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4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40例,术后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前、术后7 d营养指标状况等。结果:EN组肺部炎症和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PN组、腹泻发生率高于PN组(P<0.05);EN组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7 d营养指标状况优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机体营养状态,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机体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时间对其胃肠功能恢复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行根治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在术后 24 -48h 内给予患者肠内营养,观察组在术后 12h 内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初次排便时间、初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 24 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提高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静脉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结合静脉肠外营养支持。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7 d营养指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3/30),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支持方式有利于食管癌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三切口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148例行食管癌三切口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十二指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营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两组患者前白蛋白(PAB)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PAB、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中放置应用十二指肠营养管对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后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后对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科学细致的护理,可为患者术后的营养补充提供良好途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贲门癌或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16例贲门癌或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经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行静脉输注营养液。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营养支持第7天观察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贲门癌或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医疗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胡桂清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9):135-13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按照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EN组与PN组各52例,对比两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 d内各营养指标与术前比较均出现改善(P<0.05),但PN组肛门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长于EN组(P<0.05,P<0.01);EN组不适感比PN组明显(P<0.05)。结论:若患者自身状况及经济条件允许,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选择PN方式;对于采取EN方式的患者,应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或在方法上给予改进,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在ICU食管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体质量和营养指标的变化、胃肠功能恢复情况、ICU停留时间、卡式功能状态。结果观察组术后10 d的体质量大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Karn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10 d后的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能够显著改善食管癌患者的术后营养状态,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20例Ⅱ、Ⅲ期食管癌患者术后分别给予肠外(PN)和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分组对比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营养支持费用、血液检测指标、并发症情况和出院后首次复诊的营养状况。结果 EN组较PN组患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体重、人血白蛋白测量值术后第14 d和出院后首次复诊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8 d、14 d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而2组术后吻合瘘、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结论Ⅱ、Ⅲ期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可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患者的康复。对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预防作用不明显,但可以明显缩短吻合瘘发生后的住院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营养评价与支持在提高胃癌患者手术适应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4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工具评估营养风险,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前遵医嘱给予一般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营养风险评估与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适应性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7 d的体质量差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人血白蛋白平均干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对胃癌患者进行营养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对于筛查出有营养风险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能够提高患者手术适应性,减少其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78例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5 d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缩短康复时间,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第1天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按常规给予静脉营养补充,待排气后再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指标等.[结果]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营养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组织的修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96例食管癌或贲门癌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PN),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运用加温器对其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5年3~12月收治的88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按临床护理路径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干预,即麻醉清醒6h后给予肠内营养,循序渐进。两组不同的是,对照组常温给予肠内营养,而观察组使用恒温加温器。观察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99.8±11.1)h,排便时间(86.9±9.1)h,肠鸣音恢复时间(71.5±4.1)h;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10.9±18.6)h,排便时间(90.5±8.5)h,肠鸣音恢复时间(84.1±6.2)h,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8天的ALB、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腹胀、腹泻并发症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温器在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手术围手术期的营养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食管癌手术的围手术期饮食护理干预,探讨食管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科73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后24小时后给予滴注肠内营养液。5-7天后给予全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待肛门排气后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恢复情况,并测定入院时、术后第一日、第七日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早,且蛋白含量较术前有显著提高。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5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支持和术后恢复,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围术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将67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和围术期全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转归。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葡萄糖等生化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术后转归,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丽娟  王改琳 《全科护理》2023,(29):4136-4138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下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光动力治疗后病人营养状态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5例食管癌光动力治疗后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营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病人给予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下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1周后比较两组病人营养状态、肠黏膜屏障功能、胃肠道功能。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1周末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对照组,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下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食管癌光动力治疗后病人胃肠道功能,调节营养状态,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对比肠内免疫营养和普通肠内营养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不同作用.方法 4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伴有营养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在手术后第2~8天给予等热卡[125.1 kJ/(kg·d)]营养支持;在术前1 d、术后1 d和术后9 d检测血清IgG、IgM、IgA、CD3+、CD4+、CD8+、CD4+/CD8+.结果 经过7 d营养支持,与普通肠内营养组相比肠内免疫营养组的IgG、IgM、CD3+显著增加(P<0.05),IgA、CD4+、CD4+/CD8+比值显著增加(P<0.01);肠内免疫营养组IgM、CD3+术后9 d与术前1 d差值显著高于普通肠内营养组(P<0.05),IgA、CD4+、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普通肠内营养组(P<0.01).结论 早期肠内免疫营养较普通肠内营养能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少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田艳萍  孔香兰  马英 《护理研究》2010,24(6):1549-1550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第1天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按常规给予静脉营养补充,待排气后再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指标等。[结果]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营养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组织的修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入住本科的5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肠内营养给予常规护理方式;选取2016年7月到2016年12月入住本科的5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干预组,术后肠内营养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风险发生次数、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术后护理风险发生次数、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护理管理中,可降低护理风险,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