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DDM是一种自身免疫器官特异性疾病.在前驱期和发病后短期内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出抗胰岛细胞胞浆抗体(ICA),ICA检测已用于IDDM一级亲属及普通学龄儿童的IDDM预测.多数IDDM发病时血清ICA阳性.部分Ⅱ型糖尿病(NIDDM)病人ICA也呈持续阳性,预示为缓慢发病的IDDM.ICA还可用于IDDM病人免疫抑制治疗及胰腺或胰岛移植治疗的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胰岛细胞抗体 (ICA)是临床对糖尿病的诊断、分型、预测的重要免疫学指标之一。为了提高 ICA的阳性检出率 ,本研究应用了微波抗原修复术。将血清标本分为微波组和常规组 ,同步检测以上血清。结果 常规组 5 2例阴性中微波组检出 7例阳性 ,常规组 2 1例阳性血清中微波组检出阳性强度普遍比常规组提高 1— 2个加号。正常人血清 ,微波组及常规组检测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与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的联合检测,早期诊断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方法 采用ELISA法对358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进行GADA与ICA的联合检测.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胰岛素依赖性(1型)糖尿病患者组,B组为2型糖尿病患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1型糖尿病患者组GADA阳性率为52.34%,ICA阳性率为30.84%(P<0.005)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GADA阳性率为26.77%,ICA阳性率为13.39%).GADA与ICA联合检测,则1型糖尿病组的阳性率为69.56%,2型糖尿病组为24.62%.结论 GADA在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可作为1型糖尿病的免疫诊断指标,GADA与ICA的联合检测可提高1型糖尿病的检出率.对2型糖尿病而言,GADA、ICA各有一定的阳性率,其联合检测,可提高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及早筛出与治疗,并为临床及早应用胰岛素治疗,以保护残存的胰岛β细胞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成人迟发型糖尿病(LADA)是新近发现的糖尿病的一个亚型。此类患者一般主张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因此对LADA患者的早期诊断尤显重要。LADA患者的血清中存在与胰岛B细胞有关的自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nA),一般将GAD—Ab或ICA阳性的成年起病的DM2诊断为LADA。本文通过检测GAD—Ab、ICA、IAA及C肽水平,以探讨其对LADA早期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糖代谢紊乱与肝细胞胰岛素受体(IR)和酪氨酸蛋白激酶(TPK)表达,以及胰腺细胞HBV DNA阳性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地高辛素标记HBV DNA s 577 bp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2例血清HBV标志物阳性的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胰组织内的HBV DNA;应用图象分析系统对该12例肝细胞IR和TPK,进行抗胰岛素受体和酪氨酸蛋白激酶抗体免疫组化标记物定量测定。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HBsAg和lR。肝、胰组织活检前,常规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 肝细胞HBV DNA阳性11例(11/12),糖耐量试验异常(IGT)7例中肝细胞HBV DNA均阳性(7/7),糖耐量试验正常(NGT)5例中HBV DNA阳性4例(4/5)。胰腺细胞阳性8例(8/12),IGT7例中胰腺细胞HBV DNA均阳性(7/7),NGT5例中仅1例HBV DNA阳性(1/5),IGT组与NGT组胰腺细胞检出HBV DNA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IGT的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内IR和TPK表达较NGT的肝硬化患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tIR=3.617 P<0.O1,tTPK=20.143P<0.01)。肝细胞内IR与TPK表达量高度相关,r=0.82597(P<0.01)。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显示肝细胞和胰岛细胞IR阳性处有HBsAg存在。结论HBV不仅能侵害肝细胞,也能直接侵害胰岛细胞。后者可能是HBV感染后并发类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直接  相似文献   

6.
谷氨酸脱羧酶在胰岛细胞抗体检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发现胰岛细胞抗体(ICA)存在异质性。谷氨酸脱羧酶(GAD)抑制试验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亚型:完全抑制,完全未抑制及部分抑制。对31例ICA、GAD双阳性的病人进行GAD抑制试验,3/18例1型糖尿病、2/9例LADA、4/4例非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2例、Graves病1例,多腺体自身免疫综合征1例)GAD抑制试验阳性,1型糖尿病组(急性发病1型糖尿病和LADA)ICA活性多不被GAD抑制,非1型糖尿病组中ICA被GAD抑制,P<0.05。GAD抑制试验可列为ICA检测的伴随项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己酮可可碱(PTX)对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早期干预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环磷酰胺加速发病的NOD小鼠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腹腔注射PTX后监测血糖、糖尿病发病率,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免疫组化观察胰岛β细胞caspase-3的表达,半定量逆转录RT-PCR法检测胰腺caspase-8 mRNA的表达。结果: PTX 组实验结束时糖尿病发病率(40.63%)低于对照组(69.70%),P<0.05;胰岛β细胞凋亡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胰岛β细胞caspase-3的表达显著少于对照组;胰腺caspase-8 mRNA的表达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PTX可预防NOD鼠糖尿病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胰腺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及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筛查混淆于2型糖尿病中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作者对76例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和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检测,并同时检测10名正常人与10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中无1例阳性,糖尿病组中ICA阳性者7例,GAD-Ab阳性者9例,其中ICA和GAD-Ab都阳性者4例,提示存在着LADA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背景:胰岛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包括部分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然而,供体来源的匮乏及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极大地阻碍了该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最有希望的来源是从干细胞诱导分化出大量可供移植的胰岛细胞,但目前胰腺干细胞转分化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寻找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合适的细胞来源。方法:分离培养昆明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以添加有角化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烟酰胺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不同时间取样本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检测第1,16天时CK-19、PDX-1免疫化学染色变化并以半定量RT-PCR检测第1,16天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基因表达情况,21d时行双硫腙染色实验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实验以检验胰岛样细胞的生理功能。结果与结论:分离第1天,大部分细胞CK-19染色阳性,偶可见PDX-1阳性细胞,16d后,CK-19阳性细胞快速增殖形成细胞团,大部分细胞PDX-1染色阳性;RT-PCR显示培养细胞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达明显增强,分别增加了5.4倍和6.1倍(P0.01);21d时胰岛样细胞团更加成熟,双硫腙着色阳性,且对高糖(15mmol/L)刺激的胰岛素释放较低糖(5.6mmol/L)时增加了1.6倍(P0.05)。提示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增殖,并具有干细胞潜能,可转分化胰岛素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组织或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已成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检测必不可少的手段~([1-2])。胰岛为胰腺的内分泌部,由胰岛细胞聚集形成大小不等和形状不定的细胞团,散在分布于胰腺各处;其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可直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调节机体的血糖水平~([3])。胰岛细胞的结构改变对其激素分泌有较大影响,故观  相似文献   

11.
背景:在胰腺和胰岛移植中,青年供体胰腺血管吻合难度较小,成功概率大,但目前青年供体胰腺胰段移植的解剖学基础国内尚缺乏。目的:观察青年人胰腺胰尾的微细结构、胰岛B细胞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阳性表达面积及胰岛B细胞免疫阳性染色面积,以及青年尸体胰腺血管的解剖情况。方法:选择青年人尸体12例,取胰尾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观察,显微测微器测量胰岛数量和面积,用胰高血糖素抗血清和胰岛素抗血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另取3例青年人尸体取胰尾组织块铀铅染色。透射电镜观察青年供体胰腺B细胞,胰岛形态和数量、结构及其分泌颗粒,以及青年供体胰腺血管情况。结果与结论:青年供体胰尾组织中胰岛B细胞内分泌颗粒多,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发达,胰岛数目分布多,胰岛B细胞的免疫阳性染色面积大。青年供体胰尾有较多而密的胰岛B细胞散在分布,胰岛B细胞分泌颗粒多。血管适合做端侧吻合。提示青年供体胰腺细胞的分泌活动旺盛,血管适合做端侧吻合,适宜作为胰腺胰段胰岛移植供体。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主要依据其病因学的不同而进行分型,其中1型糖尿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针对胰岛B细胞的自身抗体,是存在免疫损害的有力佐证。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羟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联合检测作为糖尿病分型辅助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Nestin、CK19及insulin等在胚胎胰腺发育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Nestin、CK19、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抑素在胚胎胰腺发育中的表达,探讨胰岛细胞分化发育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及免疫组化双染法(LAB SA),对30例6~14wk人胚胎胰腺中,Nestin、CK19、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抑素阳性的细胞进行定位。结果:(1)胚胎胰腺发育中Nestin阳性细胞存在于胰腺的间质,数量极少;CK19在胰腺导管上皮分化中持续表达,呈强阳性;(2)7wk胰腺导管上皮开始分化出胰岛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抑素表达阳性,三者的表达并无时段差异性;随着胎龄的增加,阳性细胞数增加,14wk时胰岛逐渐形成,表达达到高峰。结论:胚胎胰腺的发育中,胰腺间质存在胰腺干细胞;胚胎早期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开始分化并分泌胰岛素,其自分泌的激素可能参与调节胰岛细胞的迁移和胰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期胰岛素B链肽干预对NOD鼠Ⅰ型糖尿病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动物模型NOD鼠 ,新生期胰岛素B链肽干预后检测血糖、尿糖及糖尿病发病率 ;HE染色观察胰岛炎 ;用RT PCR法检测胰腺干扰素γ (IFN 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 ;免疫组化检测胰腺胰岛细胞Bcl 2和Bax表达。结果 新生期B链肽干预组糖尿病发病率为 2 5.0 % ,明显低于对照组 (72 .2 % ,P <0 .0 1) ,且胰岛炎严重程度也明显减轻 (P <0 .0 1)。胰腺TNF α、IFN γ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 ;IL 10mRNA的表达增强 (P <0 .0 1)。胰腺胰岛Bcl 2表达明显增强 ,而Bax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结论 新生期胰岛素B链肽干预可以预防NOD鼠糖尿病的发生 ,其机制可能与纠正TH1型细胞因子与TH2型细胞因子比例失衡 ,进而上调胰岛 β细胞Bcl 2和下调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烟酰胺 (Nicotinamide ,NAA)对 1型糖尿病 (1-DM)的防治作用 方法 NAA 1.2g/m2 .d治疗 1型糖尿病 48例 ,连续口服 4个月 .结果  16例血基础C -肽 (CP)和胰高糖素刺激后 6分钟C -肽 (6’ -CP)显著升高 ;其中 8例出现蜜月期 ,5例胰岛细胞抗体 (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 (IAA)均阳性 ,3例为ICA阳性 ;蜜月期发生于治疗后第 3~ 12周 ;随访 18个月 ,其中 5例需恢复INS治疗 .其余的 32例治疗并随访 12个月以上 ,C -肽有上升趋向 .结论 烟酰胺对 1型糖尿病早期的胰岛 β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来大量研究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后可以改善糖尿病鼠的高血糖状态,但相关的机制尚不明确且存在一些争议。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大鼠胰腺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大鼠胰腺包膜下,血糖仪监测血糖,RT-PCR动态检测受体鼠胰腺组织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中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胰腺组织中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胰岛素共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胰腺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和DNA倍性。结果与结论:胰腺包膜下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降低糖尿病鼠血糖;Nestin、Nkx 2.2的表达分别在移植后1,3周到达峰值,Pax 4和Ngn 3的表达在移植后4周到达峰值,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表达至移植后12周到达峰值,PDX-1的表达在8周时达到峰值并维持至12周;免疫荧光染色发现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胰岛素共表达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的胰腺组织细胞中处于S+G2/M期的细胞增加,细胞核型未见多倍体或非整倍体细胞。提示在胰腺微环境中,植入糖尿病鼠胰腺局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基因调控下向胰岛β样细胞发生横向转分化,而非细胞融合获得β细胞的功能表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一种去除胰岛β细胞的α细胞大鼠模型.方法 12周龄SD大鼠分为3组(n=8):正常对照组(NC)、模型1组(M1)和模型2组(M2),M1和M2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1次链脲佐菌素(STZ)100和150 mg/kg,5 d后处死大鼠,胰腺组织匀浆检测胰岛素(Ins)和胰高糖素(Glc)的含量;胰腺组织HE染色,Ins、Glc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图像定量分析.结果 去β细胞大鼠(M1和M2组)胰岛丽积约为正常大鼠的1/7,β细胞面积占胰岛面积比例由正常状态的74.3%分别下降到5.4%和5.2%,胰腺匀浆液Ins的含量不到正常的3%,而Glc的含量略有上升.NC组Glc阳性细胞位于胰岛周边,数量较少,M1和M2组Glc阳性的α细胞由周边向中央聚集,α细胞面积占胰岛面积比例由16.4%分别上升到76.5%和74.4%.结论 STZ一次大剂量腹腔注射可获得完全去除胰岛β细胞的大鼠模型,且不影响α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建立胰岛α细胞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8.
探讨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检测对糖尿病(DM)的临床意义。对46例1型糖尿病(DM1)、78例2型糖尿病(DM2)和50名对照组应用增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RIA法检测其血清中GAD-Ab、ICA和IAA的阳性率并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表明DM1组GAD-Ab、ICA和IAA阳性率分别为67.39%、39.13%和23.91%,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1.30%,均显著高于DM2组(P<0.01)及对照组(P<0.01);DM2组GAD-Ab、ICA和IAA阳性率分别为8.97%、15.39%和10.26%,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29.49%,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是血清GAD-Ab、ICA和IAA的检测对DM的分型、指导临床用药以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胰腺十二指肠同源基因1(PDX-1)的活化被认为是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代谢的一个关键调节剂[1],PDX-1受胰高糖素样肽-1(GLP-1)的调节。然而以往及我们的临床研究显示,初发及长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血GLP-1的水平均下降并呈现不同程度的胰腺β细胞功能受损[2]。故本研究拟通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再生及对PDX-1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探药物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正常昆明小鼠胰腺导管上皮样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的诱导条件。方法取正常成年昆明小鼠胰腺导管上皮进行原代培养,利用细胞贴壁时间的差异在培养24、48、72 h连续换液除去腺体细胞,在含2%胎牛血清的培养条件下除去成纤维细胞,使可以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的胰腺导管上皮样细胞形成优势生长。在此条件下培养并传代。取第三代细胞以无血清诱导培养基促使其分化。取诱导后3、5、7、14 d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ELISA检测诱导生成的胰岛样细胞在高糖刺激下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结果经过无血清诱导培养基诱导7 d后,胰腺导管上皮样细胞开始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胰岛素抗体染色阳性。14 d胰岛素抗体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该细胞在高糖刺激下可以分泌胰岛素。结论昆明小鼠胰腺导管上皮样细胞经过无血清培养基诱导可以向胰岛样细胞方向分化。并且该胰岛样细胞在高糖刺激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