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颅底外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外科技术的发展早已从第一个阶段的"裸眼切除颅底肿瘤时代"发展至第二阶段的"显微颅底外科时代",进而开始步入第三个阶段--"影像辅助的微侵袭颅底外科时代".在此阶段,微创理念渗透到颅底外科的各个领域,其中内镜技术的应用是这个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内镜颅底外科技术的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底外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外科技术的发展早已从第一个阶段的"裸眼切除颅底肿瘤时代"发展至第二阶段的"显微颅底外科时代",进而开始步入第三个阶段--"影像辅助的微侵袭颅底外科时代".在此阶段,微创理念渗透到颅底外科的各个领域,其中内镜技术的应用是这个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颅底外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于2005年4月22-25日在广西省北海市召开全国鼻科中青年专家论坛,会议包括两部分内容:专家讲座和专题论坛。本次论坛的目的是提高我国鼻科领域的诊疗水平,紧跟国际鼻内镜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充分发挥中青年同仁在鼻科学专业中的学术潜力及学术影响力,力争成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为2006年修订1997年海口制订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做准备。召开中青年专家论坛这是第一次尝试,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今后将再次召开相关专科或其他专题的中青年论坛,充分发挥中青年学者作为学科中坚力量、承前启后的作用,推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整体学术水平的发展。本论坛讨论的4个重点专题是:①鼻内镜外科技术分级、准入制度和培训体系;②鼻内镜颅底外科及额窦外科;③鼻内镜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围手术期的处理;④慢性鼻-鼻窦炎的定义、病理机制、分类及治疗原则。与会专家就以上4个专题展开广泛讨论,发言热烈,各抒己见,有基础理论知识,也有临床经验,与会者受益颇多。虽然我国鼻内镜手术开展已10多年,手术的规模、范围和疗效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提高了鼻科疾病的整体治愈率,但也存在一些必须引起大家注意的问题,如盲目扩大手术适应证、手术粗暴、忽视围手术期处理和鼻内镜手术中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存在和处理,因此达不到预期的手术效果,甚至不可避免地发生多种并发症。与会者同意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改进:建立鼻内镜手术技术分级和准入制度;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争取制订鼻内镜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者应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应用解剖学、病理学特点等),重视相关疾病(如变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不动纤毛综合征等)的诊断和治疗,这样才可能使鼻内镜外科技术取得优良效果,逐步达到功能性微创外科的目的。此次论坛的部分内容已在本刊2005年第7期上刊出。现将论坛上部分专家的发言内容按4个专题归纳整理后刊出,以供大家学习、参考。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发言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的意见和经验,并不是论坛的共识,更不代表编委会的意见。本刊一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促进学术交流是本刊的宗旨。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外科技术为颅底病变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这是因为与其他同类手术相比,其具有显著的优点:①可迅速到达手术区域;②视野好,有助于显露深部解剖结构,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③可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④缩短了手术时间;⑤体现微创手术特征[1]。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鼻内镜颅底外科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颅底外科的适应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内镜在医学领域中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随着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内镜具有良好的照明和图像放大作用,使得内镜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在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领域硬性内镜鼻窦手术由于创伤小而被重视和广泛应用,随着内镜应用解剖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影像学、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以及内镜技术的不断完善,鼻窦内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延伸。本文就内镜在颅底外科中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8.
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其在儿童鼻颅底病变的治疗上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鉴于儿童解剖特点及手术的难度,此类手术并不普及。本文对儿童鼻颅底外科的发展现状、相关解剖及鼻内镜鼻颅底手术重建的方法和特点进行阐述,并对儿童鼻颅底病变的诊疗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自1977年Fischr提出侧颅底肿瘤的手术方法后,在数代耳科医师的不懈努力下,侧颅底外科逐渐进入耳科手术范畴。近年来,国内对侧颅底外科感兴趣的耳科医师日渐增多,有不少机构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侧颅底外科经验。由于不同医疗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对国内有志于侧颅底外科的医师来说,很少有人真正接受过系统完善的训练,导致耳鼻咽喉科医师在开展侧颅底手术时有较多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11.
12.
鼻内镜下颅底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近代鼻科学的发展历程,经鼻内镜颅底手术一直为众多学者所关注。20世纪60年代,Guiot等率先采用经蝶窦进路用内镜检查鞍区;70年代,Bushe和Halves开始建议应用内镜开展脑垂体手术。1990年有学者就鼻颅底外科领域的诸多问题和鼻内镜技术在颅底外科中的应用作了系统地阐述。进入20世纪90年代,鼻内镜外科技术诊疗范围不断扩大。1992年,Jankowski首先报道采用内镜经蝶进路治疗3例垂体瘤。此后,  相似文献   

13.
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发育时期残留脊索组织的先天性低恶性肿瘤,多发生于骶尾部及颅底中线部位,尤其是斜坡区域,其预后与肿瘤切除程度密切相关,肿瘤完全切除的患者多能长期生存。由于颅底脊索瘤多呈浸润性生长,侵袭范围广,累及颅底重要神经、血管及脑组织等,手术完全切除极其困难,因此被认为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术中神经导航系统、电生理监测、经鼻超声系统和多普勒超声血管探测仪等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经鼻内镜入路能在直视下最大可能地安全切除颅底脊索瘤,并尽可能保留重要神经、血管功能,其手术创伤小,术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已成为颅底脊索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为进一步全面认识经鼻内镜治疗颅底脊索瘤的疗效及优缺点,我们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关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的相关文献,并从术前肿瘤评估分型、手术策略、肿瘤手术切除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几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经鼻内窥镜手术在颅底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经鼻内窥镜行颅底手术的可行性,笔者开展了经易内窥镜颅底外科手术54例。结果显示:10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均一次获得成功;11例接受视神经管减压术,6例于术后11d~1个月伤侧恢复光感和眼前指数,余5例术后无明显改善;3例蝶鞍充填术的患者术后者痛症状消失;17例垂体瘤、3例筛窦癌、8例鼻咽癌和1例造釉细胞瘤均获得完全切除;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大部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经鼻内窥镜颅底手术简便、安全、有效,是一项临床可以开展与应用的外科技术,但须掌握好此类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17.
Resection of midline skull base lesions involve approaches needing extensive neurovascular manipulation. Transnasal endoscopic approach (TEA) is minimally invasive and ideal for certain selected lesions of the anterior skull base.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endonasal endoscopic anatomy is essential to be well versed with its surgical applications and this is possible only by dedicated cadaveric dissections. The goal in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endoscopic anatomy of the orbital apex, petrous apex and the pterygopalatine fossa. Six cadaveric heads (3 injected and 3 non injected) and 12 sides, were dissected using a TEA outlining systematically, the steps of surgical dissection and the landmarks encountered. Dissection done by the “2 nostril, 4 hands” technique, allows better transnasal instrumentation with two surgeons working in unison with each other. The main surgical landmarks for the orbital apex are the carotid artery protuberance in the lateral sphenoid wall, optic nerve canal, lateral optico-carotid recess, optic strut and the V2 nerve. Orbital apex includes structures passing through the superior and inferior orbital fissure and the optic nerve canal. Vidian nerve canal and the V2 are important landmarks for the petrous apex. Identification of the sphenopalatine artery, V2 and foramen rotundum are important during dissection of the pterygopalatine fossa. In conclusion, the major potential advantage of TEA to the skull base is that it provides a direct anatomical route to the lesion without traversing any major neurovascular structures, as against the open transcranial approaches which involve more neurovascular manipulation and brain retraction. Obviously, these approaches require close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otorhinolaryngologists and neurosurgeons.  相似文献   

18.
经鼻内窦镜手术关颅底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经鼻内窥镜行颅底手术的可行性,笔者开展了经鼻内窥镜颅底外科手术54例。结果显示:10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一次获得成功;11例接受视神经管减压术,6例于术后11d-1个月伤侧恢复光感和眼前指数,余5例术后无明显改善;3例蝶鞍充填术的患者术后头痛症状消失;17例垂体瘤、3例筛窥癌、8例鼻咽癌和1例造釉细胞瘤均获得完全切除;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大部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经鼻内窥镜颅底手术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