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痿证多由气血津液失于滋养四肢百骸,导致四肢功能丧失废弃而引起.阳明经多气多血,为十二经之长,主润宗筋,宗筋主管约束骨节,而使关节滑利.痿证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然独取阳明,脏腑经络并重,开辟了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萌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2):551-551
痿证独取阳明的临床运用李萌广西大学医务所(南宁530004)《素问·痿论篇》曰:“治痿者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笔者在临床中深受启发,运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为主兼肝肾虚损而发之瘫痪、腰腿酸痛等,均以调摄后天脾胃为...  相似文献   

3.
从痿证的病机和治疗两方面,考察痿证与阳明之间的关系.认为痿证经由"阳明虚-宗筋纵-带脉不引"的发病过程,与阳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基本思路,但非唯一的治法;阳明究竟该补该泻,仍需要视具体病情而定.因此,"治痿独取阳明",是大法,而非定法;"独取",是言其重,而非言其孤.  相似文献   

4.
叶家豪 《陕西中医》2012,33(3):378-379,F0003
<正>在祖国医学中,一直没有对重症肌无力相关的病名诊断,但被广泛地归纳在痿证范畴中。痿证系邪热伤津,以及气阴不足所引发筋脉失养,主要表现为筋脉弛缓与软弱无力,以及日久不用而一起肌肉的痿缩甚至瘫痪的一组肢体病症。渊源于《内经》中,早已被提出主要责之于脾,也可为胃及肾。"其阳明者,则五脏六腑,其主润宗筋,则宗筋主束骨以利  相似文献   

5.
治痿独取阳明,历来被推崇为治疗痿证的准则。因为这是根据“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制机关也。”而来。宗筋者,前阴也,是诸筋之会。机关即“腰者身之大关节”。以此,全身的筋脉关节得以调养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阳明虚则宗筋纵,宗筋纵弛不能束骨而利机关,导致痿躄。痿躄者,是足不任地,下肢萎软之意。这些方面均强调了“治痿独取阳明”的重要性。自《黄帝内经》以来的几千年历史中,内经的理论在指导临床的同时也为广大的痿证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灵活掌握经典著作的含义,还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深奥的难题。下面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谈谈对“治痿独取阳明”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躄”。历代医家有很多有关痿证的记载,其中以《内经》的记载最为久远,也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素问·痿论篇》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基本治则:“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阳阴?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现结合临床将个人看法简述如…  相似文献   

7.
从痿证的病机和治疗两方面,考察痿证与阳明之间的关系。认为痿证经由"阳明虚-宗筋纵-带脉不引"的发病过程,与阳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基本思路,但非唯一的治法;阳明究竟该补该泻,仍需要视具体病情而定。因此,"治痿独取阳明",是大法,而非定法;"独取",是言其重,而非言其孤。  相似文献   

8.
《内经》论痿散见于多篇,而以《素问.痿论》记述尤详。病因分内外,构筑了痿证复杂的病因学基础。论病机突出在肺,但"肺热叶焦"不能完全概括痿证的一切病机;五脏气热和阳明虚、宗筋失养也是其重要病机,然又总以气血津液的消损为其基本病机特征。论治疗突出在阳明,但"独取阳明"非指独一之法,应从广义上理解"治痿独取阳明"之经旨,既要重视阳明,又须结合其他脏腑经络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才符合《内经》旨意。后世对于痿证理论的阐发,也是建立在《内经》论述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9.
治痿取中应悉两土赅虚实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痿之为病成因颇多,然由中州失运,精微不化,经脉少充,肢体不荣而致者不为临床少见,《素问·痿论》“治痿者,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实开痿证治胃之先河。由此而降,治宗此说者甚多,如石顽老人在其  相似文献   

10.
<正>1古代认识《素问.痿论》曰:"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和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  相似文献   

11.
正夫痿证之旨不外肝、肾、肺、胃四经之病。盖肝主筋,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而筋骨拘挛;肾藏精,精血相生,精虚则不能灌溉诸末,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肺主气,为清高之脏,肺虚则高源化绝,化绝则水涸,水涸则不能濡润筋骨。阳明为宗筋之长,阳明虚则宗筋纵,宗筋纵则不能束筋骨以流利机关,此不能步履,痿弱筋缩之证作矣。  相似文献   

12.
吾师李学铭熟读经典 ,业医数十载 ,治疗疑难杂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现择要介绍如下。1 肾小管酸中毒低钾血症李师曾诊治一位中年女性病人 ,四肢酸软乏力 2年 ,夜尿增多 ,纳差便溏 ,面色略苍白虚浮。舌苔白腻根稍黄 ,脉沉细。检查血钾2 .8mmol/ L。以往有慢性肾盂肾炎病史。曾诊断为肾小管酸中毒。此症以下肢酸软为主 ,属中医痿证范畴。李师宗《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 ,而不得至 ,必因于脾乃得禀也”,及《素问·痿论》“阳明者 ,五脏六腑之海 ,主润宗筋 ,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治痿者独取阳明”等论述 ,故先拟黄连温胆汤苦…  相似文献   

13.
治痿一得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萎缩的一种病证。历代医家对本病均有较为详细的论述。本人在学习《素问·痿论篇》“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的理论时,体会到“治痿独取阳明”的重要意义,验之于临床,确获良效,兹举验案一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以胃张力低下、运动减慢、排空延迟为其动力学改变的胃动力障碍性疾病,对应中医的"痞满""呕吐"等疾病。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宗筋之长,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痿证及糖尿病性胃轻瘫在发病和治疗上均与脾胃关系密切,"治痿独取阳明"作为历代医家治疗痿证的指导大法,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不仅可以达到降糖作用,还可以改善胃轻瘫的症状,希望以后在此方面的研究能有更新及突破。  相似文献   

15.
“治痿独取阳明”见于《素问·痿论》。对治痿原理,经文解释道:“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脉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由于原文穿插论述,文体较为零乱,  相似文献   

16.
手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主润宗筋。《素问·痿论》中有“治痿者独取阳明”而近年来笔者应用手厥阴心包经之内关、治瘫_3为主穴,针刺治疗上肢痿证,收效迅捷。 取患侧内关、治瘫_3(伸臂仰掌,肘横纹和腕横纹连线中点尺桡骨之间)分别直刺1寸、2寸,提插捻转强刺激,行针次数取决于针感,使保持手及肩臂明显重、胀感力度,故针感减轻可随时行针,留针10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81-283
原发性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Sarcopenia)是一种随年龄增加以骨骼肌质量下降和骨骼肌力量或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综合征。肌肉衰减综合征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正常生活和自理能力的一个突出问题。随增龄发生的肌纤维萎缩、骨骼肌蛋白合成减少、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紊乱等都可能是导致老年个体发生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原因[1]。其中全身性炎症水平亢进,生长激素信号系统衰减以及激素水平的下降是其发生的主要机制。肌肉卫星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减弱,多种细胞内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内泛素蛋白酶系统也参与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生[2]。中医认为肌肉衰减综合征属于"痿证""虚劳""体惰"范畴。其病位在筋脉肌肉,其发生主要与肝脾肺肾有关,脾主肌肉四肢,因而与脾关系最为密切。《黄帝内经》中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素问·痿论》载:"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阳明胃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男科疾病尽管在历代医家的论著中早已提及,但单例成为专科,只不过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观其所言总体与肾、阳明和肝有密切关系,肾藏精、主生殖;阳明主润宗筋,阳明气衰,则宗筋不振。而厥阴肝经绕阴器,为宗筋所聚。众人多认为男科疾病主要还是与肾和阳明关系最为密切,因  相似文献   

19.
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又主润宗筋所以治痿必以之为首重。笔者以针刺阳明经为主配合穴位注射治痿证一例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马××,女,32岁,双下肢瘫软不用。查:形体瘦弱、双下肢肌力零级、心烦口渴、小便黄少、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细数,乃为感受温热,毒邪令肺热叶焦,不能布送律液以润泽五脏致四肢筋失所养弛缓不收成为“痿证”。取穴:肺俞、脾俞、太冲、环跳、阳陵泉、悬钟、委中.足三里、条口、承扶、三阴交、髀关、治瘫4、5、6及头针双运动区上1/5。以上穴除肺俞、脾俞平补平泻之外,余穴均强刺泻…  相似文献   

20.
唐毅 《河北中医》2012,34(7):1043-1043,1065
阳萎是临床上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又称为勃起功能障碍,是指持续不能达到或不能维持充分的勃起以获得满意的性生活[1].中医学对其早有论述,因其主要表现为阴茎痿软,故中医学又称“阴痿”.《景岳全书》云:“阴痿者,阳不举也.”临床上阳萎大都从肾论治,投以补肾壮阳之品,以温补肾阳,填补肾精,极少从脾胃出发立论[2].笔者认为,临床论治阳萎不能墨守成规,拘泥于一脏一法,应结合实际情况,详查病机,灵活运用.尤其对从肝、肾论治无效者,更应从脾胃立法.《素问·厥论》日:“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宗筋聚于阳明,阳明主润宗筋,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治疗阳萎应以养胃气为本.《素问·痿论》指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阳明虚,则宗筋弛纵.”并提出“治痿独取阳明”,虽未明指阳萎,但笔者认为亦应包括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