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30例,采用常规脑电图(EEG)和动态脑电图(AEEG)进行检查。同期该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行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结果实验组EEG与AEEG检查结果中痫样放电和异常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异常率及痫样放电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脑电流显著增强,动态脑电图在检测方法上具有显著优势,临床应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24h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诊断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观察24h动态脑电图在小儿癫痫和非癫痫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在常山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小儿癫痫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与动态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检查。另外再选取同期住院的非癫痫小儿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同样给予24h动态脑电图检查,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动态脑电图的痫样波检出率为88.93%,常规脑电图的痫样波检出率为29.4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的痫性放电率为65.2%,非癫痫组的痫性放电率为8.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12例癫痫患者的痫样放电时相为觉醒期、睡眠期以及睡眠期和觉醒期,各占11.6%、48.2%和40.2%。结论:24h动态脑电图在d,JL癫痫疾病诊断中痫样波检出率比较高,诊断准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动态脑电图监测对癫痫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24h动态脑电图(AEEG)对癫痫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25例临床确诊为癫痫及121例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患者的AEEG诊断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EEG与EEG的异常率及痫样放电检出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EEG描记中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比清醒期增加15.6%,且57.8%出现在NREM1~2期。癫痫组与非癫痫组两组之间异常率和痫样放电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睡眠纺锤波的缺如及减弱,对癫痫患者具有重要的脑电图意义。AEEG可以记录到癫痫发作起始时的波形变化。结论AEEG对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癫痫患者病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饶市铅山县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65例癫痫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脑电图及24 h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方式检查癫痫的痫样放电率及非特异性异常率,同时分析所有癫痫患者经24 h动态脑电图检查的痫样放电发作时间。结果 24 h动态脑电图检查的总异常率高于常规脑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24 h动态脑电图检查,65例癫痫患者中,仅在清醒时发生痫样放电5例,仅在睡眠状态下发生痫样放电21例,在睡眠及清醒状态下均发生痫样放电13例。结论癫痫患者经24 h动态脑电图检查,不仅可提高痫样放电及非特异性异常检出率,而且可初步确定癫痫发作时间,为临床制定干预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对部分性癫痫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128例部分性癫痫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拉莫三嗪(43例)、左乙拉西坦(42例)、奥卡西平(43例)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脑电图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α波减少〉0.5 Hz、θ波增多、δ波增多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三组患者常规描记脑电图痫样波放电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三组患者脑电图痫样波放电率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对脑电图背景活动影响最明显,奥卡西平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对脑电图痫样波放电的抑制作用更佳,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视频脑电图对间歇期痫样放电的应用效果及对检出率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30例)单纯实施常规脑电图监测,观察组(n=30例)单纯实施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同时进行闪光刺激试验、睁闭眼诱发试验以及过度换气诱发试验,并对两组受试者的癫痫样放电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为50%,而对照组的检出率为27%,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63.33%,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33.33%,两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能提高间歇期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萍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121-3122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用以指导癫痫患者停药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3年无癫痫发作的患者58例,采用上海诺诚8128型无线蓝牙动态16导脑电图仪进行24h脑电图监测58例3年无发作癫痫患者脑电图变化,观察其监测结果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 58例3年无发作的癫痫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无临床癫痫发作,动态脑电图发现痫样放电19(32.8%)例。19例痫样放电患者中,活动性痫样发作史<6个月3例、7-12个月5例、>12个月11例;单药治疗3例、2药联用3例、3药联用13例;全面性发作8例,部分性发作11例。痫样放电出现时间:睡眠状态12(63.2%)例,清醒状态6(31.6%)例,清醒与睡眠中均痫样放电1(5.3%)例,睡眠中痫样放电发生率明显高于清醒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可以用以指导3年无发作癫痫患者是否适合停药,对癫痫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时需要描记夜间脑电活动情况,监测时不短于一个完整睡眠周期。只有当患者临床发作停止2年以上,脑电活动完全正常时,才考虑停止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林李林 《医疗装备》2023,(21):62-64
目的 比较癫痫患者应用25导脑电系统与19导脑电系统观察颞区痫样放电的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医院确诊的220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行25导和19导脑电系统脑电图检查,比较两种脑电系统检测患者颞区痫样放电率、痫样放电波幅,影像学异常/正常情况下的颞区放电检出率及颞叶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间脑电图的异常率。结果 25导脑电系统检测颞区痫样放电率高于19导脑电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在非颞叶癫痫中的痫样放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颞叶癫痫患者中77例进行了影像学检查,其中37例影像学正常(48.05%),40例影像学异常(51.95%);25导脑电系统在影像学异常/正常情况下颞区放电检出率均高于19导脑电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导脑电系统在颞叶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间脑电图(EEG)异常率均高于19导脑电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19导脑电系统,25导脑电系统可提升癫痫患者颞区放电探测能力,提高下颞区电极的痫样放电发现率,增大波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6例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的患者于发作间期行常规电极脑电图及蝶骨电极脑电图检查,分别对其痫样放电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蝶骨电极脑电图能明显提高颞叶癫痫患者痫样放电检出率,为80.4%(246/306),与常规电极脑电图的60.8%(186/3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发现常规电极脑电图描记时以耳垂为参考电极的导联中176例可见一侧或双侧正相尖(棘)波,而在蝶骨电极脑电图均记录到明显的痫样放电.结论 蝶骨电极脑电图对颞叶癫痫的诊断、定侧定位具有重要价值,对疑有颞叶癫痫的患者应列为常规描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6例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的患者于发作间期行常规电极脑电图及蝶骨电极脑电图检查,分别对其痫样放电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蝶骨电极脑电图能明显提高颞叶癫痫患者痫样放电检出率,为80.4%(246/306),与常规电极脑电图的60.8%(186/3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发现常规电极脑电图描记时以耳垂为参考电极的导联中176例可见一侧或双侧正相尖(棘)波,而在蝶骨电极脑电图均记录到明显的痫样放电.结论 蝶骨电极脑电图对颞叶癫痫的诊断、定侧定位具有重要价值,对疑有颞叶癫痫的患者应列为常规描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6例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的患者于发作间期行常规电极脑电图及蝶骨电极脑电图检查,分别对其痫样放电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蝶骨电极脑电图能明显提高颞叶癫痫患者痫样放电检出率,为80.4%(246/306),与常规电极脑电图的60.8%(186/3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发现常规电极脑电图描记时以耳垂为参考电极的导联中176例可见一侧或双侧正相尖(棘)波,而在蝶骨电极脑电图均记录到明显的痫样放电.结论 蝶骨电极脑电图对颞叶癫痫的诊断、定侧定位具有重要价值,对疑有颞叶癫痫的患者应列为常规描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6例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的患者于发作间期行常规电极脑电图及蝶骨电极脑电图检查,分别对其痫样放电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蝶骨电极脑电图能明显提高颞叶癫痫患者痫样放电检出率,为80.4%(246/306),与常规电极脑电图的60.8%(186/3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发现常规电极脑电图描记时以耳垂为参考电极的导联中176例可见一侧或双侧正相尖(棘)波,而在蝶骨电极脑电图均记录到明显的痫样放电.结论 蝶骨电极脑电图对颞叶癫痫的诊断、定侧定位具有重要价值,对疑有颞叶癫痫的患者应列为常规描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6例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的患者于发作间期行常规电极脑电图及蝶骨电极脑电图检查,分别对其痫样放电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蝶骨电极脑电图能明显提高颞叶癫痫患者痫样放电检出率,为80.4%(246/306),与常规电极脑电图的60.8%(186/3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发现常规电极脑电图描记时以耳垂为参考电极的导联中176例可见一侧或双侧正相尖(棘)波,而在蝶骨电极脑电图均记录到明显的痫样放电.结论 蝶骨电极脑电图对颞叶癫痫的诊断、定侧定位具有重要价值,对疑有颞叶癫痫的患者应列为常规描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6例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的患者于发作间期行常规电极脑电图及蝶骨电极脑电图检查,分别对其痫样放电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蝶骨电极脑电图能明显提高颞叶癫痫患者痫样放电检出率,为80.4%(246/306),与常规电极脑电图的60.8%(186/3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发现常规电极脑电图描记时以耳垂为参考电极的导联中176例可见一侧或双侧正相尖(棘)波,而在蝶骨电极脑电图均记录到明显的痫样放电.结论 蝶骨电极脑电图对颞叶癫痫的诊断、定侧定位具有重要价值,对疑有颞叶癫痫的患者应列为常规描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今子  金正勇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223-5224
目的:对小儿发作性疾病进行24 h脑电监测,提高癫痫的诊断。方法:对发作性疾病患儿170例进行24 h动态脑电分析。结果:170例发作性疾病患儿中,140例为初诊癫痫性发作患儿,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仅有52例捕捉到痫性放电(37.1%),非特异性异常4例(2.8%),经监测动态脑电图(AEEG)102例出现痫性放电(72.9%),非特异性异常10例(7.1%)。30例初诊为非癫痫性患儿中,经REEG检查均未捕捉到痫性放电,经AEEG监测,3例捕捉到痫性放电,临床确诊为癫痫。提示AEEG监测提高了癫痫的诊断。同时AEEG可观察临床发作的全过程及发作时脑电图演变过程,是癫痫诊断、分型及定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汤春辉  杨景晖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713-2714,2717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癫痫痫样放电与睡眠时相的关系及癫痫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对55例癫痫患者的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5例癫痫患儿中痫样放电共49例(89.1%),睡眠期出现45例(91.8%),以NREMⅠ、Ⅱ期最多见。睡眠中全身性发作35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4例均出现于NREMⅠ、Ⅱ期。与对照组比较,癫痫患儿总睡眠时间、REM期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REMⅠ、Ⅱ期显著延长,而NREMⅢ、Ⅳ期明显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P﹤0.01)。癫痫患者睡眠纺锤波出现不对称、减少或消失。结论痫样放电主要发生于睡眠期NREMⅠ、Ⅱ期,癫痫也改变着睡眠结构,引起睡眠障碍。不同癫痫发作类型与睡眠时相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周利朋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53+155-153,155
目的探索睡眠与癫痫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一2012年2月收入的癫痫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脑电图进行动态监测,分析总结其结果。结果两组在总的睡眠时间以及REM期的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NREMⅠ、Ⅱ期较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而NREMⅢ、Ⅳ期却又相对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例患者中,于清醒状态时出现痫样放电的有3例(占10.0%),于睡眠时出现痫样放电的有21例(占70.0%);而于睡眠的NREMⅠ、Ⅱ期所出现的痫样放电者最多,为19例(90.5%),仅有2例(9.5%)出现于NREMⅢ、Ⅳ期。结论癫痫的发作与睡眠时相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其痫样放电主要发生于睡眠期NREMⅠ、Ⅱ期,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而睡眠障碍也会导致癫痫的发作。因此,重视癫痫患者的睡眠对控制癫痫发作、提高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产LQWY-N8型24h动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及可疑癫痫的病人行AEEG(动态脑电图)检查,并与普通EBG相比较。结果:A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61%,明显高于常规EEG痫样放电10%的检出率(P<0.01);睡眠期出现痫样放电共19例,其中13例出现在NREM Ⅰ-Ⅱ期;19例睡眠中痫样放电者11例呈局灶性放电,其中包括4例睡眠人发作中的3例;21例带机检查有临床发作者中,12例检出痫样放电。结论: AEEG对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分型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明显优于常规EEG。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药物诱导睡眠和剥夺睡眠—睡眠脑电图(EEG)差别,评估两者对癫痫(EP)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上已确诊为癫痫患者364例,随机分为剥夺睡眠—睡眠和药物诱导睡眠两组,分别进行觉醒及睡眠EEG描记,并对两组病例睡眠周期及睡眠各期EEG表现分析对比。结果药物诱导睡眠组、剥夺睡眠—睡眠组常规清醒脑电图异常波阳性率分别为39.9%、41.7%,二组异常波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睡眠脑电图异常波阳性率分别为80.4%、85.0%,异常波阳性率剥夺睡眠—睡眠组略高于药物诱导睡眠组;癫痫样放电阳性率分别为59.9%、89.1%,两组癫痫样放电均易在NREM睡眠Ⅰ—Ⅱ期出现,癫痫样放电阳性率剥夺睡眠组明显高于药物诱导睡眠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剥夺睡眠—睡眠、药物诱导睡眠均可提高癫痫诊断率,剥夺睡眠—睡眠联合诱发试验在癫痫病人的诊断中优于药物诱导睡眠诱发试验。  相似文献   

20.
24 h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痫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24 h动态脑电图(AEEG)对小儿癫痫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128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及可疑癫痫儿童进行24 h动态脑电图检查.结果AEEG脑电图总异常率为71.1%,其痫波检出率为63.3%,EEG异常率为53.1%,其痫波检出率为18.0%,AEEG异常率明显高于EEG.结论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