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肝损伤中Toll-样受体(TLR)2/4mRNA表达的变化及氯喹的干预效应。 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牛磺胆酸钠(TAC)注射造成大鼠AHNP肝损伤动物模型。动物分为假手术组(S组)、胰腺炎组和氯喹(CQ)治疗组。后2组于术后3,6,12 h分批剖杀,S组于术后6 h剖杀。观察血清淀粉酶、ALT和AST及肝组织NO和TNF-α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各组不同时点肝组织TLR2和TLR4mRNA的表达。 结果:相对于S组,胰腺炎组大鼠3 h肝组织TLR2和TLR4mRNA表达开始增高,术后6~12 h肝组织TLR2和TLR4mRNA表达迅速达到峰值(P<0.05),肝损伤加重,血清淀粉酶升高,肝组织TNF-α浓度升高,NO浓度逐渐降低(P<0.05);相对胰腺炎组,CQ治疗组TLR2/4mRNA表达降低(P<0.05),肝损伤程度减轻,血清淀粉酶降低,肝组织TNF-α浓度降低,NO浓度显著升高(P<0.05)。 结论:AHNP大鼠肝组织内TLR2和TLR4的基因表达上调;其表达增高可能在AHNP肝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氯喹对大鼠AHNP过程中肝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鼠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程度与肝再生状态的动态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程度与肝再生状态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假手术组;(2)正常大鼠肝切除组;(3)肝硬化大鼠肝切除组,建立大鼠肝切除模型,观察围手术期血清和肝组织匀浆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重/体重、肝再生率,以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肝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肝切除后肝硬化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显著,持续时间较长(P<0.05);PCNA在肝切除后肝组织的表达显著延迟(P<0.05),血清ALT和AST水平与肝再生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肝损伤程度和肝再生状态呈负相关,肝损伤的程度影响肝再生状态,肝切除后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的变化可以间接的了解肝再生情况。  相似文献   

3.
wortman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wortmannin预处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SAP组(P组)和SAP+wortmannin组(PW组),每组18只。除C组以生理盐水代牛磺胆酸钠外,另两组逆行胆胰管注射50g/L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各组分别于术后3,6,12h检测血清中TNF-α,ALT,AST水平及肝组织中NF-κB活性,观察肝组织及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P组血清中TNF-α,ALT,AST水平及肝组织中NF-κB活性(积分灰度)均显著高于C组(P<0.01);胰腺、肝组织病理损伤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PW组较C组各项指标均升高,但较P组明显降低(P<0.01);且胰腺、肝组织病理损伤亦较P组减轻。结论 wortmannin预处理对SAP大鼠胰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了NF-κB的活化、减少TNF-α等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
胰腺炎相关性腹水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ncreatitis associated ascitic fluid,PAAF)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模型的胰腺和肝细胞的病理结构改变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PAAF按8 ml/只注射入SD大鼠腹腔内,注射后于第4,7小时分批处死动物.测定大鼠血清肝功能酶学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血清淀粉酶(amylase,AmYL)浓度.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胰腺、肝组织亚细胞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模型动物出现肝功能损害,其血清ALT,AST及TBiL显著升高;AmYL浓度则无明显改变.电镜下胰腺腺泡细胞仅见部分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轻度肿胀,而酶元颗粒胞膜保持完整;肝细胞出现凋亡表现,胞浆内有特异性的核碎片.结论 PAAF诱导的模型动物中的胰腺病变明显不同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大鼠的胰腺病变,它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导致大鼠肝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葡萄糖-胰岛素-钾(极化液,GIK)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脂多糖组(LPS组,LPS 8mg/kg),GIK组(LPS 8mg/kg+GIK 4ml·kg~(-1)·h~(-1))。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腹腔注射LPS后3d和5d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ELISA法检测三组大鼠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并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TUNEL免疫荧光检测肝实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注射后3d比较,注射后5dLPS组大鼠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明显升高,而GIK组大鼠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注射后3dLPS组和GIK组大鼠血清ALT、AST、注射后5dLPS组大鼠血清ALT、AST明显升高(P0.05),注射后3、5dLPS组和GIK组大鼠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肝损伤等级评分、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注射后3dGIK组大鼠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注射后5dGIK组大鼠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肝损伤等级评分、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腹腔注射LPS可引起大鼠肝损伤,导致肝功能改变及肝细胞破坏;GIK可减轻LPS诱导的大鼠肝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影响。方法 43只SD雄性大鼠按数字表法行完全随机分组:假手术组(n=4);ANP组(n=21),该组再均分为3、6及12 h 3个亚组(n=7);NaCl+ANP组(n=4);NaHS+ANP组(n=7);以及炔丙基甘氨酸(PAG)+ANP组(n=7)。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ANP模型;NaCl+ANP组、NaHS+ANP组及PAG+ANP组大鼠均在模型制作术前1 h分别给予生理盐水、NaHS及PAG进行预处理。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MY)、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水平,并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ANP组大鼠制模术后血清AMY、AST、ALT、BUN及Cr水平进行性升高。NaHS+ANP组大鼠血清AMY、AST、ALT、BUN及Cr水平高于NaCl+ANP组(P〈0.05),胰腺组织的病理损伤也较NaCl+ANP组严重。PAG+ANP组大鼠血清AMY、AST、ALT、BUN及Cr水平则低于NaCl+ANP组(P〈0.05),胰腺组织的病理损伤也较NaCl+ANP组轻。结论 ANP肝、肾及胰腺功能受损可能与H2S浓度升高有关,预防性给予H2S阻断剂PAG可改善肝、肾及胰腺功能,具有器官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大鼠的急性胰腺炎(AP)肝损伤模型。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AP组、假手术组(SO组),使用手术显微镜、显微器械,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溶液诱导大鼠AP,术后3、6、12h胰腺组织光镜检查;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10;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组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病理学证实建立AP动物模型出现肝损伤的病理形态变化;与SO组相比,AP组的血清ALT升高以及TNF—α、IL-6、IL-1β、IL-10水平增高,均显著高于各自时段的SO组(P〈0.05)。结论胰胆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溶液可以制作大鼠AP肝损伤模型,异氟烷吸入诱导配合腹腔内麻醉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熟练、精细的显微手术技术是成功建立模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保护机制。方法首先建立大鼠肝硬化动物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用Pue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光镜下的形态学改变;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氮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氧化亚氮(NO)、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组织中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DA含量、SOD活性变化。结果Pue预处理可使大鼠血清NO含量、肝组织NO含量及SOD活性明显增高;而血清ALT、AST、MDA含量及肝组织TNF—α、MDA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形态损伤也有所减轻。结论葛根素对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是减少NO的降低、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S-腺苷蛋氨酸(思美泰)对SD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锻手术组、肝缺血再灌注(IR组)、肝缺血再灌注加S-腺苷蛋氨酸干预组(SAM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暴露肝门并游离十二指肠韧带,20min后关腹。IR组和SAM组均以肝脏缺皿20min后再灌注的方式造模。SAM组于术后1h腹腔注射思美泰100mg·kg。·d^-1,假手术组和IR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后第1、4、7、10天各处死6只大鼠,测定其血清ALT、AST、总胆红素(TB)含量,同B寸取肝左叶部分组织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SAM组各个时相点血清ALT、AST、TB水平均明显低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M组肝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轻于IR组(P〈0.01)。结论:S-腺苷蛋氨酸能够明显刚氐转氨酶、TB,减轻肝病理损伤,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移植菲立磁(Feridex)标记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的定居、迁移及其对肝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制作sD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将Feridex标记的大鼠BMSCs注入此模型肝脏。分别于注射前6h,注射后6h、1周、5周行大鼠肝脏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铁(Fe^3+)测定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肝损伤组,镜下可见肝内出现弥漫性分布的点片状坏死,肝血窦充血明显,弥散性炎性细胞浸润。普鲁士蓝染色证实Feridex标记BMSCs阳性率〉90%;透射电镜见铁颗粒位于BMSCs胞质中;MRI扫描SE-T2WI序列成像显示:Feridex标记BMSCs注射组注射后6h与注射前比较,在局部注入区域可见明显的低信号改变,注射后1周、5周低信号改变区域逐渐扩大,与对照组比较,肝损伤组在各时间点的MRI低信号改变范围更大。各组病理学改变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好转,血清ALT与AST水平降低,BMSCs肝脏注射组更为明显;Feridex标记BMSCs注射组与未标记细胞注射组在各时间点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类似,血清ALT、AST及Fe^3+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移植的BMSCs可促进大鼠肝脏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功能恢复;MRI可追踪到Feridex标记的BMSCs在肝损伤大鼠肝脏实质内弥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喹(CQ)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60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AP组,L-Arg治疗组,L-NAME治疗组,CQ治疗组,CQ+ L-NAME治疗组,每组各10只。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TLR4的表达。结果:SAP 组肝组织TLR4表达明显增高,一氧化氮(NO)浓度降低,肝损伤加重(P<0.05)。L-Arg组NO升高,TLR4表达受抑,肝损伤减轻(P<0.05)。L-NAME组NO明显抑制,肝组织TLR4表达升高,肝损伤加重(P<0.05)。CQ组TLR4表达降低,肝组织NO升高,肝损伤减轻(P<0.05)。CQ+L-NAME组肝组织NO明显降低,TLR4升高,肝损伤加重(P<0.05)。结论:TLR4表达上调在SAP肝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作用。CQ可能通过提高NO的合成和释放而抑制TLR4的表达,减轻SAP并发肝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大鼠梗阻性黄疸肾功能损害发生中的作用 ,以及褪黑素 (melatonin ,Mel)的保护作用。方法  6 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 4组 :正常对照组 (CN组 )、假手术组 (SO组 )、胆总管结扎组(BLD组 )和褪黑素治疗组 (BDL +Mel组 )。应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 ,分别于手术后第 4天和第 8天两个时间点检测 4组中血浆NO、TB、DB、ALT、AST、BUN、Cr水平以及肾组织中NO水平和iNOS活性 ;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 BDL组大鼠血浆NO、TB、DB、ALT、AST、BUN、Cr水平和肾组织NO水平及iNOS活性明显升高 (P<0 .0 1) ,褪黑素治疗可使血浆NO、ALT、AST、BUN及Cr水平和肾组织中NO水平及iNOS活性显著降低 ,与BDL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 ,肾组织iNOS活性增强 ,NO大量产生参与了肾功能损害的发生、发展 ;褪黑素对大鼠梗阻性黄疸肾损害的保护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干扰NO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IL-1 8在内毒素诱导大鼠肝损伤中的变化及中药腑安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在内毒素诱导大鼠肝损伤中的变化及中药腑安颗粒防治肝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向大鼠腹腔内注射O111B4标准大肠杆菌加硫酸钡混悬液,建立实验性腹膜炎内毒素血症的动物模型,诱发大鼠肝损伤。检测血中内毒素(ET)、IL-18、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与腑安治疗组相比较。结果:实验性腹膜炎内毒素血症诱发的肝损伤中,大鼠血浆中内毒素及血清中的ALT含量升高,腑安治疗组中,内毒素及ALT水平均低于肝损伤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8显著升高,与ALT水平呈正相关。经腑安颗粒治疗后,可降低血清中IL-18。结论:内毒素诱导肝损伤的程度与血清中IL-18的升高呈正相关,表明IL-18是内毒素诱导肝损伤中的重要诱导因子,中药腑安颗粒保护肝脏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IL-18水平而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非酒精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tiis,NASH)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探讨其与细胞色素P4502E1的表达和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用高脂饮食制备非酒精脂肪性肝人鼠模型,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12W末处死各组大鼠,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ALT、AST、血糖、胰岛素,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测定肝组织CYP450及同工酶CYP2E1含量,TBA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肝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血糖、胰岛素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MDA及CYP2E1含量显著增高(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肝脏的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成功复制NASH大鼠模型,CYP2E1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关,MDA和SOD在NASH脂质过氧化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在SAP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3.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诱导大鼠SAP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AP组,术后4、8、16及24h测定血清淀粉酶(AMY)、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和腹水AMY;光镜下观察胰腺和肝组织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AP组各时间点血清AMY、ALT、AST、TNF-α及腹水AMY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胰腺和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相一致。术后不同时相COX-2在肝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表达与ALT(rs=0.949,P=0.039)、AST(rs=0.972,P=0.016)及血清AMY(rs=0.944,P=0.041)呈正相关。结论SAP时COX-2表达上调可能在SAP合并肝脏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缺血后前列腺素E1(PGE1)对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70%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I/R)组及PGE1处理组,各组于缺血45 min再灌注1h后取静脉血,观察血清肝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变化,并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S组比较,I/R组与PGE1组血清ALT,AST,LDH显著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和MPO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PGE1组与I/R组相比,前者血清ALT,AST,LDH降低(P<0.01),肝形态学异常变化明显减轻,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和MPO含量降低(P<0.01)。结论:PGE1对大鼠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可能是提高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和减轻中性粒细胞的聚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大网膜影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的解剖学的作用进行前瞻性实验研究。方法 制备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采用生物化学、酶学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对不同时间段大网膜切除组和保留组大鼠的腹水量、腹水和血清中部分毒性物质的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各种实验条件下胰腺和大网膜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的大网膜可以(1)显著增加胰腺性腹水的形成(P〈0.01),(2)显著增加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LOLA)对肝癌合并肝硬化半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6例肝癌合并肝硬化行半肝切除患者分为2组,仅治疗组于术后1~7 d静脉应用LOLA。全部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3、5、7、10、14 d抽外周静脉血检查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结果:治疗组术后1、3、5 d A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5 d AS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7 d ALT恢复正常的比率高于对照组。LOLA对术后TB、DB无影响。两组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无差异(P=0.557)。结论:LOLA能促进肝癌肝硬化半肝切除术后肝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实验性慢性胰腺炎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NF-кB)的表达以及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慢性胰腺炎大鼠模型,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NF-кB蛋白的表达,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清IL-6、TNF-α的水平.结果:慢性胰腺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NF-к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含量增加.大承气颗粒治疗组及丹参治疗组NF-кB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慢性胰腺炎导致大鼠肝组织NF-кB蛋白的表达升高,大承气颗粒及丹参对NF-кB蛋白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小体积供肝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对):无热缺血组(NWI)、缺血再灌注组(WI)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用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各组10只受体大鼠于术前1d、术后1、2、3、5d取血,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ST和ALT。NWI组于供肝灌注前及植入后0.5、1、2、3h,WI组于热缺血前及植入后0.5、1、2、3h,IPC组于IPC前、IPC后及植入后0.5、1、2、3h取肝组织,用硝酸还原法检测其NO浓度。结果IPC可降低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血清AST和ALT浓度,提高再灌注早期肝脏组织NO的浓度,降低再灌注晚期肝脏组织NO的浓度(P〈0.05)。结论NO在大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具有双重作用。IPC对大鼠小体积供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供肝再灌注后早期NO合成,改善肝脏微循环,同时抑制供肝再灌注后晚期NO合成,减轻过量NO的损伤作用,从而保护移植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