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 angiography,CTA)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及技术特点。方法 对44例临床疑下肢动脉病变的病人行螺旋CT下肢动脉增强扫描,扫描范围1100-1200mm,层厚2.5-5mm,螺距1.375—1.75.重建层厚1.25mm,重叠50%。对比剂量120—150ml,注射速率2、5—3ml/s,Smartprep自动触发扫描,扫描时间24—35s。对全部重建图像行MIP,VR重建,并对图像进行评价。其中6例同期进行了DSA检查,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44例可疑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下肢动脉在CTA上得以清晰显示。其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36例,动静脉畸形2例.髂总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2例,3例未见异常。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的36例中,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狭窄7例,闭塞2例;髂总动脉狭窄5例,闭塞4例;髂内外动脉狭窄7例,闭塞7例;股动脉狭窄14例,闭塞19例;胭动脉狭窄5例,闭塞12例;小腿动脉狭窄17例,闭塞20例。29例显示管壁钙化。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的14例中,敏感性92.9%,特异性100%,准确性92.9%。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较好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成为下肢动脉病变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下肢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多种重建方式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可疑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CTA检查,并分别采取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三种重建方法,记录分析三种重建方法所显示膝以上血管、膝以下血管节段数以及血管狭窄程度,随后将三种重建方式相互结合观察血管节段数狭窄程度并与DSA检查相比较。结果 CPR、MIP以及VR三种重建方法显示,膝以上血管节段数比较(763个vs. 762个vs. 766个),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膝以下血管节段数比较,CRP明显优于MIP和VR(454个vs. 405个vs. 387个),而MIP又明显优于VR(405个vs. 387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全部下肢血管节段数比较,CPR亦优于MIP和VR(1 217个vs. 1 167个vs. 1 153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TA与DSA检查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下肢CTA的三种重建方法均能准确显示膝以上血管,CPR显示膝以下血管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工作中对膝以下血管诊断时应三种重建方法相互结合进行综合诊断,以准确评估血管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3.
下肢动脉的CT血管造影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周围血管疾病中,尽管动脉系统的疾病只占14%,但动脉系统疾病常进展十分迅速,结果十分严重。在动脉系统疾病中又以下肢动脉疾病最为常见。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约为7.97‰。在美国,每年就有10万多人进行下肢动脉疾病的手术治疗[1]。正确早期检出下肢动脉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的血管造影至今仍然是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金标准,但这一地位目前正受到一些无创性方法的挑战。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初筛作用值得重视,但因其反映的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周围组织的改变显示不佳,而且诊断的准确性与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低辐射剂量低浓度造影剂128层螺旋C T对肺动脉C T A扫描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在2019年10月—2020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中以随机法抽选出60例行肺动脉C T A扫描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进行数字编号,按编号分组后施以不同扫描模式.1~30编号者纳为对照组,实施常规128层螺旋C T扫描,31~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立体像素成像(CTA)对血管病变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CTA检查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2~94岁,平均43.98岁。对比剂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ml)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率3.0ml/s,总剂量按体重1.2ml/kg计算。扫描参数:220mA,120kV,层厚5mm,进床速度8.75mm/s。回顾性重建1.25mm。检查后经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法(VR)重建。结果出现l例假阴性病例,无假阳性病例。结论基层医院DSA设备配置目前尚少,而CT机器已较普遍,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立体像素成像对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有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对策.方法:搜集90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根据其病史及下肢动脉缺血严重程度,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另搜集3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下肢动脉均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评价下肢动脉各段血管成像质量,将对照组与试验组结果相对照,判断二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试验组各组髂动脉组、大腿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而试验组各组小腿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不同下肢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采取个性化扫描参数选择及对比剂应用方案可显著提高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CTA检测患者颅内动脉粥样斑块对脑卒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A检查,观察组51例接受双低剂量检测,对照组51例接受常规剂量检测,对两组颅内动脉粥样斑块检测结果及检测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斑块分别为66个、68个,观察组检出稳定性斑块28个、易损斑块17个、混合斑块21个,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影像质量各指标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CT容积剂量指数、有效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低剂量CTA用于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斑块检测中具有较高价值,可对斑块稳定性进行评估,且不影响影像质量,能降低电离辐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能谱CT血管成像技术对甲状腺供血动脉的显示能力以及优化血管成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头颈CTA的能谱原始数据,运用能谱单能量成像技术分别重建60 keV、75 keV单能量图像,结合VR、MIP后处理图像以及原始图像观察甲状腺供血动脉的解剖特征,并对2组图像进行客观评价和主观评分。结果 100例共显示200支(左右侧各100支)甲状腺上动脉,165支甲状腺下动脉(左侧76支,右侧89支)和3支甲状腺最下动脉。60 keV单能量图像质量优于75 keV单能量图像,两者CT值、SNR和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能谱CT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甲状腺供血动脉,推荐使用60 keV单能量图像。  相似文献   

9.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下肢动脉疾病尤其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高.国内学者在评估踝肱指数在中国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价值时,发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高达25.4 %[1].此外其它一些下肢动脉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等在临床上也很常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C T A在诊断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及对诊断率.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扫描管电压设为120?k V,观察组患者扫描管电压设为100?kV,观察两组患者的扫描图像的质量、扫描长度,对比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11.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6月怀疑脑部患有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的患者39例,均采用人为手动开启扫描程序进行脑部动脉血管的图像重建和数据采集。得到的图像质量结果评定如下:优34例、良3例。差2例。前37例都能显示出动脉的分支及主干,能够满足临床诊断。后2例患者因安装有医疗补助设备无法从身体取下而导致图像结果下降。64层CT在CTA或动脉成像中采用目测手动扫描很好解决问题,能够很好地对病人的病情做出诊断,值得大力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将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与肺动脉CTA均联合应用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血管病变引起咯血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支气管动脉CTA、肺动脉CTA检查,对比支气管动脉CTA、肺动脉CTA检查及两者联合的诊断结果、临床诊断价值以及对病变血管征象的检出率。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栓塞治疗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检查结果:在90例咯血介入栓塞治疗患者,支气管动脉CT检查的阳性检出42例,阴性检出48例;而肺动脉CTA检查的阳性检出41例,阴性49例,而联合诊断的阳性检出43例,阴性47例。对比支气管动脉CTA、肺动脉CTA与联合诊断三种检查方式可知,联合诊断的灵敏度93.33%、准确率95.56%、特异度97.78%、阳性预测值97.67%、阴性性预测值93.62%均高于支气管动脉CTA、肺动脉CTA检查(P<0.05);对比支气管动脉CTA、肺动脉CTA与联合诊断三种检查方式可知,在45例确诊咯血患者中联合诊断对于支气管动脉、肺外体循环动脉、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畸形、肺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能谱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运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59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能谱CT血管成像检查后,分别获取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及最佳单能量图像,评估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最佳单能量图像质量得分及CT值均高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P<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双低剂量扫描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62例冠心病患者,依据照射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低剂量组(电流420 mAs,电压70 kV,碘对比剂浓度300 mgI/mL)和常规剂量组(电流420 mAs,电压120 kV,碘对比剂浓度350 mgI/mL),各31例。对比不同剂量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低剂量组主观评价段数514段,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为(3.81±0.33)分;常规剂量组主观评价段数726段,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为(3.70±0.31)分。两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图像噪声、升主动脉信噪比、右冠状动脉对比噪声比、左前降支对比噪声比、左回旋支对比噪声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组有效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低剂量CCTA可以获得优质的图像质量及血管显示,且辐射剂量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双源CT双低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平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双源CT检查,管电压100 k V,320 mg I/m L碘克沙醇,55例)与干预组(双源双低方案,管电压80 k V,270 mg I/m L碘克沙醇,55例),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CT值、有效辐射剂量。结果: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各血管段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的图像CT值高于对照组,有效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双源CT双低方案应用于冠脉CTA检查中的效果显著,能在获得同质量图像的前提下,提高图像CT值,降低有效辐射剂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诊断价值。方法48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行MSCTA检查,同时行DSA检查和/或手术治疗,所有MSCTA检查均行MIP、VR、MPR和CTVE重建。结果48例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MSCTA均能获得准确的诊断,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通过多平面重建测量其面积狭窄百分率,以狭窄程度最严重处为准,表现为轻度狭窄者3例,中度狭窄8例,重度狭窄16例,闭塞21例。MSCT重建技术能显示斑块及狭窄管腔内部形态。结论MSCT血管成像可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狭窄程度,有利于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诊断价值。方法 48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行MSCTA检查,同时行DSA检查和俄手术治疗,所有MSCTA检查均行MIP、VR、MPR和CTVE重建。结果 48例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MSCTA均能获得准确的诊断,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通过多平面重建测量其面积狭窄百分率,以狭窄程度最严重处为准,表现为轻度狭窄者3例,中度狭窄8例,重度狭窄16例,闭塞21例。MSCT重建技术能显示斑块及狭窄管腔内部形态。结论 MSCT血管成像可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狭窄程度,有利于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容积穿梭技术与常规扫描模式在肺动脉CT成像(CTA)中的差异特点和临床实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肺动脉CTA检查患者,采用动态500排技术扫描46例(A组)。采用常规阈值触发扫描模式扫描53例(B组)。造影剂均采用碘普罗胺。测量肺动脉、各级分支和肺静脉、主动脉CT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A组CT值为380±41HU,重建VR图像容易,MIP图像肺动脉与肺静脉对比度大;MPR图像管腔内充盈缺损显示清晰。B组原始扫描肺动脉CT值为275±43HU,部分病例肺动脉、静脉密度差异小,VR图像重建繁琐、费时,MIP及MPR图像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宝石能谱CT容积螺旋穿梭技术用于肺动脉CTA检查,可以获得优质肺动脉图像,对肺动脉栓塞、肺血管畸形等病变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接受下肢动脉CT检查,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自动触发组(n=35)患者采用自动阈值触发技术,阈值到达150 Hu后延迟6 s启动扫描;手动触发组(n=35)患者通过实时观察时间密度曲线图至峰值稳定后手动即刻启动扫描。分析两组的延迟扫描时间,评价两组的图像质量。图像质量的评价包括显示动脉的最远分支级别、动脉边缘光滑度、静脉干扰情况、动脉节段的CT值。结果:两种触发方式的启动扫描延迟时间有明显差异(P=0.002),自动触发组早于手动触发组;两种触发扫描方式对腹主-髂动脉及股动脉-腘动脉区域血管的远端分支及血管边缘显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动触发组患者小腿动脉的远端分支及血管边缘的图像质量较自动触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3);同样,手动触发组患者的足部动脉的远端分支及血管边缘的图像质量较自动触发组高(P值分别为0.003、0.003);两组的图像在整个下肢静脉干扰评分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髂动脉、股-腘动脉和小腿动脉3个层面的CT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足背动脉层面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手动触发组在4个层面的CT值均高于自动触发组。结论: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考虑了患者的个体差异,可以更好地把握患者的延迟扫描时间,能获得更高质量的下肢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3例临床疑似下肢动脉病变的病人行MSCTA检查,扫描范围自肾动脉水平至踝关节,全长1000~1200mm,层厚2.5mm,螺距1.35~1.675,重建层厚1.25mm,对比剂总量100~120ml,注射速率3.0~3.5ml/s。图像重建方法包括MIP、VR和MPR,其中7例在MSCTA检查前后两周内进行了DSA检查;以DSA所显示的血管正常和狭窄闭塞程度为标准,比较7例130个节段DSA与MSCTA结果,分别数出MSCTA与DSA在各节段狭窄与闭塞的数目,计算出MS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43例被检查者图像显示清晰,下肢动脉MSCTA重建效果好;以DSA为标准,MS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的灵敏度为96.7%,特异度为95.7%,阳性预测值为95.2%,阴性预测值为97.1%,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法对MSCTA及DSA两种独立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K=0.91。结论:MSCTA是一种微创、准确性很高的成像技术,其空间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并发症低,在下肢动脉性疾病的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很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可替代DSA检查,有望成为下肢动脉性疾病诊断的首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