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在手术室巡回护士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制定工作程序来规范护理流程,建立程序化的管理机制,并对程序化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作详尽的比较。结果实施程序化管理后,年轻护士明显缩短了工作适应期,同时手术器械和术中物品的准备、术中在位率及护士的服务态度均显著提高。结论对手术室巡回护士实施程序化管理后,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院数字化护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2月实施医院数字化护理管理前的护士50例、患者2000例以及2018年4月~2018年9月实施医院数字化护理管理后的护士50例、患者2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护理质量、护士对护理质控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医疗纠纷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基础护理、病区管理、专科护理评分高于实施前(P0.01),护士对护理质控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医院数字化护理在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降低不良事件与医疗纠纷发生风险,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专科化分组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本院手术室特点将手术间、手术室护士分成7个专科组,同时依据每组手术难易程度、手术量及护士个人意愿、能力对护士进行再分配,形成专科化分组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后(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手术室护理质量、医生满意度、患者服务体验(手术室服务体验量表)及护士职业倦怠感[职业倦怠感量表(MBI)]情况。结果:实施后,护士专科知识、手术配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医生对护理配合各项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手术室服务体验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MBI量表中情感衰竭、去人格化评分低于实施前(P0.05),个人成就感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专科化分组管理可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医生满意度及患者服务体验,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1日~6月30日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前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将2020年7月1日~2021年1月31日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模式。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手术室护理人员20名。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综合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手术室综合评分、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可提升手术室综合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结合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护患纠纷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1日~2020年5月31日收治的39例患者实施产科常规护理作为干预前,将2020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39例患者实施柔性管理结合扁平化责任制护理作为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护理质量、护患纠纷、护理满意度、护理工作量及无形成果。结果:干预后,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护理操作质量、应急能力和患者风险评估护理质量均高于干预前(P<0.01),护理差错发生率、投诉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P<0.05),每日护患沟通时间、每日护理操作时间均长于干预前(P<0.01),每日往返护士站次数、患者每日呼叫铃次数均少于干预前(P<0.01),护理人员创造性思维、工作责任感、沟通能力和团队凝聚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患者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病情观察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柔性管理联合责任制护理可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护士工作效率,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防控护理...  相似文献   

6.
孙青丽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8):3268-3271
目的探讨巡回护士工作程序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以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应用常规护理的5545台手术作为对照组,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应用巡回护士工作程序的5732台手术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综合考虑护理人员、病房环境、医用物品、医疗器械及护理方法等五个方面的因素,针对其中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因素制定相应措施,细化量化巡回护士工作,制定巡回护士工作程序并实施。比较两组第一台手术准时率、巡回护士在位率、手术护理质量、工作缺陷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第一台手术准时率、巡回护士在位率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工作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护理质量,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围术期及患者术后感受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巡回护士工作程序能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手术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化细节护理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55例HIV阳性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管理前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流程护理;选取2020年11月1日~2021年4月30日收治的51例HIV阳性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管理后组,给予手术室优化细节护理。管理前后均为22名手术室护士,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医护HIV病毒感染风险、HIV阳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管理后组护士工作积极性、器械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心理素质评分均高于管理前组(P<0.05,P<0.01);管理后组护士防范意识、防范细则落实、消毒无菌技术评分及总分均低于管理前组(P<0.05,P<0.01);管理后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组患者心理护理、服务态度、手术环境、健康教育、手术护理满意度均高于管理前组(P<0.01)。结论:手术室优化细节护理可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手术室护士感染HIV病毒的风险,能一定程度降低HIV阳性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要素计点法构建的绩效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要素计点手术室护理绩效实施前(2015年6月)和实施后(2016年6月)的手术室护理绩效考核、护士专业水平考试和护理满意度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绩效管理模式后,手术室护士的理论水平、医德与服务、巡回工作质量、器械工作质量、值班工作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绩效管理模式后,手术室护士的三基理论、三基操作、专科护理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绩效管理模式后,应急能力、责任心、手术配合程度、无菌操作、术前准备均高于实施前,实施后医生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绩效管理模式后,手术室环境、宣传教育、护理操作、服务态度、治疗效果均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要素计点法构建的绩效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增强手术室护理管理效能,有助于提高医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专科分组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1日~11月30日59名手术室护士作为管理前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将2019年12月1日~2020年5月31日同组手术室护士作为管理后组,采用亚专科分组管理模式。比较亚专科分组管理对护士工作能力及手术室护理管理效能的影响。结果:管理后组护士在病志书写、器械管理、消毒隔离、健康教育、专业技术、基础护理、器械配合能力、巡回配合能力等方面评分均高于管理前组(P<0.01);管理后组护士术前药品准备、术前器械准备、无菌操作技术、静脉穿刺、体位安置、器械清洗、留置导管等工作达标率均高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护理人员对手术医生手术习惯了解程度优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手术医生、护士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均高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管理前组(P<0.05)。结论:亚专科分组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护理管理效能,提升护士对手术医生手术习惯的了解度和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对手术室进行护士长-质控组长-责任护士三级质控管理,作为实施前;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进行护士长负责制管理,作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相关考核评分、医生满意度、患者服务体验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护理文书、物品管理、消毒隔离、三基三严各项质量考核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医生对术前准备、器械传递、无菌操作、手术配合、专业技能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为体验及服务感受总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文书相关、器械或物品相关、患者相关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三级质控管理体系能促进手术室质量管理,提高医生满意度及患者服务体验,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严岩王靖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1):1759-1760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理分组模式对提高护士专业护理实践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木院自2018年1月起实施手术室专科护理分组模式,选择实施前(2018年7月至12月)、实施后(2019年1月至7月)进行比较研究,比较实施前后护士专科护理实践行为、手术配合度、患者满意度。【结果】专科护理分组糢式实施后护士把握专业角色行为、倡导患者角色行为、独立决策行为、护理创新行为、专业护理实践行为总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实施前后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施前后62名手术室医师对无菌操作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施后手术物品准备、器械传递、医生特殊要求、手术配合、特殊器械使用与保管等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施后患者总满意度为96.36%(159/165),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9.70%(148/165),且差弄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室专科护理分组模式有助于促进手术室护士专业护理实践能力的养成,增强手术配合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性护理对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2020年10月1日收治的67例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3例(每组均由14名护士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磁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治疗依从性、护士护理质量、工作满意度及患者住院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治疗依从性中积极治疗、按时服药、合理饮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士护理质量中安全管理、临床护理、护士考核、病区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患者住院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磁性护理不仅能减轻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下治疗的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还能提升护理质量、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5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将2019年6月1日~12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两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均相同。比较两组手术室工作效率、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接送患者时间与等待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失误、术前意外伤害、术中操作不当、护理文书记录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管理,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及患者对手术室整体管理满意度,从而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4.
陈朋娥  石珊  苏颖  胡巧云 《齐鲁护理杂志》2021,(8):165-166,F0003
目的:探讨手术衔接管理模块在提高手术接台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择期手术的98例普外科接台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手术衔接管理模块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手术台衔接效率的改善情况、护理质量、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到达手术室时间、医生到达手术室时间、患者麻醉完成时间、连台术后整理时间、手术间空闲时间及手术接台衔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前准备的质量管理、术中配合的质量管理、术后处理的质量管理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管理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手术护士服务态度、手术知识告知、手术舒适度及手术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衔接管理模块可明显提高手术衔接效率,提升手术室护士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杨玉芬 《当代护士》2022,(6):161-163
目的 探讨精益管理在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实践。方法 2020年1月—2020年6月,本科对手术室患者实施精益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管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实施精益管理模式后,手术室护士工作主动性、应急能力、手术配合熟练程度、专业器械使用能力、病历书写、护理记录及总体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患者投诉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精益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及医院感染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订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手术室巡回护士护理工作程序表,观察手术室巡回护士护理工作程序表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中的应用效果,实现巡回护士工作程序化。方法选取2015年6~10月在本院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其中手术室护理工作程序表( A组)运用自行设计的巡回护士工作程序表实施手术配合,并总结实施经验,同时与传统方法配合的手术30例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护理质量评价,以及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手术室护士长及护理质控小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A组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护理质量评价,以及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工作程序表,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质量,实现了手术护理配合有序、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6例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名),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两组均连续管理6个月,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沟通、置管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护士核心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ICC置管患者采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自我管理能力、护士核心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室护理情况以及78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实施常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模式,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常规模式基础上实施FMEA,比较FMEA实施前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质量情况。结果FMEA实施后体位相关并发症、手术感染、锐器损伤、手术用物清点数目不符、外科手消毒不规范、医护患沟通不足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FMEA实施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质量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FMEA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完善的科室绩效考核体制,以综合指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评价,使考核更全面、更科学。方法:以SMART原则和科室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绩效考核方案满意度调查问卷及手术室巡回护士工作质量、洗手工作质量、消毒隔离管理等各项手术室质量控制考核指标来衡量考核方案的有效性,并对麻醉医生、外科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士临床工作的评价进行分析。结果:绩效考核方案实施以来,护理人员对绩效方案满意度有原来的79%提升为95%,绩效考核实施后科室不良事件由原来的117例下降至35例,巡回护士工作质量、洗手护士工作质量、消毒管理质量、输血管理质量、手卫生管理质量评价、文书书写质量、压疮质量评价、坠床质量评价、标本管理质量评价、仪器设备管理质量评价的评分均得到提升(均P 0.05);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士个工作质量满意度的评分提升(均P 0.05)。结论:SMART原则下绩效的制定,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得到降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明显提升,大大提高了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6年7月~2017年6月对120例手术室患者实施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设为观察组),2015年7月~2016年6月对120例手术室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性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医疗器械物品备用错误率、文书记录错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手术安全核查准确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服务态度、护患沟通、基础护理、病房环境、护患关系等方面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手术室患者医疗风险,提高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