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索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IMRT)计划设计时不同的设野方法对于计划质量的影响。 方法 21例Ⅰ~Ⅲ期NSCLC患者进入本研究。IMRT采用固定野静态调强技术。每例患者采用不同的设野方法共设计3套调强计划,分别为:IMRT-7,使用等角度的7个射野,射野的入射角度分别为0°、51°、102°、153°、204°、255°、306°;IMRT-5,使用等角度的5个射野,射野的入射角度为0°、72°、144°、216°、288°;IMRT-5m,使用不等角度的5个射野,设野的方法为从前述IMRT-7的7个射野中去除2个野(若患者的病灶位于左肺,则去除角度为255°、306°的两野;若病灶位于右肺则去除角度为51°、102°的两野)。IMRT计划设计时正常肺剂量限制取之于同一患者实际治疗采用的3D-CRT计划肺V5~V60。IMRT开始取处方剂量为65 Gy,根据靶区和关键器官剂量要求按每2 Gy一阶梯进行递增或递减,直至获得最佳计划。结果 比较正常肺受量时发现,在V5~V25之间IMRT-5m的值较另两套计划均明显降低;V30~V40间3套计划相互间无明显差异;V45~V60间以IMRT-5计划最差;肺的平均剂量IMRT-5m最低。食管和脊髓的受量,靶区的适形性指数,以及治疗过程机器的总跳数3套计划间差异不明显。心脏V40以IMRT-5m计划的值最低。两两比较时,IMRT-5较IMRT-7明显增加了靶区的异质性指数值,而其他比较无明显差异。相比于3D-CRT,IMRT-7、IMRT-5和IMRT-5m分别可提高靶区剂量(5.1±4.6)Gy、(3.1±5.3)Gy和(5.5±4.8)Gy。结论 对于NSCLC的IMRT计划设计,射野方向是重要因素,调整好设野的方向可以减少照射野数目保证甚至提高IMRT计划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在我国应用较少,笔者系统地比较了IMRT和3D-CRT两种放疗方法在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量方面的不同,还研究了不同射野数对肺癌IMRT的影响,期望能为建立一套适合肺癌的逆向IMRT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调强技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性及对正常肺组织和胸部其他危及器官的保护。方法选择20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回顾性地分析三维适形和调强治疗计划。调强与适形计划都要求使95%的计划靶区接受64Gy的处方剂量,使肺、食管、心脏、脊髓接受大于耐受剂量的体积最小。根据计划靶区的等剂量分布、体积一剂量直方图以及其他的剂量学指标,比较两种不同治疗计划的优劣。结果与适形计划相比,调强治疗计划在临床认可的范围内降低了靶区剂量的均匀性,但剂量的适形性有显著提高;正常肺组织的V20值减少11%、平均剂量下降2Gy,但肺组织和危及器官的V5、V10值很难进一步改善。结论调强比适形放疗更适合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采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技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胸部放疗科行SIB-IMRT治疗的局部晚期NSCLC 78例,其中,ⅢA期45例,ⅢB期33例.处方剂量为PTV 50.4 ~64.0 Gy/28 ~33次,单次剂量为1.8~2.1 Gy;IGTV为60.0 ~ 74.3 Gy/28 ~ 33次,单次剂量为2.0~2.5 Gy.主要观察指标为总有效率(ORR)、局部控制率(LCR)、总生存率(OS)、无疾病进展生存率(PFS)及3级及以上食管和肺损伤.结果 78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根治性放疗,IGTV剂量≥60 Gy.67例(85.9%)患者接受以顺铂或卡铂为基础的第三代细胞毒药物两药联合方案化疗,其中17例(21.8%)为同步放化疗,50例(64.1%)为序贯放化疗.全组ORR为69.2%,其中CR 11例(14.1%),PR 43例(55.1%),SD 22例(28.2%),PD 2例(2.6%).截至2012年10月,失访6例,随访率92.3%.72例可随访患者中已死亡50例,22例存活.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8.4%、54.7%、28.6%,中位PFS为15.3个月(2.3 ~46.8个月),中位OS为27.3个月(5.8 ~49.3个月).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0.7%、27.6%、21.1%;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56.6%、30.3%.在同步放化疗与非同步放化疗亚组中,中位OS分别为32.8个月和24.1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7%、73.7%、47.3%和83.0%、50.5%、23.9%(x2=3.946,P<0.05).全组共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59例(75.6%),治疗相关性肺损伤(TRP)21例(26.9%),其中3级及以上放射性食管损伤19例(24.4%),3级及以上放射性肺损伤9例(11.5%).随访1年后,2例(2.6%)出现晚期3级肺损伤,食管无3级及以上晚期不良反应.结论 SIB-IMRT照射技术治疗局部晚期NSCLC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灌注显像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IMRT)保护功能肺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拟行放疗的Ⅲ期NSCLC患者24例,分别行PET-CT和SPECT定位,图像传至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图像融合。根据SPECT图像确定功能肺(FL)和非功能肺(NFL),FL是指放射性计数为最大放射性计数的30%以上(包括30%)的区域,其他区域为NFL。肺灌注受损分为4级:0级,无灌注受损;1级,肿瘤及其周围局部肺灌注受损;2级,达1叶肺灌注受损;3级,超过1叶肺灌注受损。根据SPECT图像提供的肺功能信息制定IMRT计划进行优化,尽可能降低FL的照射体积剂量。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优化前后的IMRT计划的肺组织剂量参数变化。结果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灌注缺损,其中肺灌注受损1级8例,2级6例,3级10例。根据SPECT提供的肺功能信息优化IMRT计划后WLV和FLV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FLV降低程度更加明显。优化后WLV10、WLV15、WLV20、WLV25、WLV30和FLV10、FLV15、FLV20、FLV25、FLV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SPECT图像提供的肺功能信息优化IMRT计划以保护Ⅲ期NSCLC功能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的合理方案。方法 对1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制定2种放疗计划:PTV60计划的PTV为(GTV+6~8mm)+呼吸动度+摆位误差,对PTV获得60Gy处方剂量进行归一;PTV70计划的PTV为GTV+呼吸动度+摆位误差,对PTV获得70Gy处方剂量进行归一。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2种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受量,并进行剂量学的对比研究。结果 PTV70计划接受60Gy剂量的靶区体积明显高于PTV60计划,两组在靶区剂量均匀性方面相似。PTV70计划的肺V20较PTV60计划平均下降(1.69±0.4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47,P=0.002);肺V5平均下降(1.29±1.0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设计中,PTV70计划优于PTV60计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水平方向射野对肺癌调强计划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肺癌患者18例,其中左肺癌患者10例,右肺癌患者8例,设计普通调强(IMRT计划)和在普通调强基础上添加一个水平方向射野(H-IMRT计划)的计划,比较机器跳数、子野数及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分布.结果 两种计划PTV的Dmax、Dmin及Dmean,患侧肺的V30和Dmean,健侧肺的V20 和V30,全肺的V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IMRT计划相比,添加水平射野后,PTV的均匀性(HI)及适形度(CI)都有显著提高(t=-9.33、10.88,P<0.05);肺的其他剂量指标均变差(t=-1.55~-7.58,P<0.05);心脏的保护更优(t=1.84~3.99,P<0.05);MUs及子野数量降低(t=12.57、3.19,P<0.05).结论 在肺癌的IMRT治疗中,添加水平射野可以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但会使肺的低剂量照射体积增加,无益于肺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是指应用单次或少数多次给予靶区高剂量照射的治疗方式。和常规放疗相比,具有分割剂量大、精度高等特点。其在肺部肿瘤中的应用可归纳为以下3点:①对于因高龄或合并严重心肺等内科疾病不能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早期(T1-2N0M0)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SBRT已确立标准治疗的地位。②对于可手术的早期NSCLC,SBRT初步应用的结果并不逊于手术。③对于肺内孤立转移灶(1~3个),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给与SBRT已逐步被接受。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放射非小细胞肺癌近年研究较多,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呼吸动度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影响。对原发性肺癌、早期肺癌、老年性肺癌、转移性肺癌,及肺癌局部复发者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了观察和评价;对治疗禁忌证、并发症也进行了分析。总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肺癌、转移性肺癌、复发性肺癌、不能手术的早期肺癌、老年性肺癌都有积极的治疗作用,而且副作用小,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对36例临床Ⅰ—Ⅱ非小细胞肺癌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病人年龄58—88岁,中位年龄74岁,Ⅰ期25例,Ⅱ期11例,病灶小于3cm17例,3cm以上19例。采用真空袋固定,Philips公司CT模拟机定位及YARIAN公司的Eclipse三维治疗计划。小于3cm病灶采用弧形照射结合2-3个适形固定野,剂量10-15Gy,次,共3—5次;3cm以上病灶采用非共面适形野,剂量5~8Gy/次,共6—12次,计划要求95%以上PTV体积接受95%以上剂量。按100%等剂量线计算处方剂量,全肺V20控制在≤25%。结果近期疗效中完全缓解(CR)率为53%,部分缓解(PR)率为36%,无进展(NR)率为11%,总有效率(CR+PR)为89%。肿瘤直径小于3cm者CR率为76.5%,而3cm以上者CR率为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52.4%、38.5%。Ⅰ期、Ⅱ期1年生存率分别为96%、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年生存率分别为57%、43%。放射性肺反应早期多为0级,Ⅰ级9例,Ⅱ级3例,晚期肺反应多为Ⅰ级,Ⅱ级6例,无Ⅱ级以上早期及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有效的,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失败原因主要为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6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均行调强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前1周内和放射治疗50Gy时均行MRI及DWI检查,比较放疗前后MRI及DWI-MRI情况.结果 56例放疗后肿瘤病灶缩小,3例变化不明显,1例增大,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减低,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增大,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缩小.结论 MRI扩散加权成像可快速,灵敏显示鼻咽癌放疗前后的变化,对IMRT的疗效评价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剂量水平椎体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成年比格犬椎体骨细胞的损伤作用,初步探讨一次全椎体IMRT的安全剂量范围。方法 选取纯种比格犬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5组,以全椎体IMRT的治疗方式分别对5组比格犬胸9~10椎体给予0、40、50、60和70 Gy剂量的照射,于照后3个月处死,取相同部位的胸9~10节段椎体骨进行HE染色、电镜观察后,免疫组织化学法定量检测椎体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TUNEL法定量检测椎体骨中凋亡骨细胞。结果 HE染色结果提示随着IMRT剂量的增大,比格犬椎体骨空骨陷窝率增加明显(F=2.57,P<0.05),骨小梁断裂程度增加,但面积未见明显下降(P> 0.05);电镜结果提示40 Gy IMRT组部分骨细胞出现凋亡,而50 Gy及以上剂量IMRT组绝大多数骨细胞凋亡。TUNEL表达结果提示40 Gy IMRT组骨细胞凋亡率低于50 Gy及以上剂量组骨细胞凋亡率(F=3.52,P<0.05),50 Gy及以上剂量组骨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Gy以上组的VEGF蛋白表达高于40 Gy组(F=3.64,P<0.05),但50、60、70 Gy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 Gy可作为临床选择治疗总剂量界限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3.
AIM: To study the leakage-penumbra (LP) effect with a proposed correction method for the step-and-shoo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METHODS: Leakage-penumbra dose profiles from 10 randomly selected prostate IMRT plans were studied. The IMRT plans were delivered by a Varian 21 EX linear accelerator equipped with a 120-leaf multileaf collimator (MLC). For each treatment plan created by the Pinnacle3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a 3-dimensional LP dose distribution generated by 5 coplanar photon beams, starting from 0o with equal separation of 72o, was investigated. For each photon beam used in the step-and-shoot IMRT plans, the first beam segment was set to have the largest area in the MLC leaf-sequencing, and was equal to the 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 The overshoot effect (OSE) and the segment positional errors were measured using a solid water phantom with Kodak (TL and X-OMAT V) radiographic films. Film dosimetric analysis and calibration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 film scanner (Vidar VXR-16). The LP dose profiles were determined by eliminating the OSE and segment positional errors with specific individual irradiations.
RESULTS: A non-uniformly distributed leaf LP dose ranging from 3% to 5% of the beam dose was measured in clinical IMRT beams. An overdose at the gap between neighboring segments, represented as dose peaks of up to 10% of the total BP, was measured. The LP effect increased the dose to the PTV and surrounding critical tissues. In addition, the effect depends on the number of beams and segments for each beam. Segment positional error was less than the maximum tolerance of 1 mm under a dose rate of 600 monitor units per minute in the treatment plans. The OSE varying with the dose rate was observed in all photon beams, and the effect increased from 1 to 1.3 Gy per treatment of the rectal intersection. As the dosimetric impacts from the LP effect and OSE may increase the rectal post-radiation effects, a correction of LP was proposed and demonstrated for the central beam profile for one of the planned beams.
CONCLUSION: We concluded that the measured dosimetric impact of the LP dose inaccuracy from photon beam segment in step-and-shoot IMRT can be correct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ARE)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102例接受3D-CRT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三维计划资料,采用RTOG分级标准,评价患者自放疗开始3个月内≥2级的ARE。分析临床因素和三维计划的剂量体积参数。结果 发生2级ARE19例,3级15例,未出现更严重的ARE。非同步化疗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食管V55(OR=1.170,P<0.05)为≥2级ARE发生的惟一影响因素,食管V55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95%CI: 0.782~0.957,P<0.05),界值为16.0。同步化疗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食管V35(OR=1.125,P<0.05)和同步化疗方案(OR=39.740,P<0.05)是≥2级ARE发生的影响因素,食管V35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2(95%CI: 0.636~0.927,P<0.05),界值为23.75。长春瑞滨+顺铂(NP)同步化疗方案的≥2级ARE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方案(33.3% ∶66.7%)。结论 非同步化疗患者,食管V55是≥2级ARE的影响因素。同步化疗患者,食管V35和同步化疗方案是≥2级ARE的影响因素。同步NP方案≥2级ARE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单纯调强放疗(IMRT)与IMRT同步TP方案化疗治疗宫颈癌初始治疗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转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8月宫颈癌初始治疗后出现PALN转移的56例患者,PALN转移病灶给予放疗剂量GTV 55~60 Gy,CTV45 ~ 50 Gy,共25 ~ 30次,5~6周,接受同步放化疗(CRT组)者36例,单纯放疗(RT组)者20例.CRT组的同步化疗方案为TP方案,第1天紫杉醇135 mg/m2,顺铂60 mg/m2 2 d,21 d重复.单纯PALN转移(iPALN)患者33例,合并其他部位复发转移(niPALN)患者23例.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2.7个月(2.7 ~74.4个月).98.2%(55/56)的患者完成了放疗,CRT组中,38.9%的患者完成化疗2~3个周期,61.1%的患者完成化疗1个周期.CRT和RT组的有效率(CR +PR)分别为91.7%(33/36)和85% (17/20)(x2=0.516,P>0.05).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38和23个月,3年OS率分别为57.5%和32.7% (x2 =4.059,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8.3和16个月,3年PFS率分别为50.4%和29.2%(x2=4.184,P<0.05).单纯PALN转移(iPALN)(33例)患者与合并其他部位复发转移(niPALN)患者(23例)的中位OS分别为71.2和21.4个月,3年OS率分别为53%和39.5%(x2=4.265,P< 0.05).CRT和RT组出现3或4级白细胞低下的患者分别为10例(27.8%)和6例(30%),3级消化道反应各有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693、0.847,P> 0.05).结论 IMRT同步TP化疗对PALN转移的患者近期效果和远期生存均优于单纯放疗的患者,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基于PET-CT与4DCT所构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肿瘤内生物靶区(IBTV)与生物靶区(BTV)、内靶区(ITV)体积差异,并分析IBTV应用于放疗计划的可行性。方法 15例NSCLC患者序贯完成3DCT、4DCT、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胸部定位扫描。基于4DCT 10个呼吸时相图像勾画原发肿瘤大体肿瘤体积(GTV)并融合获得ITV。基于PET图像标准摄取值(SUV)≥ 2.0阈值勾画原发肿瘤靶区并定义为BTV。以ITV和BTV融合构建内生物靶区(IBTV),比较IBTV与ITV、BTV体积差异及空间匹配。比较基于IBTV与ITV、BTV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差异。结果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结果 ITV、B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BTV与ITV、BTV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33,P<0.05)。要包括>95%体积的IBTV,基于BTV需要外扩9.0(6.0,12.0)mm,基于ITV需要外扩10.00(7.0,12.0)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TV与ITV的戴斯相似性系数(DSC)为0.72(0.54,0.79)。基于计划生物靶区(PBTV)或者计划内靶区(PITV)制定的调强放疗计划,仅能保证85.6%(80.5%,91.2%)的PITV或者80.2%(74.4%,87.6%)的PBTV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而且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度指数(CI)均不理想。结论 基于PET-CT或者4DCT的放疗计划,难以保证依据ITV或者BTV外扩得到的PTV的合理剂量分布,建议参考IBTV定义PTV和制定放疗计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IMRT)同步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64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实试组给予西妥昔单抗联合适形放疗同步顺铂化疗,对照组给予适形放疗同步顺铂化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近期疗效,室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和68.8%,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00.0%和81.3%;远期疗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1%和53.1%,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6.9%和75.0%.实验组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适形放疗同步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形态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22例,所有入组病例均采用奈达铂80~100mg/m2静脉注射,第1天,吉西他滨800mg/m2静脉注射,第1、8天,每21天重复用药,连用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同时给予托烷司琼5mg,静脉注射,每天1次,对症止吐。结果本组病例疗效评价,其中CR0例,PR8例,NC6例,PD8例,RR(PR+CR)为36.4%(8/22),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恶心呕吐,无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骨髓抑制轻,Ⅰ~Ⅱ度骨髓抑制16例,Ⅲ度骨髓抑制2例,无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肺癌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毒性反应可以控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