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是罕见的血管畸形,其脑膜中动脉直接进入硬脑膜静脉窦、脑膜静脉或蛛网膜下腔.文献中很少报道与硬脑膜动静脉瘘相关的病例.硬脑膜动静脉瘘与丘脑、基底节高信号的关系从未被描述过.本研究报道1例由硬脑膜动静脉瘘所致双侧丘脑、基底节高信号改变,导致认知障碍、反应迟钝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经不同路径应用Onyx-18胶栓塞治疗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ACF-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1月至2022年1月应用Onyx-18胶栓塞治疗的11例ACF-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ACF-DAVF均为Cognard Ⅳ型, 根据其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情况个体化选择经眼动脉、脑膜中动脉镰前支、脑膜中动脉镰前支联合眼动脉及经静脉4种路径进行栓塞治疗, 术后即刻行DSA复查并行Class分级评估栓塞效果;分析经不同路径栓塞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11例患者共进行11次栓塞, 均顺利完成。其中, 经眼动脉入路栓塞5例, Class分级Ⅰ级4例、Ⅱ级1例, 1例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经脑膜中动脉镰前支入路栓塞3例, Class分级均为Ⅰ级, 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经脑膜中动脉镰前支联合眼动脉入路栓塞1例, Class分级为Ⅰ级, 术后出现左侧眼眶区疼痛, 2 d后症状消失;经静脉入路栓塞2例, Class分级均为Ⅰ级, 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1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头皮动静脉瘘是较罕见的血管畸形, 国内外少有文献报道。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外科于2021年4月收治1例因行右侧额颞部静脉穿刺后局部出现搏动性包块, 且呈进行性增大而就诊的患儿。患儿入院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为头皮动静脉瘘, 瘘口仅为1个。术中采用Onyx胶行血管内栓塞, 复查DSA提示瘘口消失。术后患儿的右额颞部局部静脉曲张明显缓解, 随访11个月未见动静脉瘘复发, 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伴软脑膜动脉供血的硬脑动静脉瘘(pDAVF)的病因、形成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pDAVF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手术预后良好,术后半年DSA示2例瘘口完全消失,1例颅后窝底pDAVF的软脑膜供血的瘘口形态无变化;另1例保守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因再出血死亡。结论 pDAVF有着独特的血管构筑,DSA可明确诊断。对于破裂出血的pDAVF,尽快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例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 本例25岁女性患者以突发神志不清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部CT检查示左颞顶叶脑出血,头部DSA检查示左顶叶软脑膜动静脉瘘,系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回流到左侧横窦,未发现畸形血管团和硬脑膜动静脉瘘.经过开颅左颞顶叶血肿清除加软脑膜动静脉瘘断流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头部DSA复查脑膜动静脉瘘已完整断流.结论 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颅内罕见血管性疾病,外科断流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具体的治疗方式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病变的部位、性质、大小等因素决定,以达到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方法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7例难治性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5-42岁。病变部位以双侧大脑凸面硬脑膜为主3例,乙状窦小脑幕病灶2例,前颅窝和眶尖病灶1例,矢状窦双侧乙状窦1例。手术依据病灶部位,选择额颞、颞枕、额下、乙状窦前或联合入路,电凝、离断病灶供血动脉,切除受累的病变硬脑膜,沿动脉化静脉分流方向寻找瘘口,切断动静脉分流,必要时也可切断压力较高严重动脉化的静脉窦,改善静脉回流,恢复神经功能缺失。结果8例中5例病人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硬脑膜动静脉瘘消失,1例手术中出血死亡。结果手术切除各种复杂硬脑膜动静脉瘘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应防止术中较大的动静脉瘘和静脉窦撕裂产生的致使性出血。  相似文献   

7.
30例烟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表现及其两者之间关系。方法对30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确诊的烟雾病患者,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1)烟雾病发病年龄在35~45岁左右,发病以脑缺血为主,临床表现以单侧肢体无力或偏瘫最为常见。(2)CT和MRI提示,脑出血11例(36.7%),脑梗死10例(33.3%),脑出血合并梗死灶5例。MRA和DSA均发现大脑前、中、后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双侧病变均多于单侧病变,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分别为5例(45.5%)和29例(100.0%);DSA发现动脉瘤3例(10.3%);后交通动脉增粗13例、前交通动脉增粗7例、眼动脉增粗6例及软脑膜吻合支增多4例。4例大面积脑梗死侧枝循环差。结论烟雾病发病高峰为35~45岁;本病临床表现多样,但以脑缺血常见;MRI和MRA为无创伤性,为本病筛选、诊断、随访的重要方法。对临床疑似病例应及早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远端血管阻断辅助微导管超选技术在经动脉入路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术中的应用。方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2例。1例为天幕缘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来自脑膜中动脉和枕动脉,采用弹簧圈闭塞枕动脉远端主干。另一例为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为双侧眼动脉之筛前、筛后动脉,采用球囊临时阻断于颈内动脉眼动脉开口远端。结果微导管在弹簧圈及球囊支撑下均超选人与主干血管成角明显且迂曲的供血动脉远端,微导管头端接近瘘口,以液态栓塞材料完全消除瘘口。结论对于供血动脉迂曲且与主干血管成角明显的硬脑膜动静脉瘘,远端血管临时或永久阻断有利于使微导管头端超选至理想位置,最终保证瘘口栓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DAVF)的手术疗效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0例颅颈交界区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瘘口均位于枕大孔下缘至颈1椎体之间。其中神经根硬膜动脉供血8例, 神经根硬膜动脉及脊髓外侧动脉供血2例;静脉向头侧引流6例, 向颈侧引流4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瘘口或电凝切断瘘口的方法, 术中造影确认动静脉瘘口是否消失。术后3个月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 通过与术前临床症状比较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即刻均达到影像学治愈, 切口愈合良好, 无脑脊液漏。术后症状减轻8例, 加重1例, 未改善1例。2例患者术后出现高热、头痛, 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术后3个月, 症状明显改善1例, 症状消失8例;另1例患者症状无改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动静脉瘘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DAVF安全、有效, 明确瘘口及所有供血动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术中脊髓血管造影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SDAVF患者, 共47例。所有患者均于术中行脊髓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确定供血动脉来源、瘘口位置、引流静脉等后, 采用电凝方法切除瘘口。术中采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和DSA评估SDAVF治疗情况。采用改良Aminoff-Logue评分(mALS)标准评估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脊髓血管造影相关的并发症, 无一例患者误伤脊髓血管及瘘口残留。术后随访(10.8±4.3)个月(3~24个月)。至末次随访, 症状改善41例, 未改善5例, 加重1例;术后随访mALS中位数为2分(1~3分), 与术前的3分(2~4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程>12个月的16例患者中, 5例mALS未改善;病程>6~12个月的27例患者中, 1例mALS未改善;病程为0~6个月的4例患者mALS均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CT血管成像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与鉴别中 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放射介入室 80 例疑似脑血 管疾病患者,均采取常规 DSA、旋转 DSA 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对患者脑血管病变 显示结果与脑血管疾病检出率,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显示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结果 常规 DSA 检查发现 59 例颅内动脉瘤(共 59 个动脉瘤),6 例大脑中动脉梗死,4 例动静脉畸形,11 例疑似脑血管病; 经旋转 DSA 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发现 61 例颅内动脉瘤(包括 2 例多发动脉瘤,共 65 个动脉瘤,分布为:颈 内与后交通动脉 25 个,大脑中动脉 6 个,大脑前与前交通动脉 23 个,基底动脉 7 个,椎动脉 4 个),8 例大 脑中动脉梗死,6 例动静脉畸形(包括顶叶脑动静脉畸形 3 例,枕叶脑动静脉畸形 1 例,颞叶脑动静脉畸 形1例,小脑动静脉畸形1例),3例烟雾病(清晰显示血管异常),海绵窦瘘(清晰显示瘘口部位与回流静脉) 2例;旋转DSA三维重建对脑血管疾病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常规DSA的91.25%(χ2 =5.378,P<0.05); 对于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旋转 DSA 三维重建显示清楚率为 100%,明显高于常规 DSA 显示清楚 率 49.15%(χ2 =43.040,P< 0.05)。结论 旋转 DSA 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直观、立体并且清晰地显示脑部 病变血管情况,为脑血管疾病鉴别及临床诊治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与板障静脉沟通的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并发颅内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例与板障静脉沟通的DAVF并发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结果 62岁男性,左侧肢体肌力0级,头部CT示右侧额顶叶出血;DSA示右侧额顶部DAVF,由右侧脑膜中动脉额顶支供血,经板障静脉、大脑镰静脉引流并因压力增高导致皮层静脉逆流致静脉高压性脑出血;经脑膜中动脉额支注入Onyx胶闭塞瘘口,术后复查造影发现引流静脉消失;术后半年,左侧肢体肌力恢复至4级。结论 与板障静脉沟通的DAVF并发颅内出血为罕见疾病,血管内治疗可达到治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影像学特点,并根据其而采取不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的临床资料,病变均通过双侧眼动脉或筛前动脉供血,其中脑膜中动脉前支也参与供血7例。采用开颅手术9例,血管内治疗4例。并分析影像学特征对选择治疗方式的影响。结果术后DSA复查示所有病人的动静脉瘘均消失,均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症状逐渐好转。术后1年,DSA复查7例,均未复发。结论开颅手术治疗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明确有硬脑膜中动脉前支供血的病变,也可行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组经动脉入路应用Onyx-18栓塞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于2005年9月~2007年2月期间,连续经动脉入路应用Onyx-18治疗8例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就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策略及结果进行研究。结果8例均有软膜静脉逆流,Cog-nard分型均为Ⅳ型,其中6例患脑出血,2例有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术后6例血管造影示病变消失,1例术后神经功能下降。随访2~12个月,术后神经功能下降患者神经功能有所改善,均未出现再次颅内出血,6例GOS=5,2例GOS=4。结论经动脉入路应用非黏附性液体栓塞剂栓塞可以完全栓塞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  相似文献   

15.
颅骨骨折并发外伤性脑膜中动静脉瘘较罕见,常因交通事故、坠落和打击伤所引起。作者报告一例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手术中因使用头颅夹三点固定法以固定头部时,并发了脑膜中动静脉瘘。病例报告:患者女性,70岁。于1982年9月6日住院,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检查:神志清楚,一般体查无异常发现。于9月8日行双侧颈总动脉造影,显示两个动脉瘤,一个起自 ACOA,另一个位于右侧大脑中动脉(MCA),但未见血管异常。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48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患者。以性别、年龄、供血动脉数、皮质静脉引流、瘘口位置、治疗方式及颅内出血作为亚变量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患者出院6个月后,通过门诊及电话,对其进行随访。最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膜中动脉是DAVF最多见的供血动脉(37.5%)。DAVF患者的首发症状以头痛为主(43.64%)。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DAVF患者较经手术切除的患者预后好3.955倍;无颅内出血患者较伴有颅内出血患者的预后好4.464 (1/0.224)倍。结论对于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尽早明确诊断,首选血管内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s, CCF)的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眼部症状在眼科首诊、经介入治疗的17例CCF患者临床资料,全部经DSA进一步确诊和治疗.其中15例有明确外伤史,2例为自发性CCF.1例双侧病变,经动脉途径以可脱球囊进行栓塞,行颈内动脉闭塞者2例(2/17),部分病例经颈外动脉、经岩下窦或眼静脉以微弹簧圈填塞海绵窦.结果 单纯以可脱球囊栓塞瘘口、保持颈内动脉通畅者13例;闭塞颈内动脉者2例;1例为硬脑膜动静脉瘘(海绵窦型),行眼静脉切开暴露,经眼静脉途径填塞弹簧圈栓塞瘘口;1例经岩上窦栓塞瘘口.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无脑缺血、异位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可脱球囊栓塞是治疗CCF最有效的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和颈内动脉闭塞率.配合微弹簧圈可提高复杂CCF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和DSA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以来收治的34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DSA表现。结果 (1)34例患者均表现为急性脑卒中,其中脑出血21例(61.8%),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8.8%),脑梗死10例(29.4%)。(2)所有患者均经DSA确诊,DSA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及大脑前、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均伴有颅底不同程度烟雾状异常增生的血管网;双侧病变25例,单侧病变9例;部分病例有侧支代偿;另有4例患者检出4枚动脉瘤。结论烟雾病的临床表现以急性脑卒中为主,成人患者主要表现为脑出血,尤其是脑室出血,其次是脑梗死。DSA是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对发病年龄较轻的卒中患者应行DSA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内动静脉瘘的I临床特点及经血管内栓塞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内动静脉瘘的经验。方法6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1例栓塞后手术治疗,l例单纯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处理瘘口。结果术后颅内杂音立即消失,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5个月~2年病情无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可以直接准确地堵塞瘘口恢复正常的脑血液循环。在栓塞中挤压同侧或双侧颈总动脉可以降低瘘口的血流速度和压力,有益于栓塞成功。对不能采用血管内治疗的病例,手术夹闭瘘口是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脊髓血管病在MRI、320-CTA及DSA中的特点,探讨三者在脊髓血管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脊髓血管病患者影像学资料,34例均行DSA检查,33例行MRI检查,14例行320-CTA检查;同时行MRI及DSA检查31例,同时行320-CTA及DSA检查13例,同时行MRI、320-CTA及DSA检查13例。结果 DSA检查确诊为硬脊膜动静脉瘘20例,髓内动静脉畸形7例,髓周动静脉瘘3例,双侧甲状颈干发育异常1例,3例阴性。30例MRI检查考虑脊髓血管病,28例经DSA检查得到证实,2例DSA检查为阴性;1例MRI诊断为颈6~7椎体水平脊髓血管畸形,DSA检查诊断双侧甲状颈干发育异常;MRI诊断符合率为90.3%(28/31)。10例320-CTA检查诊断为脊髓血管病,其中8例诊断为硬脊膜动静脉瘘,2例为髓内动静脉畸形;7例硬脊膜动静脉瘘及1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的320-CTA诊断与DSA诊断结果一致;3例320-CTA阴性结果与DSA一致;1例320-CTA考虑后颅窝延髓前及颈1~6水平硬脊膜动静脉瘘,但DSA检查为阴性;1例320-CTA考虑髓内动静脉畸形,DSA诊断为动静脉瘘;320-CTA诊断符合率为84.6%(11/13)。结论 MRI适用于脊髓血管畸形的初步筛查;320-CTA可以无创、快速、全面地显示脊髓血管病,为DSA检查进一步提供目标,缩短DSA诊疗时间,降低漏诊率,同时可以明确病灶在椎管内的具体位置,指导手术;DSA是诊断脊髓血管病的金标准,是进一步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