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进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自主神经系统(ANS)活动发生显著的、具有时间依赖性的变化。近年来大多数研究认为急进高原1d副交感神经活动显著减弱,但有关交感神经活动尚存在较大争议,急进高原的随后数日内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活动有逐渐恢复至类似平原状态的趋势,交感神经活动甚至可超过平原水平。然而,高原适应能力强的个体急进高原其ANS变化程度较轻,ANS与急性高原病(AMS)密切相关,ANS功能在评估AMS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进高原前、后心血管自主神经(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功能变化及其与急性高原反应(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之间关系,揭示ANS在AMS发病中的作用,探求预防AMS的可能途径。方法对99名健康男性青年在海拔450m平原和空运急进3700m高原后2~4d内进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冷加压试验(cold pressor test,CPT)检测;在急进高原后1~5d接受AMS发病情况调查。结果急进高原后第1天AMS发病率92%,其中,中重度AMS占10%、轻度占36%、基本无反应占54%。LF/HFn随AMS程度减轻而减少,HFn随AMS程度加重而增加。中重度、轻度、基本无AMS反应组平原时收缩压(SBP)分别为(123.42±7.14)mmHg、(120.6±11.22)mmHg、(122.58±10.92)mmHg,均显著高于无反应组(111.31±9.48)mmHg,(P<0.05);中重度AMS组在平原CPT后心率(HR)变化幅度〔(7.57±8.22)b/min〕显著低于基本无反应组〔(25.47±19.26)b/min,(P<0.05)〕。急进高原后,中重度、轻度、基本无AMS反应组CPT后SBP变化幅度分别为(8.14±4.95)mmHg、(9.56±7.77)mmHg、(9.97±6.80)mmHg,均显著低于无反应组〔(17.00±12.75)mmHg,(P<0.05)〕;HR变化幅度分别为(11.13±6.08)b/min、(10±7.5)b/min、(12.25±8.14)b/min,均显著低于无反应组(〔19.71±9.35)b/min,P<0.05〕。AMS症状积分与平原时LF/HF正相关(r=0.437,P<0.01),与平原时CPT后HR变化幅度呈负相关(r=-0.35,P=0.01)。结论平原交感神经活动较高者其ANS的应激调节能力相对较小,对AMS易感性较高。改善ANS功能可能有助于预防AMS。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急进高原时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氧疗对高原习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1日~10日急进驻藏的某部男性青年560例,依据Lake Louise急性高山病评分量表症状评分3分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从第2天开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氧疗;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治疗方法。每天下午检测研究对象心率、血氧饱合度,调查Lake Louise高山评分量表并计算总分,连续7 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4 200 m高原治疗组3~6 d,Lake Louise急性高山病评分降低、心率(HR)降低、血氧饱和度(Sa 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后高山病评分、HR、Sa 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氧疗能明显减轻急进高原人群的急性高原病症状、降低心率、增加氧饱和度,促进高原习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耐力训练后模拟急进高原自主神经相关生化指标与急性高原反应(AMS)之间关系。方法选择43名经8周不同强度耐力训练后的新兵,其中现行训练组15名,有氧耐力组15名,无氧耐力组13名。在低压氧舱模拟急进高原4500 m 24 h。在进舱24 h时,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PI)、肾素活性(PRA)及神经肽Y(NPY),并与训练8周末进行对比,记录AMS评分。结果 (1)模拟急进4500 m高原24 h 3组血浆NE浓度均较训练8周末下降,有氧、无氧耐力组下降幅度小于现行训练组(P0.05);现行训练组、有氧耐力组血浆EPI浓度较训练8周末增加(P0.01)。(2)模拟急进4500 m高原24 h现行训练组、无氧耐力组PRA均较训练8周末下降,且现行训练组下降幅度大于有氧、无氧耐力组(P0.01)。(3)3组训练8周末和模拟急进高原24 h血浆NPY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MS症状评分与训练8周末NE、PRA、NPY浓度及模拟急进高原前后NE、PRA变化幅度均呈正相关(P0.05)。(5)AMS发病率为100%,现行训练组AMS症状评分高于无氧耐力组(P0.05);3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现行训练组、有氧耐力组AMS与SCL-90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现行训练组和有氧耐力组ANS功能在模拟高原1 d内受抑制程度较重,不利于机体对高原环境中的急性适应;而无氧耐力训练ANS功能受抑制较轻,在急进高原环境应激时具有良好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高原反应(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严重影响人员作业能力,因此对急进高原人群进行合理医学保障、减轻急进高原后AMS反应程度、尽快习服高原环境是保障其作业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为此,我们拟通过一些容易测量的体表参数与AMS反应程度的比较分析,探讨一种适合群体使用的简易的AMS易感者筛选指标。1对象和方法 (1)对象:26名志愿者,均为男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群急进高原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受体VEGFR-1(fms-like tyrosine kinase-1,flt-1)、VEGFR-2(fetal liver kinase-1/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flk-1/KDR)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发病的关系,为发现和保护易感人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0名健康新兵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急进高原前后抽取静脉血备用。以症状评分法调查急进高原后AMS的发病率,随机选取20名AMS发病对象为AMS组,20名未发病对象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急进高原前后两组血浆VEGF、VEGFR-1、VEGFR-2浓度的变化。结果 2000名研究对象中AMS的发病率为34.3%。与平原地区相比,AMS组急进高原后血浆VEGF浓度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9,P=0.011),血浆VEGFR-1和VEGFR-2浓度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急进高原后血浆VEGF、VEGFR-1和VEGFR-2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进高原前后AMS组血浆VEGF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461,P=0.018;t=2.698,P=0.010),而血浆VEGFR-1、VEGFR-2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浆VEGF浓度有可能作为一个敏感指标在急进高原前筛选AMS易感者,而血浆VEGFR-1、VEGFR-2浓度与AMS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急进高原部队提供既满足车载使用又轻便携行的小型制氧装备.方法:通过设计基于锂电池的充供电电路,与系统控制电路高度集成,增强整机的电源适应性,确保可接入市电或车载电源直接使用;采用SolidWorks软件,实现部件模块化设计;配气阀设计及应用,实现出氧模式为氧气直出、空氧配比混合输出双模式.结果:完成便携式制氧机设计,制氧流量为1~3 L/min,氧气体积分数为50%~90%,达到技术指标要求.结论:便携式制氧机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电源适应性强的优点,适用于急进高原的个体或车辆驾驶员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军队急进高原部队的用氧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8.
佟长青  薄海  李海英  齐莉  刘子泉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21-1923
目的观察武警新兵急进高原和高原训练对血氧血压综合参数的影响,为探讨新兵高原习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受试者分为平原男性组、平原女性组、高原男性组和高原女性组。平原男性组分别在平原、急进高原的第1、第3、第5、第7天和新兵训练结束后测试。平原女性组在平原和高原训练前后测试。高10原男性组和高原女性组在高原训练前后测试。实验于2008年在成都和拉萨完成。结果平原男性组、平原女性组急进高原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原男性组在急进高原的第7天恢复到世居同龄人水平;高原训练前后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原女性组急进高原后血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平原男性组和平原女性组急进高原后脉率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血氧饱和度在急进高原7 d时基本习服,高原训练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部队大规模急进高原防疫保障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部队大规模急进高原施工的防疫保障模式进行初步探讨,为我军未来大规模急进高原作战、施工的卫生防疫保障是供科学依据。方法:一是建立“一条线”确保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二是抓住“两种人”,解决防疫保障的死角难点;三是健全“三张网”,提高防疫保障的针对性;四是制定“四措施”,掌握防疫保障的主动权。结果:部队人员高原适应不全症的发生率由以往资料统计的60% ̄70%,下降到20% ̄30%。结论:对我军大规  相似文献   

10.
部队急进高原野外生存训练卫勤保障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探讨部队急性高原地区进行野外生存训练的卫勤保障措施与对策,为部队未来大规模急进高原作战、训练的卫勤保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一是从制定卫勤保障计划入手,进行流行病学侦察和体格检查,备足特需药材;二是由普及自救互救训练,搞好部队适应性训练;三是严密组织,合理安排机动跟进保障;四是加强卫生管理,防救结合,科学指导。结果:由于高原空气稀薄,部队快速进入高原后,绝大部分官兵都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而且军官比士兵高原反应重,比例高、恢复慢;有在高原生活经历的人员反应轻,适应也较快,一般在2-3d即能基本适应3200m左右的高原环境;西北地区入伍的官兵对高原环境容易习服;久居低海拔地区的人员急进高原后,血压有轻度升高。结论:通过实践总结提出的主要对策,为部队大规模急进高原作战、训练提供了卫勤保障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急进高原地区卫生应急队员急性高原反应(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症状发生情况及其与血氧饱和度、心率相关关系。 方法 在高原开展卫生应急演练期间,对24名卫生应急队员进行了相关指标监测,分析在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的AMS发生情况,及其与血氧饱和度、心率相关关系。 结果 急进海拔3 500 m以上高原地区开展卫生应急工作,50%(12例)的调查对象出现AMS自觉反应中的一种或以上,早晚血氧饱和度( t =0.992, P =0.332)和心率( z =1.09, P =0.2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自觉症状组别间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平均值、差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应作为急进高原人员身体状况监测的重要指标,但若依据血氧饱和度、心率等客观指标判别急进高原人员AMS状况时,需结合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呼吸困难、睡眠障碍等AMS典型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男性官兵急进高原和高原习服后两种暴露状态下心肌损伤指标的变化情况,为高原心肌损伤的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将急进高原(海拔4 300 m)和高原习服后(海拔4 300 m)的新疆某部队57名官兵纳入到试验组,同时将世居平原(海拔43 m)的42名官兵纳入到对照组,利用化学发光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C反应蛋白(CR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 结果人们急进高原状态时血液中CK、CK-MB、MYO、hs-cTnI、CRP和hs-CRP的中位数分别为:168.20 ng/L、1.20 ng/L、39.80 ng/L、1.00 pg/L、0.70 mg/L和0.75 mg/L;高原习服状态分别为:135.70 ng/L、0.90 ng/L、38.80 ng/L、1.00 pg/L、0.50 mg/L和0.40 mg/L,二者的CK、CK-MB和hs-CRP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平原对照组相比较,急进状态下的各指标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习服状态下的CK、CK-MB、MYO和hs-cTnI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当机体急性暴露于高原环境导致其心肌标志物升高。而经过高原习服后炎性指标有所改善,但依然会导致其心肌标志物升高,心肌酶的升高提示心肌损伤应注意心肌保护;同时该研究为机体急进高原和高原习服心肌损伤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和氧吸人治疗高原病等疾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概述了一氧化氮吸入、加压袋(舱)、高压氧及富氧装置在治疗高原肺水肿、急性高原病、高原贝尔面瘫、高原小儿昏迷、高原心肌缺氧综合征、高原突发性耳聋、高原脱适应综合征、高原脑卒中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以及对脑功能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加强一氧化氮和氧吸入治疗高原等疾病的研究,对了解、合理诊治及预防高原疾病,提高急进高原部队处治高原疾病具有帮助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概述了一氧化氮吸入、加压袋(舱)、高压氧及富氧装置在治疗高原肺水肿、急性高原病、高原贝尔面瘫、高原小儿昏迷、高原心肌缺氧综合征、高原突发性耳聋、高原脱适应综合征、高原脑卒中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以及对脑功能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加强一氧化氮和氧吸入治疗高原等疾病的研究,对了解、合理诊治及预防高原疾病,提高急进高原部队处治高原疾病具有帮助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低氧环境,正常适应人群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心钠素(ANP)的变化及其在高原适应中的生理意义。方法:以急进高原的健康人群为对象,年龄180-21岁,均为男性。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PRA,ATⅡ,ALD,ANP浓度。结果:进驻高原后血浆PRA,ALD,ANP浓度显著低于进驻高原前(统计结果分别为:t=3.0304,P〈0.01,t=4.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成都军区急性高原病(AMS)预防和控制工作取得的成就,探讨进一步提高高原部队防制AMS的有效措施。方法收集20余年来成都军区空运进驻西藏高原新兵AMS的发病资料,分析AMS发病与防制措施的关系。结果进藏新兵的AMS发病率从1987年的48.45%,下降到2009年的2.6%,且没有死亡病例发生;AMS住院率从1993年的2.18%下降到2009年的0.10%。采取的主要防制措施是:对AMS的防制工作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降低或防止发病诱因,降低机体的需氧量,促进机体对低氧环境的代偿调节过程。结论防病措施落实到位,能够极大程度地减少AMS对部队的威胁,而规范化的卫生学管理制度比预防药物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进高原人群血常规正常参考范围,为建立该人群血常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56名男性战士为受试对象,分别在进入高原前(海拔1100 m)、急进高原后(海拔4100 m)7 d和30 d进行静脉采血,以分析进驻高原后各时间点各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上高原前比较,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和进驻高原时间的延长,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值都显著增加,但白细胞(WBC)值、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值、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值、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值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 应建立急进高原人群不同时间血常规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对高原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平原个体急进高原后胃黏膜出血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对20例由平原急进高原个体于进入高原前、进入高原第3天和第7天进行胃镜检查,及进入高原后消化系统的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胃黏膜出血情况及其机制进行探讨。结果 20例进行胃镜检查者,胃黏膜出血表现明显,与进入高原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镜下主要表现有胃黏膜充血、淤血、出血、糜烂、溃疡。其中13例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症状(65%),主要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腹痛、便秘和黑便等。结论由于高原急性缺氧及高原恶劣环境引起的各种心理应激等的影响,急进高原个体的胃溃疡、胃黏膜出血的发生率高。应加强有针对性的胃黏膜保护,这对促进急进高原者的身体健康,提高其高原适应能力和降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急进高原环境人群,早期适应过程中红细胞抗氧化指标-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歧化酶(SOD)的变化及其生理意义。以急进高原的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年龄18 ̄21岁。分为对照组和高原低氧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原低氧组红细胞GSH含量和GSH-Px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原低氧组红细胞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人体急进高原后血红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高原环境下呼吸机质量控制的水平.方法:结合高原环境下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及其应用风险分析,从临床准入、临床使用、工程保障3个方面探讨高原环境下呼吸机质量控制的措施.结果:高原环境下呼吸机的质量控制管理具有特殊性.结论:加强呼吸机的质量控制管理,对高原环境下建立科学的呼吸机质量控制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