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背景:羟乙基淀粉和淋巴细胞分离液两步法分离骨髓有核细胞,可以提高单个核细胞的浓缩效率,但对血小板残留量的研究未见报道。 目的:明确羟乙基淀粉两种分离方法浓缩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效率和残留血小板的量。 方法:骨髓来自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成体自体骨髓有核细胞移植治疗相关疾病分离骨髓的检测标本。采用羟乙基淀粉自然沉降和羟乙基淀粉沉降后再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骨髓细胞。观察两种方法分离骨髓细胞后有核细胞、单个核细胞、血小板数。 结果与结论:羟乙基淀粉两步法分离骨髓后有核细胞悬液中单个核细胞均值为89%,一步法为45%。两步法浓缩单个核细胞的百分率高于一步法(P < 0.05);残留血小板数(中位数:73.00)低于一步法(中位数:367.50)(P < 0.05)。结果表明,羟乙基淀粉和淋巴细胞分离液两步法分离骨髓细胞中单个核细胞和血小板的效果优于一步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离和纯化重症肌无力 ( MG)患者骨髓 CD3 4 造血干细胞。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 ( Mini MACS)分离和纯化 CD3 4 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评估并检测纯化后细胞活力。结果 骨髓分离纯化前、后CD3 4 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 ( 2 .65± 0 .65 ) %、( 85 .3 7± 7.47) % ( P<0 .0 0 1 ) ;CD3 4 细胞分离纯化前、后细胞活力未受影响 ( P >0 .0 5 )。结论 Mini MACS可有效地分选 MG患者 CD3 4 骨髓造血干细胞 ,且细胞活力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极少,10万个骨髓有核细胞中才有1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如何成功分离并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研究中的关键工作。 目的:建立完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从细胞的形态、表型和功能方面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方法:低渗原理去除杂细胞,结合自然沉降分离骨髓间充质细胞,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光镜观察。对骨髓间充质细胞的表型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将骨髓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行形态学观察和碱性磷酸酶、Von kossa、Ⅰ型胶原、油红O染色检测。 结果与结论:实验分离获取的骨髓间充质细胞经表型鉴定为:CD29(+),CD45(-);向成骨细胞诱导后,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染色及Ⅰ型胶原检测均为阳性;向脂肪细胞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结果表明实验分离的骨髓间充质细胞为类成纤维细胞样非造血类干细胞,此类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胶原酶消化方法是胰岛细胞分离技术中关键的第1步,其成败关系到胰岛细胞移植的存活与功能。 目的:针对不同质量浓度和同一质量浓度条件下不同时间点胶原酶分离纯化所获得胰岛细胞的效果进行对比,以确定理想的胶原酶分离胰岛细胞的标准化方案。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09/2007-05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器官移植实验室完成。 材料:胰岛细胞供体为SD大鼠。将32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胶原酶0.5 g/L,1.0 g/L,1.5 g/L及2.0 g/L组,每组8只。 方法:每组前4只动物,采用0.5,1.0,1.5,2.0 g/L 4种质量浓度的胶原酶对胰腺进行分离,消化过程中每隔10 min为1个时间点,双硫腙染色观察分离情况,分析结果并确定最适合获取胰岛量最多的时间点。随后每组另外4只动物按照确定时间点停止消化,应用间断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胰岛,双硫腙和丫啶橙-碘丙啶荧光染色分析移植物形态和存活率,确定分离所需胶原酶的最佳浓度。 主要观察指标:调整胶原酶的质量浓度与消化时间,荧光显微镜下胰岛细胞计数,评估胶原酶最佳质量浓度及消化时间。 结果:分析后确定各组胰岛细胞最佳获取时间,胶原酶0.5 g/L组50 min,胶原酶1.0 g/L组40 min,胶原酶1.5 g/L及 2.0 g/L组均为30 min。胶原酶0.5 g/L组分离并纯化后胰岛细胞收获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 < 0.01),胶原酶1.0 g/L,1.5 g/L及2.0 g/L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胶原酶2.0 g/L组胰岛细胞平均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 < 0.01),胶原酶0.5 g/L,1.0 g/L及1.5 g/L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在胰腺灌注良好情况下,胶原酶消化条件控制在质量浓度1.5 g/L,时间30 min进行水浴振荡可获得很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有效从脑胶质瘤组织中分离小胶质细胞的改良方法.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磁珠分选法从脑胶质瘤组织中分离小胶质细胞.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 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纯度,流式检测免疫表型,趋化及吞噬实验检测其生物学功能;对从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分离的小胶质细胞产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收获细胞具有小胶质细胞典型形态及Iba1染色阳性,纯度可达(95.1±4.2)%;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其表达CD11b、HLA-DR等,并对ATP 的趋化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且在体外具有良好的吞噬乳胶微球(latex beads)的功能.此外,每克胶质瘤组织分离小胶质细胞细胞产量:低级别组(n=4),(4.0±0.5) ×105;高级别组(n=8),(4.3±0.4) ×1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改良的分离小胶质细胞方法能从新鲜脑胶质瘤组织中快速获得大量高纯度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6.
背景: 目前分离干细胞的方法主要基于其细胞标志,近年来发展一种非基于细胞标志的干细胞分离方法,即利用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法将组织中干细胞和成熟细胞分离。 目的:分离新生小鼠小肠黏膜来源的侧群细胞,探讨利用荧光活化细胞分选系统构建鼠肠干细胞群的可行性。 方法:取新生小鼠小肠全长,制作小肠黏膜的类器官片段并制备成单细胞悬液。使用Hoechst33342和碘化丙啶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分选侧群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和蛋白,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其中MSI-1 mRNA及MSI-1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新生小鼠来源的小肠黏膜单细胞悬液中包含一个特定的细胞群体即侧群细胞,染色液中加入维拉帕米后,侧群细胞被阻断后消失。侧群细胞中显示有MSI-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提示新生小鼠的小肠黏膜侧群细胞富集小肠黏膜干细胞,荧光活化细胞分选系统可用于构建鼠肠干细胞群。  相似文献   

7.
在本研究中,我们检测树突状细胞(DC)与胶质瘤细胞U87融合是否会产生融合细胞,并确定此融合细胞是否会于体外诱导产生胶质瘤细胞U87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一、材料与方法1. 培养产生树突状细胞:从基因型为HLAA0201的健康人外周血中得到的单核细胞。分离CD14 单核细胞,重悬于10mlX-VIVO15培养液中,加入GM-CSF和IL-4。第5天,移走一半培养液,并加入相同体积的含有细胞因子GM-CSF和IL-4的新鲜培养液。第7天,应用冷的Hanks液收集DC并将其用做抗原递呈细胞。2. 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分析:在培养的第7天,流式细胞仪(FCM)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大鼠嗅鞘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从新生SD大鼠嗅球、海马、皮质分离、培养嗅鞘细胞、神经干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收集嗅鞘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其上清液,分别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进行诱导分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分化细胞鉴定和计数。结果嗅鞘细胞组分化为神经元比率高于星形胶质细胞组(P<0.01)。结论嗅鞘细胞较星形胶质细胞能更好地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脊髓来源神经干细胞(NSCs)的分离培养及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向周围神经雪旺氏细胞分化的可行性. 方法 分离新生大鼠的脊髓组织,在含有B27(终浓度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终浓度均为20 μg/L)培养基中分离培养出NSCs.用复合诱导因子(10%FBS+5 μmol/L血小板凝集抑制剂+10 ng/mL bFGF+5 ng/mE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体外诱导NSCs分化为雪旺氏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一抗为p75、S-100、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鉴定体外诱导分化结果.结果 培养的新生大鼠脊髓组织细胞nestin染色表达阳性;分离培养的大鼠脊髓来源NSCs经诱导分化后形态类似雪旺氏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显示诱导后细胞表达雪旺氏细胞的表面标志,GFAP、S-100和P75表达阳性.结论 新生大鼠脊髓来源NSCs可以在体外诱导分化为雪旺氏细胞.  相似文献   

10.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在人工血管内壁种植内皮细胞,使其早期快速内皮化,可以改善移植血管的通畅性,但种植的单层内皮细胞往往黏附力差,在血流的冲击下容易脱落。 目的:采用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双层种植方法,提高人工血管腔面内皮细胞的保存率。 方法:采用标准酶分离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分离培养兔内皮细胞。采用组织贴块法分离培养兔平滑肌细胞。并分别以lacZ和GFP基因转染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双层细胞种植组在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管腔面先后种植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以单纯种植血管内皮细胞为对照。在体外将受试的人工血管接入作者设计的灌流模型下灌注2 h,计算比较灌注前后受试标本内皮细胞密度。体内实验,将人工血管植入兔子体内7 d,分别测定内皮细胞保留率。 结果与结论:灌注2 h 后,单纯内皮细胞种植组细胞保留率为0.39±0.04,而双层细胞种植组内皮细胞保留率为0.73±0.07,双层细胞种植组细胞保存率明显高于单纯内皮细胞种植组(P < 0.01)。人工血管植入兔体内7 d,单纯内皮细胞种植组内皮细胞保留率为0.63±0.10,双层细胞种植组内皮细胞保留率为0.95±0.0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证实在内皮细胞和人工血管壁之间种植平滑肌细胞在体外和体内均可提高内皮细胞的保存率。  相似文献   

11.
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新生大鼠脑组织的神经干细胞;采用差速贴壁法和振荡法分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细胞的纯度鉴定;将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在互不接触的情况下进行共培养,免疫荧光法观察神经干细胞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GFAP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纯化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抗体标记阳性,细胞纯度达98%;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时,神经干细胞贴壁分化加快,NSE阳性细胞及TH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可快速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包括多巴胺神经元细胞分化,提示星形胶质细胞支持神经元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背景:国内外有关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大多步骤繁琐,细胞纯度低而且成本很高,不适于普通实验室推广应用。 目的:拟求建立一种人妊娠5~10周绒毛滋养层细胞简便有效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 方法:采用改进的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妊娠5~10周人绒毛滋养层细胞,加0.062 5%胰酶,37 ℃消化25~40 min;以差速贴壁法和消化排除法纯化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免疫化学方法鉴定细胞来源和纯度。 结果与结论:倒置显微镜下原代培养滋养层细胞接种后见大量圆形细胞悬浮存在,1 h后可见部分细胞贴壁,24 h后70%~80%细胞贴壁,五六天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呈三角形、多边形平铺片状生长,核大卵圆形居中,部分细胞连接成片,部分细胞呈长梭形。七八天长满瓶壁的80%~90%可传代。9~10 d铺满培养瓶底部。细胞碎屑不贴壁。传代接种后1.5h贴壁,迅速增长,三四天爬满瓶底,各代细胞形态基本一致。可见细胞为上皮样细胞形态,呈片状铺展生长。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波形蛋白染色阴性细胞达70%~80%。采用低浓度胰酶进行长时间消化分离培养人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利用差异贴壁法和消化排除法以及反复换液法进行纯化,可简单、快捷地获得较高纯度的人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  相似文献   

13.
背景:在成年动物肝脏中干细胞含量很少,且体外大量扩增并保持未分化状态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许多科研者预测胚胎肝干细胞可能具有诱人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C-kit被选择作为研究肝干细胞的共同标志,并发现C-kit抗原参与肝干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目的:对胎儿肝脏来源的C-kit+细胞进行分离培养,观察其体外生长和分化的特征。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5-10/2008-03在南京大学医学院和国家生物医药技术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肝脏C-kit+细胞来源于32例流产胎儿,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提供。Percoll分离液为Pharmacia公司产品,Ficoll分离液为天津灏阳生物制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品,表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为R&D公司产品。 方法:无菌状态下取出胎儿肝脏,以胶原酶消化法和机械分离法获得胎儿肝脏来源单细胞悬液,分别采用1.070 g/mL Percoll分离液和1.077 g/mL Ficoll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吸取界层细胞,添加含体积分数为0.1 FBS、2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40 μg/L表皮生长因子的DMEM/F12新鲜培养基诱导9 d。 主要观察指标:胎儿肝脏中C-kit+细胞计数,界层细胞形态、生长特征、表型及C-kit标志的鉴定,界层细胞诱导分化结果。 结果:未经分离的新鲜胎儿肝脏细胞中C-kit+细胞所占比例仅为1.28%,使用Percoll和Ficoll分离液获取的界层细胞分布在三角形区域内的C-kit+细胞所占比例显著增加,分别为74.21%和72.15%,但绝对数量仍然有限。两种分离液获取的界层细胞在形态、生长状况方面基本相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后大体可分为4类:第1类细胞为C-kit+细胞集落,第2类细胞既呈CD29+、CD90+、CD34-、C-kit-(间充质干细胞表型特征),又较弱地表达细胞角蛋白19(胆管细胞特异性标志),第3类细胞较强地表达细胞角蛋白19,不表达C-kit抗原,第4类细胞高表达CD45,微弱表达CD34、CD90、C-kit。诱导后,界层细胞角蛋白19呈强阳性表达,不表达C-kit、白蛋白、甲胎蛋白及细胞角蛋白18。 结论:胎儿肝脏中的C-kit+细胞数量很少,Percoll和Ficoll分离液均可提高C-kit+细胞的得率。胎儿肝脏中可能存在的一类间充质-胆管细胞的中间态细胞,这种细胞可能有促进C-kit+细胞生长的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可向胆管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由于呼吸道纤毛取材困难,并且生长在较厚的黏膜上,透光性较差而难以进行直接观察,因此人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获取纤毛细胞。实验拟将手工显微分离技术应用于豚鼠鼻黏膜纤毛细胞的分离,为进一步实验提供纯净的目的细胞。  方法:实验于2007-03/11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完成。白色健康豚鼠20只,在显微镜下用显微器械将豚鼠鼻黏膜的纤毛细胞层和黏膜下层进行分离,取手工显微分离的黏膜和未行分离的全层黏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明确所分离组织层是否为黏膜纤毛细胞层。再将纤毛细胞层酶解,低倍镜下观察单个鼻黏膜纤毛细胞个数,纤毛细胞团大小,杂质细胞多数。高倍镜下观察纤毛细胞的形态。  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见手工显微分离的组织层为纤毛细胞和基底细胞层,较薄,不含有黏膜下层。低倍镜下可见手工显微分离后纤毛细胞较密集,单个鼻黏膜纤毛细胞较多,纤毛细胞团较小,每个细胞团平均有7个纤毛细胞左右,且纤毛细胞团下面无其他细胞。高倍镜下可见手工显微分离的单离纤毛细胞膜光滑,折光性好,纤毛摆动活跃,存活时间明显延长,24 h 仍有50%存活。与传统分离技术相比,手工显微分离技术在目的细胞纯度和活性上有显著优势(P < 0.05)。 结论:将手工显微分离技术应用于纤毛细胞分离和纯化降低了杂质细胞干扰,提高了细胞活性,满足了提供纯净目的细胞的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5.
人胚海马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分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研究人胚胎海马神经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的条件和其在自主分化条件下的分化能力和分化特点。方法 从人胚胎海马分离神经干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形成神经球。使神经球贴壁分化,分化培养基不含有任何细胞有丝分裂促进剂。使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分裂增生的细胞,观察细胞的分裂增殖情况。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在不加诱导剂下的自主分化能力。结果 从人胚胎海马分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能力,细胞倍增时间为3.2d。BrdU检测有正在分裂、增殖的细胞。细胞贴壁分化后可以出现Nestin、GFAP、Tuj-1表达阳性的细胞。神经干细胞共培养6个月,传代14代。结论 分离培养的海马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可以长期培养。在不加任何诱导剂的自主分化条件下可以向神经元、胶质细胞分化。少突胶质细胞的培养需要不同的培养条件。分离培养的干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征。可用于基础和临床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取SD大鼠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传代后MTT法绘制其生长曲线。结果 原代培养20天后可分离得到骨髓基质细胞,典型的骨髓基质细胞可分为两个类型,传代后2小时贴壁率达70%以上。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多态性和贴壁生长特性,通过贴壁培养方法能够较容易地对其进行分离扩增,可作为多种疾病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培养脑血管平滑肌细胞.方法用组织块干涸法分离培养平滑肌细胞并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平滑肌细胞传代培养后经台盼蓝排斥实验,细胞的成活率达95%,免疫组化鉴定培养细胞中的平滑肌细胞的纯度为97%.平滑肌细胞呈梭形,可单层生长;也可多层重叠呈"谷、峰”状生长.结论平滑肌细胞培养能为研究脑血管疾病提供良好的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胶质瘤组织中分离和培养出肿瘤干细胞,并初步探讨其生长特性. 方法 收集脑胶质瘤手术标本并获取细胞,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白血病细胞抑制因子(LIE)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无血清培养液原代培养,再经免疫磁珠分离得到CD133+细胞.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CD133、NSE和GFAP在细胞中的表达以鉴定CD133+细胞,比较不同恶性级别胶质瘤组织的CD133+细胞生长情况,并用CCK8法比较CD133+和CD133-细胞对替尼泊苷(VM-26)的耐药性. 结果 从胶质瘤组织中成功分选获得CD133+细胞,这些细胞能自我更新,增殖,并分化成NSE+和GFAP+的细胞.恶性度高的胶质瘤组织中CD133+细胞生长速度明显比低级别中的CD133+细胞快,且CD133+细胞在含有VM-26培养基中的存活细胞数显著多于CD133-细胞(P<0.05). 结论 胶质瘤组织中存在肿瘤干细胞,这类细胞具有很强的耐药性,高恶性度胶质瘤组织中的CD133+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高效的新生大鼠小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和纯化方法,提高小胶质细胞的产量以及纯度。方法在传统Miriam Mecha的混合胶质细胞培养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改良操作,混合培养小胶质细胞,并分别采用手拍法、摇床法以及温和胰酶消化法,纯化小胶质细胞,通过差速贴壁进一步纯化细胞。荧光显微镜下标记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Iba1、CD11b/c进行鉴定。结果 (1)分离培养第1天小胶质细胞呈不规则圆形,折光不均匀,继续培养3~5 d,小胶质细胞逐渐出现单极或多极突起,7 d时部分细胞转为静止状态,呈分枝状;(2)纯化后小胶质细胞多呈静息状态,细胞免疫荧光CD11b/c、Iba1双阳性;(3)不同纯化方法细胞免疫荧光并计数显示:手拍法纯化小胶质细胞,细胞阳性率(96%)明显高于胰酶消化法(90%,P0.05),前者细胞产量明显高于摇床法(P0.05)。结论通过改良传统Miriam Mecha的混合小胶质细胞的培养和纯化方法,可以提高小胶质细胞产量以及纯度。  相似文献   

20.
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目的 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条件及可行性。方法 取大鼠骨髓,采用贴壁培养筛选法,分离培养骨髓问质干细胞,经β-巯基乙醇诱导,骨髓问质干细胞可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分离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可体外增殖,经β-巯基乙醇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可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细胞突起增多,具有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微丝(NF)。结论 骨髓组织中存在着骨髓间质干细胞,易分离和培养,体外可增殖,可横向分化为神经元,从而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移植治疗提供了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