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明确心脏起搏导线相关静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特点。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到2018年10月行起搏器更换、电极导线调整或起搏器升级治疗的115例患者,术前常规行上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导线植入侧相关静脉有无明显狭窄,对比分析左右侧静脉狭窄发生部位、血管闭塞率、是否导致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发生以及升级治疗中新电极导线植入成功率。结果 115例患者中,发生导线植入侧静脉狭窄40例,临床发生率为34.8%,其中13例(11%)为植入侧静脉完全闭塞;8例出现导线植入侧囊袋周围皮肤静脉曲张表现,仅1例患者诉起搏装置植入侧肢体肿胀和酸痛不适。导线相关静脉狭窄发生部位主要位于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与导线植入穿刺血管相关。左侧经静脉植入器械的导线相关静脉闭塞发生率更高(27.3%vs 7.5%,P=0.009)。结论心脏起搏导线相关静脉狭窄的临床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左侧经静脉植入器械的导线相关静脉闭塞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床旁快速临时起搏器安置术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2月收治于本院ICU行床旁快速临时起搏器安置术的老年患者(≥70岁)128例,其中右颈内静脉组25例、左锁骨下静脉组37例、右锁骨下静脉组27例和股静脉组39例,比较各组间植入时间、起搏器电极脱落例数、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各组间穿刺失败和起搏器电极脱落例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左锁骨下静脉组成功植入时间明显短于其余3组,右颈内静脉组总并发症多于股静脉组。结论从穿刺的并发症方面、起搏失败和起搏器电极脱落来说更趋向于经股静脉植入起搏器,如果出现植入困难或失败后建议行左锁骨下静脉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肺栓塞,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导丝不能进入上腔静脉,造影显示无名静脉闭塞,永存左上腔静脉、奇静脉畸形。血管走行:左锁骨下静脉—永存左上腔静脉—左奇静脉—奇静脉环—右奇静脉—右上腔静脉。改右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心室主动导线,植入永久起搏器。  相似文献   

4.
<正>心脏永久起搏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起搏器的电极导线植入是心脏起搏器手术的关键步骤。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目前最为常用。但近年来有关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电极导线并发症报道(如气胸、锁骨下挤压综合征等)日渐增多,故有必要开展新的静脉途径植入电极导线。而腋静脉起始于第一肋外缘,因此起搏电极导管不受锁骨和第一肋夹角及肌肉韧带的挤压,故经腋静脉途径植入电极导线再次受到重视。虽然经腋静脉穿刺植入电极导线早在1987年即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经静脉植入起搏器后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可能影响因素。 方法 入选我科2017.5~2017.11起搏器程控门诊随访时复查了植入侧静脉超声(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和颈内静脉)的起搏器植入患者84例,收集其术前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心脏影像学及双侧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和颈内静脉的超声结果以及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术后起搏器程控门诊随访时复查的植入侧的上述静脉超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例(4%)患者发生了静脉血栓事件,分别是扩张性心肌病并发重度心功能减低和阵发性房颤,单腔起搏器升级为双腔起搏器,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伴大量返流并发Ⅲ°AVB、起搏器植入术后电极穿孔行新电极植入和穿孔电极的拔除。 结论 经静脉植入起搏器术后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相对较小,最多见于手术较复杂、患者心功能较低、并发心脏结构异常、术中出现电极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心室主动电极导线连接外置的心脏永久起搏器作为临时起搏的疗效和实用性。方法选取合并心动过缓的拟外科手术患者或预计植入后需观察时间较长,需行临时起搏的患者共53例,分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5)。观察组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心室主动电极导线,头端固定于右心室间隔或心尖部,连接外置的心脏永久起搏器,作为临时心脏起搏;对照组行传统的心脏临时起搏电极植入。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临时起搏过程。观察组无电极脱位、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3例电极脱位,1例血栓形成,2例继发肺部感染。结论心室主动电极导线可连接外置的心脏永久起搏器作为临时起搏应用,不增加患者的风险,增加患者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右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右股静脉四种径路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收集本院468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非X线透视条件下,分别使用漂浮球囊起搏导管,经左锁骨下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右股静脉、右颈内静脉四种途径穿刺插管,行右心室内膜临时心脏起搏。结果 486例均成功起搏,从穿刺到成功起搏用时为5~40min,起搏时间2~15d。入路途径:右颈内静脉276例、左锁骨下静脉156例、右锁骨下静脉40例、右股静脉14例。5例右颈内静脉穿刺不成功,术后有28例电极移位,重新调整电极获成功。全部病例未发生心肌穿孔、气胸、血胸、感染及导管断裂等严重并发症。65例病情稳定后改植永久起搏器。结论漂浮球囊起搏导管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既可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也能预防性起搏保护外科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临床上各种病因所致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伴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及心肺复苏的抢救、外科手术时的保护等情况下需紧急安置临时起搏器以维持基本心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本研究旨在讨论床旁心电监护下非X线植入临时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0例三度AVB及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在床旁通过穿刺右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通过观察起搏信号、QRS波群形态及测定阈值将普通电极导管送入右心室。结果 18例患者穿刺均获成功并成功起博心脏。结论经右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床旁临时起搏术创伤小、方便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一例一岁零八个月幼儿,经20天药物和临时起搏治疗未恢复窦性心律而经心内膜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前超声双侧锁骨下静脉直径4 mm和预安装起搏器处皮肤脂肪厚度6 mm;术中穿刺腋静脉,预留适当长度电极以备成长之需。选择体积较小的圣犹达MicronyⅡ2525T SSIR起搏器。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三个月起搏器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10.
于1963~1972年期间169例病人植入378次永久性起搏器,其中173次采用经静脉心内膜起搏法(4例曾经用过心外膜起搏)。用以植入起搏电极的静脉为颈外、颈内或头静脉,无关电极和脉冲发生器主要埋在下腹壁。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72岁,因病窦综合征拟植入DDD型永久起搏器。术中发现左上腔静脉永存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经左锁骨下静脉-永存左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置入主动固定电极,电极固定于房间隔时起搏阈值过高,故最终植入VVI型起搏器。  相似文献   

12.
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过去一般在X线透视下操作安置,对于不宜搬动或来不及进入导管室的患者,需紧急床旁临时起搏时,多采用气囊漂浮电极导管,但是副作用较多。本院自2006年5月至20139年10月,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对52例合并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经左、右锁骨下静脉或经右颈内静脉植入漂浮电极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患者行起搏器植入方法及术后起搏功能作初步探讨.方法 分析1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导线植入路径、方法、导线植入位置、手术与X线曝光时间.结果 13例患者中5例经左锁骨下静脉径路,8例经右锁骨下径路植入导线,均获成功.右侧血管径路与左侧血管径路植入起搏器X线曝光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3.61±70.03)s对(948.45±69.06)s,P<0.001及(53.49±5.11) min对(81.25±13.39) min,P<0.001.随访4~89个月,起搏功能良好.结论 对左上腔静脉永存伴(或不伴)右上腔静脉缺如的患者植入起搏器,通过选择合适的路径、恰当的起搏模式、操作手术均能获得成功,近期和远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住院的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起搏的应用情况。结果36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31例在入院后即刻置入临时起搏导管,1例于入院4 d 后置入,4例择期行永久起搏器安装术。1例高钾血症临时起搏3 d 后拔除,3例重症心肌炎临时起搏5~7 d 后拔除,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临时起搏3 d 后死于心衰。26例在临时起搏1~16 d 后,采取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或切开头静脉的方法植入单腔或双腔永久起搏器,术后立即拔除临时起搏电极。全部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其中 1例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后第二天死于急性脑梗死。结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一般需要急诊临时心脏起搏,后根据病因及心率恢复情况行永久起搏器安装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位心患者经静脉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2008年3月到2019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的13例右位心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线特征、起搏器植入(包括起搏适应证、起搏模式、起搏参数和导线特征)、并发症以及术中参数和长期随访情况.结果:13例接受永久起搏器治疗的...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79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急诊入院后择期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术中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失败,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静脉造影显示上腔静脉闭塞。遂行左髂外静脉途径安置永久起搏器,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7.
例 1,患男 ,32岁 ,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行VVI型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常规穿刺右锁骨下静脉成功后 ,送入鞘管时 ,受阻于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注入处。改选髂外静脉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例 2 ,患女 ,81岁 ,心电图示异位心律 ,心房纤颤 ,最长RR间期达 5 0秒 ,急诊经右侧锁骨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经过常规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 ,不能送入鞘管及电极 ,经过透视考虑上腔静脉畸形、狭窄。改为髂外静脉途径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方法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 2 - 3厘米 ,髂外动脉内侧穿刺髂外静脉成功后 ,送入起搏电极至右室心尖部 ,测试各…  相似文献   

18.
1988~1990年期间,我们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安装永久型起搏器7例(4例经锁骨上途径,3例经锁骨下途径),均采用自制剥脱外套管导入起搏电极获得成功。为验证自制剥脱外套管应用的可靠性,118例次临时起搏器也采用自制剥脱外套管,经锁骨上途径穿刺锁骨下静脉导入起搏电极,证明此方法可靠,易于成功。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电极脱位。兹介绍如下: 剥脱外套管制作方法见图1。  相似文献   

19.
经穿刺静脉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是非常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技术,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医生随访发现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后有入路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狭窄、闭塞,以及血栓栓塞的并发症,甚至发生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20.
经头静脉插入起搏导线是理想的选择,因为该方法可以避免穿刺锁骨下静脉带来的术中并发症及长期摩擦导致导线损坏、断裂等并发症。头静脉有管径及走行变异,切开头静脉直接插入两根起搏导线经常失败,需要借助指引导丝及撕开鞘送人起搏导线。目前双腔起搏器植入量明显增多,本文探讨导丝引导下经头静脉放置两根永久起搏导线的有效性及安全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