有轻度肿胀的TP片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的胞浆内有吞入的TP,大部分TP外周均有一个清晰的壳膜。结论 梅毒硬下疳特征性超微病理改变,在形态学方面解释了一期梅毒病变过程及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早期梅毒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探讨组织病理学在梅毒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65例早期梅毒进行了临床分析,所有患者均作梅毒血清学检测,其中28例做了病理学检查。结果:一期梅毒81例,RP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TPPA(梅毒螺旋体抗体凝集试验)阳性79例;二期梅毒361例,RPR及TPPA均呈阳性;隐性梅毒20例,RPR及TPPA均呈阳性。一期梅毒易误诊为软下疳、生殖器疱疹、疥疮结节、女阴溃疡等;二期梅毒斑疹及斑丘疹易误诊为玫瑰糠疹、过敏性皮炎等;鳞屑性丘疹易误诊为银屑病;扁平湿疣易误诊为尖锐湿疣等。结论:梅毒血清学检测对早期梅毒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病理检查对硬下疳、扁平湿疣、鳞屑性丘疹皮疹诊断有一定意义,而斑疹呈非特异性炎症改变,不具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期梅毒(硬下疳)患者血清RPR检测假阴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一期梅毒患者血清RPR假阴性的原因,为临床选择梅毒血清学检查项目和全面分析梅毒提出建议,并为实验室规范检测RPR找出依据。方法选择一期梅毒硬下疳患者进行血清RPR,TPPA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97例一期梅毒患者中2例出现前滞现象致血清RPR假阴性,9例为方法灵敏度缺陷引起的RPR假阴性;而97例患者血清TPPA全部呈强阳性。结论血清RPR对早期梅毒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低于TPPA,此外随意改变实验试剂及操作会降低RPR应有的灵敏度,导致RPR结果呈假阴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梅毒血清学诊断方法为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这两类血清学方法对梅毒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但对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 (4周前 )的硬下疳患者敏感性较差,对神经梅毒和梅毒孕妇所生新生儿是否感染梅毒的早期诊断,以及经正规抗梅治疗的判愈等尚待研究。我们对梅毒患者进行 19S- 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 )标本来源:经我所性病科诊断的治疗前一期梅毒 (硬下疳 )患者血清 15份,梅毒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血清 3份,经正规驱梅治疗后 3~ 4个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梅毒的临床特点,提高梅毒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76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6例梅毒患者男女之比为1.29:1,年龄以21~40岁最多,老年病例有所上升;以非婚性接触传染为主;以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为主,分别占42.0%和45.5%,胎传梅毒和三期梅毒少见,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临床和血清学治愈率100%。结论梅毒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常与其他性传播疾病伴发,对各种STD患者行血清学检查RPR、TPPA是发现梅毒的重要途径;胎传梅毒和三期梅毒应引起高度重视;青霉素治疗开始前第1~3天给F强的松15mg/d,是预防吉海反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49例早期梅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大多为早期梅毒。现将49例早期梅毒临床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49例患者中,男31例,女18例,平均年龄32岁(17~70岁)。其中胎传梅毒1例。2临床表现:全部为一期与二期梅毒。一期梅毒患者中男性22例,主要表现为外生殖器部位的硬下疳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女性4例,其中外阴及大阴唇有硬下疳3例,口唇硬下疳1例。二期梅毒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5例,皮损表现呈多种形态泛发、对称。3实验室检查:26例一期梅毒患者,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17例阳性,9例阴性者曾用过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评价几种用于一期梅毒(PS)的实验诊断方法.方法采用暗视野显微镜法(D-F)、镀银染色法(Ag)、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聚合酶链反应(PCR)等4种梅毒螺旋体(TP)检测方法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91例PS患者进行检测.结果Ag法、IIF法、RCR法检测TP阳性率较高,D-F法阳性率较低.对于病程小于2周患者TRUST阳性率明显低于TPPA.结论Ag法是TP检测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病程小于2周的PS患者TPPA比TRUST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Current Aspects of Modes of Action of Dapso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17.
报告1例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患者女,71岁。左大阴唇外侧斑块10余年。皮肤科检查见左大阴唇外侧一2cm&#215;2cm灰黑色浸润性斑块.质地中等,边缘清楚,表面散在红色点状糜烂面,无明显渗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棘层下方大量基底样细胞增生.增生的细胞呈条索状嵌入真皮增生的纤维间质中,彼此吻合形成网状,基底细胞胞核大而深染,胞质少,呈嗜碱性,表皮基膜完整,真皮内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