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是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多认为LUFS与围排卵期黄体生成激素(LH)峰减弱及月经中期孕激素分泌的不足、卵巢局部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卵泡周围的甾体激素和细胞因子变化有关;其临床表现酷似正常排卵周期,只有排卵期过后,B超观察未见卵泡排出才可确诊,尚无有效的方法预防预测其发生;对于因卵泡未破裂而不孕的患者,多采用助孕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是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多认为LUFS与围排卵期黄体生成激素(LH)峰减弱及月经中期孕激素分泌的不足、卵巢局部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卵泡周围的甾体激素和细胞因子变化有关;其临床表现酷似正常排卵周期,只有排卵期过后,B超观察未见卵泡排出才可确诊,尚无有效的方法预防预测其发生;对于因卵泡未破裂而不孕的患者,多采用助孕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为排卵障碍性疾病,是无排卵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不孕患者9%~55%。其发生机制可能是多种因素协同或单独作用,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及卵巢功能和内环境改变,使类固醇和非类固醇调控因子之间不能协调作用而影响排卵;此外,LUFS的发生可能与盆腔炎症、盆腔手术史、引产及人工流产等因素有关,其确切发病机制正在探讨中。  相似文献   

4.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为排卵障碍性疾病,是无排卵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不孕患者9%~55%.其发生机制可能是多种因素协同或单独作用,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及卵巢功能和内环境改变,使类固醇和非类固醇调控因子之间不能协调作用而影响排卵;此外,LUFS的发生可能与盆腔炎症、盆腔手术史、引产及人工流产等因素有关,其确切发病机制正在探讨中.  相似文献   

5.
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是造成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发生原因主要有中枢性激素分泌紊乱、局部内分泌紊乱及局部机械性因素三种;临床表现为月经基本规律与不孕;B超与腹腔镜检查表现为无排卵。诊断主要依靠B超、腹腔镜检查与内分泌测定,治疗以促排卵与体外助孕技术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丈夫精液人工授精(AIH)周期中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S)的有效治疗方法,提高排卵率及周期妊娠率。方法:将AIH周期中诱发排卵后48h的LUF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阴道超声下卵泡穿刺(Follicle puncture,FP)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重复注射。结果:穿刺组排卵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HCG重复注射组(P<0.01)。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卵泡穿刺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重复注射均为治疗LUFS的有效方法,卵泡穿刺法疗效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求最佳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方法。方法:确诊的67例LUFS患者临床常规促排卵治疗,并分为孕激素治疗组(A组,n=30):卵泡成熟日肌注HCG5000 IU同时肌注黄体酮5mg;卵泡穿刺组(B组,n=22):在卵泡成熟日肌注HCG5000 IU后36h内进行卵泡穿刺;对照组(C组,n=15):卵泡成熟日单纯注射HCG5000 IU。治疗同时指导性生活,观察各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A、B、C组排卵率分别为80.0%、100.0%、40.0%,妊娠率分别为30.0%、18.2%、0.0%;A组排卵率显著高于C组,但低于B组(P<0.05,P<0.05);B组排卵率显著高于C组(P<0.001);A组妊娠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在LUFS药物治疗过程中,肌注黄体酮能有效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可作为临床治疗LUFS的简单易行、实用、价廉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黄体生成激素是在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下,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与卵泡生长发育过程有着密切联系,体现在原始卵泡的活化、卵母细胞的生长、优势卵泡的选择及诱发排卵等方面,甚至与排卵障碍性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马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8):119-120
黄体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F)是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笔者通过106例LUF的诊断、治疗发现,LUF发病与不孕症有密切关系,在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中占20.50%,阴式超声可对LUF做出早期诊断,通过穿刺辅助释放卵子对LUF所致的不孕症,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卵子释放成功率为67.57%(75/111),妊娠率为49.12%(28/57).  相似文献   

10.
程静  李春洋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071-3073
目的探讨小剂量孕激素能否辅助预防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促排卵中出现的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方法将PCOS患者在促排卵治疗中确诊为LUFS的病人2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周期的卵泡成熟日同时注射黄体酮5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0IU,观察卵子的排出情况。在LUFS周期和治疗周期的HCG日和HCG、黄体酮注射后30h测定血中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并进行比较。结果LUFS周期HCG注射前后血清中LH、E2和P无明显变化;治疗周期HCG+P注射后30h血中P明显升高,与注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E2和P变化不明显;治疗周期中27例成功排卵。结论小剂量孕激素能辅助预防PCOS促排卵中出现的LUF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次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和妇科内诊机械性挤压法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1例不孕症患者在促排卵周期发生LUFS按月经第1日出现在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2次hCG注射组(33例)和妇科内诊机械性挤压组(挤压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排卵和妊娠情况.结果 2次hCG注射组17例排卵,4例妊娠,挤压组13例排卵,3例妊娠,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LUFS患者给予2次hCG注射和妇科内诊机械性挤压法治疗效果相近,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五种方法治疗小卵泡排卵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五种方法治疗小卵泡排卵的疗效。方法将小卵泡排卵189例734个治疗周期,随机分成五组:A组:使用来曲唑;B组:使用人绝经促性腺激素(HMG);C组:使用克罗米芬;D组:先用克罗米芬,后加用HMG;E组:同时用克罗米芬和HMG。观察、比较五组的排卵率、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等。结果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最大卵泡平均直径、妊娠率:C、D、E组明显大于A、B组;排卵率、早期流产率:A、B组明显高于C、D、E组;D、E组较单用C组的妊娠率高、早期流产率低。结论使用克罗米芬较单用来曲唑或HMG更利于卵泡的充分发育;克罗米芬联合应用HMG则利于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13.
黄体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 ( L UF)是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 ,笔者通过 10 6例 L UF的诊断、治疗发现 ,L UF发病与不孕症有密切关系 ,在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中占 2 0 .5 0 % ,阴式超声可对 L U F做出早期诊断 ,通过穿刺辅助释放卵子对L UF所致的不孕症 ,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卵子释放成功率为 6 7.5 7% ( 75 /111) ,妊娠率为 4 9.12 % ( 2 8/5 7)  相似文献   

14.
卵泡发生及卵母细胞成熟是复杂的过程,需要促卵泡成熟激素(FSH)及黄体生成激素(LH)的共同作用。LH对提供雄激素底物以合成雌激素是必需的,而雌激素参与卵母细胞成熟,且对良好的受精及胚胎质量起一定作用。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及大多数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有排卵妇女中,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或纯FSH促排卵效果无区别。而对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者用hMG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纯FSH。hMG不影响流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排卵前后人类宫颈黏液中雌孕激素及黄体生成激素(LH)分泌水平的变化。方法:宫颈黏液标本来自20名育龄女性,同时采集外周血,通过B型超声确认排卵。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液及宫颈黏液中雌二醇、孕激素及LH的浓度变化。结果:宫颈黏液中存在雌二醇和孕激素以及LH,其分泌模式与外周血相似,雌激素峰、LH峰发生在排卵前1 d,且孕激素分泌在排卵前1 d开始升高,但激素分泌浓度显著低于外周血。结论:检测围排卵期宫颈黏液中性激素水平对识别排卵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然流产发生与性激素水平降低及卵泡发育及排出异常紧密相关。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通过多种方式调控优势卵泡生长发育,并促进性激素分泌,故AMH可能降低自然流产发生率。本研究阐述AMH对生殖系统调控作用及在自然流产中的发生机制。以"自然流产""抗苗勒管激素""小卵泡排卵"和"卵泡发育"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5-01-2020-01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自然流产发生机制;(2)AMH生物学特性。排除标准:(1)综述类文献;(2)研究资料缺失或质量较差。最终31篇文献纳入分析。结果表明,AMH可由睾丸未成熟的支持细胞和卵巢生长卵泡的颗粒细胞分泌;AMHR2与AMH结合后通过Smad信号转导通路可促进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垂体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促卵泡激素(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分泌表达,并维持妊娠所需浓度;同时,AMH通过降低卵泡对激素FSH敏感性来抑制窦前卵泡和小窦状卵泡生长,从而使得已经被选择的稍大卵泡继续发育,由于FSH反应性被降低,芳香酶活性和LH受体表达也将受到抑制,抑制小卵泡提前成熟,调控优势卵泡的选择,从而保证卵子质量,降低自然流产发生率。因此,AMH有望成为临床预测自然流产发生的一个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妇女不孕症的主要原因是卵泡发育不良和排卵障碍[1]。但以往不孕症临床诊治多依据患者的体温、血尿激素含量的变化来推算排卵日期,这种诊断不能直观、准确反映卵泡的变化情况,严重影响临床诊治的效果[2]。近几年,B型超声逐步被应用到不孕症妇女排卵监测上,成为非常有效的监测手  相似文献   

18.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引起育龄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是育龄妇女5%~10%,在无排卵的不孕症患者中占70%。PCOS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IR)和高雄激素血症,枸橼酸氯米芬(克罗米芬)作为临床一线治疗药物,在诱发排卵中易出现克罗米芬抵抗和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胰岛素增敏剂已广泛应用于PCOS的治疗,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药物对PCOS胰岛素抵抗不孕症进行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是造成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发生原因主要有中枢性激素分泌紊乱、局部内分泌紊乱及局部机械性因素三种;临床表现为月经基本规律与不孕;B超与腹腔镜检查表现为无排卵。诊断主要依靠B超、腹腔镜检查与内分泌测定,治疗以促排卵与体外助孕技术为主。  相似文献   

20.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内分泌和代谢异常所致的病理状态,以偶发排卵或持续无排卵、临床和(或)生化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卵巢多囊性改变为主要的临床特征。目前PCOS患者排卵障碍主要是卵泡发育停滞,成熟障碍,其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抗苗勒管激素(AMH)异常可导致内在的卵泡生长发育异常及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