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菌株 FIM9960 8的分类、发酵及其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抗生素 FW9960 8的体外生物学活性。 方法 采用伯杰系统分类法进行菌株分类鉴定 ,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 菌株 FIM9960 8归于链霉菌属 ,编号为 Strptomycessp.FIM9960 8,抗生素 FW9960 8对 G+细菌 (包括 MRSA)的抗菌活性强和抗菌活性的钙离子依赖性均与达托霉素相似。结论 Strptomycessp.FIM9960 8不生的抗生素 FW9960 8是强效抗 MRSA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菌株FIM99608的分类、发酵及其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抗生素FW99608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伯杰系统分类法进行菌株分类鉴定.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菌株FIM99608归于链霉菌属,编号为Strptomyces sp.FIM99608,抗生素FW99608对G+细菌(包括MRSA)的抗菌活性强和抗菌活性的钙离子依赖性均与达托霉素相似.结论Strptomyces sp.FIM99608不生的抗生素FW99608是强效抗MRSA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4.
在筛选弹性蛋白酶抑制剂过程中,从福建省永泰青云山土壤中分离到放线菌FIM99468,经分类鉴定为佛罗里达小单孢菌,定名为Micromonospora floridensis FIM99468.经发酵、提取,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Fw99468能够抑制弹性蛋白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4×10-6mol/L.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建立金银花、连翘配伍抗MDR MRSA最佳活性组分的指纹图谱。方法: 将金银花、连翘配伍抗MDR MRSA最佳活性组分用10%甲醇水溶解,采用Waters Atlantis T3(250 mm×4.6 mm,5 μm)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通过对流动相甲醇、水及色谱条件的考察,确定最佳色谱条件,然后对10批金银花、连翘配伍抗MDR MRSA最佳活性组分的样品进行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研究。结果: 金银花、连翘配伍抗MDR MRSA最佳活性组分指纹图谱的共有峰有7个,各峰分离度良好,10批样品的相似度大于0.9。结论: 金银花、连翘配伍抗MDR MRSA最佳活性组分指纹图谱研究方法稳定,可用于该组分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SILA-C2191-A和B,黄灰链霉菌产生的多环San酮类新抗生素 Ⅰ.菌种分类,发酵,分离纯化和生物学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放线菌新代谢产物的过程中,从放线菌SIIA-A02191的发酵产物中发现了新的多环San酮类抗生素SIIA-C2191A及其溴代类似物SIIA-C2191B。基于形态学、化学分类和16SrDNA等数据,将分离自渤海湾沙地土壤的产生菌鉴定为灰黄链霉菌。活性化合物采用减压快速层析法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SIIA-C2191A和SIIA-C2191B均对革兰氏阳性菌显示强抗菌活性,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7.
在筛选抗病毒抗生素的过程中。从云南土壤分离出的一株链霉菌16704,其发酵液抗HSV-1病毒活性较强,我们对链霉菌16704产生菌的初步分类,发酵,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大孔树脂吸附层析,有机溶剂提取,RP-8反相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得到16704A纯品,经过对化合物16704A理化性质的测定和对其UV、FAB-Mass、EI-Mass和^1H-NMR谱的分析。将其鉴别为已知化合物BafilomycinA1。 相似文献
8.
用大鼠肝微粒体酶系统筛选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抑制剂,获得了一株阳性菌株,经初步分类鉴定为Aspergillus sp.H717。曲霉717的发酵液经溶媒提取,硅胶柱层析,葡聚糖LH-20凝胶柱层析和反相中压海相柱层析得到两个活性化合NA-209A、B用大鼠肝微体酶系统测定其IC50分别为60.6和86.7μmol/L。 相似文献
9.
由于两性霉素 B具有广谱杀真菌活性、价格低廉 ,因此至今仍为免疫功能受损患者致命性真菌感染的主要治疗药物。因为两性霉素 B治疗中可出现与静脉滴注及剂量依赖性肾毒性相关的急性反应 ,故建议在 2~ 6h内缓慢滴注。 Eriksson等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评价两性霉素 B连续静脉滴注及传统的 4 h快速静脉滴注的毒性反应。将需要应用两性霉素 B治疗的患者分为 2组 :2 4 h连续滴注组与 4 h快速滴注组。治疗中观察寒战、呕吐、发热情况 ,每日测定血清肌酸酐浓度 ,计算血清肌酸酐清除率 ,测定血清电解质 ,记录治疗期间由于真菌感染所致的发病率、死亡… 相似文献
10.
薄荷油是从辣薄荷Mentha piperita L.叶中提取的挥发油。作者对薄荷油的体外抗HSV-1和HSV-2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筛选抗病毒抗生素的过程中,从云南土壤分离出的一株链霉菌16704,其发酵液抗HSV-1病毒活性较强,我们对链霉菌16704产生菌的初步分类,发酵,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大孔树脂吸附层析,有机溶剂提取,RP-8反相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得到16704A纯品,经过对化合物16704A理化性质的测定和对其UV、FAB-Mass、EI-Mass和1H-NMR谱的分析,将其鉴别为已知化合物Bafilomycin A1. 相似文献
12.
在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放线菌新代谢产物的过程中,从放线菌SIIA-A021 91的发酵产物中发现了新的多环(口山)酮类抗生素SIIA-C2191A及其溴代类似物SIIA-C2191B.基于形态学、化学分类和16SrDNA等数据,将分离自渤海湾沙地土壤的产生菌鉴定为灰黄链霉菌.活性化合物采用减压快速层析法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SIIA-C2191A和SIIA-C2l9B均对革兰氏阳性菌显示强抗菌活性,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中国药房》2019,(16):2221-2225
目的:评价安儿宁颗粒的体外抗菌、抗炎和免疫增强活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安儿宁颗粒(1.562 5~100 mg/mL)对10种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以RAW 264.7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为对象,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建立细胞炎症模型,以MTT法考察安儿宁颗粒(0.312 5~20 mg/mL)对细胞增殖及其释放一氧化氮(NO)的影响;以BALB/c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为对象,以MTT法考察安儿宁颗粒(0.312 5~20 mg/m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安儿宁颗粒对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MIC均为6.25 mg/mL,对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的MIC均为12.5mg/mL,对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的MIC均为25 mg/mL,对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株)、伤寒沙门菌的MIC均为50 mg/mL。与LPS模型组比较,安儿宁颗粒在0.312 5~1.25 mg/mL的剂量下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NO的释放(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安儿宁颗粒在试验剂量下对RAW 264.7细胞和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无干扰或有促增殖趋势,其在0.625、0.312 5 mg/mL剂量下能显著促进淋巴细胞增殖(P<0.05)。结论:安儿宁颗粒在体外对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抗炎和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的抗真菌抗生素PF1163A和B产生菌的分类、发酵、分离和生物学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媛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1,(2)
PF116 3A和 B是从青霉发酵液中分离出来的两种新型抗真菌抗生素。根据菌株 PF116 3在 CYA培养基 (酵母浸膏0 .5 % ,葡萄糖 3.0 % ,K2 HPO4 0 .1% ,Na NO3 0 .1% ,KCl 0 .0 5 % ,Mg SO4 · 7H2 O 0 .0 5 % ,Fe SO4 · 7H2 O0 .0 0 1% ,琼脂 1.3% )和 EMA培养基 (麦芽糖浸膏2 .0 % ,胨 0 .1% ,葡萄糖 2 .0 % ,琼脂 2 .0 % )上的菌落生长特征 ,并与青霉的菌落特征进行比较 ,初步断定菌株 PF116 3属青霉属。菌株 PF116 3接种于琼脂斜面上 ,经一次种子摇瓶培养 (2 5℃摇育 2 d) ,二次种子培养 (2 5℃摇育 3d)和生产培养 (2 8℃静…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云南省路南县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链霉菌,编号为SIIA76-1289。它的孢子丝卷曲或螺旋,孢子球形或椭园形,表面带刺。经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和比较,认为SIIA76-1289菌株与紫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ceus)基本相似。命名为紫色链霉菌路南变种(Streptomyces violaceus var.lunanensis var.nov.)。所产生两个蒽环类抗生素A和B,能够抗革蓝氏阳性细菌。在体外对白血病P388细胞DNA的合成有很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