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脑屏障基础与临床的某些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受到有害多因素侵袭,血脑屏障被破坏,可引起局部或广泛的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脑外伤、脑肿瘤均可导致血脑屏障开放。掌握严重颅脑损伤时血脑屏障开放的范围和时间,对临床治疗中避免使用加重脑组织损伤的药物非常重要。血脑屏障的控制可能在治疗脑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基因疾病方面起重要作用。有关血脑屏障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与放射影像学研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疾病修正治疗(DMT)是多发性硬化(MS)缓解期的主要治疗方案。自2018年起越来越多DMT药物进入中国, 改变着我国MS的治疗现状。但宥于既往长期缺乏DMT药物和MS诊治飞速发展的新进展, 导致目前缓解期治疗现状仍欠规范。随着对MS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 更多的DMT药物, 加上MRI和生物学标志物等对残疾进展和疗效监测手段的增多, MS的治疗策略和治疗目标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基于循证的预后判断、药物及患者相关因素等基础上制定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可能是未来MS的主要治疗理念之一。文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此全过程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
大量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脑结构损伤及功能紊乱,另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血脑屏障受损,包括神经影像学等一些新的技术已被用于血脑屏障损伤的相关研究中,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中研究的仍较少。我们旨在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脑屏障损伤的检测方法、损伤机制、免疫学及与抗精神病药影响有关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理解血脑屏障损伤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细胞膜修饰纳米粒子(NPs)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脑部恶性肿瘤的手段, 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该方法通过保留源细胞膜的特性, 提高了NPs的靶向性、生物相容性和体内循环时间, 可确保药物高效作用于颅内病灶。本文围绕近年该领域研究进展, 尤其是细胞膜修饰NPs穿透血脑屏障、免疫逃逸、药物输送的优势, 以及不同细胞膜修饰NPs的效果进行综述, 以期为脑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大部分有中枢性作用效能的药物因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而在临床上的运用受到限制 ,纳米药物载体可以克服血脑屏障 (BBB)的阻碍进入中枢 ,提高脑中血药浓度 ,达到提高治疗中枢疾病疗效的目的。本文对应用于神经科学的纳米粒子的作用机制、性质、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轴索损伤和神经元丢失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是研究MS的经典动物模型。目前,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通路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笔者现全面总结近年来关于PD-1/PD-L1通路在MS及其动物模型EAE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并探讨该通路作为MS治疗新靶点的潜力, 以期为MS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脑水肿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与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关系密切,血脑屏障(BBB)为脑组织与外界进行营养物质交流的系统,它保证了中枢神经组织内环境的稳定。血脑屏障的损伤在脑水肿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多重因素参与了BBB结构功能的改变和破坏,而BBB结构功能的变化是脑水肿病理变化的重要环节。探讨影响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因素,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缺血性卒中的病理过程中,免疫系统通过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缺血性卒中发生后,一方面通过激活的免疫细胞释放破坏性细胞因子,损伤血管内皮,破 坏血脑屏障和神经元,并在淋巴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后诱发适应性免疫反应,加重神经元损伤; 另一方面通过清除坏死组织,释放保护性细胞因子,调节免疫抑制等途径减轻神经元损伤。免疫调 节治疗为卒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以芬戈莫德、米诺环素、那他珠单抗等药物为代表的免疫 调节药物在缺血性卒中动物模型实验和临床研究中都呈现出较好的疗效。本文就缺血性卒中免疫调 节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失调在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并与帕金森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短链脂肪酸是肠道微生物的主要代谢产物, 可能通过调节炎性反应、神经元的自噬与凋亡、血脑屏障和肠道屏障的完整性等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文中综述了短链脂肪酸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以期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传统的手术、放化疗对其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很多治疗药物难以到达脑部肿瘤组织。纳米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能有效穿过血脑屏障,增强胶质瘤治疗效果。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跨血脑屏障纳米药物载体在治疗胶质瘤方面的研究进展,分别总结和阐述了常用于脑部递药的纳米载体、改造纳米载体增强其跨血脑屏障能力的方法,以及纳米药物载体在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1.
IL-8单抗对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抗IL 8单抗对兔脑损伤后脑内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以及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和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 ,探讨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兔脑损伤模型 ,观察家兔抗IL 8单抗治疗前后脑组织中IL 8表达、中性粒细胞 (PMNL)浸润有无变化 ,同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 ,并用胶体金示踪 ,电镜观察抗IL 8单抗使用前后血脑屏障通透性有无改善。结果 抗IL 8单抗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伤后脑组织中IL 8无表达 ,PMNL浸润也明显减少 (P <0 .0 1 ) ,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 ,脑含水量下降 (P <0 .0 5)。结论 颅脑损伤后早期给予抗IL 8单抗治疗 ,可抑制IL 8的表达 ,抑制IL 8趋化PMNL的作用 ,减少组织中PMNL的浸润 ,减轻脑损伤后脑内炎症反应 ,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 ,减轻创伤性脑水肿 ,从而改善继发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12.
纳米粒子——协助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靶向载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因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而在临床应用中受限,纳米粒子能协助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并将其靶向有效地运载入脑内。PBCA纳米粒子运载药物的作用机制尚存在争议,似乎不适用于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PEGPLA/PLGA纳米粒子血液循环时间长,毒性较低,具有缓释特性,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运载的应用中体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本文将对几种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纳米粒子的作用机制、性质、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脑小血管具有运输血液、调节脑血流、构建血脑屏障等重要作用。当这些血管单元发生病变引起一系列临床事件时称为脑小血管病(CSVD)。在CSVD早期出现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并持续存在,导致血浆成分从屏障损伤处漏出诱发局部血管及神经细胞损伤。文中对CSVD的血脑屏障损伤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标准疗法, 是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中最有效的对症治疗药物。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程以及药物治疗反应存在显著的个体化差异, 不仅与疾病的进程和环境因素相关, 遗传因素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药物基因组学是根据患者的遗传学基础或其他分子机制的诊断来预测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 从而给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包括给药时间、给药剂量以及药物选择。药物基因组学解释了药物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中60%~90%的变异性。药物基因组学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致病基因、机制基因、代谢基因、转运体基因和基因多效性。文中将总结多巴胺信号通路编码基因多态性对药物反应的影响及遗传多态性对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血脑屏障能够有效地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中,但同时会限制药物的转运,不利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因而如何增加药物的脑内浓度是当前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的一些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结构、改变给药途径、促进血脑屏障的开放以及增加药物的转运等方法来促进药物通过血脑屏障,提示我们可以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采取相应的方法,从而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疾病修正治疗(disease-modifying treatment,DMT)是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缓解期的标准治疗。目前上市的所有DMT药物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复发缓解型MS患者的临床发作和影像学活动性病灶。与DMT注射药物比较,DMT口服药物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对治疗的依从性。近年来国外还上市了多种单克隆抗体药物,为MS患者DMT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本文较为全面的回顾分析国内外现有DMT药物,对其作用机制、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DMT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血液与大脑之间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的结构,对于保持大脑内环境的稳定性、保持中枢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同时毛细血管连接紧密,大多数药物很难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一直是药物转运中难以跨越的障碍。因此如何克服血脑屏障,将药物输送到脑内,是药物传递系统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纳米控释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1神经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神经肽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在  相似文献   

18.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由脓毒症引起的弥漫性脑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以意识改变及认知障碍为特征。小胶质细胞作为脑内主要的免疫细胞, 是影响SAE病程进展的重要因素, 例如小胶质细胞表面受体可通过影响小胶质细胞激活而在SA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小胶质细胞激活可通过加重神经炎症、损伤血脑屏障及突触功能参与SAE的发生发展等。本文主要围绕小胶质细胞表面受体及小胶质细胞激活在SA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以期为SAE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脑水肿尤其是血管源性脑水肿(VBE)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探讨其药物治疗已愈来愈被重视,因为VBE的解决将大大降低脑卒中、脑外伤等疾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对VBE发病机制有血脑屏障开放、脑微循环障碍、自由基损伤、钙超载、酶屏障受损等学说,本研究从酶屏障的角度探讨VBE的发病机制及单胺氧化酶单克隆抗体对VBE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疗效受到了许多制约[1].通过纳米载体系统(包括多聚体纳米颗粒、脂质体、胶束、树枝状聚合物、水凝胶等),不仅可以帮助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而且可以控制药物释放,维持颅内靶区药物浓度,延缓药物的化学及酶类降解速度[2-3].另外纳米载药系统还可以降低药物对外周组织的系统毒性.本文拟对近年来纳米载体运载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