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是一种高能量造成的严重损伤,伤情较复杂,易导致股骨头坏死、异位骨化、骨关节炎等一系列并发症,占髋关节脱位发生率的1%~16.8%[1].我科2009年3月以来收治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粉碎性骨折患者2例,均采用Ⅰ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予以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股骨头嵌入性骨折的部位和机率,作者复习了35例髓关节脱位CT扫描,其中后脱位32例;前脱位3例。均行仰卧位髋臼扫描。层厚5mm,间距3mm。以骨窗和软组织窗分别显示。32例髋关节后脱位中20例(63%)发生股骨头骨软骨嵌入性骨折,左侧13例,右侧7例,右侧股骨头前缘嵌入性骨折均在11点至1点弧线上(100%);而  相似文献   

3.
王君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186-2186
目的:依据类型及影像学选择治疗最大限度地恢复股骨头与髋臼的正常解剖关系及髋关节负重的稳定性和活动范围.方法:对2005-04-2009-06间的19例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股骨头、股骨颈骨折的病人.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非手术治疗及钢板内固定.术后骨牵引.术后3个月离床逐渐负重.,结果:随访15例.随访时间4~52个月,优7例,良5例,尚可1例,差2例,优良率80%.结论:创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骨折应达到解剖复位;应做病变部位的CT扫描,以确定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方法和入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髋关节后脱位急性期行髋关节镜检查和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5年8月-2009年4月,对32例急性髋关节后脱位患者行髋关节镜检查和治疗.其中男26例,女6例;平均年龄38.5岁(23~55岁).全部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常规前后位骨盆摄片或CT扫描证实为髋关节后脱位.镜下观察髋关节内损伤情况,并在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8例患者Ⅱ期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根据Sanders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 结果术中发现29例关节腔内有大小不等游离体,3例股骨头圆韧带断裂,12例髋臼盂唇损伤,8例髋臼骨折需Ⅱ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及术后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随访时间平均10个月(5~24个月).根据Sanders评分:优23例,良5例,一般4例. 结论髋关节后脱位急性期行髋关节镜检查能够充分评估关节内的损伤情况,进而对关节内游离体、股骨头圆韧带及盂唇损伤进行有效清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前外侧、外侧、后外侧3种不同手术入路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同髋关节疾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脱位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9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不同髋关节病种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及脱位的情况,总结术后并发症类型与入路选择的相关性。结果股骨颈骨折组536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后脱位3例。5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均为前外侧入路,后脱位3例均为后外侧入路。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组280例,发生后脱位1例,术后深静脉血栓1例。髋臼骨折术后骨性关节炎组50例,发生后脱位1例。髋关节发育不良组22例,术后发生脱位1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组38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组34例,发生后脱位1例。结论采用前外侧入路更适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外侧入路更适合单纯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例。后外侧入路更适合髋臼骨折术后骨性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晚期强直性脊柱炎及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病例。个体化的入路选择可以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材料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24例32个髋关节,根据股骨头坏死受累的不同部位,将其分为5型.结果:Ⅰ型股骨头坏死9个髋,股骨头骨骺发育基本正常.Ⅱ型2个髋,主要表现为髋关节外翻.Ⅲ型2个髋,股骨颈短缩,大粗隆高位.Ⅳ型8个髋,髋关节内翻,大粗隆高位.Ⅴ型11个髋,股骨颈短缩,股骨头畸形,大粗隆高位.结论:5型分型法可将全部股骨头坏死进行分类,并对其预后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1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阿炳  马玉海 《武警医学》2008,19(8):751-753
股骨头骨折多为高能量外伤引起,常伴有髋关节后脱位,治疗效果不理想,我院自2003年1月-2006年11月收治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15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 对1999年12月-2008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的22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 52岁,平均39.2岁.股骨头骨折根据Pipkin分类法分型:Ⅰ型9例(41%),Ⅱ型7例(32%),Ⅲ型2例(9%),Ⅳ型4例(18%).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和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定期随访,以Harris评分和Thompson&Epstein评分作为术后髋关节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的评定标准,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临床随访结果Harris评分:优10例,良7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77%.并发症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例,创伤性关节炎6例,无髋关节异位骨化发生.1例原发性坐骨神经损伤在术后1年逐渐恢复正常. 结论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粗隆下缩短旋转截骨髋臼造盖术治疗高位、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体会.方法 分析采用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髋臼造盖术治疗16例高龄儿童或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18髋)经11个月~2年随访,髋关节复位满意,股骨头发育较前明显好转,颈干角、前倾角均接近正常复位率达100%.无下肢血管神经危象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结论 股骨粗隆下缩短旋转截骨髋臼造盖术能有效的纠正髋臼指数,股骨头覆盖接近正常,能很好的恢复正常的生物力学关系,是治疗高龄儿童或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关节骨折脱位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 1月~ 1999年 4月 ,采用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了 6例髋关节脱位伴骨折的病例 ,获得清晰的髋关节立体图像 ,对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术后骨折复位和内固定物的观察有较高参考价值。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 6例 ,男 5例 ,女1例 ;年龄 2 8~ 5 3岁 ,平均 42岁。车祸伤 5例 ,坠落伤 1例。髋关节后脱位 4例 ,中心性脱位 2例。 6例髋关节脱位中合并髋臼骨折 5例 ,股骨头骨折 1例。全组 6个髋均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 ,其中 2例术后再次三维重建复查。2 .方法 :所用螺旋CT装置为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诊疗过程中失误原因及与术后早、中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55例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髋臼后壁骨折按Letournel分类,典型后壁骨折30例,后上骨折15例,后下骨折10例。受伤至就诊时间平均为8h(0.5~14h),至手术内固定时间平均为7d(3~11d)。回顾诊疗经过,并对术后早、中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55例随访28~36个月(平均32个月)。1例合并胫骨近端骨折患者髋关节闭合整复过程中发生腘血管损伤;8例于内固定术前CT检查发现股骨头仍处于后脱位状态,术后12~25个月(平均16.5个月)均出现股骨头囊性变;12例出现髋关节异位骨化。依据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优32例,良1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2.7%。按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优25例,良17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为76.4%。结论术前髋关节漏诊、骨牵引体位不当以及闭合整复操作中对股骨头复位误判是诊疗失误的主要原因。延迟复位增加了术后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改变及异位骨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髋臼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认为适时手术,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是预防创伤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作者根据肩关节前脱位可继发肱骨头嵌入性骨折(称之为Hill-Sachs 氏缺损),报道了一组类似的病例,创伤性髋关节前脱位并发股骨头嵌入性骨折。11例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10~56岁,均为闭孔型髋关节前脱位。6例因车祸,2例由于摩托车创伤,1例因足球赛,另外2例原因不明。有4例尚合并其他骨折(骨盆3例、股骨远端1例)。11例整复后,8例股骨头后上部和侧部有嵌入性骨折(5例明显缺损、3例局部变扁),3例尚有髋臼前下缘骨软骨骨折。7例有轻度髋内旋。本组病例随访1~4年不等,其中7例症状消失,X 线片除显示有股骨头嵌入性骨折外、别无异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资料。患者,男,49岁,2004年6月从2m高处坠下受伤,当时左髋部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急诊收入院体检示:左下肢呈屈曲,内收,内旋位短缩畸形,左髋关节弹性固定,于左坐骨结节后外侧可触及脱出的股骨头,无坐骨神经损伤症状。X线片示:左髋关节后下方脱位,股骨头于坐骨结节后外侧,股骨颈见骨折线影,无位移,髋臼及股骨头形态正常(图1)。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4例创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的治疗,分析总结手术方法、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物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3D-CT)技术在研究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DDH)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1例3岁以下单侧DDH患儿,所有患儿均行CT检查,获取3D-CT图像,并对双侧髋关节股骨头颈前倾角(femoral neck anteversion,FNA)、三维中心边缘角(three-dimensional center-edge angle,3D-CE)、髋臼前倾角(acetabular ateversion,AA)及股骨头骨骺核球形指数进行测量.结果 DDH患儿脱位侧的AA、FNA、3D-CE及股骨头骨骺核球形指数等参数均较正常侧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脱位侧的FNA及AA在<18个月组与≥18个月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3D-CT测量对显示DDH时髋关节的病理改变及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34岁,因“翻车致双髋疼痛,功能障碍1^+d”入院。人院查体:双髋关节肿胀屈曲,内收,内旋,大转子上移,双髋关节活动受限,弹性固定,双膝、踝、足趾活动正常,元感觉异常,足背动脉可搏动好。X-ray片示:双髋关节后脱位伴双股骨头骨折。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双髋关节手法复位,左侧髋关节复位成功,右侧髋关节无法手法复位,行双下肢胫骨结节牵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扫查法在快速筛查婴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87例婴儿4774个髋关节进行超声检查,目测观察髋臼骨缘、骨顶形态、股骨头位置以及在基线以下的位置,并运用Graf方法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扫查法可以客观提示髋关节髋臼骨缘形态、骨顶形态及股骨头位置,目测观察4774个髋关节与Graf方法诊断符合率95.3%,两种测量经统计一致性良好有显著意义。其中,目测正常组与Graf法符合率100%,异常组符合率97.5%。与Graf方法对比一致性检验良好。结论超声扫查法在快速筛查婴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不稳定的影响因素,以期防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方法 1995—2005年收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患者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54—78岁,平均62.1岁。原发病包括股骨颈骨折4例,病理性股骨颈骨折1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5例,骨性关节炎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例,人工关节翻修术后3例。8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3—6周,1例在闭合复位时死亡,10例在闭合复位失败后或有明确脱位原因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结果 8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3—6周后获得成功。2例患者经闭合复位后再次失败,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获得成功。8例闭合复位不成功直接手术切开复位获得成功。术后随诊2年,未再出现脱位现象。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2分(72—96分)。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脱位由多种因素造成,强调以预防为主,全面分析和研究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使关节周围组织张力、关节位置和头臼间的匹配关系达到最佳,并选用合适的假体,才能彻底避免髋关节不稳定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髋关节前脱位占髋部脱位的 12 % ,而手法复位造成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挤入盆腔的病例尚未见报道。笔者于 1999年 12月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 ,45岁。从三轮车上摔伤右髋 ,以“右髋关节脱位”收住当地某医院。入院后行手法复位。当听到响声后右髋畸形消失 ,即行下肢皮牵引。 7d后拍片复查时发现股骨颈骨折、股骨头脱入盆腔 ,3周后转入我院。体检 :右下肢外旋短缩畸形 ,股骨大转子上移 ,髋关节松动 ,腹股沟韧带内上方盆腔内可触及光滑固定的股骨头 ;无股神经及股动脉损伤体征。复位前X线片显示 :右髋关节前脱位 (闭孔型 )。手法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