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新嘉街道1999年4~10月期间分娩的231例产妇。1.2 方法与内容 由妇保专职人员到产妇家随访,详细询问产妇的一般情况、分娩情况、产后开奶的时间、开奶前喂养情况,将询问内容逐一填入表内,最后将回收的表格进行统计。1.3 标准 以1991年福建省妇幼卫生基础调查方案中婴儿喂养方式分类为标准,母乳喂养中,母乳占婴儿喂养量的比例≥80%;混合喂养中,母乳占婴儿喂养量的比例在20%~80%之间;人工喂养中,母乳占婴儿喂养量的比例不足20%或完全人工喂养。2 结果2.1 母乳喂养情况 本次调查的231例产妇中,母乳喂养者167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焦作市两个街道办事处居住的86名四个月以内婴儿进行了母乳喂养状况及其健康教育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四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为75.58%;母乳喂养与分娩方式无相关关系;部分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婴儿平均月增重小于母乳喂养婴儿;孕妇接受母乳喂养的时机较晚;产妇在产院期间有乳房问题者占75.6%。本文认为,只有更好地加强爱婴医院建设,加强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开展爱婴活动,才能尽快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3.
母乳是婴儿最佳营养品,为了解松阳县志母乳喂养现状,更好地支持母乳喂养,于今年7月份对县城母乳喂养情况进调查,分析影响纯母乳喂养的因素,以提高母乳喂养率。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县城1997年10月~1998年5月期间出生并已满42天的婴儿及母亲。1.2 方法与内容 按预先设计好的调查表,利用儿保门诊。逐项详细询问:一般情况,文化程度,孕期母乳喂养意向,孕期接受宣教,分娩方式,产后开奶时间,是否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知识,产后饮食情况,母乳喂养失败的原因等。并按照1989年4月联合国儿童董事会主办的母乳喂养定义会上确定的方法,将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分别记录。2 结果2.1 42天的婴儿母乳喂养情况:256例产妇中,母乳喂养158例(占61.72%),部分母乳喂养86例(占33.59%),人工喂养12例(占4.69%)。2.2 产妇一般情况:256例产妇中年龄最大的41岁,最小的21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产妇不同的分娩方式与婴儿4个月内全母乳喂养率的关联性。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2000~2012年间公开发表的关于产妇分娩方式与婴儿喂养方式间关联性的研究。选择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00 01),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OR及其95%CI。结果:检索到265篇文献,最终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产妇经阴道分娩后与剖宫产术分娩后的全母乳喂养率合并效应值OR及其95%CI为:OR=2.15,95%CI:1.74~2.65,P<0.000 01。根据观察时间进行亚组分析,亚组产后7天内,产后的第14天,产后28天内,产后的第42天,产后4个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结论:产妇不同的分娩方式与婴儿全母乳喂养率之间存在关联性,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4个月内的全母乳喂养率是经剖宫产术分娩产妇的2.15倍。产妇产后1周内所选择的喂养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婴儿4个月内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5.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有利于生长发育,大量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后。0~6个月以纯母乳喂养可以满足大多数婴儿的生长发育的需要。为探索母乳喂养的优越性,我所对410例婴儿喂养方式进行了调查,发现纯母乳喂养儿生长发育与非纯母乳喂养儿相比存在有差异。结果:母乳喂养最多300人占73.17%,混合喂养80人占19.51%,人工喂养30人占7.32%。体重、身长的增长是衡量婴儿生长发育重要而灵敏的指标,本次调查是按我国9城市0~7岁儿童生长发育体重、身长评价标准来衡量,体重合格者以母乳喂养最高230人占76.67%,身长合格者260人占86.67%;混合喂养次之,体重合格者48人占60%,身长合格者50人占62.5%;人工喂养最低,体重合格者13人占43.31%.身长合格者16人占53.33%,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有显著性差异(体重、身长x~2分别等于8.93和24.34,P<0.01)。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有极显著差异(体重、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5月-2016年07月收治的产妇以及新生儿15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针对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影响因素加以分析。结果:在150例产妇中,选择对新生儿实施母乳喂养的产妇包括135例,所占比例为90.00%;选择对新生儿实施混合喂养的产妇包括11例,所占比例为7.33%;选择对新生儿实施人工喂养的产妇包括4例,所占比例为2.67%;在母乳喂养方式选择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医院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及采取相应措施及产妇对新生儿选择的喂养方法、信心、配合程度、身体状况以及对所采取措施认知程度、产妇临床选择的分娩方式、产妇的开奶时间、产妇分娩后的心理状态以及使用奶瓶的情况为对新生儿实施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结论:产妇的开奶时间、临床选择的分娩方式以及内心状态等,会对产妇是否选择实施母乳喂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临床对产妇实施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以及指导表现出显著的价值,最终可以将母乳喂养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临夏州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改善喂养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12月临夏州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健康体检和计划免疫室接种疫苗的864例6个月内婴儿作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婴儿母乳喂养情况,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婴儿相关资料的差异,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纯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结果 (1)出生7 d时婴儿纯母乳喂养所占比例最高,为90.05%,出生第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纯母乳喂养所占比例分别为81.94%、68.52%和31.94%,呈逐渐下降趋势(χ~2=787.941,P0.05);(2)经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婴儿月龄、分娩方式、产妇年龄、妊娠期糖尿病、文化程度、工作性质、胎次及产假均为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P0.05);(3)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剖宫产、产妇年龄≥30岁、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下、全职以及无产假均为导致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逐渐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目前,临夏州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剖宫产、产妇年龄≥30岁、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下、全职以及无产假均为其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刘玉荣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716-2717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疾病的影响,了解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旨在进一步促进母乳喂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 144例4个月内婴儿喂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临床分析,并了解婴儿喂养方式与城乡及性别的关系。结果:4个月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是77.6%,健康婴儿母乳喂养率高于患病婴儿的母乳喂养率(86.8%vs 69.6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8.66,P<0.01)。母乳喂养较非母乳喂养儿的病程短,母乳喂养患儿病程≤7天占75.6%,>7天占24.4%;非母乳喂养病程≤7天占47.3%,>7天占52.7%,两者有统计学差异(2χ=46.81,P<0.01)。农村婴儿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城市婴儿母乳喂养率(80.72%vs 72.9%,2χ=9.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婴母乳喂养率与女婴母乳喂养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78.6%vs 76.4%,2χ=0.75,P>0.05)。结论:婴儿喂养方式与患病风险及病程密切相关,提高母乳喂养率能减少疾病的发生,缩短病程。因此应加强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铜陵市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方法,以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铜陵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初次体检,月龄在4个月内的婴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现场询问获得母乳喂养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①铜陵市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占82.2%,纯母乳喂养率占54.6%,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母乳喂养率有所下降,母亲产后半小时内开奶率为29.3%;②不同的分娩方式、开奶时间、月龄、居住地及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的婴儿喂养状况均存在差异(χ2值分别为27.20、25.38、29.43、20.67、10.62、15.14,均P〈0.05)。结论母乳喂养是铜陵市4个月内婴儿的主要喂养方式,早开奶率较低,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爱婴医院管理,做好健康教育,以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丽水市区6月龄以下婴儿喂养情况及相关因素,为提高母乳喂养率提供参考。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对儿保科门诊6个月以下婴儿进行调查,就婴儿喂养、母亲情况及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675名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40.89%,部分母乳喂养率为39.11%,配方奶喂养占20.00%;不同月龄婴儿的喂养方式存在不同;单因素分析显示喂养方式与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母亲有无产科并发症、分娩方式、新生儿是否入住新生儿监护室、是否早开奶、母亲是否接受健康教育、出生胎龄等因素有关(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分娩方式、新生儿是否入住新生儿监护室、是否早开奶、母亲是否接受健康教育5个因素有关。配方奶喂养比母乳喂养肥胖发生率更高。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早开奶、降低剖宫产率、良好的环境及家庭氛围、在新生儿因疾病住院期间保持泌乳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产妇喂哺方式的现状。方法分析819例产妇的喂哺方式资料。结果819例产妇中,纯母乳喂养140例,占17.0%,混合喂养459例,占56.0%,奶粉喂养220例,占26.9%,且本地与外地居民纯母乳喂养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社区需加强母乳喂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确保4 ̄6个月的婴儿纯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和血糖正常产妇产后6个月内的母乳喂养状况及喂养方式,并试探讨影响GDM产妇母乳喂养状况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和电话随访法,调查入住该科的产妇(其中包括GDM产妇110例,正常产妇100例)的分娩前母乳喂养意愿、分娩后首次哺乳、产后1周、2周、6周、4个月和6个月时的母乳喂养情况及喂养方式。结果:GDM产后1周时母乳喂养率仅60.82%,而正常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为94.3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产妇产后2周、6周、4个月及6个月时母乳喂养率均较正常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产后各阶段时婴儿喂养方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DM产妇较正常产妇相比,产后母乳喂养率低,且以混合喂养为主,需认识此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有效促进GDM产妇的母乳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引入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对评估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的效果及探讨干扰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危险因素,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选取2016~2017年来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初产妇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产妇均接受问卷调查并通过《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进行自我效能调查,比较不同分娩方式评分差异;同时借助本院自行拟定产后情况调查表探讨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结果表明,正常分娩和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分别为(108. 97±17. 88)分和(92. 79±18. 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差异、产后预计喂养方法、母乳喂养预计持续时间、围生期是否与老公同住、孕前心理准备是否充分是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产妇年龄以及产后预计喂养方法是母乳喂养自信心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母乳喂养自信心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如年龄、产后预计喂养方法、母乳喂养预计持续时间、孕前是否做好生孩的心理准备等,其中产妇年龄以及产后预计喂养方法是影响母乳喂养自信心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引入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有助于正确的评价和指导母乳喂养,并及时发现和就诊母乳喂养中存在各种问题,最大限度提高母乳喂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母亲孕期增重和婴儿的喂养方式与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为制定降低儿童肥胖率的相关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湖北省江陵县人民医院所在区域内的4家幼儿园中的951名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儿童及母亲的孕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儿童的身高、体重、婴儿喂养方式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肥胖与母亲孕期增重和婴儿喂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放调查问卷951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40份,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98.84%。受访儿童中肥胖的发生率为10.00%(94/94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母亲孕期体重增加>15 kg的儿童肥胖发生率高于孕期体重增加未超过15 kg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儿童肥胖率低于未进行纯母乳喂养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期体重增加>15 kg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婴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是儿童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母亲孕期体重增加>15 kg和婴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是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应引导孕妇适当控制体重增长,鼓励产妇采用纯母乳喂养婴儿,降低儿童肥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舟山市母乳喂养现状,进一步探索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我们对486名出生后4个月内婴儿,在儿保门诊健康检查时母乳喂养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对象与方法 1.对象:参加我院保健门诊定期健康检查的1998年9月~1999年2月出生的4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婴儿及其母亲。 2.方法:按调查内容,直接在儿保门诊详细询问母亲喂养情况。喂养情况分为:纯母乳喂养(完全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由母乳和代乳品共同喂养,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量的20%以上)、人工喂养(母乳喂养量不到总喂养量的20%)。调查内…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了西安市部分企事业单位142名婴儿的体格发育状况、喂养方式及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为50.0%;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主要是父母亲文化程度及婴儿开奶时间;6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婴儿体重日平均增长值高于非母乳喂养儿,呼吸道感染率低于非母乳喂养儿。分析说明了创建以促进母乳喂养为中心的爱婴医院和通过健康教育手段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经产妇母乳喂养状况和影响因素,提高经产妇母乳喂养率。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并成功出院接受6个月随访的192例经产妇为研究对象,统计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情况,喂养良好者纳入母乳喂养良好组,反之纳入母乳喂养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产妇母乳喂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产后6个月,192例产妇中纯母乳喂养113例,占58.85%;混合喂养52例,占27.08%;全奶粉喂养27例,占14.06%;母乳喂养良好率为58.85%(113/192),母乳喂养不良率为41.15%(79/1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龄、未全面接受母乳喂养培训、产后泌乳始动≥1 d、在职工作、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及婴儿有重症监护室治疗史是经产妇母乳喂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低龄、未全面接受母乳喂养培训、产后泌乳始动≥1 d、在职工作、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及婴儿有重症监护室治疗史均是经产妇母乳喂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据此对经产妇实施针对性干预,改善母乳喂养现状。  相似文献   

18.
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洁  高健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3032-3033
目的:了解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的情况,探讨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正确指导产后母乳喂养,期望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80例产妇及新生儿,并对其进行了母乳喂养调查。结果:产妇中92.08%(442/480)接受过母乳喂养教育,母乳喂养率为80.21%;开奶时间早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开奶时间晚者(P<0.01);未使用奶瓶喂养者的母乳喂养率高于使用奶瓶者(P<0.01);自然分娩者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其它分娩方式(P<0.05);产妇不同心理状态的母乳喂养差异有显著性(P<0.01);产妇睡眠时间长者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睡眠时间短者(P<0.01)。结论: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有开奶时间、开奶前使用奶瓶、分娩方式、产妇心理状态、睡眠时间等;积极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是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高母乳喂养率,了解喂养方式与民族、性别差异,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对544例足月婴儿进行0~4个月时的喂养方式调查和生长监测,分别进行体重、身长、头围的比较。结果:0~4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为69.30%;其中,朝鲜族母乳喂养率为66.96%,汉族为69.93%。0~4个月母乳喂养方式的婴儿体重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差异有显著性(P<0.05);2月龄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组小儿身高有差异(P<0.05)。结论: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孕妇婴儿喂养态度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确定婴儿喂养态度的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的695例孕妇作为调查对象,使用基本情况调查表、简体中文版婴儿喂养态度量表(IIFAS)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分别对孕妇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婴儿喂养态度及生活质量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良好的生活质量、高收入水平、计划内妊娠、有母乳喂养经验、孕期接受过母乳喂养宣教和高学历与母乳喂养态度呈正相关(P0.05)。婴儿喂养态度总分在孕妇年龄、居住地、婚姻状况、职业和胎次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调查的孕妇婴儿喂养态度较好。良好的生活质量、高收入水平、计划内妊娠、母乳喂养经验、孕期接受过母乳喂养宣教和高学历水平是影响孕妇婴儿喂养态度的主要因素。在临床健康宣教中,需加强在产前阶段对孕妇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宣教,提高孕妇生活质量,培养其积极的婴儿喂养态度,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