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从2018年2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胸痛中心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中选取96例,以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包括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预检分诊,观察组患者实施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结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心电图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比较,观察组都明显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6.25%(3/48),显著低于对照组29.17%(1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5.83%(46/48),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的应用,能够显著缩短胸痛患者的各项急救时间,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有效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中优化预检分诊流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急诊接诊急性胸痛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n=40,凭经验进行预检分诊)、观察组(n=40,按照SOAP分诊法进行预检分诊),回顾对比两组分诊准确率、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平均分诊时间为(1.88±0.36) min,短于对照组的(2.19±1.41) min(t=3.846,P0.05),分诊准确率(95.50%)、高危胸痛患者识别率(92.50%)、预见护理实施率(97.50%)均高于对照组(80.00%、75.00%、85.00%)(χ~2=4.117、4.501、3.914,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分诊满意度为97.56%,患者满意度为95.12%,均高于对照组的90.24%、82.93%(Z=-2.128、-2.057,P0.05)。结论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过程中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可有效缩短分诊时间,提高分诊工作效果及质量,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陈灵 《妇幼护理》2023,3(21):5164-5166
目的 分析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 SBAR 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21 年 7 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预检分诊患者163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分类和经验分类的方法。选取我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急诊预检分诊患者 163 例作为观察组,实施 SBAR 模式分诊法。比较两组的评估时间、分诊挂号时间、急诊滞留时间、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分诊评估、分诊挂号及急诊滞留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 SBAR 模型进行急诊预检和分诊,可缩短评估、挂号和等待时间,提高护士预检和分诊的准确性,提高患者对预检分诊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网络智能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在急诊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急诊就诊患者50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诊预检分诊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急诊就诊患者500例为观察组,采用网络智能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进行预检分诊。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分诊所需时间及患者就医满意度。结果:两组分诊准确率、分诊所需时间、患者就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网络智能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可有效提高患者分诊准确率,缩短分诊时间,提高就医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急性高危胸痛可在短时间内出现病情快速变化甚至死亡,预检分诊可对患者进行快速病情评估并判定其优先级,是急性胸痛患者风险评估的关键环节。该文阐述急性胸痛患者急诊预检分诊标准、评估方法和工具,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展望,旨在为急诊预检分诊胸痛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急诊预检分诊的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急诊科已成为医院一个重要医疗部门,是救治各种急诊重危伤病员的重要场所.如何提高急诊抢救及护理的质量,预检分诊是关健.其重要性在于正确的预检分诊可使重危的伤病员及时得到迅速、正确、有效的诊断、抢救治疗及护理.反之,则势必会带来各科之间的相互会诊、协调,从客观上拖延抢救时间,从而失去抢救伤病员生命的宝贵时机。因此,急诊工作中的预检分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谈急诊预检分诊的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诊预检分诊作为急诊护理程序的第一步,分诊正确及时直接影响到整个急诊工作的医疗、护理质量.如何加强预检分诊的管理,缩短候诊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是护理管理上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结合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实践,浅谈一些管理工作认识. 1因岗设人人岗相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中提供优化分诊流程,从而观察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所选取的230例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并且通过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115例,研究组为115例。研究期间为两组患者提供不同的分诊模式,最终对两组不同的分诊模式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中的优化分诊流程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组患者预检分诊中优化分诊流程的应用,能够有效将危急、紧急以及非紧急进行有效分类,提高分诊准确性,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诊护理体系中预检分诊系统的建设对脑中风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脑中风患者118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急诊就诊模式诊治;2018年1~7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脑中风患者121例作为研究组,采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模式诊治。对比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诊治等待时间、偏瘫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患者高,偏瘫发生率较低,研究组患者的等待时间及诊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急诊护理体系中预检分诊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分诊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大大缩短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及诊治时间,改善脑中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虚拟挂号就诊模式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预检护士在分诊时以电子预检标签为载体,点击打印电子预检标签,预检系统与挂号系统自动衔接,实现虚拟急诊挂号。采用随机等距抽样法抽取传统就诊模式(分诊-挂号-就诊)及虚拟挂号就诊模式(分诊-就诊)的急诊患者各550例,统计两组急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传统就诊模式平均就诊等候时间(5.17±3.45)min,虚拟挂号就诊模式平均就诊等候时间(4.01±1.03)min。结论虚拟挂号就诊模式优化了急诊就诊流程,缩短了急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急诊预检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418例急诊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6月1日~12月31日就诊的20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预见分诊流程;将2020年1月1日~6月30日就诊的20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进行急诊分诊。比较两组分诊质量、患者等候时间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期望分诊时间、与期望分诊时间差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危重患者分诊检出率、分诊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候诊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急诊就诊次序、信息沟通、就诊优先性、分诊准确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诊预检分诊采用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管理,有助于提高分诊准确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预防候诊意外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急诊胸痛标准化分诊的流程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诊是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优先原则和合理利用急诊资源对患者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我科自2005年底开始对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标准化分诊模式进行了探索.该标准化分诊目标主要有:①快速筛查出高危胸痛患者并给予紧急处理措施;②缩短胸痛患者在急诊室的停留及等候就诊时间,改善急诊拥堵情况;③降低低危胸痛患者的住院率;④减少过度医疗引起的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其分诊方法和步骤主要有:①预检护士询问并记录重要相关病史;②进入胸痛绿色通道,5~10 min内完成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③经过急诊胸痛诊疗流程筛查出可能的高危胸痛并进入下一步骤相应的医疗干预;④中低危胸痛患者由绿色通道转至普通急诊进一步诊治或门诊就诊.初步实践证明,该标准化分诊模式改变了以往依靠预检护士个人经验指导并决定急诊胸痛患者获得医疗服务紧急程度的现状,初步成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陈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3):1833-1834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应用并对其实施效果评价。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3年4~7月在我院急诊就诊的4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进行分检;抽取2014年4~7月在我院急诊就诊的4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进行分诊。比较两组危重患者的等待时间、抢救成功率、意外的发生率、急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等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意外发生次数、意外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护理服务、候诊环境、信息沟通、就诊次序、急救技能这些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标准化急诊预诊分诊系统的使用能够改善急诊就诊的环境,缓解急诊的拥堵现象,保证急诊就诊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保证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分配,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经验.包括做好就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优化患者的服务流程,注意区分轻重缓急,提高分诊质量,提高分析和判断患者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地学习基础理论,丰富临床经验.认为急诊分诊工作至关重要,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塑造医院品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田丹  魏捷  晏晨  吴莎  黄青  刘艳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8):645-648
目的:评估急诊预检分诊评分(EDTS)在急诊入院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从2018-11-01—2018-12-31期间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入院的患者中筛选符合标准的病例,收集每名患者信息,分别计算EDTS分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急诊住院患者共584例,其中男363例(62.16%),女221例(37.84%),最终好转出院患者528例(90.41%),死亡患者56例(9.59%)。死亡患者入院EDTS分值高于好转出院患者(14.93±7.66vs.23.53±11.47,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DTS为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OR=1.103,P0.001;EDTS评分对患者预后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730(95%CI:0.658~0.801,P0.01)。结论:EDTS评分对急诊入院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具备作为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对儿科急诊分诊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儿科急诊就诊患儿80例,根据临床分诊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预检分诊模式,观察组进行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候诊意外发生、纠纷发生、死亡发生率及抢救成功情况,比较两组就诊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候诊意外发生、纠纷发生、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急诊分诊中,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董兰  胡娟娟 《上海护理》2020,20(12):58-60
目的:探讨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对急诊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就诊的72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四级分诊模式,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3641例)和观察组(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3641例),观察和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候诊意外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死亡率及候诊意外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大幅改善(P<0.05)。结论: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应用于急诊分诊过程后,分诊护士借助急诊预检快速分诊评估单,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并正确分级分诊,缩短预检分诊护士的分诊时间,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应用于儿科急诊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科急诊就诊患儿1 01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症状进行评价,针对不同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MPEWS)对患儿的去向进行分析,同时分析MPEWS评分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的正确率,提高急救效率,使危重病人能得到及时的抢救治疗。方法通过主题选定、现状分析、对策实施、效果确认等PDCA的步骤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急诊预检分诊的正确率从95%提高到99%。讨论通过积极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急诊危重病人分诊的错误率,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自我管理水平和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品管圈活动以降低急诊预检分诊失误率;方法 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主题选定、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对策实施、效果确认等PDCA 的步骤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急诊预检分诊的失误率从12.25%降低到4.78%,其中分区错误率从19.41%降低到5.10%,病情分级错误率从13.57%降低到4.73%,内科错误率从7.0%降低到2.91%,外科错误率从4.88%降低到1.10%。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形效果各维度得分有明显提高。结论 品管圈应用于急诊预检分诊的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急诊预检分诊的失误率,提高团队的协作精神及工作积极性,增加护士的归属感与成就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