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强化降糖和降压对2型糖尿患者底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强化组和标准组,强化组给予低剂量培哚普利-蚓哒帕胺联合降压和以格利齐特缓释片为基础的强化降糖治疗,标准组接受常规治疗或安慰剂治疗.定期检查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苷水平,并通过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和眼底七个视野彩色立体照相,比较5年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苷指数(UMA/UCR)、视力及眼底变化情况.结果 强化组基线与5年UMA/UCR比较无差异,而标准组则有上升(P=0.00).两组患者基线时视力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5年后强化组视力保持稳定,而标准组视力有所下降(P=0.04).基线时两组眼底糖尿病病变无差异,治疗5年后强化组眼底病变无发展趋势,而标准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所加重(P=0.0006),并有1例患者新发生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结论 强化降糖和降压治疗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展,并能保持糖尿病患者视力稳定.  相似文献   

2.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已成为世界上双眼盲的主要病因,但是DR的病因尚不明确,且对DR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充分了解本地区DR的危险因素对DR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DR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建立针对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眼科干预方案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73例.将患者分为DR组和非DR(NDR)组,其中DR组细分为轻、中和重度非增生性DR(NPDR)组以及增生性DR(PDR)组.检测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APOA1)、APOB、脂蛋白α、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酐、尿酸、尿素氮、中性粒细胞百分率、24 h尿清蛋白(ALBU-24 h)总量和ALBU.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DR与各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筛选DR的危险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DR的患病率为28.33%,其中轻、中、重度NPDR的患病率分别为2.54%、16.28%和4.23%,PDR患病率为5.29%.DR患者中DME患病率为10.36%.DR组与NDR组糖尿病病程、脂蛋白α、肌酐、ALBU-24 h总量和ALB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病程和FBG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相对危险度(OR)=1.155,95%可信区间(CI):1.067~1.251;FBG:OR=1.313,95% CI:1.071~1.610].结论 糖尿病病程、脂蛋白α、肌酐、ALBU-24 h总量、ALBU与DR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糖尿病病程和FBG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ME)的差异,探讨差异产生的原因.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于北京大学眼科中心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12例175只眼,其中糖尿病患者72只眼,非糖尿病患者103只眼.主要检测指标是两组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3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亚区域平均厚度(CSMT).结果 非糖尿病组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3月BCVA均明显好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37,P=0.027;t=-2.504,P=0.013;t=-2.233,P=0.027).非糖尿病组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3月CSMT均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0,P=0.029;t =-3.906,P=0.000;t=-3.399,P=0.001).术后1月非糖尿病组发生黄斑水肿为1只眼(0.97%1/103),糖尿病组黄斑水肿为9只眼(12.5% 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55,P=0.001);术后3月非糖尿病组发生黄斑水肿为1只眼(0.97%1/103),糖尿病组黄斑水肿为6只眼(8.33% 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82,P=0.014).黄斑水肿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相关(P =0.015).结论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谢驰  方芳  方严 《眼科新进展》2017,(8):773-77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与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4月至10月收治的137例(176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合并糖尿病情况分为糖尿病组及单纯白内障对照组,其中糖尿病组58例(71眼)、对照组79例(105眼),对比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干眼指标.结果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均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糖尿病组术眼术后l周、1个月、3个月的问卷调查表(McMonnies questionnaire,MQ)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fluorescein,FL)染色、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均明显差于术前2d(均为P<0.01),随时间延长均趋于逐渐缓解;对照组患者术眼术后1周、1个月的MQ评分、FL染色、SⅠt均明显差于术前2d的指标(均为P<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BUT与术前2 d BUT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术后3个月所有指标与术前2d均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糖尿病组术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MQ评分、BUT、FL染色、SⅠt均明显差于对照组(均为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术后并发干眼症状较单纯白内障术后患者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糖尿病患者40例62眼,对照组为同期随机抽取的非糖尿病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45例62眼。对两组术前、术后视力及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显著提高。糖尿病组患者术后视力差的原因主要由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所致。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及眼压升高。结论糖尿病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以提高视力,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并为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激光治疗提供了条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数据,以研究高密度脂蛋白-3(HDL3)、NOx和总抗氧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106例受试者分为3组,84例2型糖尿病有或无视网膜病变患者,对照组为22例正常人.患者均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3的浓度检测和血清NOx水平测定.用铁还原法(FRAP)测量血浆总抗氧化能力.结果:糖尿病患者(DM)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人中HDL3水平为14.4(12.0)mg/dL,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18.1(12.6)mg/dL,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为14.0(12.5)mg/d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2).糖尿病患者FR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3),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之间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以及对照组间HDL和HDL3水平无明显不同.HDL3可能无法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患病风险.糖尿病患者中血清NOx水平较高,FRAP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与白内障术后出现黄斑囊样水肿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因素对于白内障术后出现黄斑囊样水肿的影响.方法: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共182眼,其中糖尿病者102眼,无糖尿病者80眼.术后随访6mo,比较两组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率.结果:有糖尿病者并发黄斑囊样水肿发病率为14.7%,无糖尿病者发病率为3.8%.结论:糖尿病因素与白内障术后出现黄斑囊样水肿存在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以及超声乳化手术对其影响.方法将病例分为二组,一组为糖尿病伴白内障35例40眼,另一组为同期手术的普通老年性白内障40例50眼.所有病例均行超声乳化术,术前及术后3个月对术眼角膜内皮细胞进行形态学定量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较正常组下降,平均细胞面积增加(P<0.05);正常白内障组手术前、后大部分定量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糖尿病组手术前、后细胞密度减少,平均细胞面积增大,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泵功能有一定影响;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对超声乳化吸除术手术损伤较为敏感,术前应常规检查角膜内皮,术中尽量避免损伤角膜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9.
背景 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晶状体中沉积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AGEs与晶状体自发荧光有关,且晶状体蛋白为长寿蛋白,其中AGEs的蓄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的关系值得研究. 目的 探讨并分析晶状体中AGEs自发荧光强度变化是否对糖尿病严重程度有预测作用.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2015年9-12月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00例100眼进行分析,按照患者有无糖尿病分为非糖尿病组40例40眼和糖尿病组60例60眼,糖尿病组患者再根据眼部并发症情况分为非DR组(NDR组)、非增生期DR组(NPDR组)和增生期DR组(PDR组),每个亚组均为20例20眼.所有患者均评估接受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餐前血糖(FBG)测定,并采用晶状体荧光显微镜(Clearpath DS120)测定受检眼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分析糖尿病患者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与HbA1c水平和糖尿病程度的关系.结果 非糖尿病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间年龄和糖尿病病程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587、2.899,均P>0.05);NDR组、NPDR组和PDR组患者FBG和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非糖尿病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受检眼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分别为(0.159±0.032)、(0.256±0.024)、(0.319±0.013)和(0.394±0.035) c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265,P=0.000),其中NDR组、NPDR组和PDR组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且NDR组、NPDR组和PDR组随着病情的加重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糖尿病患者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与血HbA1c水平呈中等线性正相关(r=0.654,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与DR严重程度和血HbA1c水平均有一定关联,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DR早期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是感染性角膜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也随之逐年增多,其治疗和转归不同于单纯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目前对于该病的研究相对缺乏. 目的 分析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预后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87例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纳入的40例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多有血糖控制不良现象和外伤的诱因,其植物性外伤引起者占36.8%,与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的57.5%相比所占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5).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组患者以61 ~70岁年龄段居多,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以51 ~60岁年龄段居多.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职业分布仍然以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和体力工人为主,分别占34.5%和26.4%,糖尿病病史平均为(13.0±4.9)年.实验室检查发现,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感染的真菌种类以镰刀菌属最多,占60.0%,曲霉菌属和念珠菌属各占20.0%,其中念珠菌感染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全身病角膜炎患者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根据病灶感染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诊疗后,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组的治愈率为46.0%,低于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P<0.05),而无效率为14.9%,明显高于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5).结论 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有其自身的特点,糖尿病可能是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持续的高血糖水平影响了该病的人口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过程中视网膜变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空腹血糖>11.1 mmol/1或随机血糖>13mmol/l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强化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糖达标进行眼科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程度采用Wisconsin scale分级,DR加重2级及以上定义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变坏,分析比较视网膜变坏组和无视网膜变坏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强化治疗显示出快速稳定的降血糖效果.与无视网膜变坏组比较,视网膜变坏组糖尿病病程长,合并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强化治疗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变坏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强化治疗前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强化治疗过程中发生视网膜变坏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严重程度与视网膜变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术对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眼表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选取2016-01/12于我校附属医院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98例98眼,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50例50眼,对照组为单纯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两组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透明角膜切口,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术前均无干眼症.术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正常,无眼底改变.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7d,1mo的眼表情况.比较手术前后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结果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两组手术前后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显著,术后7d,1 mo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BUT差异显著,术后7d,1mo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FL评分差异显著,术后3、7d,1mo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泪液分泌量差异显著,术后1、3、7d,1mo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显著,术后1、3、7d,1mo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对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干眼症症状等具有显著影响,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对损伤的修复能力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及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了解与DR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 目的 调查健康体检人群4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DR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加体检的7300人的资料,45岁以上者共5012人行双眼免扩瞳眼底照相,其中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574例,按本研究纳入标准纳入480例进行问卷调查,计算糖尿病及DR的患病率,对糖尿病患者中不同影响因素与DR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糖尿病患者眼底照片清晰者480例(480/574),占83.6%,其中DR 95例(95/480),占19.8%;45~55岁组DR患者占14.3%,>55 ~ 65岁组占19.4%,>65 ~75岁组占23.7%,>75岁占21.5%,不同年龄组DR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24,P=0.281).糖尿病病程≤5年、>5 ~ 10年、>10 ~ 15年、>15 ~ 20年、>20年DR的患病率分别为11.8% 、13.2% 、15.4%、27.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18,P=0.000);体质量指数(BMI)<18.5、18.5 ~22.9、23.0~24.9、≥25.0的患者中DR的患病率分别为16.7%、23.3%、16.8%、19.7%,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99,P=0.718);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听说过DR的患者比例为86%,口服降血糖药者、口服降血糖药联合注射胰岛素者、单纯注射胰岛素者DR的患病率分别为18.8%、19.8%、25.9%,不同治疗方式间DR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77,P=0.478).患者的性别、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浓度、糖尿病家族史、是否检查眼底均为DR患病的相关因素(P=0.025、0.000、0.001、0.003、0.039).结论 DR的患病率与患者对糖尿病转归的知晓程度、患者的治疗方式等有一定的关联,糖尿病患者的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浓度及是否检查眼底是D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为DR的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5月至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筛查糖尿病者300人,其中体检确诊无糖尿病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118人)、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于眼科就诊的患者为研究组(182例).根据2019年的糖...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角膜知觉减退及其与眼表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知觉减退及其与眼表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Cochet-Bonnet角膜知觉测量仪分别测定并比较38例(68眼)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3例(57眼)无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中央角膜知觉,同时对糖尿病患者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reak 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emer Ⅰ)及角膜荧光素染色.对角膜知觉与后三者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糖尿病组角膜知觉为(36.07±14.26)mm,对照组为(52.98±3.89)mm,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患者Schirmer Ⅰ试验平均值为(12.41±3.22)mm,BUT值平均为(8.82±2.70)s,角膜荧光素染色累积分平均值为(3.94±1.66)分.糖尿病患者角膜知觉与泪膜破裂时间(r=0.330,P=0.006)、角膜荧光素染色(r=-O.342,P=0.004)有相关关系,与泪液分泌量无相关关系(P=0.538).结论 糖尿病患者角膜知觉明显减退,而角膜知觉减退是影响角膜上皮病变、干眼症等眼表疾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龙游县人民医院2019年1至12月糖尿病患者白内障127例(127眼)作为观察组,以同期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133例(133眼)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  相似文献   

17.
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7~2012年期间在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眼科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5例(11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分为3组:第1组为单纯玻璃体积血,第2组为纤维血管性增殖合并局限性视网膜脱离但未累及黄斑组,第3组为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组.对以上3组病例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第1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改善率为78.9%;第2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改善率为80.0%;第3组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改善率为53.5%.第1组与第2组的视力改善情况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1);第3组视力改善情况与第1组、第2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6、0.014).结论 在黄斑未明显受累时,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单纯老年性白内障与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的干眼情况. 方法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202例(225只眼)分为A、B两组,A组为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10例(127只眼),B组为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2例(98只眼),分别于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以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等情况.结果 B组术后各时间点干眼症状明显重于A组,术后1、3个月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短于A组,术后各时间点角膜荧光素染色明显多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B组患者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眼发生更早,症状更明显,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的临床特征以及与其糖尿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16-03/12于煤炭总医院眼科门诊临床诊断为干眼症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病史调查及干眼相关检查.干眼相关检查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检查.以患者的年龄分为<60岁和≥60岁组;依据糖尿病病程分为<5a组、5~9a组、≥10a组;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组和血糖未控制组.将检测结果与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临床诊断为干眼的糖尿病患者共178例356眼,患者年龄32~85(平均58.41±13.06)岁.男110例220眼(61.8%),女68例136眼(38.2%).患者的BUT平均值为4.52±2.31s,SⅠt平均值为4.25±1.99mm/5min.两种检测方法中,女性均比男性的检测结果平均值稍高,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平均值都低于<60岁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3、4.021,P<0.01);病程<5a组、5~9a组及≥10a平均值均低于正常,≥10a组最低,5~9a组次之,<5a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8.884、60.204,P<0.01);血糖控制组的BUT及SⅠt平均值明显高于血糖未控制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5、-5.918,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干眼表现为泪膜不稳定性和泪液分泌减少两种类型,与糖尿病患者年龄、病程和血糖控制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临床工作发现,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双眼视网膜病变程度一致,但也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双眼视网膜病变程度非常不对称.有研究表明,高度近视、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白内障手术后、视网膜瘢痕、视网膜静脉阻塞、眼血流等因素与糖尿病患者双眼视网膜病变程度不对称均有明显的相关性[1].为了进一步观察高度近视与非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我们对一组高度近视的2型糖尿病患者DR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